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賣的一條短信,說說外賣“準時達”服務靠譜嗎?

近日,一名大連高校的學生點了一份外賣、塞了一張紙條、收到一條短信

的事情,在網絡上引發了熱烈的討論,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名高校學生點了一份肉夾饃,結果商家忘記不要往裡面放蔥而遭到該學生退餐。因擔心出現二次銷售,該學生在外賣中塞了張紙條。

從外賣的一條短信,說說外賣“準時達”服務靠譜嗎?

學生在外賣中塞的紙條

沒想到之後該學生還真收到了一條短信。原來他的紙條沒有白塞,真有人點外賣拿到的就是剛才他退餐的那份肉夾饃!

從外賣的一條短信,說說外賣“準時達”服務靠譜嗎?

該學生之後收到的一條短信

這件事引發了網友地熱烈討論,有的譴責商家進行二次銷售,而且還是食品這種關乎安全的產品,並對自己是否也曾經吃到過退餐的食品表示擔憂。

也有人說學生在外賣中塞紙條的做法不妥,如果食品沒動過,可以二次銷售,避免浪費。

此種爭論“保險觀察”就不參與了,孰是孰非各位心中也都會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外賣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越來越重要,餓了麼無疑是現階段的行業巨頭了。有關外賣的話題很容易引起大家的討論,“保險觀察”今天來說說餓了麼的準時達plus服務

從外賣的一條短信,說說外賣“準時達”服務靠譜嗎?

準時達plus服務

以較小的金錢為訂單加入這一服務,最後當送餐超過XX時間,即可獲得XX賠付。這一賠付形式,是保險嗎?

這一形式,神似保險,但又不是保險。

之所以說它不是保險,原因有二:

  • 保險產品必須由保險公司設計並銷售,在保監會備案或審批,再面向公眾銷售,這才是正規的保險產品。餓了麼準時達plus服務顯然不具備這一特點,它是由餓了麼自己制定規則並銷售的,該協議僅存在於餓了麼和用戶之間,不受《保險法》保護。

    因此,在服務協議中,餓了麼也強調這個賠款不是保險金,而是違約金。因為如果承認是保險金,就擺在明面上違反了保險法。去年美團外賣就是因為“準時保”服務涉嫌無牌經營實質性保險產品,而被推上輿論浪尖,如今美團也在今年2月底獲得了保險經紀牌照

    ,成立了金誠互諾保險經紀,讓準時保真正成為了能夠合規的外賣保險服務。

從外賣的一條短信,說說外賣“準時達”服務靠譜嗎?

準時達plus服務協議

  • 保險金的賠付,是基於“大數法則”,簡單解釋就是有可能受到損失的一群人將錢(保費)集中在一起,這錢以及產生的利潤(利差益)之後用來賠付給真正受到損失的人。因此,

    賠付金的來源是未受損之人的保費和保險公司運用保費投資產生的利差

    而餓了麼的模式,賠償金卻有很大一部分需要由外賣小哥來賠償,這並不符合保險“大數法則”的原理,也導致很多訂單明明還沒送到,外賣小哥就已經點了“已送達”了,以避免自己來出賠償金,造成虛假送達事件頻頻。

之所以說它是保險,則是因為這種賠付形式已經具備了保險產品的實質模式,用戶獲取這項服務所需支付的費用隨著訂餐的總金額增加而增加,符合保險保費隨風險增加而增加的特點

而賠償金則隨著外賣超時時間的長短而發生變化,超出時間越長,賠償金越長,但是會設置一個賠付的上限。

這種賠償形式,你說這不是保險產品,我都不信!

從外賣的一條短信,說說外賣“準時達”服務靠譜嗎?

準時達plus服務賠償約定

從形式上來說,餓了麼準時達plus服務就是保險,但由於他們還不具備保險經營資質,因此無法直說這是保險,而是把它稱作服務協議,以規避非法經營之嫌

隨著餓了麼被阿里收購,而阿里旗下則站著已在H股上市的眾安保險,餓了麼準時達plus服務有望成為正規的保險產品。

但是,準時達plus服務絕對需要改革,不應將賠償金和外賣小哥的工資相掛鉤,否則為用戶起到外賣準時送達保障的作用效果將大大減弱,而收取的保費反而變成了增加其營收的有力工具!

一份外賣、一條短信,折射的是大家對外賣行業高速發展的擔心!保險應以保障為主,不應以此為工具動歪腦筋。如果餓了麼能夠讓準時達plus服務完全依據保險“大數法則”而運作,才能讓準時送餐保障真正送到千家萬戶手裡!

我是保險觀察,一個客觀、專業、有溫度、有態度的保險自媒體。請關注我,讓我把專業帶給你!如果有任何保險問題,歡迎諮詢!

從外賣的一條短信,說說外賣“準時達”服務靠譜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