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改變消極的情緒習慣

徹底改變消極的情緒習慣

過分抱怨就像一個精神沼澤,其中充滿了各種障礙,所以改變它並非易事。生活在骯髒的沼澤裡,我們怎麼能夠得到幸福?因此,我們必須改變這種消極的思想。

任何事物都會發生變化。但是當我們主動尋求改變的時候,有時候卻不可能實現。

在一個離奇的外星人誘拐案件中,一個先進的人種—米奈爾韋亞斯民族把你“掠奪”到他們稱之為“沃爾登3號”的星球上。在那裡你受到了貴賓般的接待,因此,你獲得了一項特權,即觀察這個先進的人種是如何處理抱怨問題的。

你逐步瞭解到,在這個星球上有一個身穿綠色金屬外衣、名叫“指導”的團體。他們隨身攜帶抱怨探測器—一種能夠測出任何不必要的抱怨形式的儀器,漫步在星球表面,其任務就是告訴人們如何做出選擇。你對此產生了興趣,並和一位名叫索普的高級教員共同工作。

索普解釋道,通過把抱怨意識與具體事件相結合、瞭解抱怨的實質內容等方式,他的民眾能夠更好地遠離抱怨的陷阱。由於米奈爾韋亞斯民族對這種自我發展的形式很感興趣,所以他們志願加入到這項活動中。另外,參與者能夠得到現場的協助。說著說著,他的抱怨探測器響了—有“事件”發生了。你們兩個就迅速地趕往事發現場。

原來是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只見兩個米奈爾韋亞斯人正站在兩架已凹癟了的太空船旁激烈地爭吵。他們在互相指責對方,說對方是肇事者。索普立刻進入了他的角色,他說:“儘管從保險的角度來說找出誰是肇事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抱怨所產生的後果則更加嚴重。”說著,他映射出了每個人的腦電圖。腦電圖描繪出兩人現在神經混亂和情感混沌的狀態。從腦電圖上可以看出,他們的大腦中用於推理的一部分呈現出藍色,表明他們已經失去了理智。另外,腦電圖還進一步顯示了其心臟的運轉狀況。種種跡象表明,由抱怨引起的壓力的確對他們的心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些情況引起了雙方的注意。

然後,索普告訴他們,由抱怨引起的壓力能夠縮短人們的壽命。聽到這裡,那兩個米奈爾韋亞斯人真的有點兒害怕了。他們開始考慮爭吵可能給他們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減少壓力能夠給他們帶來的好處。最後,他們兩人都同意以一種富有建設性的方式解決他們之間的問題。緊接著,索普開始重放兩人思維方式的磁帶,以便讓他們重溫一下抱怨給他們帶來的壓力。他勸他們放棄爭吵,並選擇便於解決問題的和解方式,他們同意了。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兩人很快就感到平靜多了。儘管這起交通事故的確給雙方帶來了損失,但是他們有效地避免了更嚴重後果的發生。

你對此印象非常深刻。你問索普:“你是怎麼發現這種克服過分抱怨思想的方法的?”“很簡單,”索普回答說,“我們是從你們星球上的作家那裡得知的。拉爾夫·沃爾多·愛默森在其著作《瓦爾登湖》(Walden Pond)中告訴我們,我們應該把問題簡單化;伯勒斯·弗雷德裡克·辛吉爾在其作品《瓦爾登2》(Walden II)中指出了共同合作、採取積極的處理方式的重要性;另外,阿爾伯特·埃利斯也指出了我們的思想對我們的感情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索普又說:“我們不是十全十美的。就像你剛才看到的那樣,僅僅因為一起交通事故就導致了一場衝突,但是我們可以創造有利的條件,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其結果是,我們衝出了抱怨文化的束縛,從而進入了更負責任的文化裡。我們仍在努力,以便做得更好。”

當你返回地球時,你學到了很多東西:(1)問題越早解決越好;(2)看到改變帶來的好處能夠激發人們儘快解決問題的積極性;(3)遠離錯誤的抱怨、不必要的抱怨以及過分的抱怨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現在,你已經為根本的轉變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提升心靈的積極能量

