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青訓大起底

文/野獸

日本歷史上都是一流的學生,而對於學習新鮮事物,尤其是西洋人的玩意兒,中國素來為以老師自居,以孫子收場,中日甲午戰爭就這樣,要是沒有這場戰爭,清朝人依舊活在洋務運動的強國迷夢裡不知死活。如今的中國足球,已經不再是學習西方的問題,因為我們學過巴西,學過德國,正在學西班牙,把每個西方傳統強隊全學一遍,最後水平還是踢不過越南(越南青年隊在今年U23亞洲盃上獲得亞軍),原因就是我們沒有找到自己真正應該學習的對象,沒有認識到自己目前的情況只配認誰當老師的問題。

中國足球青訓大起底

對於一個國家的足球水平來說,不在乎你國家隊能花多少年薪去請國際大牌頂級教練,因為你讓皇馬的齊達內來帶中國隊,國足一樣還是踢不過越南,泰國,中國缺少的不是大牌教練,而是像日本那樣有5.8萬個符合行業標準的能帶娃娃兵的基層教練,5萬多人的教練就能帶上63萬的兵,所以日本足球人口就是60-80萬之間,中國人口是日本的十幾倍,足球人口是日本的十幾分之一,所以才有俗話“泱泱大國找不出11人”,而日本這次亞洲U23錦標賽,人家派了U21過去踢,踢的還很不錯。

中國足球青訓大起底

中國足球人才匱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國人內心看不起踢球,從古到今中國人就喜歡“筆墨紙硯”,“琴棋書畫”,不像西方的騎士,日本的武士,有文武雙全的追求,中國人還喜歡考試,日本就沒學科舉制,在明治維新前,沒有科舉制的日本其識字率高達45%,而清朝只有5%,所以缺乏尚武精神,以及全國忙高考對足球人口的抹殺是致命的,這是最大的問題也是改變不了的,我們接下來就聊能改變的。

中國的青訓分成三種,第一種就是那種平時週末自費的業餘班,這種訓練是“純玩團”,比如謝輝搞的“巡遊者俱樂部”,找個外國癟三充一充場,這種俱樂部會越來越多,因為是當成一門早教生意做的,在這種地方踢球鍛鍊身體可以,練英語可以,不要做足球的春秋大夢,或者把做夢當做享受也可,活在“中國夢”裡享受這個過程也挺好的。

第三種就是體制內的,中國各個省市足協旗下的少年隊,青年隊,以前叫“少體校”,他們是最接近於“職業球員”的層次,雖然我認為中國目前還沒有真正的職業球員。這些孩子長大了可以進入到秦皇島足校啦,根寶基地啦,或者由當地足協推選去當地職業俱樂部,總而言之,這個群體即是中國足球的人才梯隊了,雖然業務水平也就那逼樣。

中國足球青訓大起底

我們討論青訓主要討論第三種,因為前兩種都是自己出資組織訓練的,他需要場地,人員,中國目前的情況,個體戶玩不了青訓,沒有資金,沒有教練,還沒場地,你說我收學生學費可以嗎,可以的,但最後你會被定義為騙子集團。足協旗下的這一套體制,號稱國家級-大區級-省級-市級四級青訓中心,是由國家主導的,他們掌握了場地資源,教練資源,上升通道,說白了,他們就是青訓,青訓就是他們,所以我們範圍又縮小的,接下來就聊他們。

中國足球青訓大起底

日本足球少年是幼兒園開始接受訓練,中國大概要晚兩年,也就是進小學開始踢球,當然一般正常的學校,並不在足協旗下這個體系裡頭,必須得一些跟民工子弟學校有得一拼的那種“足球特色學校”,這種學校很少,這麼一來,90%的足球苗子在上小學第一天起,就可以告別足球了,因為如果你不是足球學校裡的足球少年,你或許是某個民辦小學的天才少年,或許是街頭足球中不可多見的曠世奇才,你哪怕是梅西二世,對不起,你不在那個足球學校,在中國你已經告別了足球生涯。

中國足球青訓大起底

這些足球小學裡的小孩子,在小升初的時候往往要面對一次人生抉擇,就是如果我要繼續踢球,對足球有真正想法的話,我要決定接下來就要告別傳統教育了,因為往上一級的足球學校的訓練,就要學業要耽誤了,12歲也是足球人才培養的關鍵年齡段,在日本的情況是,跟他們古代武士一樣,要求球員既要讀好書,也要踢好球,跟基礎教育部門沒有分離開來,而中國很奇怪,足球少年必須走文盲路線,12歲的時候,基本上原來那80%-90%的足球學校足球少年也就打退堂鼓了,基本就放棄了,留下一些就繼續深造。

中國足球青訓大起底

中國足球青訓大起底

再往上一級,就是高中了,過去高考有政策,給體育生加分,有加50的,加200的,加400的,當時這個政策還算講點良心的,畢竟踢球要成為職業球員的幾率,要比讀書進北大清華低很多,你讓這些球員耗費了大量時間配合足協的“足球要從娃娃抓起”,現人家面對人生的選擇了,要給條活路吧,所以就高考加分,繼續要進什麼梯隊的,就塞錢,找關係,通路子,然後進去後繼續塞錢,找關係,買上場時間。經濟條件有限的,或者智商恢復的,就搭個順風車進大學混個文憑,畢業後就跟一般的大學生沒什麼兩樣。中國職業足球總共三個級別,中超,中甲,中乙,每個級別16支球隊,一個球隊撐死40人,所以總就業崗位就是2000多人,中國的足球人口幾萬人,基本就是在各種暗箱操作,私下交易中去博這2000多的位置而已,跟日本500萬人淘汰到最後2000多人的機制是不一樣的。

中國足球青訓大起底

所以中國青訓現在的問題就是,手上的兵本來就少的可憐,兵少將更少,符合要求的基層教練也就越來越少,如此就惡性循環,一代不如一代,過去足球沒有職業化的時候,年輕球員還有各種機會在比賽中鍛鍊,現在中超的各大俱樂部的核心位置都給了外援,剩下的位置也給了各種“老油條”,使得新興的中國力量根本沒有用武之地,所以才有了足協強制性的要求給U23球員安排時間,聽著好像還挺靠譜,然日本青訓專家川島和彥認為這樣的政策其實蠻呆萌的,“首先,日本聯賽有專門為青年球員設立一個級別的聯賽,那裡才是青年球員的舞臺,發揮的好自然會晉升到更高水平的球隊,這才是一種正常的模式。強制讓每個球隊都必須用上年輕球員,這樣可能會導致很多問題,比如更多的24歲球員被擠到了替補席或者是次級別聯賽,制度會導致職業聯賽比賽水平降低,足球應該是通過比賽感染每一個觀眾,頂級聯賽應該向孩子傳達夢想。當然U23這個年齡段球員的鍛鍊非常重要,最好讓他們去到應該的平臺,而不應該強制在頂級聯賽,踢的好的球員當然會在更好的聯賽。”

好好學習日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