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週轉壓力山大 房企股權轉讓潮再度襲來

融资周转压力山大 房企股权转让潮再度袭来

6月13日,江西港中旅銀泰置業有限公司在天津產權交易中心轉讓50.5%股權,底價48235.00萬元; 5月28日,中鐵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海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轉讓深圳中鐵粵豐置業有限公司80%股權,底價6.71億元;5月2日,海航投資以29億元轉讓海航投資集團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股權及債權,交易總對價約為人民幣29億元……

資管新規再衝擊

早在2018年初,資金鍊這柄籠罩在房企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就已經有些按捺不住。1月末,因無人競拍,北京一週流拍了豐臺區白盆窯村的兩個地塊和盧溝橋地塊三宗土地,金額累計高達155.63億。2018年至今,北京總共已經出現了6宗住宅用地流拍,而2017年全年的流拍數量僅為2塊。

自2017年國內收緊對房地產企業融資貸款後,房企拿地就逐漸趨於謹慎,到2018年初,一些溢價率太低的地塊已經被主動放棄。一些頭部房企,如碧桂園,選擇“高週轉”為主要手段,縮短資金回籠時間,以緩解巨大的資金壓力。

郭毅指出,出於對市場的看好,房地產企業去年拿地非常激進,導致全國各個城市地王頻出。這些拍地造成的負債只有在今年變成銷售額和現金流,才能讓企業正常運轉。在嚴厲的信貸政策下房企融資渠道很窄,無論是發行債券還是其他方式,對企業的資質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同時資金成本也比較高。

對於房地產融資市場而言,更大的衝擊也已經到來。4月27日,100萬億的資管新規終於正式落地,從信託、券商資管、保險、私募等融資渠道上加以規範,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禁止非自有資金拿地,規避監管套利。國泰君安研報指出,資管新規對行業資金來源影響總共8229億元,佔地產投資比重為7%,佔開發商融資10%,其中渠道方面對信託和券商影響最大。

央企也扛不住了

這其中,一些相對而言融資較為容易的央企也受到衝擊。2018年5-6月,包括中商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建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等近十家央企,都在轉讓部分項目或子公司的股權或債權。

即使是在行業內排名靠前的大央企也有壓力。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的2017年中國房地產銷售額百億企業排行榜,保利地產、中海地產、華潤置地和招商蛇口年銷售都超過了千億,構成央企地產的第一梯隊。2017年底,招商蛇口出讓了江蘇省鎮江南山創意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60%的股權及債權,並將其在北京和上海的核心資產招商局大廈倒賣給了與太盟投資集團按1∶4的出資比例設立的地產基金。華潤置地3月也出讓了溫州鴻益置業有限公司51%的股權。

2017年以來,國資委以工業企業、非工業企業和科研設計企業為標準分別制定了三類央企的負債紅線,工業企業為70%、非工業企業為75%、科研設計企業為65%。2017年,招商蛇口負債率升至59.69%,已經逼近60%。

在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看來,比民營開發企業融資環境更為寬鬆、額度更大的央企轉讓股權主要有兩種原因,一個是政府主導推動的央企之間的重組,涉及到不同企業的地產業務的整合;另外一部分央企自身或旗下有些業務做得不好,主動退出。

郭毅表示,往年看來,央企憑藉其企業背景,能夠相對容易地以比較低的成本從銀行獲得信貸支持。但是今年來看,因為宏觀大環境對資金層面收緊,一些非頭部的央企在開發貸的獲取上也遇到了很多的難題。因此通過一些其他的方式,如賣地、賣項目,來緩解資金壓力的訴求。

日前,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彭華崗指出,國資委將進一步實施分類管控,加強工作督導,加大降槓桿、減負債工作的考核力度,確保今年降槓桿任務的落實。

違約隱憂襲來

除了在境內尋求資金外,境外發債也成了房地產企業今年以來主要的融資方式。

根據同策研究院監測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資情況,2018年4月,發行公司債是大部分房企融資的主要方式之一,當月此類融資方式融資環比大幅上漲,融資總額佔比61.13%,位居第一,其中境外發行354.13億元,佔比75.33%。而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前5個月,房地產企業海外資本市場融資數據達到了71筆,293.72億美元,同比2017年1-5月的31筆127.85億美元上漲幅度達到了130%。5月單月發行金額達到了32.9億美元。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1-5月份,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逐漸放緩,而隨著資金壓力的加大,融資需求上漲。在規模化競爭格局背景下,房地產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更加迫切,海外發債成為房企短期融資渠道的主要選擇。

不過從整體看,融資難度明顯加大。雖然2015、2016年兩年銷售火爆,市場主要房企可結算貨值充沛,業績較為穩健,房企資金鍊目前依然寬裕,但隨著調控的持續,房企的壓力將越來越大。

張大偉指出,從各地樓市調控看,預計房企的資金還會繼續受到的壓力。對房企來說,2018年將是房企最近4年資金壓力最大的一年。龍頭房企壓力不大,但市場的中小房企在2018年將面臨全面困境。

日前據媒體報道,雲南省房地產開發經營有限公司持股51%的子公司京鵬地產,出現對重慶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3億元債務到期未償付的情況。而中信信託也於5月初披露天津最大的國企、天津國資委控股的天房集團1800億負債可能發生債務違約。儘管所涉及的資管計劃已如期兌付,但這一事件也引起輿論對房企流動性風險的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