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33年骨棒老店,全店八道菜,每桌強制點四道,店破位偏名在外


在哈爾濱道外的北三松光電影院的衚衕裡,有個骨棒神店,從1986年開店以來,那鍋肉湯的味道就未曾變過,老松光電影院1942年春節正式營業,掐指算來已76歲高齡,順著衚衕往裡瞅,窄仄的老式街區徐徐延開,像一幅褪色的老畫,隱約可聞光陰的味道。

衚衕口小風嗖嗖拂過,潮溼的氣味,混雜著燉骨頭的香氣,受了蠱惑的饞蟲便開始蠢蠢欲動,腳步不自覺地利落起來,瞬移一樣飄進了老店,一推門,嚯,黑乎乎一片,外面陽光亮得刺眼,裡頭卻別有洞天,除一兩桌食客埋頭苦啃外,店員老闆各忙各的,也沒有過分的寒暄,是不是沒瞪我一眼就算優待了。

狹窄的木頭樓梯,吱嘎作響,老式牆圍也斑駁油膩,膠合板已邊緣翹起,電線空洞用透明膠裝飾得光怪陸離,隨處可見白牆黑瓦那年代淡淡的憂傷和消失的舊時光,骨頭香氣陣陣襲來,那些酸不流丟的情懷很快被趕得無影無蹤,抓起菜單瘋狂瀏覽起來。


插播一個老闆娘的介紹,媽媽是上海人的老闆娘名叫宋彩雲,老店八道看家菜中的兩道是她對上海菜的重新解讀:雪裡蕻燉豆腐、紅燒肉,可叫它為混血兒菜,既有上海菜的小講究,又有東北菜的不在乎,結合得恰到好處。

登登登等,瀏覽吧,整個菜單預計需要10秒鐘,沒有生僻字,沒有么蛾子菜,鎮店之寶全在這一篇了,人多的話,你可以大手一揮,索性“炒一本”,就不用費事挨個點了。

肉汁幹豆腐卷,沒啥說的,幹豆腐的味道已經被瘋狂的肉汁全權掠走,只剩幹豆腐的口感還刷著一些存在感,老湯的功力不可小覷,吃一口,味兒重稍鹹,一個被肉同化的素菜,也許內心還是有點兒掙扎,下酒很好,筋道兒鹹香。

醬肥腸,又香又臭又有嚼頭兒,裡頭的油脂保留了一部分,醬香濃郁,塊大塊小可以提前跟服務員說一聲,簡單粗暴的內臟,愛它的人愛不釋手,煩它的掩鼻唾棄,就著大蒜瓣兒吃,好像肥腸長出了隱形的翅膀。

紅燒肉,塊大,肉略肥,偏重口,空口吃的話一塊兒就能頂住,就飯吃能解解膩,熱騰騰的米飯上扣上一塊肉,再澆點兒汁,拌巴拌巴,把嘴張到看牙那麼大,一口吞下,讓油脂和米飯充分融合匯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倆膩在一起,啊在一起……

豬腦,一道生猛的菜,端上來一大盤像巨型琥珀核桃仁兒,甚至一筷子挖下去,也像,只有送到口中咀嚼之時才露陷,據說還不錯,一點兒不腥,超級香超級膩雲雲,我沒敢造次。

來吧,大骨棒,33年來的老味道,說實話,咬下去第一口並不驚豔,它的主要滋味兒就是肉香,沒有濃烈的香料味,也沒有甜麵醬的醬香,更沒有煙燻的味道,就是比較純粹的肉骨頭原味兒,很讓人意外,吃著吃著就入了迷--我想就這樣牽著你的手不放開,愛可不可以簡簡單單沒有傷害。

大口吃肉沒有傷害是不可能的,但你來到這麼一個老館子,看著周遭的人都甩開腮幫子啃咬著骨頭,大嚼著紅燒肉,頓時就能把低脂少鹽的飲食指南忘得乾乾淨淨,太斯文會顯得格格不入,所以你決定放飛自我,一手握著大骨頭,一手捏著大蒜瓣,不時低頭喝口湯順順,啊,這才是吃東北菜標配的範兒。


雪裡蕻燉豆腐,可以說是整桌子菜裡最最討喜的,雪裡蕻特有的香氣給東北大豆腐施了什麼魔法,讓它香噴噴滑溜溜的那麼有滋味兒,渾身的小眼兒卯足了勁似的積聚鮮美,沒有肉的參與,卻烹出了賽肉的香,非常解膩非常適合泡飯,一桌菜吃到最後,大家的勺子最頻繁出入的就只有它了,一定要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