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83歲的國寶級“御廚”,為傳承廚藝再度出山

“中國西餐之都”哈爾濱的第二代西餐大師,國家高級技師,曾任哈爾濱市馬迭爾賓館、國際旅行社廚師、廚師長,和平邨賓館,銀河賓館副總經理,黑龍江省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常務理事……

數不勝數的名號和令人敬佩的經歷背後,張樂竹一直保持著嚴於律己、一絲不苟的從廚原則。

張樂竹大師

這位83歲的國寶級“御廚”,為傳承廚藝再度出山

精通中、西餐,以魯菜和俄式大菜見長,是哈爾濱市唯一享受副處級行政待遇的特一級廚師。

從廚數十年年,曾接待過多位國家領導人

1936年出生的張樂竹,15歲就去到馬迭爾賓館學習西餐。

說起馬迭爾賓館,是一家有著悠久歷史的西餐廳。1906年,俄籍猶太人約瑟·開斯普正式創建馬迭爾賓館。當時,遠東最大最豪華的旅館就屬它,而且創建之初,馬迭爾賓館營業伊始就開設了西餐廳,並且經過近50年的發展、傳承,在建國之初馬迭爾賓館早已享譽全國。

“當時,馬迭爾就是哈爾濱餐飲業的最高食府,它的所有菜品都是其他餐廳追隨的目標。”而這也是張樂竹慕名前去學藝的原因。

就在他學藝1年後(1953年),馬迭爾改稱哈爾濱旅社,被政府定為專門接待中外貴賓的高級賓館,等級規格更上一層樓。

1954年,勤奮好學的張樂竹正式拜當年有名的曲統祥為師,努力地學習師傅的西餐技藝。

這位83歲的國寶級“御廚”,為傳承廚藝再度出山

可變化就發生在兩年後。張樂竹回憶道,1956年中蘇關係惡化,哈爾濱旅社不再做西餐。而學習了數年西餐的張樂竹也只好調到中餐部,重新學習中餐技藝。

不過天道酬勤,就在短短几年裡,拼命吸收烹飪知識的張樂竹,迅速成為精通魯菜、俄式大菜的特一級大廚。

這位83歲的國寶級“御廚”,為傳承廚藝再度出山

從上世紀60年代起,張樂竹就已成長為哈爾濱知名的大廚。而後的幾十年大廚生涯,張樂竹接待過貴客無數。

建國初期,毛澤東訪蘇,路經哈爾濱住頤園街1號,三位專廚中就有張樂竹。

而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彭真、陳賡、賀龍等國家領導人也曾是他的座上賓,擔任專廚的人當中總能看到他的身影。而且,他還曾受邀前往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一展廚藝。

1983年,張樂竹被黑龍江省政府委派到中南海工作,為當時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李鵬等親自主灶,其出品還受到高度讚譽。

當回憶給國家領導人做菜時,張樂竹說:“上世紀80年代,即使是國家領導人也多是廚房有什麼菜品就吃什麼菜品,不像現在,普通老百姓吃飯都能隨便點菜。”

這位83歲的國寶級“御廚”,為傳承廚藝再度出山

“哈爾濱,中國西餐之都”

當提起自己的師傅們、哈爾濱第一代西餐大師們,張樂竹依然心存感激。

張樂竹回憶到,當時第一代西餐廚師大多是山東掖縣、黃縣闖關東來的,他們與俄羅斯師傅“零距離”學習手藝。後來為了讓技藝更加精湛,他們又“闖崴子(海參崴)”,之後回到哈爾濱傳藝。

如今,他們大多已仙逝,而在張樂竹看來,他們依然是傳奇一般的存在,“技藝非常高超,手藝真正一流!”

張樂竹認為,正是這些大師,奠定了哈爾濱“中國西餐之都”的稱號。

這位83歲的國寶級“御廚”,為傳承廚藝再度出山

而從西餐大師們接過接力棒後,張樂竹更是仔細研究、復原傳統俄式大菜。

“最能代表當年哈爾濱俄式西餐的菜,好多已經失傳了。比如雪花冰糕,是用‘牛奶皮子’做的,手工打成泡沫,冰凍後依然像雪花般鬆軟,吃的時候上面再放上葡萄乾、果仁之類的,味道好極了。”

身為第二代西餐大師,張樂竹對西餐、尤其是俄菜,也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據他介紹,俄式西餐也分菜系,就像中國菜分魯菜、川菜等菜系。俄餐主要菜系是猶太菜系、高加索菜系,主要原料是雞、鴨、魚、肉、山珍和野味。

而解放後的西餐館分為兩個系統:招待系統、服務系統。其中,招待系統指的就是以馬迭爾、國際飯店、和平邨為首的國賓館,經過這些餐廳的研發、改良,俄式西餐也變得更加細膩精緻,而從這裡面走來的廚師,更是成為輸送到各大城市的西餐人才。

這位83歲的國寶級“御廚”,為傳承廚藝再度出山

作為廚師,要講究廚德

張樂竹成名後,不忘精心傳藝,他培養了30多名烹飪技術人才。其中,高徒孟憲澤成了第三代傳人,並擔任了馬迭爾賓館副總經理。

這位愛徒曾在亞洲烹飪技術比賽中奪得金獎,並被評為亞洲名廚,如今在工作之餘,還勤於筆耕,出版了《各種火鍋論述》一書和《紅鱒魚宴》等專著。

而在孟憲澤看來,師傅張樂竹的一句“為廚者,每一道工序都不容忽視”,讓他受益終身,而這也是師傅從廚多年的寫照。

這位83歲的國寶級“御廚”,為傳承廚藝再度出山

“沒想到退休多年還能再上灶臺,我終於回家了。”回到自己既陌生又熟悉的崗位,當時75歲高齡的張樂竹十分激動。

張樂竹一向以標準高,要求嚴而出名,年輕的學徒都很擔心自己出錯。張樂竹經常跟後廚的年輕人說:“過去,我們馬迭爾是都是接待國家領導人和外賓的,廚藝要求標準自然高。如今雖成為社會餐飲,但仍要保證菜品食材新鮮,口味正宗,這是對來吃飯的人負責,也是我們馬迭爾擁有百年曆史而屹立不倒的原因。”

