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言|廣州 昂首競渡!

廣言|廣州 昂首競渡!

龍舟競渡,比的就是步調一致、一鼓作氣。 在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進程中,需要的正是龍舟精神。 全市上下團結一心,聞雞起舞日夜兼程,拼出一個更美好的廣州。

通過龍舟運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凝聚起全社會對治理珠江、保護母親河的共識,建設美麗廣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體育事業發展走進春天裡。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指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體育強國之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從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中國正在這條康莊大道上穩步前行。

在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南海之濱,體育正繪就廣州經濟社會發展的華彩篇章。

從六運會、九運會到亞運會,從廣州足球稱霸亞洲到廣馬精神催人奮進……

體育,見證了廣州城的發展進取;體育,點亮了廣州人的美好生活。

體育改革,廣州敢闖敢試展現領跑者之姿

以改革促發展,以開放促創新。發展體育事業,廣州大膽闖大膽試,衝破體制機制障礙,成為中國體育改革進程中的一員闖將。尤其是近年來,廣州在足球改革等重要領域先行先試,領體育改革風氣之先。

在中國體育史上,先後兩次在廣州舉辦的全運會都打上了鮮明的改革烙印。

1987年廣州六運會,一改此前政府包辦的歷史,率先在舉辦大型體育賽事中開啟了從政府運作向市場運作的轉變。

2001年廣州舉辦九運會,開創出售賽事報道權先河。工作組為此打了800多個電話,光寄信的郵票就花了1萬多元,最終創收近千萬元。

實踐證明,廣州這一步走得早、走對了,也為後來舉辦北京奧運會探索出了寶貴的商業開發經驗。

在廣州,還有一段以省港杯為平臺,加強粵港交流的佳話。作為新中國第一個由中央政府批准舉辦的地方與境外的體育競賽,省港杯在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的當時,起到了巨大的先鋒作用。有媒體報道,當時許多香港商人由於對內地缺乏瞭解,不敢貿然回來投資經商。於是,利用每次省港杯的機會,香港實業家都會組織到廣州觀看球賽,同時洽談投資辦廠事宜。

在首屆省港杯中,香港代表團多達二三百人,其中除了體育界人士,大多數都是工商界人士。而在那場比賽結束後不久,白天鵝賓館就打下了第一根樁。省港杯的影響力已經超越了足球,充分彰顯了廣州體育飲頭啖湯的改革擔當。

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體育改革又要從何破題?

近年來,廣州在體育領域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在足球改革方面,又一次充當了改革急先鋒。有評論認為,廣州的職業足球之所以強大、廣州群眾足球基礎之所以深厚,與廣州在足球改革方面大膽探索、積極作為,不無關係。

改革之勢,雷厲風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足球改革為突破口推進體育事業改革取得長足進展。

2015年2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第十次深化改革會議,審議並通過了《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

僅僅幾個月後,廣州足球改革實行方案於當年11月通過,成為全國首個地方足改落地方案。敢為人先,正是廣州改革銳氣的鮮明寫照。

改革之力,雷霆萬鈞。按照改革方案,廣州足協成為全國第一家與體育局脫鉤、從政府部門轉變成民間社團的地方足協,為全國足球改革探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廣州市足協改制後將“廣州市足球運動管理中心”的牌子撤銷,改變原來的“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真正迴歸到民間社團組織的屬性。從人員徹底脫鉤、選舉產生足協領導,到成立包括企業、媒體、球迷代表等組成的理事會,以及成立非營利性質的“廣州足球發展公司”……種種開創性的舉動都是原本地方足協未曾有過的新鮮事。

壯士斷腕,正是廣州改革敢啃硬骨頭的堅強決心。

體育改革再出發,廣州又一次展現出領跑者之姿!

與體育相生相伴,充滿活力的世界體育名城

廣州是一座與體育相生相伴的城市。競技體育成績突出、頻頻舉辦大型賽事、體育產業快速發展,助推了城市的經濟發展,更擴大了城市的建設版圖。

冠軍,終歸這裡!

2013年11月9日,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歷史性奪取亞冠聯賽冠軍,創造了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的最佳戰績;

兩年後的2015年11月21日,恆大再次奪得亞冠冠軍。天河體育中心,成為中國足球的巔峰之地,讓廣州球迷以及全國球迷在全亞洲揚眉吐氣!

奧運,廣州福地!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張潔雯獲羽毛球女子雙打冠軍;

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張雁全獲跳水男子雙人十米臺冠軍,雷聲獲得擊劍男花個人冠軍。

2016年裡約奧運上,廣州籍運動員創歷史最好成績,陳艾森、劉詩雯2 人獲得3項冠軍。

越秀山游泳場,素有冠軍搖籃之稱,是中國跳水的福地:中國第一個游泳世界紀錄、廣州第一位跳水奧運冠軍都在這裡誕生。里約奧運會前夕,中國跳水“夢之隊”選擇了越秀山游泳場作為集訓基地,最終創造了自1984年參加奧運會以來的最好成績。

陳鏡開、容志行、謝杏芳……廣州體育名將譜上,星光熠熠。

如果說競技體育提升了廣州的城市知名度,那麼大型賽事則直接加速了廣州的城市建設。

“這是來自廣州東郊天河體育中心的消息 。”

時光回到1987年廣州六運會之時,打開收音機收聽賽事都會聽到這麼一句話。今天走在廣州街頭,隨意問一個80後、90後,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來六運小區是因為廣州舉辦六運會而得名。滄海桑田,正是得益於體育,當年遍佈農田魚塘的廣州東郊,成了如今寸土寸金的廣州CBD。

