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統疾病用藥:抗酸劑與抑酸劑,xx拉唑、xx替丁等藥物總結

消化系統疾病用藥

抗酸劑與抑酸劑

第一亞類 抗酸劑

(1)吸收性抗酸劑:碳酸氫鈉。

(2)非吸收性抗酸劑:含難吸收的陽離子,口服後只能直接中和胃酸而不被胃腸道吸收,包括鋁、鎂製劑,如鋁碳酸鎂、氫氧化鋁、三硅酸鎂。

消化系統疾病用藥:抗酸劑與抑酸劑,xx拉唑、xx替丁等藥物總結

一、藥理作用與臨床評價

(一)作用特點

直接中和胃酸,減少胃酸和胃蛋白酶對胃黏膜的侵蝕,並能形成保護膜,覆蓋於胃黏膜表面

消化系統疾病用藥:抗酸劑與抑酸劑,xx拉唑、xx替丁等藥物總結

(二)典型不良反應

1、碳酸氫鈉、碳酸鈣——釋放二氧化碳——呃逆、腹脹和噯氣,反跳性胃酸分泌增加。

2、氫氧化鎂——產生氯化鎂——引起腹瀉;腎功能不良者可引起血鎂過高。

3、鋁、鈣劑——便秘。

4、鋁離子可鬆弛胃平滑肌,引起胃排空延遲和便秘——可被鎂離子對抗——鋁碳酸鎂。

二、用藥監護

1、最佳服用時間:胃不適症狀出現或將要出現時,如兩餐之間和睡眠前。

2、片劑抗酸劑適宜嚼碎服用。

3、增加日服藥次數,一日4次或更多。

消化系統疾病用藥:抗酸劑與抑酸劑,xx拉唑、xx替丁等藥物總結

第二亞類 抑酸劑——質子泵抑制劑

抑制胃酸分泌和防治消化性潰瘍的最有效藥物。

奧美拉唑

泮托拉唑

蘭索拉唑

雷貝拉唑

埃索美拉唑

一、藥理作用與臨床評價

(一)作用特點

PPI特異性地抑制H+,K+-ATP酶(質子泵)的活性,抑制胃酸生成的終末環節。抑酸作用強大。

埃索美拉唑——奧美拉唑的異構體,優於奧美拉唑。

蘭索拉唑屬於第二代PPI。

泮托拉唑屬於第三代PPI。不受食物和其他抗菌藥影響,對胃壁細胞的選擇性更專一。

雷貝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更快速、更強大。高效、速效、安全。抗幽門螺桿菌活性高。

(二)典型不良反應

長期或高劑量使用PPI——可引起髖骨、腕骨、脊椎骨骨折。

PPI極少發生耐藥現象,但停藥後引起的胃酸分泌反彈持續時間較長,可達2個月。

(三)禁忌證

嚴重腎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嬰幼兒。

消化系統疾病用藥:抗酸劑與抑酸劑,xx拉唑、xx替丁等藥物總結

(四)藥物相互作用

抗血小板藥氯吡格雷可能引發胃灼熱和胃潰瘍,同時使用質子泵抑制劑以防止或減輕相關症狀。

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會明顯降低氯吡格雷的療效。

【結論】使用氯吡格雷者,如須使用質子泵抑制劑,應考慮泮托拉唑或雷貝拉唑。

二、用藥監護

1、常須製成腸溶製劑,至小腸內溶解再吸收,以規避酸性的破壞作用。

2、服用時應以整片(粒)吞服,不得咀嚼和壓碎(對比TANG:鋁碳酸鎂是嚼碎),並至少在餐前1h服用。

3、關注骨折和低鎂血癥的風險

4、不宜再服用其他抗酸劑或抑酸劑。不建議大劑量長期應用(卓-艾綜合徵例外)。

5、不需要多次給藥,一日1次或2次(前後對比TANG:鋁碳酸鎂一日4次)。

第三亞類 抑酸劑-組胺H2受體阻斷劑

可逆性競爭壁細胞基底膜上的H2受體,顯著抑制胃酸分泌。

西咪替丁

雷尼替丁

法莫替丁

尼扎替丁

羅沙替丁乙酸酯

消化系統疾病用藥:抗酸劑與抑酸劑,xx拉唑、xx替丁等藥物總結

一、藥理作用與臨床評價

(一)作用特點

抑制胃酸分泌(強度不如PPI),尤其能抑制夜間基礎胃酸分泌。

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潰瘍併發出血,防治應激性潰瘍。

(二)典型不良反應

1、常見:頭暈、嗜睡。

2、長期用藥——胃內細菌繁殖,誘發感染。

3、耐藥發生很快(不如PPI)。

4、突然停用可能引起胃酸分泌反跳性增加——慢性消化性潰瘍、穿孔。

(三)禁忌證

1、急性胰腺炎者禁用西咪替丁(補充TANG——為什麼?西咪替丁可導致急性胰腺炎)。

2、8歲以下兒童、苯丙酮尿症者、急性間歇性血卟啉病患者禁用雷尼替丁。

二、用藥監護

餐後服用比餐前效果為佳(對比:PPI餐前),因為餐後胃排空延遲,有更多的緩衝作用;

鑑於相同的原因,不宜與促胃腸動力藥聯合應用。

司機和高空作業者應避免服用——幻覺、定向力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