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城市大腦”是未來城市的新基礎設施

6月13日,為期三天的“2018全球智能+新商業峰會”在上海世貿展館正式拉開帷幕。大會是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政府指導,上海市長寧區青年聯合會和億歐公司聯合主辦。創客貓受邀作為合作媒體到場報道。

阿里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城市大腦”是未來城市的新基礎設施

阿里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

會上,阿里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發表了《城市大腦:技術的下一個大挑戰》的主題演講。

王堅表示,今天所謂的“智慧城市”並不是城市的未來,因為今天所有“智慧城市”的概念就是在城市裡塞進更多的設備,而像交通堵塞等這樣實際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今天的智慧城市其實是沒有大腦的城市。因此王堅提出了“城市大腦”的假設。

王堅認為,當信息技術已經發展了60-70年的今天,城市該有新的基礎設施將所有新技術發揮到最大的作用,而城市大腦會是未來城市的新基礎設施。同時他認為,“城市大腦”也是取代“智慧城市”作為城市未來發展的新機會和新方式。在未來城市中,數據資源會是新的發展資源、計算能力是新的發展力。

他建議,應該像規劃土地資源一樣來規劃城市的數據資源;像規劃垃圾處理一樣規劃數據處理;像規劃供電能力一樣規劃計算能力。

以下為王堅演講精編實錄:(經創客貓整理,有刪減)

現在大家都會有一個疑問,人類最終會不會被人工智能機器給佔領了?

人類其實很偉大,人類從第一天誕生開始就是讓別人來佔領我們的,想想今天我們已經被可樂、汽車、自行車等東西佔領了,甚至也已經被大馬路、被高樓大廈佔領了,但是人類還是頑強地生活下來。人跟別的動物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會創造出新東西來,並讓其佔領我們。

回到今天要講的主題。其實世界上本沒有“城市”,城市也是人類發明出來的,然後我們所有人都移到了叫做“城市”的地方生活,從這個角度講,我們早就被一個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包圍住了。大家不要以為今天我們坐在會議廳是正常的事情,想一想一百多年以前是沒有這樣的會議室的。我們人類的工作就是讓別人來佔領我們,人類的時間就是被我們自己發明的東西給佔據的。關於這一點我自己還是蠻樂觀的。

但是唯一有一點不一樣的發明就是“城市”,大家設想一下今天還有什麼發明創造、技術不是放在城市裡的?我們就生活在“城市”這個地方,城市是所有發明創造的大容器,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城市是人類最了不起的發明。儘管今天已經很少有人會想城市是一個大的發明,這是我想表達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是,現在幾乎所有地方都在講智慧城市,每一個城市都說我是智慧的城市,但今天我們所謂的“智慧城市”其實並不是城市的未來。大家想一下智慧城市中的“智慧”翻成英文都不好翻的,當有人把它翻成智慧城市的時候(我可能有點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覺得他在想不該想的事情。我並不覺得今天我們所在做的智慧城市是為了讓城市變得更好,我們的城市只是多了很多硬件,只是讓人類多花了很多錢,今天我們所處的“智慧城市”是一個沒有大腦的城市。

今天的智慧城市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呢?我們發現越是有“智慧系統”的城市路越堵。曾經有一段時間所有交通治堵的措施就是把堵點從A點搬到B點而不是真正解決交通的問題,大家認真想一下如果城市繼續照今天這樣發展下去那是不會有未來的。所以今天大家講的“智慧城市”並不是城市的未來,因為我們沒有看到會對未來城市到底有什麼新的、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在起作用。

城市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一條河而興起,或者是因為有獨特的資源從而而發生巨大的變化。就像鋼筋水泥第一次使得人類讓不屬於我們的空間變成了我們的空間。任何城市發展要面臨的問題是,獲取了什麼樣的資源讓城市發揮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所有的“智慧城市”概念就是在城市裡塞進更多的設備,這是我們今天面臨的挑戰。

“城市大腦”的假設

為什麼全世界的城市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比如說交通問題,不管你在哪個國家、哪個地區都在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今天人類第一次有機會認真地想一想一個城市是不是該有新的基礎設施?特別是信息技術已經發展了60、70年。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城市需要有新的基礎設施。

今天大家都習以為常的城市基礎設施在一百年前或是一千年前是一次全新的發明,比如說一個城市開始有路了、一個城市開始有地鐵、一個城市開始有電網、一個城市開始有下水道,這些都是城市演進過程中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城市應該有基礎設施才能夠把所有新技術發揮到最大的作用,而城市大腦是未來城市的新基礎設施,這恰恰是所有智慧城市都沒有談到的事情。

