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2000億債券發行取消或推遲

伴隨防風險和去槓桿政策的不斷深入,我國債券發行失敗或推遲的情況顯著增多。據Wind的統計數據,今年以來不到半年時間,已有356只債券取消或推遲發行,計劃發行規模合計2270.36億元。其中,4月以來取消或推遲發債的數量和金額分別為185只和1166.36億元。

具體來看,4月份以來數量明顯增多。據Wind的統計數據,今年以來不到半年時間,已有363只債券取消或推遲發行,計劃發行規模合計2270.36億元。其中,4月以來取消或推遲發債的數量和金額分別為185只/1166.36億元。

對此,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員明明表示,最近債券取消發行增多,既有宏觀因素,也有微觀因素。“近日浮現的信用事件較多,市場對於中低等級品種一度風聲鶴唳,尤其是資管新規正在落實,表外理財面臨到期不續作,諸多低等級品種缺少了配置盤。”

另外,即便勉強發行成功,其發行價格也高得“嚇人”。5月20日,東方園林披露2018年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的發行結果,原計劃兩個品種共發行不超過10億元,最終只有品種一發行0.5億元,發行利率為定價上限7%。

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短融超短融、中票、企業債和公司債的相關數據,發現票面利率達到及超過7%的債券共計421只,在全部已披露票面利率的債券中的佔比達到17.3%,其中有35只債券票面利率高於8%,最高的為天津市房地產信託集團有限公司發行的公司債18房信02,當期票面利率達9.5%。

在業內人士看來,近期信用債發行難度加大,發行失敗的案例增多,即便是完成發行,發行利率也普遍走高、融資成本上升,這些都是當前信用債發行呈現的突出問題,反映出信用債券融資環境在收緊。“這種現象背後是投資者對中低評級債券的規避情緒,高評級信用債則一券難求,兩極分化加劇。對上市公司來說,即使發債難度增加,依然不失為主要的融資渠道。”有券商分析報告認為。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