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奧賽VS信息學奧賽,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了後者?

例如奧數、編程、鋼琴、美術等都有必要讓孩子提前去接觸、嘗試,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興趣併為之努力,能為孩子未來的升學道路加分不少。​

以現在很多孩子學習的奧數為例,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試給學生開闢了一條道路,若學生在數學方面有特長,可以憑藉奧數的獲獎證書,贏得參加自主招生考試,降分直通名校的機會。

數學奧賽VS信息學奧賽,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了後者?

*點擊圖片可閱讀葉珈寧同學的故事

但以奧數競賽的熱門程度來看,要想在全國數百萬學習者中脫穎而出,獲得名次,其難度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那麼,什麼是信奧賽?相比奧數,它又有哪些優勢呢?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什麼是信奧賽?

數學奧賽VS信息學奧賽,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了後者?

信息學奧賽與編程競賽相差不大。學編程是參加信息學奧賽的基礎,信息學奧賽可選擇的編程語言包括c、c++、pascal等,它還會涉及到算法設計,和計算機基礎知識。

信奧賽按競賽級別可以分為:省級聯賽(NOIP,初賽每年10月,複賽每年11月)、全國決賽(NOI,每年7、8月)和國際競賽(IOI,每年7、8月)。

按競賽階段可以分為:省級聯賽(NOIP),全國競賽(NOI)和國際競賽(IOI)。省級聯賽又可分為小學組、普及組和提高組,面對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

數學奧賽VS信息學奧賽,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了後者?

信奧VS奧數,優勢在哪?賽事含金量

信息學奧賽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奧賽並列為國際五大奧林匹克競賽項目、且是唯一的工科奧林匹克競賽項目。和奧數一樣,信奧目前也已逐漸成為小升初、中考特長生招生,高考大學自主招生,以及出國留學背景提升的一項重要申請條件。

數學奧賽VS信息學奧賽,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了後者?

獲獎難度據中國科協統計, 國內五大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總人數從 2016 年的 7595 人遞增到了 2017 年的 8727 人,增長率達 14.9%。其中,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人數超過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740 人,在佔比上超過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8%。尤其在浙江、廣東、福建、山東等地,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省級一等獎中,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獲獎者已經佔據了半壁江山。

與全國數百萬學習“奧數”的中小學生相比,目前參加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學生不到 8 萬,形成強烈的反差。在總獲獎人數上卻是數學的 1.4 倍,由於參賽人數上差異大,信息學競賽在部分省份獲獎率超數學聯賽的十數倍。

對升學就業的幫助

隨著這幾年全民奧數的風氣愈演愈烈,奧數的學習已經漸漸成為了孩子們課堂外的最大負擔。為了拿到奧數競賽的獲獎證書,各學齡段孩子的搶跑現象非常嚴重,也滋生了一批以舉辦奧數賽事和培訓班牟利的培訓機構。為此,北京、上海、成都等不少省市都陸續出臺了遏制奧數發展的“禁奧令”,嚴令禁止奧數競賽與小升初、中高考掛鉤。

數學奧賽VS信息學奧賽,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了後者?

相對而言,目前政策方面對信奧賽還是以扶持鼓勵為主。“編程進入浙江高考選考科目”,“編程進入南京中考特招”等新聞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2018年,國內各大高校在招生環節上對信息學競賽人才的爭奪也已日趨白熱化。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年初的國家信息學冬令營前後在長沙展開了“搶人大戰”。

北京郵電大學在 2018 年自主招生的簡章中,對優勢學科的自主招生明確了必須為數學、物理、信息學三科競賽省級二等獎以上的選手才有自主招生報名條件。

復旦大學則對信息學選手單獨開闢規則,在 2018 年自主招生簡章中,對 NOIP 提高組競賽 360 分以上的選手開啟綠燈。

清華、北大、中科大、北航、上交等幾十所大學在 2018 自主招生簡章中對工科類專業自主招生條件中均提到了對信息學競賽獲獎的要求。

教育部去年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舉全國高教之力大力發展信息學科與物理、化學、生物、語言學、城市規劃、交通運輸等傳統學科交叉的新方向、新專業,培養在量子信息學、計算化學、生物信息學、計算語言學、城市計算、智慧交通等新興領域的新人才。

而對於準備申請國外一流大學的高中生,信奧賽證書也相當有用。託福、SAT或ACT等級、學校的成績單,你有的別人都有,但你如果再有信息學奧賽的獲獎,申請國外一流大學的成功率會大大提高!

數學奧賽VS信息學奧賽,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了後者?

說了這麼多,作為家長的我們到底應該如何規劃和準備信奧賽呢?

童程童美信息學奧賽課程,由曾任教首師大附中和人大附中信息學奧賽金牌教練。任教期間,教學成果斐然,其輔導的多名學生獲得國家,級獎項,包括全國NOIP一等獎、中學生全國電腦製作大賽二等獎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