個人改變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事件。和個人改變密切相關的問題是:“你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為了積極地改變自己,我們通常會盡力改掉自己消極的習慣,同時培養積極的品質。在遠離自我抱怨陷阱和過分抱怨思想的過程中,我們身上的積極因素將大大增加。

自我改變對我們來說的確是—個巨大挑戰,但實際上,如果我們集中精力做這件事的話,我們會取得重大進步。我們可以先制訂一個計劃,然後在實踐中不斷地將其發展完善。我們不要急功近利,因為個人改變通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總是進步與挫折並存。簡單地宣佈要改變的想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為之採取切實的行動。

一些改變看似簡單,但卻包含一些無法預料的複雜因素。即使是一個非常小的改變,比如決定改變自己的髮型,其中也包含著複雜的內心鬥爭。改變一個壞習慣要遠比改變髮型複雜得多。改變髮型可能是一時的念頭,同時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但是自我發展就沒有那麼簡單了,這個過程常常是倒退和進步並存著,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

儘管個人改變需要總的指導方針,但是這個過程並沒有任何明確、統一的規則可循。然而你很想知道自我改變的規則,例如我該如何思考?我應該做什麼?我怎樣才能達到目標?等等。自我改變的過程包括積極的檢測框架,它有利於你不斷地改掉自己不好的思考方式和行為習慣。觀點和行為的改變在剛開始時通常是比較困難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實踐的增加,這種過程會變得越來越簡單。

實現積極改變的5個階段

認知(Awareness)。它包括瞭解自己的所想、所感和所為,並把它們有效地聯結在一起的意識。

行為(Action)。它包括切實實施這種新型的思考和行為方式。

融合(Accommodation)。它指的是和自己既定的改變目標建立有效的聯結。概念上的改變就發生在這個階段,在該階段,你開始採取新型的思考和行為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講,融合是意識的深化階段。

接受(Acceptance)。它指的是思想和情感相統一。情感統一就發生在該階段。

實現(Actualization)。它指的是把自己學到的東西切實應用到生活中。此時沒必要再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檢測,因為你已經真正實現了改變。

以上這個5步框架表在人們改變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幫助你逐步蒐集到信息,以提高你把握生活的能力;它能夠幫助你組織起自己的改變策略,使之更符合邏輯;它能夠充當檢查表的功能,通過它,你可以知道自己究竟到了哪個階段。另外,它還能提示你如何更好地確定自我改變的目標。

以上這種改變的框架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從本章開始,你將逐步瞭解到這種框架的使用方法。通過使用這種方法,你能夠避免生活中那些不必要的抱怨現象的發生。在後面的章節中,我將通過該框架向大家介紹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以徹底遠離抱怨。另外,我還將列出一個綱要,講述如何建立正確的觀點、揭露錯誤的信念、戰勝與抱怨有關的憤怒、學會寬容、堅持自己的愛好以及避免拖延的現象等等。它將向你提供一個重要的思想交流模式,旨在徹底遠離抱怨的思想,從而過上更美好的生活。既然積極的自我改變通常從意識的改變開始,那麼我們就先從意識說起吧。

認知

認知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指的是人們對發生在自己身上以及周圍事物的一種認識。它包括從事物本身獲得信息,並最終弄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

認知是自我改變的第一階段。假如你在一個陰森森的樹林裡迷失了方向,你感到害怕極了。這時,你突然聽到烏鴉的叫聲和樹葉間發出的沙沙聲,更讓你感到恐怖的是,你看到了一些大大的腳印。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意識就涉及對不同感覺信息的戒備心理。這些感覺信息是通過你的思考和推理獲得的,從情感上講,它們將促使你產生保護自己的想法。當這些信息直接傳入大腦的時候,你的大腦立即就會開始運轉,以便真正瞭解這些信息的含義。如何把這些支離破碎的信息聯繫在一起呢?很顯然,它需要智慧和經驗。

我們在聯繫零碎的信息、理解事物和根據自己的理解採取行動等方面都有很出色的能力。同時,反映思想、聯繫思想、發展思想以及進行創造性的思考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如果我們不敢面對現實、不能端正自己的信仰或無意識地歪曲現實,那麼我們的各種能力將不能協助我們達到預期目的。

