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7,重慶的上限在哪裡

全國第7,重慶的上限在哪裡

文丨西部君

都知道重慶的製造業強,到底有多強?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下屬的賽迪研究院發佈《先進製造業集群特徵及產業地圖》,在先進製造業競爭力TOP20城市中,重慶位列第7,成為唯一擠進前十的西部城市。成都則排在第11位,西安排在第20位。

排在重慶前面的,分別是上海、深圳、廣州、北京、蘇州、武漢6座城市,寧波、青島和合肥則處於追趕狀態。

全國第7,重慶的上限在哪裡

1.四大一線城市依舊是製造業龍頭

《產業地圖》顯示,中國先進製造業集群發展總體格局是,東強西弱,一帶三核兩支撐。

東強西弱,從十強的名單可以看出來,除了四大一線城市和直轄市重慶,蘇州、寧波、青島都是東部城市。

其中,蘇州、寧波、青島都位於東部沿海省份,不過它們都不是省會城市,這與東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向第三產業轉型的趨勢吻合。這種轉型一方面讓非省會城市承接更多的製造業功能,另一方面,通過騰籠換鳥,將產業遷移到中西部地區。

至於“一帶三核兩支撐”,具體來說,“一帶”指的是沿海經濟帶,“三核”是指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核心區,“兩支撐”包括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重點城市圈。

東部和四大一線城市依舊是龍頭,不過在產業轉移的大趨勢下,中西部地區的“支撐”角色將越來越重要,甚至變成核心。比如像重慶,國家層面的功能定位是,現代製造業基地。

所以《重慶市建設國家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了兩步走的戰略:到2020年,國家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到2025年,製造業整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建成佈局合理、結構優化、技術先進、質量效益突出的國家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

全國第7,重慶的上限在哪裡

到2020年,工業總產值要達到4萬億,工業增加值1萬億。重慶要實現目標,建成現代製造業基地,在西部面臨著成都和西安的競爭;在全國,考慮到四大一線城市在後工業化階段著力發展服務業,重慶至少也面臨著蘇州、武漢、寧波、青島和合肥的競爭。尤其是排第6的武漢,是重慶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強勁對手。

2.重慶為什麼沒有力壓蘇州、武漢

重慶到底有多少優勢呢?我們先看看先進製造業10強城市2017年的具體工業增加值。

全國第7,重慶的上限在哪裡

注:蘇州2017年數據缺失,工業增加值數據為2016年。

不同於工業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是一個地區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能直接反映出製造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

重慶2017年工業增加值達到6587.08億,這個體量在10強城市中僅次於上海和深圳,與蘇州不相上下。相對於排在後面的寧波、青島和合肥,重慶要領先一個身位。後三個城市中,最高的青島,也只有不到4000億元。

從數據來看,按說重慶應該力壓武漢,至少排到第6,甚至是僅次於四大一線,與其GDP的全國排位相匹配。但是為什麼卻落到了蘇州和武漢後面?

有必要提醒一下,上述榜單實際上是比“先進製造業競爭力”。先進製造業集群的三大特徵分別是,高新、高端、高效。高新,是指技術和工藝獨特;高端是指產業鏈高價值;高效是指外部帶動作用強,所以製造業體量是一方面,產業結構、佈局和創新能力也很重要。綜合種種因素,才能衡量是不是“先進”。

四大一線城市2017年工業增加值的排名,與先進製造業競爭力排名相一致,這說明體量與其“三高”程度相匹配。倒是重慶,在工業增加值大幅領先的前提下,排名落後於武漢,也落後於工業增加值不相上下的蘇州,說明重慶的製造業還存在結構性的問題,要加以改善

3.重慶的瓶頸在哪裡

在《重慶市建設國家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十三五”規劃》,對重慶製造業競爭力層面所面臨的挑戰,具體的定性是這樣的:

