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呂雉的屍體200年都沒有腐爛?

小波波愛車

呂雉,是西漢王朝第一位皇后,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女性,也是歷史上鐵腕一代女強人。

呂雉生前是西漢最有權勢的女人,榮耀無比,但在她死了200後,陵墓卻遭到一夥農民起義軍的盜掘暴屍,掘開她墳墓的那一刻,發現了驚人的一幕!


呂雉是誰?

呂雉,是劉邦的結髮創業之妻,一路陪著小混混出身的丈夫劉邦,歷盡艱辛,轉戰四方,最終丈夫劉邦創立了西漢王朝。

登基稱帝的劉邦,成了西漢開國鼻祖皇帝——漢太祖高皇帝,而作為患難妻子的呂雉,也隨之成為西漢王朝的第一位皇后,母儀天下,史稱呂后。

呂后,是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女性。丈夫劉邦死後,兒子漢惠帝劉盈也英年早逝,失去丈夫及兒子後的她,也越發狠毒。

為了繼續掌握大權,開始大肆重用孃家人呂氏家族,扶立傀儡,廢立皇帝,形成一股盤踞西漢政權核心的強大外戚勢力,引發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諸呂之亂”。

呂后也被稱為我國曆史上心狠手辣的一位皇后。劉邦駕崩後,呂后幹過一件極其恐 怖的事件:呂雉將自己一生的情敵——戚夫人製成“人彘”,手法可謂令人難以想象!

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她還特意讓自己的親兒子劉盈去觀看,求劉盈的心理陰影面積……


赤眉軍起義,掘開陵墓!

西漢末年,天下大亂。當時規模最為龐大的農民起義軍隊伍有兩支:一是南方的綠林軍,另一支就是東方的赤眉軍。隊伍龐大的赤眉軍從東方,一路猛攻,勢如破竹,一打到西漢都城並佔領了長安。

赤眉軍是一支雜亂的農民軍,沒有重建天下的理想,也沒有清晰明確的綱領路線,無論是見識、素質方面都比較低下,只是仗著人數龐大和彪悍的作戰風格,得以攻進了長安。

但攻入長安後,農民們見到長安皇城的金碧輝煌和金銀財寶,立刻陷於了組織上的混亂,組織性較差,紀律性也不高,又缺乏軍餉糧食,四處燒殺搶掠。

《後漢書》記載,赤眉軍攻下長安後,對諸多漢室皇陵進行了盜掘,為了金銀財寶,多處皇陵地宮被打開,其中就包括西漢開國皇帝劉邦與呂雉的合葬墓——長陵。

據說,赤眉軍掘開了漢帝陵寢,卻發現一位美女像睡著一般,面色安詳,栩栩如生,因此農民軍有些人就起了淫心,對其進行了“姦屍”。姦屍?令人頗為質疑!

《後漢書·劉宣子傳》進一步記載:(赤眉軍攻入關中) “發掘諸陵,取其寶貨,遂汙辱呂后屍。凡賊所發,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穢。

“故赤眉得多行淫穢”,“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如生”即栩栩如生,甚至還“汙辱呂后屍”,說到此,很多人可能覺得有點噁心了。姦屍是不太現實的,還“多行淫穢”意思是不只對一具屍體行了淫穢之舉,這就更不現實了。


“姦屍”一說分析

以峰子哥來看,首先呂后死時已是人老珠黃、老太婆了,何來美女一說?就算是活著的呂老太站在人面前,也沒人提的起興趣,何況是死人呢?

再有,墓中已封閉200百多年,陰森恐怖滲人,恐怕在那種環境下任誰也提不起那個興致,所以“姦屍”一說,不過是當時人對腐朽的西漢王朝統治者的仇恨和意淫罷了。

雖說如此,但卻透漏了一點:雖然呂后已經死了近200年,但她的屍身並沒有腐爛,並且“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也就是說沒腐爛的屍體,不止呂后一具,玉匣中人多沒有腐爛。

在這些漢室皇陵中,赤眉軍得到大量可觀的金銀財寶,也發現了很多奇特的東西——玉匣。有專家認為是玉質棺材,也有專家認為可能是金縷玉衣。


呂后屍身不腐之謎

從呂后下葬,到赤眉軍起義,將近200年,為什麼呂后的屍身沒有腐化呢?漢墓中呂后屍身兩百年不腐,可能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呂后屍體浸泡在水銀之中,水銀有毒,可以一定程度殺滅或抑制人體及四周細菌,導致微生物不活躍,可以有效延緩氧化作用。

2、呂后屍體,自然是最高規格等級的喪葬標準,層層棺槨包圍,且乾燥、防潮等諸多方面都是經過精密處理的,形成棺槨內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

3、漢墓(特別是漢朝皇族墓)都是深埋的,整個墓室外部封閉的,缺少空氣流通,形成了一個墓中相對真空的大環境!

