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民國四大才子的愛恨情仇!

看看民國四大才子的愛恨情仇!

戴望舒

戴望舒(1905.3.5——1950.2.28),浙江杭縣( 今杭州市餘杭區)人,原名戴夢鷗,又名戴夢鷗,筆名艾昂甫、江思等。 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意思是說屈原上天入地漫遊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後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幽雅。戴望舒是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1928年發表《雨巷》並與施蟄存、杜衡、馮雪峰創辦《文學工場》。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這本詩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作。

戴望舒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便是施絳年,這首《煩憂》就是贈與她。

煩憂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作者/ 戴望舒

說起戴望舒,腦海裡總會跳出《雨巷》,以及那個撐著油紙傘結著愁怨的丁香姑娘。關於丁香姑娘的原型,據戴望舒的長女戴詠素提道:

“我表姐認為,施絳年是‘丁香姑娘'的原型。施絳年雖然比不上我媽以及爸爸的第二任太太楊靜美貌,但是她的個子很高,與我爸爸一米八幾的大高個很相配,氣質與《雨巷》裡那個幽怨的女孩相似。”

1928年,戴望舒憂鬱而強烈的感情世界裡,深深地愛上了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時年18歲的施絳年活潑可愛,與戴望舒憂鬱的性格形成強烈的對比。

1932年10月8日,戴望舒在經濟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他乘坐達特安號郵船離滬赴法留學。

1935年5月戴望舒回到上海,一個不相信的傳聞終於得到證實,施絳年已確實戀上她原本就喜歡的那個人,戴望舒憤怒之下當眾打了施絳年一記耳光,長達8年的戀愛終於結束。

看看民國四大才子的愛恨情仇!

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出生於浙江省海寧市。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詩社成員,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徐志摩一生為四位女性所困:張幼儀、林徽因、凌叔華和陸小曼。徐與張系奉父命而結合,以仳縭告終。與林徽因相見恨晚,是一廂情願。陸小曼則是乘虛而入造成了事實夫妻。

徐志摩這一生在追求愛情之路上,不是幾近瘋狂就是橫衝直撞,他用這種不夠聰明和圓滑的方式傷害別人自己也落得一身傷然而這所有出發點難道只是因為他的多情,他對得到不的東西的愛戀?更多的時候也是一種身不由已,他太熱愛自由還有對美好事情的追求。無論愛情也好,生活也好,事業也好,他都不想將就而過。

看看民國四大才子的愛恨情仇!

郁達夫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鬱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 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後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其文學代表作有《懷魯迅》、《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等。

郁達夫這一生經歷了多次戀情,但是他與王映霞的邂逅,成就了一段轟烈的愛情。王映霞一生的是非功過,都和那位文學才子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相識之初,王映霞在“猶豫、困惑、煩惱、興奮”中舉棋不定,後終於敵不住“欲撰西泠才”.

七步情詩

走馬重來浙水濱

歌舞西湖最有名

由來春興誇三月

風流還許到紅裙

詩酒縱難追白也

畢竟傾城是美人

相思倘化夫妻石

便算桃園洞裡春

知否夢迴能化蝶

富春江上欲相尋

----郁達夫贈與王映霞

1928年2月,她與郁達夫在杭州西子湖畔大旅社舉行婚禮,才子佳人,名動全城。那一年,她20歲,郁達夫32歲。當時柳亞子贈詩郁達夫,其中“富春江上神仙侶”一句傳誦一時。落花有意隨流水,近代文壇上從而演繹出一闋“風雨茅廬”的趣話。3月他倆遷入上海赫德路(今常德路)嘉禾里居住,算是正式組建了小家庭。婚後郁達夫和王映霞過著雖然清貧但卻平靜充實的生活。

而這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並沒有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由於年齡、性格等諸多方面的原因,鬱、王之間漸生罅隙。後來郁達夫又在家中發現了浙江教育廳廳長許紹棣寫給王映霞的情書。致使夫妻反目王映霞離家出走,後經友人調解,一場風波才告平息。然而感情的裂痕卻愈裂愈深,終至最後在新加坡惡臉相向。郁達夫推出《毀家詩紀》,詳細敘說王映霞與許紹棣的熱戀情事,而王映霞也以《一封長信的開始》和《請看事實》相回應,在報紙的推波助瀾下,王映霞卒與“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郁達夫離異。這對才子佳人,從萍水相逢到不歡而散,倒真戲劇性地印證了郁達夫婚前所言“我且留此一粒苦種,聊作他年的回憶”。此言,對王映霞又何嘗不是?所不同者,郁達夫此後風雨飄萍遭厄運,王映霞覓到了歸宿罷了。

看看民國四大才子的愛恨情仇!

邵洵美

季候

初見你時你給我你的心,

裡面是一個春天的早晨。

再見你時你給我你的話,

說不出的是熾烈的火夏。

三次見你你給我你的手,

裡面藏著個葉落的深秋。

最後見你是我做的短夢,

夢裡有你還有一群冬風。

---邵洵美贈與盛佩玉詩

邵洵美與盛佩玉的結合沒有太多的狗血私奔,要死要活的情節,一切都那樣的自然,門當戶對相守依偎,當邵洵美與項美麗產生情愫的時候,盛佩玉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而是學著與項美麗做姐妹,用姐妹情誼軟化她的過分之舉,她懂的寬容與退讓,懂的邵洵美的風度與詩人爛漫情結,而邵洵美最終也沒學好友徐志摩或徐悲鴻,在盛佩玉和家人最需要他的時候,他選擇了與項美麗發乎情止乎禮,就此訣別。

終有一日,你我各自結親,一妻二妾,三四兒女,五六年間,滄海桑田,歷歷過往七八皆成舊夢,剩餘二三不過年少輕狂,老來相憶,空作笑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