我市處於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但仍屬於欠發達地區、仍處於欠發達階段,製造業發展水平與建設國家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這裡面有很多因素。比如武漢作為中部的樞紐,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交通區位有著明顯的優勢。對於高度依賴港口、高速公路、機場、鐵路等基礎設施的製造業而言,這種優勢對製造業競爭力的轉化效果很大。重慶與武漢的競爭,在地理位置和交通上有天然的瓶頸。

再者,製造業本身是高度依賴集群的一種產業,所以才會形成“一帶三核”的格局,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形成產業聚合。

在這方面,蘇州的優勢不言自明,工業總產值全國第一,本身是製造業實力的象徵。

至於武漢,它所在的中部城市群,可以輻射到中部6個省份,而且湖北內部,也有宜昌和襄陽這樣的傳統工業重鎮,能夠形成產業鏈互補。作為直轄市的重慶,製造業上可以實現區域合作的地方,成都和西安之外,工業基礎都相對薄弱,而且這種合作受地理交通的限制很大。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不管是高校數量,還是在校大學生數量,武漢都有明顯的優勢。在搶人政策的牽引下,人才優勢很容易轉化為製造業的技術積累,比如赫赫有名的全球半導體產業和科創中心硅谷與斯坦福大學之間的關係。

全國第7,重慶的上限在哪裡

製造業是否足夠“先進”,產業高新是很重要的一點。在當下,產業高新具體體現為一些高科技含量的製造業,我們以製造業發展成熟的上海為例:

全國第7,重慶的上限在哪裡

上海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佔很大份額,此外,精細化工、精品鋼材等精細製造,以及生物醫藥等技術含量高的行業,也佔很大比例。一些高能耗、高汙染、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產業,基本上都淘汰和轉移了。

4.“一帶一路”,重慶製造的新機遇

相對於蘇州、武漢等地,在人才、交通、區位等方面存在瓶頸的重慶,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的優勢在哪裡?或者說得朝哪方面努力?

首先是重慶這幾年的製造業結構調整的力度。比如2009年引入筆記本電腦製造後,重慶電子產品製造業這幾年火速發展,2016年增速達到27.75,對地方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首次超過了汽車產業,達到33.8%。

全國第7,重慶的上限在哪裡

重慶的電子產品製造業在崛起同時,也存在著一定問題。比如手機制造,雖然在產量上僅次於廣東,排在全國第二,但是重慶的手機生產線更多是以中低端手機為主。不過好的一面是,智能終端、集成電路、液晶面板、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也在快速壯大。

全國第7,重慶的上限在哪裡

相對於武漢、蘇州,重慶的製造業還有個天然優勢:“一帶一路”的戰略位置。重慶東出的成本高,但這意味著西出更加便利。比如連通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六國的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是西部對外開放產業鏈結的重要通道。

重慶很大一部分筆記本電腦,正是通過渝新歐通道銷往歐洲,同時歐洲的汽車工業也由此東進,促進了重慶的產業升級。

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內陸經濟大走廊的打通,重慶將憑藉著天然的戰略位置,與歐亞大陸實現聯通,在製造業層面,一方面獲得更廣闊的市場;另一方面,吸引更成熟的產業和技術,將產業鏈拓寬,實現製造業的優化升級。

在製造業的城際競爭中,重慶的勞動力和資源要素的價格優勢也不可忽視。實際上這也是很多東部城市產業轉移的初衷所在,不過從產業升級的角度來看,這種優勢要利用,但又不能形成路徑依賴。

小結:

綜合來看,重慶的製造業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尤其在與蘇州和武漢的較量上,完全可以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渝新歐通道為依託,推動製造業的升級,建成現代製造業基地。

不過基於東部地地區的工業化教訓,重慶在承接產業轉移的時候,一定要有所選擇,對於高汙染高能耗的落後產業,哪怕產值再大,也要重點考慮西部地區生態修復能力脆弱的格局,避免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

此外,要想與中部競爭,工業基礎薄弱的西部,無疑需要形成更加緊密的聯合,比如重慶可以增強與周邊的四川、貴州等地的合作,以及與廣東的產業轉移聯繫,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對整個西部工業建設的驅動作用,提升西部的競爭力和發展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