关于“长治县振兴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调查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三农”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长治县振兴村党总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狠抓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引领模式,延伸党建工作触角,探索出以党组织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绿色发展、加快转型步伐的乡村振兴之路。

不断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思想开关。

创新党建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发挥党员作用。

围绕新时代党员如何引领发展和服务群众,振兴村党总支创新实施了“四项机制”。一是创新实施“融合党建”新机制,完善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制。确立党建与发展两手一起抓、两手一起硬的总思路,发挥党建引领功能,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经济优势和服务民生优势。二是创新实施“三级联动”机制,实施“党总支抓大事、支部办实事、党员做好事”党建工作新机制。根据基层党组织的不同功能,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制定各类措施和制度20多项,并为每位党员设岗定责,层层压实责任;在民生上下功夫,将党总支制定的党建工程、惠民项目与发展大事抓具体、抓深入,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好事办好、把实事落实;制定鼓励党员做好事激励机制,在游客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山药蛋客栈设立党员先锋岗、在振兴村党建服务站设立党建服务岗,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体现。三是创新激励引导机制,实施“三包四推五培”党建新机制。三包:党总支包村、包企业,支委包组、包项目,党员包户、包班组;四推:从优秀职工和群众中推选劳动模范,从劳动模范中推选党员,从党员中推选中层管理人员,从中层管理人员中推选村委决策层;五培:把员工和群众培养成劳动模范,把劳动模范培养成积极分子,把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先锋,把先锋培养成管理人员。四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创新实施“三亮活动”长效机制。党总支领导亮身份,做示范;“两委”干部亮承诺,转作风;党员代表亮行动,树形象。

坚持绿色发展,加快转型步伐,实现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为了更好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振兴村在五个方面发力、实现五个方面振兴。一是以“旅”为径,融合三“产”,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旅农相融提升农业品质,按照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功能,采用公司+农业+农户的形式,统一规划、分片承包、自主经营,提升了农业品质,推动了旅游发展,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渠道;旅商互促带动服务业发展,调动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核心景区,先后建成特色景点10多处,开办农家乐70余户、民俗酒店6处。二是以“文”为魂,彰显三“色”,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继承中华优秀“古”色文化,恢复传统古院落9处,村内的四条街、九条路分别以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精髓加“崇”字打头进行命名;丰富群众“金”色文化,先后建起村民图书室、文体活动室、民俗酒店、农耕体验园、村志展览馆,组建八音会、秧歌队、社火队、体操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革命“红”色文化,建起红色文化主题广场。三是以人为本,加大培育,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培育乡村人才,利用农民讲习所等培训基地,针对性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先后吸引近百名技能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四是以“特”为先,和谐发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实现山水相依的生态美。实施山坡植绿、身边增绿、庭院披绿三大绿化工程,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72%;保护恢复古建院落,新建了孝廉公园。五是健全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家风、村风、党风教育,先后举办了6届当代先贤、好姑嫂好婆媳等评比活动,以好家风带村风促党风,确保乡村振兴的社会环境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乡村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振兴村的实践充分证明,要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就要夯实党建,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才能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王立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