我們往往會全神貫注于思考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如此投入,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有時候甚至會導致我們忽視周圍所發生的一切。但是,這種投入不僅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且還可能限制我們的表達能力。類似地,在一個陰森的樹林裡,你坐在一棵小樹旁,全神貫注地思考著某一件事。你是如此地投入,你對周圍所發生的一切都視而不見—什麼烏鴉的叫聲、沙沙的樹葉聲以及猛獸留下的腳印絲毫沒有引起你的注意,傍晚的寒意和慢慢升起的明月在你思考時也是那麼的沉默。此時,你的“自我”全神貫注於你自己。通常情況下,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形式是通過人們的恐懼感、緊張感以及對榮譽的幻想等對人們進行“催眠”,從而很容易導致人們對周圍所發生的一切不是十分了解。另一方面,如果人們把注意力放在所做的事情上,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那麼他們通常會感覺更好、做得更佳。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討論自己、批評自己和抱怨別人。當你採取明智的行動並集中精力注意自己所做的事情時,那麼你將對自己本身、自己的能力以及周圍的世界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瞭解。

認知的水平

為了更好地瞭解我們的所想、所感和所為,我們每個人都將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即處理和減少各種不必要的抱怨形式給我們所帶來的壓力。處理抱怨首先要從自我認知著手,包括認知抱怨存在的範圍以及對現實生活所產生的影響。

認知有不同的階段。在認知的空白狀態,你對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毫無概念。比如,如果你根本不知道何謂抱怨,你就會很容易掉進抱怨的陷阱。然而,當你讀完這本書後,你的大腦就會很快告別空白的狀態,並逐步認識到抱怨對人們的生活所產生的各種影響。

在認知的模糊階段,你仍然不十分了解自己的想法、做法和具體問題之間的關係。你或許會繼續按照過分抱怨的思想思考問題,但同時你也注意到過分抱怨思想是一個習慣性的過程,它有時會給你的生活帶來不便。在這個矛盾的狀態下,你可能既相信過分抱怨的有效性,也可能對其產生懷疑。

在認知的開始階段,你對過分抱怨的思想和免受抱怨的策略之間的關係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你開始注意自己和他人的行為,並對各種行為作出評價。當過分抱怨的思想影響自己的愛好時,你開始思考遠離抱怨陷阱的方法。

認知的指導方針:對抱怨的認知會隨著實踐的增加而加強。日常的自我檢查能夠很好地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仔細考慮自己的思想,沉默只會限制我們對背景資料的認知。背景資料是我們的話語、語言、信仰、原則、肖像和其他的一些認知方法。只有我們注意它們、說出它們、寫出它們或突出它們,我們才能更好地讓別人瞭解自己。背景資料有多種表達方法,其中藝術和音樂就是很典型的兩種。

自我檢測能夠幫助我們把無根據的假設從有根據的設想中分離出來。這個過程涉及事件、感知、信仰、情感和行為反應之間的關係。因此,自我檢測既包括對事物進行觀察又包括對事物進行分析。為了迎接過分抱怨思想的挑戰,你現在正在做什麼?這些努力有何結果?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問自己這些問題能夠很快地拓寬我們的觀點和自我認知。

為了拓展自己的認知,請你把自己當做一名偵探,並且有一個案件需要你來處理。但是,首先你必須知道自己到底在尋找什麼。假定你要解決的問題是一個過分抱怨的案件,那麼你要尋找的就是那些有根據的假設所產生的後果和那些無根據的設想所帶來的影響有何不同,從而判斷抱怨對生活的具體影響。通過這種方法,你可以切實地瞭解到自己在過分抱怨形勢下的想法、感受和做法。

通過了解和觀察過分抱怨思想產生的根源,我們對抱怨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這將更加有利於我們改變不良的抱怨習慣。

行為

先進的觀點是建立在對事物的正確認知之上的,它可用於指導我們的行為。行為是把我們的想法付諸於實施的過程。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曾指出,行為是對意識的擴展,只有通過各種各樣的行為,人們才能把自己變為真正的人。

