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7,重庆的上限在哪里

全国第7,重庆的上限在哪里

文丨西部君

都知道重庆的制造业强,到底有多强?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的赛迪研究院发布《先进制造业集群特征及产业地图》,在先进制造业竞争力TOP20城市中,重庆位列第7,成为唯一挤进前十的西部城市。成都则排在第11位,西安排在第20位。

排在重庆前面的,分别是上海、深圳、广州、北京、苏州、武汉6座城市,宁波、青岛和合肥则处于追赶状态。

全国第7,重庆的上限在哪里

1.四大一线城市依旧是制造业龙头

《产业地图》显示,中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总体格局是,东强西弱,一带三核两支撑。

东强西弱,从十强的名单可以看出来,除了四大一线城市和直辖市重庆,苏州、宁波、青岛都是东部城市。

其中,苏州、宁波、青岛都位于东部沿海省份,不过它们都不是省会城市,这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向第三产业转型的趋势吻合。这种转型一方面让非省会城市承接更多的制造业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腾笼换鸟,将产业迁移到中西部地区。

至于“一带三核两支撑”,具体来说,“一带”指的是沿海经济带,“三核”是指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核心区,“两支撑”包括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重点城市圈。

东部和四大一线城市依旧是龙头,不过在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中西部地区的“支撑”角色将越来越重要,甚至变成核心。比如像重庆,国家层面的功能定位是,现代制造业基地。

所以《重庆市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到2020年,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质量效益突出的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

全国第7,重庆的上限在哪里

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要达到4万亿,工业增加值1万亿。重庆要实现目标,建成现代制造业基地,在西部面临着成都和西安的竞争;在全国,考虑到四大一线城市在后工业化阶段着力发展服务业,重庆至少也面临着苏州、武汉、宁波、青岛和合肥的竞争。尤其是排第6的武汉,是重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强劲对手。

2.重庆为什么没有力压苏州、武汉

重庆到底有多少优势呢?我们先看看先进制造业10强城市2017年的具体工业增加值。

全国第7,重庆的上限在哪里

注:苏州2017年数据缺失,工业增加值数据为2016年。

不同于工业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是一个地区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能直接反映出制造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

重庆2017年工业增加值达到6587.08亿,这个体量在10强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和深圳,与苏州不相上下。相对于排在后面的宁波、青岛和合肥,重庆要领先一个身位。后三个城市中,最高的青岛,也只有不到4000亿元。

从数据来看,按说重庆应该力压武汉,至少排到第6,甚至是仅次于四大一线,与其GDP的全国排位相匹配。但是为什么却落到了苏州和武汉后面?

有必要提醒一下,上述榜单实际上是比“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三大特征分别是,高新、高端、高效。高新,是指技术和工艺独特;高端是指产业链高价值;高效是指外部带动作用强,所以制造业体量是一方面,产业结构、布局和创新能力也很重要。综合种种因素,才能衡量是不是“先进”。

四大一线城市2017年工业增加值的排名,与先进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相一致,这说明体量与其“三高”程度相匹配。倒是重庆,在工业增加值大幅领先的前提下,排名落后于武汉,也落后于工业增加值不相上下的苏州,说明重庆的制造业还存在结构性的问题,要加以改善

3.重庆的瓶颈在哪里

在《重庆市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十三五”规划》,对重庆制造业竞争力层面所面临的挑战,具体的定性是这样的:

我市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但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制造业发展水平与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比如武汉作为中部的枢纽,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交通区位有着明显的优势。对于高度依赖港口、高速公路、机场、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制造业而言,这种优势对制造业竞争力的转化效果很大。重庆与武汉的竞争,在地理位置和交通上有天然的瓶颈。

再者,制造业本身是高度依赖集群的一种产业,所以才会形成“一带三核”的格局,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形成产业聚合。

在这方面,苏州的优势不言自明,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一,本身是制造业实力的象征。

至于武汉,它所在的中部城市群,可以辐射到中部6个省份,而且湖北内部,也有宜昌和襄阳这样的传统工业重镇,能够形成产业链互补。作为直辖市的重庆,制造业上可以实现区域合作的地方,成都和西安之外,工业基础都相对薄弱,而且这种合作受地理交通的限制很大。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不管是高校数量,还是在校大学生数量,武汉都有明显的优势。在抢人政策的牵引下,人才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制造业的技术积累,比如赫赫有名的全球半导体产业和科创中心硅谷与斯坦福大学之间的关系。

全国第7,重庆的上限在哪里

制造业是否足够“先进”,产业高新是很重要的一点。在当下,产业高新具体体现为一些高科技含量的制造业,我们以制造业发展成熟的上海为例:

全国第7,重庆的上限在哪里

上海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占很大份额,此外,精细化工、精品钢材等精细制造,以及生物医药等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也占很大比例。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业,基本上都淘汰和转移了。

4.“一带一路”,重庆制造的新机遇

相对于苏州、武汉等地,在人才、交通、区位等方面存在瓶颈的重庆,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优势在哪里?或者说得朝哪方面努力?

首先是重庆这几年的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比如2009年引入笔记本电脑制造后,重庆电子产品制造业这几年火速发展,2016年增速达到27.75,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了汽车产业,达到33.8%。

全国第7,重庆的上限在哪里

重庆的电子产品制造业在崛起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比如手机制造,虽然在产量上仅次于广东,排在全国第二,但是重庆的手机生产线更多是以中低端手机为主。不过好的一面是,智能终端、集成电路、液晶面板、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也在快速壮大。

全国第7,重庆的上限在哪里

相对于武汉、苏州,重庆的制造业还有个天然优势:“一带一路”的战略位置。重庆东出的成本高,但这意味着西出更加便利。比如连通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六国的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是西部对外开放产业链结的重要通道。

重庆很大一部分笔记本电脑,正是通过渝新欧通道销往欧洲,同时欧洲的汽车工业也由此东进,促进了重庆的产业升级。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内陆经济大走廊的打通,重庆将凭借着天然的战略位置,与欧亚大陆实现联通,在制造业层面,一方面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吸引更成熟的产业和技术,将产业链拓宽,实现制造业的优化升级。

在制造业的城际竞争中,重庆的劳动力和资源要素的价格优势也不可忽视。实际上这也是很多东部城市产业转移的初衷所在,不过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这种优势要利用,但又不能形成路径依赖。

小结:

综合来看,重庆的制造业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尤其在与苏州和武汉的较量上,完全可以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渝新欧通道为依托,推动制造业的升级,建成现代制造业基地。

不过基于东部地地区的工业化教训,重庆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选择,对于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业,哪怕产值再大,也要重点考虑西部地区生态修复能力脆弱的格局,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此外,要想与中部竞争,工业基础薄弱的西部,无疑需要形成更加紧密的联合,比如重庆可以增强与周边的四川、贵州等地的合作,以及与广东的产业转移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对整个西部工业建设的驱动作用,提升西部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