“天河原來是一個農業區,一跨過楊箕村,就是大片的農田,我上中小學時就在那裡務農,收割稻子,撈魚蝦。”有上了年紀的老廣有感而發,“沒有六運會,便沒有今天的天河區”。

1984年,設計為六運會主賽場的天河體育中心奠基開工,一年後國務院批准廣州市設立天河區。廣州東站、天河立交等大型交通設施,都是當時為賽事配套而建。六運會改變了廣州城區僅侷限於廣州大道以西約60平方公里舊城的局面。

2001年九運會則促進了廣州城區的大幅“東進”。新建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帶動了東圃板塊發展。特別是在九運會開幕前夕,修建地鐵一號線和二號線,全面提升了城市交通的水平。

與前兩次全運會相比,盛況空前的2010廣州亞運會對廣州城市發展起到了更加顯著的助推作用。

一方面,進一步鞏固廣州城區東進、南拓格局,強化了廣州的新中軸線。另一方面,亞運會全面提升了城市的基礎設施、環境水平和海內外形象。

有專家稱,“亞運會讓廣州城市建設加快了5至10年”。包括軌道交通、治水等重大民生事項,都是在抓住亞運契機的大背景下取得了新的突破:以綠化為例,2010年廣州老城區增加了10.6平方公里的綠地,相當於增加了12個越秀公園;在整治河涌方面,對121條河涌進行綜合政治,東濠湧、荔枝灣再現水鄉美景……

國際性大賽頻繁舉辦,是廣州體育之城的醒目標誌。

2008年乒乓球世錦賽,

2009年羽毛球蘇迪曼杯,

2009年亞洲田徑錦標賽,

2013年羽毛球世錦賽,

近年來廣州成功舉辦了一系列國際大賽,極大地激活了廣州體育市場,滋養了蓬勃發展的體育產業。

根據規劃,廣州體育產業總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2500億元人民幣,佔全市GDP的比重達到5%左右,成為全市又一支柱產業。

以體育滋養城市精神,以體育創造美好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為發展體育事業的主體,把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最近,一篇名為《廣州人那麼愛吃,為啥還那麼瘦》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中分析,廣州人為啥“身材好”,除了吃得健康以外,更是熱愛運動的結果。

統計顯示,“十二五”時期廣州市的體育人口達到48%。換句話說,幾乎一半的常住人口經常性地進行體育鍛煉。

群眾體育和全民健身的超高熱度,正是廣州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一大突出亮點。在廣州,運動真正融入了人們生活之中,更是公眾幸福感、獲得感,以及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請人吃飯不如請人出汗”已經成為一種生活和社交新風尚。在珠江邊夜跑,已形成了組織規範的“跑友團”,互相鼓勁;分佈於城中各處的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每到夜幕降臨或者節假日,爆滿都是常態;走進社區,街坊使用各種健身器材,老年人跳跳廣場舞、小孩子玩滑輪……在廣州,運動無處不在。

場館多。

據廣州市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結果顯示,截至2013年底廣州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2.38平方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四個一線城市中排名第一。

全市體育場地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米,相當於50多個花城廣場!

全市300家社會體育場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向市民優惠或免費開放。

賽事多。

廣州“市長盃”賽事已成為全國知名的群眾體育賽事品牌。在2016年賽事中,僅羽毛球一個單項就有超過1萬人參加,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連續舉辦十多年的橫渡珠江活動,不僅是廣大游泳愛好者的一次集體挑戰,更大力宣傳環保理念、助推廣州治水。

廣馬奔馳,彰顯廣州城市精神。

在歷屆廣馬中,開放、包容、團結、奮進、敢為人先的廣馬精神,在賽場內外激盪人心,催人奮進;

一場馬拉松比賽,將一個更新更美更有愛的大廣州,展現在全世界眼前。

廣馬賽道被國際田聯譽為“世界上最美的馬拉松賽道之一”;

設視障跑者方陣、數千名志願者辛勤付出,在廣馬賽場上洋溢著濃濃的正能量;

市民為運動健兒們加油助威,沿線群眾自發給選手們送雞湯、涼茶、叉燒等補充供給,凸顯廣州人的友好熱情;

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選手參賽,國際化的廣馬背後,正是一個越來越國際範的廣州……

這就是廣馬精神,這就是廣州的城市精神。

“建設體育大國和體育強國,是中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人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有關體育事業、全民健身的重要論述,催人奮進。

要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要大力把體育事業發展推向更高層次。當前,廣州要建設國家重要中心城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更加重視體育賽事對城市建設、經濟發展、城市知名度的促進作用,讓體育成為廣州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

廣州要進一步提高站位,把廣州體育放到全國大局中謀劃,承辦更多大型國際賽事,比如在我國申辦2023年亞洲盃足球賽上貢獻更大廣州力量;

進一步加強體育惠民工程,以全民健身為廣州人的美好生活加分;進一步提升體育產業的現代化水平,以科技創新強化體育產業含金量,實現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突出廣州足球在全國、全亞洲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讓足球成為廣州的代言人。

廣州,這座充滿活力的世界體育名城,正在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上揮灑汗水、奮勇爭先。

正如廣州足球打出的響亮口號——廣州未贏夠!

以體育滋養城市精神!

以體育創造美好生活!

廣州將繼續勇往直前!

文: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