行為的不同階段

行為的3個不同階段,即心理預演(mental rehearsal)、行為預演(behavioral rehearsal)和心理行為的實施(psychological activity assignments)有利於我們進行積極的自我改變。

心理預演:在改掉不良抱怨習慣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除去各種各樣的抱怨行為,而且還要同各式各樣的抱怨思想作鬥爭。心理預演是一種比較實用的方法,因此,它很久以來一直被人們廣泛使用。其基本原理是在解決問題之前首先為該問題設定具體情形。在此過程中,你會逐步闡釋問題、解決問題、從心理上對問題進行富有建設性的響應和表達,並對其進行預演。這種預演將有助於我們擺脫那些無意義的羞愧感、犯罪感以及過分抱怨的思想。以下是一些例子:

你拒絕使用抱怨這種陳腐的方式。相反,你會進行心理預演,即從心理上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包括各種背景和具體內容。當你犯錯的時候,你首先會在心理上假設自己正在陳述該事情及其發生的背景,並闡述自己的改正計劃,然後再把該計劃付諸於實施。如果你遭受到無根據的抱怨,首先,你會假設自己在簡短地陳述自己的立場,而不是馬上與對方爭吵。

你不僅自己要拒絕過分抱怨的思想,而且也不喜歡接受別人的過分抱怨思想。當過分抱怨現象出現時,首先,你會假設自己正在向對方陳述相關問題,然後再付諸於行動。

當別人在你面前過分抱怨他人時,你會拒絕同意對方的觀點。在這種情況下,你會要求對方舉出確鑿的證據,以便你進行核實。然後,你會認真核實每一個證據,最後確定證據是否確鑿。

為了反駁無意義的羞愧感,在心理上,你假設自己在做一些別人通常都會做,但你卻覺得不自在的事情。批評自己的思想,並考慮其他的觀點。

行為預演:行為預演是對心理預演的擴展。心理預演之後,你會盡量學習其他人在這方面的經驗。按照這種方式,你可以發現與自己的性格、風格和目標最相符的處理方法。

心理行為的實施:心理行為的實施在所有積極的自我改變中都處於核心地位。在此過程中,你把自己的知識切實地付諸實踐。該過程是積極的、富有建設性的,你還要對行為的結果進行檢測。通常情況下,心理行為的實施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它有助於培養我們敢冒風險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自信心以及培養寬容的心態。

見識可以導致行為,行為也可以擴大見識。因此,如果你想拓寬自己的見識,那麼你就要拓展新的思考和行為方式。實踐表明,行為本身或行為的實施都可以給你提供豐富的經驗,幫助你拓展自己的見識。

人們每時每刻都會有一些自發的、直接的和有規則的反應。當你準備做一件事的時候,你一定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些什麼事。即使是拖延,它也涉及某種形式的行為—拖延行為。人們的各種行為都是對其思想、價值觀以及現實看法的延伸。人們的思想越集中、越現實,其行為就會越純潔。

在檢測新行為的過程中,你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會為你的意識提供精神食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盡力使自己適應新的環境和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當然,挫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那麼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從中學到更多的東西。另外,我們還可以從變化中領悟到改變的作用。

行為準則:我們可以決定具體行為及其實施方式,然後再通過各種行為的結果來檢測行為計劃是否有效。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抱怨的問題?下面是一些具體的行為指導方針:

培養一種特殊的視覺能力,以便在抱怨文化中積極地面對各種形式的抱怨現象。

創造一個象徵事物,當你橫渡抱怨的海洋時,把它當做一個測量儀,使波濤洶湧的抱怨海洋上漂浮的艦艇能夠顯示抱怨現象的發展趨勢—是漲還是落。

列出詳細的計劃。沒有計劃的行為只能導致行為的錯亂,其效果不會太好。

把你的既定行為當做一次試驗。在試驗過程中,你可以逐步檢驗該計劃具體的有效程度。此過程只有發現其中的問題,沒有失敗。這種積極的觀點與那種極力避免失敗和抱怨的消極觀點截然不同。

假設生活中根本不存在過分抱怨的思想。

融合

為什麼有抱怨習慣的人不改掉這種不良的習慣?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是一種缺乏理性的行為嗎?或許,他們真的不知道。僅憑經驗是絕對不夠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確在不停地抱怨別人。生活中,人們總是在不斷地學習、發展和成長。