就像水、電一樣,今天沒有辦法想象一個沒有電的城市,只是因為電現在太普通了大家都沒覺得有什麼了不起。但電作為一種資源引入城市是城市發展歷史中非常了不起的事件,今天唯一可以讓一座城市徹底停止運轉的只有電。

為什麼今天我們可以重新看未來城市的發展?因為大家都在談大數據的時候你沒有意識到數據是城市非常重要的新資源,而資源會改變所有人對城市發展的看法。

如果沒有把數據當做城市的資源,你只會認為大數據是跟一臺電腦、手機一樣的所謂的技術工具而已,但當用資源觀點看數據的時候會發現城市的發展不止有空間、水資源(像上海如果沒有黃浦江的話很難想象會發展)。今天城市發展的巨大機會就是引入了新資源,而數據資源是城市非常重要的新資源。有一天城市管理者會意識到這個問題。當你把數據當做城市資源看待的話對城市發展會有徹底的改變。

大家知道大城市就是用電多的城市,所以我經常會講其實電改變了人類很多東西,電使得人類失去了非常寶貴的東西——夜晚,有了電以後我們突然有了夜生活了。大家想過沒有因為電大家犧牲了多少睡眠的時間?想想我們多少睡眠的機會被所謂的技術給剝奪了。但因為有電我們創造了非常重要的東西——夜生活,30年代所有中國人最羨慕上海的地方就是夜生活,所以電給城市帶來的動力遠遠超過照明。

為什麼今天城市大腦會變成巨大的機會?你會發現經過一百年計算能力開始像電力一樣在徹底改變城市所有的形態。

計算能力對城市的影響和過去智慧城市只講傳感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今天一座“城市”知道的東西可能遠遠比一個人多,但能夠理解的東西卻遠遠不如一個人,這是城市真正面臨的挑戰。“城市”不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而是不理解為什麼這些事情發生了?所以計算會變得非常重要。用今天時髦的話來講,人工智能是一種方式,是用好今天城市的計算資源。

所以我們認為“城市大腦”是取代“智慧城市”作為城市未來發展的新機會和方式。

城市大腦是機器智能的登月計劃

最後我想表達幾個觀點。當數據成為城市資源時,數據是誰貢獻的?其實是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貢獻的,我們會發現一個城市不是建出來的,城市是因為每一個人的生活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的,當城市知道它需要什麼、做什麼的時候就會自然生長出來。所以我提三個觀點,這是我去年在中國城市規劃年會上講的事情:

一、像規劃土地資源一樣來規劃城市的數據資源。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數據會決定房價的。比如上海黃浦區20%的土地是在修路的,如果我們能用數據把修路空間省下5%那是多大的一筆財富?所以這是第一次人類有機會去思考這個問題。

二、像規劃垃圾處理一樣規劃數據處理。處理垃圾是城市發展過程中一次非常大的飛躍,早期剛有城市形態的時候沒有人想過處理垃圾。但今天我們對大數據的理解和早年對垃圾的理解是一樣的,早年城市資源就是被浪費掉的。大家不要覺得講了那麼多年的大數據就重視數據了,不光在中國在世界任何一座城市在數據處理上投入的資源和金錢是遠遠不能和在垃圾處理上相比的。城市什麼時候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當一座城市花在數據上的錢和花在垃圾處理上的錢一樣多的話就可以。

三、像規劃供電能力一樣規劃計算能力。智慧城市就是告訴你買很多計算機用來處理數據,但因為有了“城市大腦”以後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當計算變成城市發展真正機會的時候,任何一座城市就要像規劃供電能力一樣來規劃一座城市的計算能力,不然當有一天城市計算能力供給不足的時候城市會運營不下去,就像今天的電力。

回過頭來講當我們修了路、修了樓、有了電以後就相當於過去的電網把計算能力、數據價值帶到每一家每一戶,造福每一個家庭。同樣,城市大腦是機器智能的登月計劃。

今天所有的人工智能都是在講怎麼讓機器傳感器模仿人做的事情,而當你瞭解城市挑戰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實際上今天城市所有的問題都不是人的智能可以解決的。社會需要引進新的智能(機器智能)讓機器所產生的智能來解決人類發展的問題。就像今天再也不可能靠人力來修建從北京到上海的高鐵一樣,如果沒有工程機械的東西來延展人類自身能力的話是沒有可能實現的。

所以機器智能實際上是告訴大家,只有人的智能世界是不夠用的,城市的複雜度遠遠超出人類本身的智能可以解決的,但是人類可以發明出一種新的智能——機器智能,用機器智能來解決我們所面臨的挑戰。而機器智能可以帶動的科技會遠遠超過我們今天的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