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的將來,我們又可以在亞馬遜上買保險了!

不久的將來,我們又可以在亞馬遜上買保險了!

一、亞馬遜進軍保險行業

說起亞馬遜,你會想到什麼呢?

“保險觀察”會想到正版的、包裝良好的書籍,會想到海外購,會想到Z秒殺,還會想到他們的Prime會員。

“保險觀察”網購比較少,只能想到這些了,我知道粉絲裡隱藏有網購大神,肯定能想到比我更多的東西。

在國內天貓、淘寶、京東的擠壓之下,亞馬遜仍然能夠佔據不錯的市場份額,連我這樣不太網購的人都能瞭解亞馬遜這麼多信息,不得不說亞馬遜的運營真的非常不錯。

作為一家美國的企業,亞馬遜是一家電商+科技的線上零售巨頭,非常擅長運用科技和創新,走在市場的前段。近期,亞馬遜宣佈要進軍家庭保險的消息,讓美國國內保險業內久久不能平靜。

不久的將來,我們又可以在亞馬遜上買保險了!

亞馬遜是電商和科技的結合

這幾年,美國的保險業可不太平,不少保險科技公司企圖進入保險市場,同時大量商業保險公司打破傳統觀念,紛紛開始對保險科技公司進行併購。但是,美國的保險從業人員過去一直認為,即便傳統保險公司與保險科技公司進行融合,最多也就是保險市場進一步細分,保險科技公司無法撼動整個保險行業,行業 "獨角獸"公司不會出現。

但是,亞馬遜宣佈要進入保險市場,這事情可就大大不一樣啦!以亞馬遜的行業規模和地位,美國、甚至歐洲都沒有保險公司可以將其"吃下",而且憑藉著其巨大的流量和客戶粘性,對歐美的保險業將會造成巨大的衝擊。

今年二月底,LendEDU Survey調查了1,000名過去30天曾在亞馬遜網站購物的消費者,是否具備在亞馬遜上購買醫療險、車險和壽險的意願,調查結果展現出了驚人的結果:

不久的將來,我們又可以在亞馬遜上買保險了!

亞馬遜用戶購買保險意向驚人

就比如“保險觀察”,平時偶爾也會逛逛亞馬遜,如果看到了有保險賣,價格還不貴,總會瞅兩眼吧。更不用提經常逛亞馬遜的同志們了,上面的保險產品曝光率大大增加,而且亞馬遜還不需要再引流,只需對現有流量導流即可

話說,亞馬遜想進入保險市場的野心由來已久,絕非旦夕之功。

  • 2016年,亞馬遜在英國推出購物保修保險"Amazon Protect",做出了第一次保險產品的嘗試。
  • 2017年11月,亞馬遜在英國倫敦設立保險部門並開始招兵買馬,鎖定英國及歐洲的幾個主要國家,包含法國、德國、義大利及西班牙等。
  • 2018年1月,亞馬遜、伯克希爾、摩根大通三巨頭聲明要建立一家獨立運作、不以營利為主的醫療保險公司,目標是針對三家公司在美國境內員工的醫療保險。
  • 今年6月剛發佈的消息更加厲害了,亞馬遜斥資1200萬美元投資印度保險創企Acko,意圖打開印度保險市場

相比傳統保險業乃至大部分保險科技公司,亞馬遜最突出的優勢在於其極低的獲客成本。為簽下一張保單,亞馬遜可能只需花費傳統保險公司百分之一的成本,因為亞馬遜已經擁有了遍佈全球的龐大用戶群體,更恐怖的是,它的用戶群體還有著很強的粘性和信任度,這是任何傳統保險公司所不具備的。

不久的將來,我們又可以在亞馬遜上買保險了!

亞馬遜擁有極高的客戶滿意度

這種信任度是亞馬遜長期堅持的服務理念所帶來的。客戶至上、服務至上的理念讓亞馬遜成長為今日的電商巨頭。正品、自營、快速是他們的服務標籤。

“保險觀察”就親身經歷過,當天上午下單,下午就送到了,速度非常快。如果產品不滿意,要求退貨的話,會有人上門來取貨,不需要自己快遞。

這種周到的服務,令客戶對亞馬遜的信任感與日俱增,這時候亞馬遜想向客戶推銷報銷,就要容易得多,成本也會低很多。

二、為什麼是印度,而不是中國?