儘管我們可以採取措施把我們真正看到的事物和我們想看到的東西分隔開來,但是我們很容易使一些新的信息滲入到我們的思想中,以迎合我們的期望和偏見。這些信息始終縈繞在我們的大腦中,並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進行運作。它不斷地迷惑著我們的大腦,最終導致我們歪曲事實。例如,如果某人總覺得別人有問題,並認為抱怨是一種正當的形式,那麼他(她)就很難遠離抱怨思想,同時也很難在解決衝突的問題上做出大的貢獻。

不良的習慣也是習慣,它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的行為“規範”。改掉這些不良習慣的確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眾多不便,所以,遠離抱怨也並非易事。融合是把抱怨思想轉變到相互解釋、相互理解的過程,它需要人們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然而在美國文化中,人們總是期望儘快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並在短期內養成另一種好習慣。但是在發展積極心理的問題上,這種方法通常會以失敗而告終。

融合是個抽象的概念,很難對它下一個準確的定義。我們可以說自己已經找到了遠離抱怨的方法;我們可以盡力表現出誠懇和優雅,以掩蓋自己內心的感情。以上這些或許就是融合的前奏,但它們並不能代表融合。只有從思想和行為上切實遠離抱怨,我們才能真正實現融合。

為了實現融合,我們需要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有時候甚至需要強迫自己。我們可以通過各種現實的思維形式來實現融合,如似是而非、前後矛盾、想象、幽默、對比,等。比如,在從自責向寬容轉變的過程中,你可以帶有抱怨這種思想,但不要把它表現出來。如果你是因為自己在心理上感到很脆弱而經常抱怨自己,那麼你要提醒自己—實現融合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努力本身就是力量的一種形式。通過理性地解決抱怨思想,你就可以增強你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這樣才有助於你徹底消除抱怨的思想。

融合的程度

改掉不良習慣不僅需要我們明確認識到該問題,還需要我們積極地學習各種新觀點。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去除各種歪曲事實的抱怨思想來減少各種消極因素,最終實現積極的自我改變。

在自我改變的過程中,我們每時每刻都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思想。自我改變分為多個階段,如認識到自我改變的重要性,想象改變的效果,開始切實地付諸行動以改變抱怨的觀點。每個階段都會發生激烈的自我意識衝突。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態度、偏見、嗜好以及和新認識相剋的防禦機制。為了實現積極的自我改變,我們必須除去這些不利的觀點,並接受更加合理的新觀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對不同的觀點進行選擇、思考,然後再在這種觀點的指導下進行積極的自我改變。可見,我們所做的不僅僅是簡單地反對或適應新事物。

有時候,我們可能同時對一個問題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合理的,另一種是不合理的。這時,我們就需要對這兩個觀點進行融合。明智的融合應該是在加強合理觀點的同時削弱那些不合理的觀點,這個過程常常伴隨著激烈的內心鬥爭。久而久之,我們的觀點自然而然就會向更加積極的方向發展。

融合的規則:人們可以通過實踐增強自己的融合能力,正確理解和明辨是非是實現融合的必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接受一些新的觀點,並把它貫穿到我們的生活中。

考慮自己是否在用某種老的觀點看問題或帶著過分抱怨的思想評價事情的結果。如果是這樣,那麼你的決定是以偏見為基礎的。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實踐中逐步減少不合理的偏見思想,增強自己的合理判斷能力。

把問題進行分類,按照不同的觀點看問題有利於除去抱怨的思想。用不同的觀點看待不同的問題,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能夠幫助我們遠離抱怨陷阱。

通過各種方法,把抱怨和非抱怨思想都融入自己的觀點,然後對其進行區分。

尋找支持積極思想的例子。

推廣自己的新知識,並有意識地創造各種條件,以便應用這種新知識。這種方法將會把我們的知識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接受

在實現自我改變的過程中,人們會逐步適應各種情況。由於這種經歷能夠促使你個人能力的不斷增強,所以你開始接受改變是必然的這種觀點。這種接受使你產生某種情感融合的感覺。