4、有玉匣的包裹,又進一步隔絕了空氣,創造了一個相對密閉無氧的空間,微生物活動幾乎處於相對停滯狀態。

所以,呂后屍身保存較好,雖然不像活人那麼鮮亮,不過也五官俱全,輪廓可辨!

其實,當今發現的馬王堆漢墓中,辛追夫人屍體,可以2000多年不腐,專家還通過現代技術還原了辛追夫人的樣貌(如下圖:辛追夫人-容貌復原圖)。

而像呂后這樣最高身份的顯赫皇族墓,墓葬規格肯定是漢代最高的,比馬王堆漢墓更高。另外,呂后的屍體在被赤眉軍發掘時,只過了200年而已,所以在屍體保存上,肯定比馬王堆更好。

最後,峰子哥想說的是,我們今天經常聽到這樣的描述:“躺在棺中的死者面目如生,就跟睡著了一般。”其實,這就是常見的一種誇張的表達方式。

中國語言文字向來博大精深,說“面目如生”只是形象誇張比喻,其實就算至今沒有腐爛的屍體,皮膚也是炭化的,多呈現乾癟暗黑,有的甚至是乾屍,怎麼可能像活人一樣皮膚水潤飽滿呢?


峰子奇觀

說呂雉的屍體沒腐爛,大概是根據《後漢書·劉宣子傳》,說赤眉軍進入關中, “發掘諸陵,取其寶貨,遂汙辱呂后屍。凡賊所發,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穢。”這個記載,有多少真實成分,很值得懷疑。當然,鑑於呂雉死的年代,離西漢末年只有兩百多年,墓中屍體還沒完全腐爛,也是完全可能的。畢竟湖北湖南就發掘出了兩具溼屍,除了聞名遐邇的馬王堆女屍,還有一具名叫嬰齊的男屍,全身光溜溜的,泡在鹼性很重的水中。它們都有兩千多年。但這種屍體,即使剛開棺時沒有腐爛,一旦見了空氣和陽光,幾分鐘之內就會變質。湖北包山出土的墓葬填土中,曾有鮮嫩碧綠的竹子,但幾分鐘後,就變得枯黃腐朽。所以,呂后的屍體,即使沒腐敗,也根本不可能經得起侮辱,折騰幾下就會散架,那個臭氣也沒多少人受得了啊。當然,世間有逐臭之夫,農民軍中肯定不乏變態,或者迷信,幻想侮辱了呂后屍體,就相當於奸到了太后,以後可以到處誇耀,這種心理也不是不可能,甚至很流行。西方精神病學家,揭示過不少令人瞠目結舌變態的性變態案例,其中就有熱衷挖墓姦屍的。但姦屍,生殖器肯定會感染病菌,只是史家只注重憤激,人家姦屍人自己付出的代價就不提了。另外,必須注意《後漢書》“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這句,可以透露出這個記載的假。漢代王侯死後,喜歡穿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什麼的,源於他們相信玉可以防腐,實際上這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目前發掘的穿玉衣的王侯不少,所有的屍體都只留下點骨頭渣子,甚至只留下幾顆牙齒,其它全爛光了,這個殘酷現實,對《後漢書》的記載者來說,是結結實實的一記耳光,我認為,呂后屍體被侮辱的整個記載,應該都是道聽途說。


梁惠王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幾個月前我曾發過的一條微頭條:#明明一具殭屍,為啥說她“面目如生”?#正好回答這個問題。

我的觀點是,人們以為呂后(呂雉)屍體200年不腐,其實是上了中國文字的當,也可以說,是上當者沒有領會中國文字善於“演繹”的精髓。

中國語言有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就是形象、誇張

誇張是基於“形象表達”而來——為了“形象點”,不免誇張些。

這樣的詞例很多,“面目如生”就是常見的一種誇張的表達方式。當人們打開一座古墓,頓時發出這樣的驚歎:“躺在棺中的死者面目如生,就跟睡著了一般。”

我在看材料時,經常能見到這樣的描述,有些還出自專家之口,令人好奇,恨不能扒上去親自瞅一眼。

可惜我們不在現場,只能看圖。有了“面目如生”的期待,咋一看圖,虧沒吐了!!