剛才說到,亞馬遜大手一揮,拿出1200萬美元投資印度創企Acko引發了熱議。

但是,為什麼選擇的是印度,而不是選擇進入中國市場呢?

不久的將來,我們又可以在亞馬遜上買保險了!

印度保險創企Acko的某廣告

相比亞馬遜在中國市場的行業地位,亞馬遜在印度有著很好的用戶基礎,已經拿下了30.3%的移動端市場份額,距離印度電商巨頭Flipkart的30.7%已是咫尺之遙。所以,亞馬遜選擇投資印度國內的保險創企Acko,進一步將保險+科技結合,打開印度保險市場的難度自然大大降低。

當然,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中國已經有了阿里+眾安這樣的電商與科技相結合的線上保險公司

被稱為保險科技獨角獸的眾安保險,其成長史可以稱得上是一路通暢。2013年10月9日成立的眾安保險,可以說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其股東背景是螞蟻金服、騰訊、中國平安等國內知名企業,是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

簡單地說,就是他不缺錢!他爸爸很有錢!而且還不是一般的有錢!

不久的將來,我們又可以在亞馬遜上買保險了!

眾安背後股東實力雄厚

互聯網背景出身的眾安保險,有著獨有的創新商業模式:以場景為基礎,通過與不同的生態系統中的頂尖企業合作,針對用戶需求,設計及提供生態系統導向型保險產品,保障因互聯網而生的新生風險及隱匿的舊風險。

例如最初眾安與阿里合作推出退貨運費險,後來與攜程合作推出航空意外險,與小米合作推出碎屏險。這些險種,傳統保險公司不曾涉及,但又是消費者所歡迎的,藉此機會,眾安迅速擴大保費規模,開闢出了一片藍海。

因此短短几年,眾安快速提升了自己在行業內的地位,並且堅持秉承保險+科技的發展思路,堅持線上運作,追求"小而精團隊"。

2017年9月28日,僅僅歷經5年發展,就實現了H股上市,而且是中國保險科技第一股

細細觀察之下,我們發現亞馬遜進軍保險行業的思路和阿里+眾安是一樣的,亞馬遜想要將Acko打造成印度版的眾安保險,而貿然選擇進入中國市場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

三、未來保險格局大不一樣

未來保險發展一定是繞不開線上零售巨頭,因為流量優勢客戶忠誠度佔據了顯著優勢,傳統保險將面臨眾安、亞馬遜這類保險+科技形式的衝擊。

未來的保險業,相比於保險產品本身,流量入口顯得更為重要,如果掌控了流量入口,你總是可以和擁有產品的保險公司進行合作,從而收取渠道費用。

例如我國國內佔據流量入口的支付寶,在推出保險服務後,迅速讓千家萬戶知道了支付寶上可以買保險。

支付寶自身並不設計保險產品,而是和各保險公司合作,支付寶只是提供平臺,你保險公司的產品可以在上面賣,但是你要在我上面賣,不好意思,你得付我錢。

不久的將來,我們又可以在亞馬遜上買保險了!

手握流量,天下莫敢不從

擁有了流量,就擁有了穩定的渠道。保險公司不但要承受高額的渠道費用,自身話語權變弱,還會承擔一定的價格風險

保險公司能否轉變變成後端的局勢,是和線上巨頭的博弈。因此,加大保險科技和創新的投入,是這幾年保險公司大力在做的事情,因為保險公司真真切切地感覺到了危機感。

十年後的保險業格局究竟會是什麼樣,我們不得而知,但在“保險觀察”看來,互聯網保險或許會通過與科技相結合,得到快速的發展並佔領一定的市場份額。

但是互聯網保險真的能完全取代傳統保險公司以及中介公司嗎?我覺得大概率不會,保險公司及中介公司的代理人與客戶建立起"面對面"的信任還是很難被科技完全替代的。不過保險公司需要加大科技投入,進行數字化轉型,對組織結構進行改革是一條必然的道路。

不久的將來,我們又可以在亞馬遜上買保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