自我改變的5個步驟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它們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接受意味著理解和寬容,而不是放棄、屈服或退卻。美國作家享利·米勒是這樣描述“接受”的:“如果人們對任何事物不加懷疑就予以接受,那麼我們的生活就將毫無規律可循。任何我們忽略的事情都會離我們而去,最終,我們聽任拒絕、誹謗或輕視的東西將擊敗我們。如果我們坦率地對待那些看似汙穢或邪惡的事物,那麼它們就可以變成美麗、歡樂和力量的源泉。對積極看待人生的人來說,每個瞬間都是極其寶貴的。”

接受的程度

多數人都有缺乏自信的時候。在接受改變和適應不斷變化的觀點這個過程中,寬容是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這個階段,我們發現人們很容易返回到原來的思維方式,即以過分抱怨的思想評價某人或某事,妄圖逃避責任而不是積極地改正錯誤。因此,自我改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們為之付出巨大的代價。在發展和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建立對現實的認識,在這種認識的指導下做各種事情並在行為過程中增加新的認識。

正確的接受有其廣泛的涵義: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永遠都不會變成廢物,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自私、嫉妒、憤怒、焦慮、失望和沮喪經常會襲擊我們的頭腦。幸運的是,我們可以對這些消極的思想進行取捨。積極接受以下這種觀點,即人們的缺點和弱點是進行積極改變的基礎。持有這種觀點,你就會時刻準備著改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接受的規則:接受要以寬容為基礎。

接受首先要了解和相信一個重要觀點,即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的社會里,我們不可能以自我為中心,我們的行為不可能不受到別人的評判,過分抱怨思想是錯誤的。以上這些情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發生。儘管我們不可能達到完美,但是我們可以追求完美,並努力完善自己。追求完美的好處就在於它能夠促使我們尋找各種可能的方式,以便使我們生活得更舒適。

持有接受的觀點,你就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鑑賞別人,積極評價他們的工作並拒絕默許他人做有害的事情。比如,你沒有必要忍受別人的抱怨和其他有害的行為。接受本身就包括拒絕接受一些壞的事情。

接受通常涉及角色的轉變。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觀察問題有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問題。你經常問自己:“如果我處於同樣的位置,我會怎麼想?”或“如果我不願意抱怨自己,那我為什麼要抱怨別人?”

如果你違反了某種法律或社會規範,你就要勇於承認並接受其後果,採取積極的行動來彌補這件事所帶來的不良後果。

在自我接受方面,你也應該採取一分為二的辯證法。你沒有必要喜歡自己做的所有事情,當然,你也沒有必要為自己所犯的過失和錯誤而過分抱怨自己。相反,你應該對此做些修改或重新做一次,甚至重新制訂行為計劃。

實現

實現指的是我們通過具體行動切實實現自我的改變。在這個階段,我們專注於採取健康、有效且有目的的行動。

實現的不同階段

自古以來,人們就從未放棄過對實現的具體含義的探討。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這樣闡釋過“實現”—生物在發展進化過程中始終遵循一定的自然規則,但從未達到它們理想的境界。這種觀點是積極的,它暗示人類的進化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我們可以這樣解釋這句話:“理想境界”是一個目標,“自然規則”是一個具體事物,發展和退化都有其終端。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進化,當我們停止以某種方式進化時,我們會採取另一種方式繼續進化。

19世紀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尼采把理想中的人描述為“超人”—一個意志堅定的人。尼采在其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Thus Spake Zarathustra)中指出:“不服從自己的人容易受人支配。”另外,尼采還進一步擴展了亞里士多德的實現觀點,他認為“有了自我的願望,你將成為自我”。

20世紀中葉,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發表了“自我實現的個人”學說。該學說提倡人們把精力集中在發展個人潛力和發展自我上。馬斯洛描述的自我實現的各個部分包括:個人經驗的綜合感受、自然的表達和內心的領悟。

我們不能期望實現自己所有的理想,但是我們可以在某些領域內選擇某些重要的理想併為之努力奮鬥。這些領域包括改善溝通、園藝、寫詩、積極提倡並參與健身計劃等等。

在你實現的領域內,你不斷地擴充自己的知識,以便發現自己更多的愛好和能力。你把精力完全集中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以至於忘記了自我的存在。但是,學習的確可以幫助你更多地瞭解自己。

實現規則:在實現階段,你所做的改變是在積極地擴展“自我”。如何才能實現積極的改變?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請注意以下這些問題:

我是否在朝著有目的、有意義的方向努力?