人死了幾百年,即便墓穴保存條件極佳,真的能做到開棺時“容貌如生,就跟睡著了一樣”嗎?

這是不可能的!

人死後,在幾小時內就會長出屍斑,也就是屍體開始了腐敗的進程。很快,屍體會膨脹變形,特別是體內臟器腐爛加速,造成人體在外觀形態上的較大變化,比如常見的吐舌、嘔吐、屍表變色,以及因肛門鬆弛造成的排洩等等。對這些情況,法醫最清楚了,他們是以“小時”為單位來跟人分析“屍變”的過程,經常看法制節目的朋友,對此也會有所瞭解。

可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在親眼看到古屍後驚呼“面目如生”呢?而且書上也有這樣的記載,蔡東藩《兩漢演義》裡就有這樣的情節,說西漢末年農民軍打開漢帝陵寢,破棺掠財,發現有的妃子跟睡著了一般,“面貌如生”,立時淫心大起,騎上去就奸。著名的呂太后,就是在她死了近兩百年後,因其美色未消而遭難的!

這是怎麼回事呢?應該有3個原因:第一,是人們對古屍有所敬畏,敢遠觀而不敢近玩,一眼瞄過去,見那屍首,眉毛是眉毛,鬍子是鬍子,臉色也不那麼深,大概齊有個“新鮮死人”的模樣,便忍不住說,“就像才死不久”,“睡著了”。人們在見到稀奇之事時,都喜歡繪聲繪色,誇大其詞。等興奮的心情平靜了,再看那古屍,早已黑了、敗了,甚至惡臭了!眼前這一堆“醬肉”“焦炭”不忍促讀,愈覺其先前之“美”了,在回憶時就更加堅持“剛打開時就跟生人一模一樣”!

第二,是記載使用了不實之詞、誇張甚至編造的情節。好比《兩漢演義》的那段,簡直不可思議。除了呂后被髮屍時面貌宛然如生,因遭盜賊“jian汙”,相同命運的,還有慈禧太后,也有說孫殿英盜墓時,士兵見躺在棺材中的她跟“睡美人”一樣,不禁淫性大發,云云云云。

瞧,歷史上的專權女人,一個呂后,一個慈禧太后,死後都遭如此侮辱。解氣不?如果武則天墓也被掘了,大概一樣會因為“睡著了”而遭淫魔毒手。

可是這些記載根本不可信。呂后、慈禧都是六七十歲的老婦,別說像睡著了,就是真睡著了,盜匪豈會“云云”?何況她們還是死去已久、保存條件一般的古屍(慈禧下葬已有20年)。這些記事,不過是低俗文人對他們心目中的壞女人實施的一種淫邪的變態報復。所謂“面目如生”,在這裡就是個縱淫的藥引子。

第三,大家習慣了,張口就來的誇張語言。

人說話未必可信,人在描述一件事時,尤不可輕信。明明比較可怖,我們偏說“如睡著一般”,面貌如生,栩栩如生。莫說古屍,就是剛死的人,恐怕也不會給人“睡著了”的美感吧?哪個不寒毛直立,後背嗖嗖吹冷風!

馬王堆西漢古屍大家都看過,出土時身體發黑(比醬肉還深的那種顏色,現在展覽時膚色黃白,應是藥水泡的),整個令人措不及手想吐、邪念灰飛煙滅的感覺,這就是某些人說的所“最美西漢女屍”?!

“面貌如生”作為一種固定詞彙,往往用來形容死人,它本身是誇張的,當人們用它時,就已經帶入了誇大的成分,聽者不可當真,更不可引發聯想!這就好像當你聽說一位美女“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時,她就是一位美女,傾沒傾城,聽聽就罷了,它不過就是形容詞兒!

還有“女神”來了,女神也氾濫了。“美女”夠實在了吧?no!現在只要是個女的,沒有不是美女的。中國語言自帶想象、誇張的外掛,故而我們“聽話”時,千萬莫要“想入非非”了!

