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青训大起底

文/野兽

日本历史上都是一流的学生,而对于学习新鲜事物,尤其是西洋人的玩意儿,中国素来为以老师自居,以孙子收场,中日甲午战争就这样,要是没有这场战争,清朝人依旧活在洋务运动的强国迷梦里不知死活。如今的中国足球,已经不再是学习西方的问题,因为我们学过巴西,学过德国,正在学西班牙,把每个西方传统强队全学一遍,最后水平还是踢不过越南(越南青年队在今年U23亚洲杯上获得亚军),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找到自己真正应该学习的对象,没有认识到自己目前的情况只配认谁当老师的问题。

中国足球青训大起底

对于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来说,不在乎你国家队能花多少年薪去请国际大牌顶级教练,因为你让皇马的齐达内来带中国队,国足一样还是踢不过越南,泰国,中国缺少的不是大牌教练,而是像日本那样有5.8万个符合行业标准的能带娃娃兵的基层教练,5万多人的教练就能带上63万的兵,所以日本足球人口就是60-80万之间,中国人口是日本的十几倍,足球人口是日本的十几分之一,所以才有俗话“泱泱大国找不出11人”,而日本这次亚洲U23锦标赛,人家派了U21过去踢,踢的还很不错。

中国足球青训大起底

中国足球人才匮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人内心看不起踢球,从古到今中国人就喜欢“笔墨纸砚”,“琴棋书画”,不像西方的骑士,日本的武士,有文武双全的追求,中国人还喜欢考试,日本就没学科举制,在明治维新前,没有科举制的日本其识字率高达45%,而清朝只有5%,所以缺乏尚武精神,以及全国忙高考对足球人口的抹杀是致命的,这是最大的问题也是改变不了的,我们接下来就聊能改变的。

中国的青训分成三种,第一种就是那种平时周末自费的业余班,这种训练是“纯玩团”,比如谢辉搞的“巡游者俱乐部”,找个外国瘪三充一充场,这种俱乐部会越来越多,因为是当成一门早教生意做的,在这种地方踢球锻炼身体可以,练英语可以,不要做足球的春秋大梦,或者把做梦当做享受也可,活在“中国梦”里享受这个过程也挺好的。

第三种就是体制内的,中国各个省市足协旗下的少年队,青年队,以前叫“少体校”,他们是最接近于“职业球员”的层次,虽然我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职业球员。这些孩子长大了可以进入到秦皇岛足校啦,根宝基地啦,或者由当地足协推选去当地职业俱乐部,总而言之,这个群体即是中国足球的人才梯队了,虽然业务水平也就那逼样。

中国足球青训大起底

我们讨论青训主要讨论第三种,因为前两种都是自己出资组织训练的,他需要场地,人员,中国目前的情况,个体户玩不了青训,没有资金,没有教练,还没场地,你说我收学生学费可以吗,可以的,但最后你会被定义为骗子集团。足协旗下的这一套体制,号称国家级-大区级-省级-市级四级青训中心,是由国家主导的,他们掌握了场地资源,教练资源,上升通道,说白了,他们就是青训,青训就是他们,所以我们范围又缩小的,接下来就聊他们。

中国足球青训大起底

日本足球少年是幼儿园开始接受训练,中国大概要晚两年,也就是进小学开始踢球,当然一般正常的学校,并不在足协旗下这个体系里头,必须得一些跟民工子弟学校有得一拼的那种“足球特色学校”,这种学校很少,这么一来,90%的足球苗子在上小学第一天起,就可以告别足球了,因为如果你不是足球学校里的足球少年,你或许是某个民办小学的天才少年,或许是街头足球中不可多见的旷世奇才,你哪怕是梅西二世,对不起,你不在那个足球学校,在中国你已经告别了足球生涯。

中国足球青训大起底

这些足球小学里的小孩子,在小升初的时候往往要面对一次人生抉择,就是如果我要继续踢球,对足球有真正想法的话,我要决定接下来就要告别传统教育了,因为往上一级的足球学校的训练,就要学业要耽误了,12岁也是足球人才培养的关键年龄段,在日本的情况是,跟他们古代武士一样,要求球员既要读好书,也要踢好球,跟基础教育部门没有分离开来,而中国很奇怪,足球少年必须走文盲路线,12岁的时候,基本上原来那80%-90%的足球学校足球少年也就打退堂鼓了,基本就放弃了,留下一些就继续深造。

中国足球青训大起底

中国足球青训大起底

再往上一级,就是高中了,过去高考有政策,给体育生加分,有加50的,加200的,加400的,当时这个政策还算讲点良心的,毕竟踢球要成为职业球员的几率,要比读书进北大清华低很多,你让这些球员耗费了大量时间配合足协的“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现人家面对人生的选择了,要给条活路吧,所以就高考加分,继续要进什么梯队的,就塞钱,找关系,通路子,然后进去后继续塞钱,找关系,买上场时间。经济条件有限的,或者智商恢复的,就搭个顺风车进大学混个文凭,毕业后就跟一般的大学生没什么两样。中国职业足球总共三个级别,中超,中甲,中乙,每个级别16支球队,一个球队撑死40人,所以总就业岗位就是2000多人,中国的足球人口几万人,基本就是在各种暗箱操作,私下交易中去博这2000多的位置而已,跟日本500万人淘汰到最后2000多人的机制是不一样的。

中国足球青训大起底

所以中国青训现在的问题就是,手上的兵本来就少的可怜,兵少将更少,符合要求的基层教练也就越来越少,如此就恶性循环,一代不如一代,过去足球没有职业化的时候,年轻球员还有各种机会在比赛中锻炼,现在中超的各大俱乐部的核心位置都给了外援,剩下的位置也给了各种“老油条”,使得新兴的中国力量根本没有用武之地,所以才有了足协强制性的要求给U23球员安排时间,听着好像还挺靠谱,然日本青训专家川岛和彦认为这样的政策其实蛮呆萌的,“首先,日本联赛有专门为青年球员设立一个级别的联赛,那里才是青年球员的舞台,发挥的好自然会晋升到更高水平的球队,这才是一种正常的模式。强制让每个球队都必须用上年轻球员,这样可能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更多的24岁球员被挤到了替补席或者是次级别联赛,制度会导致职业联赛比赛水平降低,足球应该是通过比赛感染每一个观众,顶级联赛应该向孩子传达梦想。当然U23这个年龄段球员的锻炼非常重要,最好让他们去到应该的平台,而不应该强制在顶级联赛,踢的好的球员当然会在更好的联赛。”

好好学习日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