這位83歲的國寶級“御廚”,為傳承廚藝再度出山

他一直堅持傳統菜不僅要繼承,烹調中的細節也不能忽視。回來的這段時間,雖然老人不必親自上灶做菜,但對廚師們的烹調和服務質量要求仍極其嚴格———拌涼菜放鹽要恰到好處,不能“漬出水”,西餐配菜切的尺寸差一點都不行……

張樂竹認為,做好這些細節是一個廚師的立身之本,不能怕費力,只圖經濟效益。

而在馬迭爾後廚的各位廚師眼裡,張樂竹早已成了他們的主心骨。“有張樂竹在,做什麼大菜,心裡都特別踏實。”有時大家會聽張樂竹講曾經的故事,更多時則在一起交流、學習廚藝。

這位83歲的國寶級“御廚”,為傳承廚藝再度出山

張樂竹不僅對現有菜品進行了改良和指導,還帶回了40多道“點擊率”極高的失傳老菜。

單是出自張樂竹之手的一道紅菜湯,歷史足有百年。它的工藝幾乎與目前哈爾濱餐廳流傳的做法完全不同,工序更為繁瑣,味道也更香濃。

“現在的原料比當年更好,可以保住更多口感。”

老人拿手的菜品中,僅湯就有10種,在以涼菜和烤製品最為考究的西餐領域中,哪怕一味料、一分鐘,都足以影響菜品的味道。

如今,馬迭爾西餐廳在老人的調整和指導下重現當年的俄式老味道,甚至有北京和上海的西餐廳主管,在馬迭爾用餐後要求與老人合影。

而張樂竹的重新出山,也幫助馬迭爾重新取回“中國老字號”的名號。

這位83歲的國寶級“御廚”,為傳承廚藝再度出山

其實,多年前張樂竹就已成為了馬迭爾、乃至冰城餐飲的重要名片。同時,隨著新特蔬菜、調味品、廚具的出現,哈爾濱菜也不斷推陳出新,並自成一派——龍江菜。

上世紀90年代,龍江菜正式集冊成書,張樂竹的白魚戲水、登高魚翅、母子猴蘑、素燕菜就被收錄。

這位83歲的國寶級“御廚”,為傳承廚藝再度出山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張樂竹師傅這幾道代表菜品的製作——

【張樂竹大師的代表作品】

素登高魚翅

這位83歲的國寶級“御廚”,為傳承廚藝再度出山

主料:

幹黃花菜250克,水豆腐一塊

配料:

幹竹絲50克,蘭片250克,幹口蘑25克,幹香菇20克,草菇8克,雞蛋殼10個

調料:

精鹽5克,味精5克,豆油6克,雞湯、蔥、姜適量

做法:

把水發黃花菜梳成絲,8-10個一組,用八成熱油炸成魚翅狀。各種配料切成細絲,豆腐壓成泥同時調好口;將炸好的“魚翅”分別裝入蛋殼和碗中,再放入多種配料,上屜蒸熟後,扣在盤中,周圍放去蛋殼的小魚翅,勾芡澆汁即成。

特點:

形如真魚翅,色澤明亮,口味鹹鮮。

素高湯燕菜

這位83歲的國寶級“御廚”,為傳承廚藝再度出山

主料:

白魚1條,約2000克

配料:

香菇10克,胡蘿蔔1個,雞蛋2個,黃瓜、澱粉適量

調料:

精鹽5克,味精5克,大油、香油、雞湯、蔥、姜適量

做法:

將魚收拾乾淨,取魚肉製成泥子,裝入10個小湯匙裡,做成小魚形,與加入調料、雞湯的魚頭、魚尾分別上屜蒸熟後,魚頭、魚尾擺在盤在的兩端,小魚形擺在中間,雞湯燒開,調好口燒在盤中即成。

特點:

色澤潔白,質地軟嫩,口味鹹鮮

母子猴蘑

這位83歲的國寶級“御廚”,為傳承廚藝再度出山

主料:

幹猴蘑500克

配料:

口蘑25克,冬筍20克,草菇25克,雞脯肉30克,雞蛋10個,澱粉50克,蛋殼10個,大油、雞湯適量

調料:

精鹽5克,味精5克,香油、蔥、姜適量

做法:

將發好的猴蘑根沾上雞泥子用燙汆熟,分別裝入碗中和蛋殼內上屜蒸熟,大碗扣在盤中間,去掉蛋殼的小猴蘑圍在四周,勾芡澆在上面即成。

特點:

大小猴蘑酷似母子,形態逼真,味鮮質嫩。

百魚戲水

這位83歲的國寶級“御廚”,為傳承廚藝再度出山

主料:

白魚1條,約2000克

配料:

香菇10克,胡蘿蔔1個,雞蛋2個,黃瓜、澱粉適量

調料:

精鹽5克,味精5克,大油、香油、雞湯、蔥、姜適量

做法:

將魚收拾乾淨,取魚肉製成泥子,裝入10個小湯匙裡,做成小魚形,與加入調料、雞湯的魚頭、魚尾分別上屜蒸熟後,魚頭、魚尾擺在盤在的兩端,小魚形擺在中間,雞湯燒開,調好口燒在盤中即成。

特點:

色澤潔白,質地軟嫩,口味鹹鮮

注:所有圖片來源網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