沒有人死後不腐,只是腐敗程度不一樣,請不要相信美女不腐的神話。


皇帝不稱朕

呂后的屍體,是被赤眉軍發掘出來的。

赤眉軍是一支農民軍,無論是見識、素質方面都比較低下,只是憑著人多、剽悍的作戰風格,攻進了長安,但立刻陷於管理上的混亂,又缺乏糧食,有了根據地也不能長期佔領,於是只好東奔西竄,四處劫掠。

長安附近有西漢諸多帝王的陵墓,埋藏在陵墓中的金銀珠寶,對於窮途末路,貪婪成性的農民軍隊,簡直就是擺在虎口的羊肉。

《資治通鑑》第四十卷:(赤眉軍)發掘諸陵,取其寶貨。凡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賊遂汙辱呂后屍。

現代考古經常能挖掘出一些保存完好的千年乾屍或浸泡在液體中的溼屍,可見古代屍體防腐技術還是比較發達的。而從呂后死到被屍體被髮掘,一共只不過是 206 年的時間,沒有腐爛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也不要懷疑有沒有人願意汙辱這樣的屍體,如果你看過一些戰爭年代的具體記載,就會知道,巨大生存壓力之下的士兵作出任何變態的事情,都是極有可能的。

這裡的“汙辱”,有人認為並不是“姦汙”,但如果不是“姦汙”,只是對屍體做一些汙辱意味的舉動,那就不需要強調“屍體如生”這樣一個事實了,對著一具枯骨也可以做。

而此事中最可疑的倒是,諸陵中,除了呂后,還埋葬有文帝母親薄太后、武帝母親王太后等女性,既然發掘了很多陵墓,又有許多屍體都沒有腐爛,獨獨汙辱呂后,顯得並不那麼合理。

考慮到呂后曾經朝政獨攬的特殊性,而王莽之亂也是始於王政君太皇太后背後的提拔,我倒認為這個記載是官方出於對太后攬政危害的一種警示作用的宣傳。


東土大唐三俗和尚



先來大概瞭解一下呂雉


呂雉埋葬地

呂后陵

位於陝西咸陽市

渭城區

窯店鄉

三義村

,在高祖長陵東南200米處。陵高32米,底邊東西160米,南北131米,呈覆鬥形。由於陵地建築在

渭水

北岸的高原邊緣,遠望如同山丘,顯得異常雄偉。




呂雉遭受赤眉軍對待的前提

劉邦在公元前205年(漢二年)六月即已立呂雉之子劉盈為太子,但即位為皇帝后,以劉盈仁弱“不類我”為理由,想要改立戚姬子如意為太子,因為“如意類我”。戚夫人受到寵幸,常常跟隨高祖前往關東,日夜哭泣,想立她的兒子為太子。周昌、叔孫通等朝中大臣都堅決反對廢長立幼。



呂雉建勢力殺人

呂雉歸漢後成為漢決策集團重要人物。呂后性格剛毅,她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開始殺人立威。第一個被她選中的就是已被廢為

淮陰侯

並監視居住的

韓信

。她趁劉邦在外征戰之際,與蕭何用計殺掉了韓信,從而成功震懾了其他功臣。不久,梁王

彭越

被劉邦其廢為

庶人

、削職流放蜀地。



呂雉駕崩

公元前180年(高後八年),呂雉病重,她臨終前仍沒有忘記鞏固呂氏天下。在她病危之時,下令任命侄子趙王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呂產統領南軍。並且告誡他們:“

高帝

平定天下以後,與大臣訂立盟約:‘不是劉氏宗族稱王的,天下共誅之。’現在呂氏稱王,劉氏和大臣憤憤不平,我很快就死了,皇帝年輕,大臣們可能發生兵變。所以你們要牢牢掌握軍隊,守衛宮殿,千萬不要離開皇宮為我送葬,不要被人扼制。”



西漢末年,天下陷入一片混亂的局勢之中,許多地方都爆發了農民起義,而東方的赤眉軍與南方的綠林軍正是其中規模最為龐大的兩支起義軍的隊伍。赤眉軍從東方出發,一路猛攻,直到佔領了長安。
而根據《後漢書》記載,赤眉軍對諸多漢室皇陵都進行了盜掘,其中也包括了長陵,也就是劉邦與呂雉的合葬地。而且書中還提到,赤眉軍對墓中陪葬的女子行了淫穢之事。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是感到奇怪又噁心了。


其實,這可能是因為赤眉軍見這墓中的女子不僅長得貌美、衣著鮮亮,屍身還未腐爛,而赤眉軍又因整日對著男子,無處解決自己的生理需要,便做了如此不堪的事情。當然了,這種事情是正常人所萬萬不能接受的。
根據《後漢書》的記載,就連呂雉也遭受了赤眉軍如此的對待。要知道,呂雉去世之時已有六十一歲,縱是屍體沒有腐爛,那也是個老女人了,哪裡比得上那些年輕貌美的妃子。赤眉軍又為何會對這種屍體下手呢?有人認為,赤眉軍對毒後呂雉行如此不堪之事,極有可能不是因為呂后的外表,而可能是在於赤眉軍對於呂后的憎恨與厭惡,想要通過這種方式發洩恨意與怒火。
(有些語句來源於網絡。請看到的親們左下角點個贊,萬分感謝。)

創意香腸村

壞事幹多了,連細菌都害怕!



打扮兒

呂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é xū],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後、呂太后等等。碭郡單父縣(今山東菏澤市單縣)人。漢高祖劉邦的皇后,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 ,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1、下嫁劉邦呂雉父親呂公在自家喬遷宴席上初識劉邦並將女兒許配給官職亭長的劉邦。呂雉出嫁之時,劉邦已經有了一個非婚生的兒子劉肥,呂雉對劉肥沒有任何苛刻之舉,後來,呂雉為劉邦生下一兒一女,即後來的漢惠帝劉盈和魯元長公主。

2、顛沛流離公元前206年,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公元前205年四月,漢軍乘項羽陷入齊地不能自拔之際,一舉攻下楚都彭城。而項羽率騎兵迅速回防,與漢軍戰於睢水,漢軍大敗,呂雉等一幫眾劉邦家為楚軍所俘。直到公元前203年九月,呂雉回到劉邦身邊。

3、誅戮功臣:呂后性格剛毅,她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開始殺人立威。第一個被她選中的就是已被廢為淮陰侯並監視居住的韓信。

4、執掌天下:劉邦去世後,劉盈即位為帝,呂雉開始獨掌大權。

5、臨朝稱制:張闢強說:“皇帝沒有年紀較大的兒子,太后害怕你們這班老臣。您現在應請求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軍,統領南北二軍,並且讓呂家的人都入宮,在朝廷執掌大權,這樣呂后才會心安,你們才能有倖免於禍患。”陳平就按照張闢強的計策去做,呂雉果然高興,哭起來也顯得哀痛。呂氏的權勢便從此開始。

6、呂后駕崩呂雉病死,終年六十二,與漢高祖合葬長陵。

呂雉屍體不腐的原因:根據《後漢書》記載, 赤眉軍對墓中陪葬的女子行了淫穢之事。 可能是因為赤眉軍見這墓中的女子不僅長得貌美、衣著鮮亮,屍身還未腐爛,而赤眉軍又因整日對著男子,無處解決自己的生理需要,便做了如此不堪的事情。當然了,這種事情是正常人所萬萬不能接受的。不過,根據《後漢書》的記載,就連呂雉也遭受了赤眉軍如此的對待。要知道,呂雉去世之時已有六十一歲,縱是屍體沒有腐爛,那也是個老女人了,哪裡比得上那些年輕貌美的妃子。赤眉軍又為何會對這種屍體下手呢?有人認為,赤眉軍對毒後呂雉行如此不堪之事,極有可能不是因為呂后的外表,而可能是在於赤眉軍對於呂后的憎恨與厭惡,想要通過這種方式發洩恨意與怒火。

如果說只有呂后一人的屍體沒有腐爛,可能還說得過去,畢竟有馬王堆不腐女屍的先例,呂后憑藉著自己極高的地位也是很有可能享受這樣的死後待遇的。

可是,若是說眾多陪葬妃子的屍體都沒有腐爛,這就讓人不是很相信了。畢竟這樣做的成本太高、難度也太大了,人們不能夠確定到底在當時是否能夠做到保存這麼多人的屍體完好。

  所以說,人們對於呂雉死後被辱一事還是有著很大的爭議的。儘管《後漢書》中有相關的記載,但是我們並不能夠僅通過這寥寥數字而對此事下結論


藍葉幽晴


我們平時認為的“不會腐爛”的屍體,現在叫做“遺體防腐”。遺體防腐是研究人體死亡後遺體如何保存的一門科學,它與醫學、生物學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也是殯儀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

呂雉命人死後將自己的屍體葬於陝西咸陽市渭城區窯店鄉三義村,在高祖長陵東南200米處。陵高32米,底邊東西160米,南北131米,呈覆鬥形。由於陵地建築在渭水北岸的高原邊緣,遠望如同山丘,顯得異常雄偉。

呂雉是漢朝初期的人,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期的人,雖然找不到呂雉屍體保存得確切方法,但是同一時期,並且都為朝中人他們保存屍體的方法應該是一樣的,不過是規模和陪葬物的不同罷了。

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

利蒼及其家屬的墓葬,千年女屍的科學詮釋 長沙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出土是20世紀中國重大的考古發現,尤其是1號墓內的千年女屍更受到國內外科技界的廣泛關注,被認為“創造了世界屍體保存記錄中的奇蹟”。

馬王堆女屍年約50歲,身高1.54米,體重34.3公斤,開棺後發現女屍被浸泡在棺內約20釐米深的無色液體中(出土後不久漸變成棕黃色)。屍體保護如此新鮮與完整,難道是2000多年前就有了化學防腐藥水?

經科學分析,棺內的水是通過土壤、白膏泥和木炭層而滲入墓室,經長期聚集而成的,其中雖帶有少量的硫化汞的防腐物質,具有微弱的抑菌作用,但此絕非是保全屍體的根本原因。古屍被完好地保存乃是厚實的棺槨被嚴密封固,深埋地下的結果。


手機做後期

其實古代很多科學觀,是現代人無法解釋和效仿的。

記得剛參加工作!第一個工程就是位於西安和咸陽的交界處,所謂的原上!至於什麼黃陵不黃陵好像和我沒多大關係!

這裡滿地都是大大小小的盜洞,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去,但在我當時看來那只是誰家的紅薯窖!

有聽說過太歲頭上動土,姦屍的!可有誰敢在太歲頭上拉屎的!

有天正在施工,肚子忽然有些疼痛,秋收的莊稼早已沒有了遮擋物!看看遠處的兩座山包,不由的向那裡走去!用了幾分鐘就爬到了一座山包頂!剛好這頂上也有個早已挖好的洞,其實就是盜洞,舒舒服服的解決了個人問題!那會蹲在哪兒,忽然感到眼前的視野特別寬闊,層層的田地,纏繞的渭河和涇河,分的是那麼的清楚!

私事解決後,下到山包下!這才看見兩塊碑,方才知道這是漢高祖劉邦,呂雉之墓!


走南闖北195282432

赤眉軍殺死西漢末帝劉玄那一年是公元25年,以此時間來推算,到掘陵時跨度長達205年,歷如此長的時間屍體沒有腐爛?退一步說,呂雉生於公元前241年,到她死時已是61歲,應該是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太婆了。史載,當年呂雉三、四十歲時已吸引不了劉邦,而讓戚夫人受到專寵。生前已無魅力,是個醜女人,死後還能咋樣迷人?無稽之談。如果有士兵對這樣的老女人屍體感興趣………………=-=

史上對此呂雉屍體遭辱一事還確有記載,而且奸的還非呂雉一個。《後漢書·劉宣子傳》記載,赤眉軍進入關中,攻佔長安後,焚燒了皇宮,又把西漢帝王陵寑作為發洩的對象。赤眉軍頂風冒雪趕到今天陝西咸陽附近,“發掘諸陵,取其寶貨,遂汙辱呂后屍。凡賊所發,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穢。”赤眉軍要作對的就是劉家天下,報復辱屍的可能性是客觀存在的。但有人仍質疑《後漢書》記錄的可靠性。作者范曄是南朝宋(公元420-479年)人,著書時間距事發時間已逾400年,可靠性不得而知了。總之 我覺得吧 這個估計就是後人的記載誇張了赤眉軍對漢室的報復。誰會真的侮辱60多歲老太太 還死了200多年了= =…… 估計也就是戳爛了什麼的 然後宋朝人很開心地誇張想象一下 就成這個樣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