我的努力是否是建立在健康觀點的基礎上?

擴充自己的能力是為了學習和奉獻嗎?

我是否在全神貫注地做這件事情?

我的思想、感覺和行為得體嗎?

我是在擴展自己的信仰和“自我”嗎?

我的行為是否對整個團體有利?

我是否在用寬容的心對待一些不尋常的事件?

我是否在創造機會以表達我的設想、想象力、洞察力和創造力?

我的努力能否能帶來新的思考和行為方式?

在自我改變的過程中,我是否保持著一種開放的心態,即不完全拒絕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有沒有提升了自我意識並且最好地表達了我在個性上與別人的差異?

在學習和發展的過程中,我是否在冒險?這些冒險合理嗎?

自如控制心理的“5·1·5”計劃

在生活中,人們都會碰到兩個思想路線—威脅(憂傷)和挑戰(愉快),關鍵是看你如何選擇。

由抱怨思想引起的緊張情緒不利於發揮你的能力和潛能,不利於你迎接各種挑戰。這就是所謂的“威脅路線”。只有消除了這些消極的因素,我們才能遠離過分抱怨的思想和錯誤的逃避行為。但這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為了取得進步並享受生活,我們需要塑造積極的品質,培養非凡的能力,並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出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挑戰的途徑。

為了實現自己理想的個人改變,人們會絞盡腦汁想出一切可能的方法,並切實付諸於實施。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提高了獲得成功的機 會。什麼是“5·1·5”計劃呢?簡單地講,第一個“5”指的是自我控制的5個步驟,第二個“5”指的是改變的5個階段,“l”就是一個具體的改變目標。具體來說,就是為了實現某一個具體的自我改變目標,我們需要把自我控制的5個步驟應用於其中,並切實經歷改變的5個階段。其基本思想包括確定改變的目標、按照自我改變的5個步驟設計變化的具體框架和實施該計劃。

實際上,“5·1·5”計劃適用於每一個人的自我改變,從消除過分抱怨思想到減肥均可使用該方法。自我控制的5個步驟包括:

(1)判斷形勢:你認為做什麼樣的改變才能最符合自己的利益?

(2)確定目標:在制訂改變的計劃時,一定要為自己制訂一個總體任務或具體目標,以便指導自己的行為。總體任務可以是一個大體的想法,如遠離過分抱怨的思想,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等等。相比之下,具體的目標更為實際可行,它應該是一個具體的想法,如在和親友的交往中減少過分抱怨的思想等等。通常情況下,總體任務往往包括多個具體目標。

(3)計劃和組織資源:一個計劃應包括多個步驟,只有計劃周密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預定的任務和目標。組織工作包括蒐集各種資源、決定何時執行以及為執行計劃制訂時間表。

(4)執行:在這個階段,你開始切實實施自己的計劃。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你的見識也會隨之而增加。

(5)評估:在這個階段,你對自己努力的結果進行評估。在所獲得的信息的基礎上,你或許要適度調整一下自己的計劃和目標。

通常情況下,自我控制的5個步驟和自我改變的5個階段是相互交融的。你把自我控制的5個步驟應用到自我改變的計劃中,在改變過程中,你會經歷自我改變的5個階段。為了減少過分抱怨的思想對自己生活的影響,你採用這5個步驟進行自我管理的計劃。在此過程中,你將受益匪淺:逐步擴大自己的見識、增強自信心、增加接受能力、擴展良好的品質、適應積極的思考和行為方法,以及增強遠離抱怨的能力等等。

有意思的是,個人改變的過程包括很多件事。這個過程常常要花費很長的一段時間來考慮和執行。思路是客觀的,許諾也是客觀的。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道路取決於你,如何譜寫自己的生活樂章也取決於你自己。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是這樣看待改變的:“萬事萬物都在不停地變化中,無一例外。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東西,它們都在永不停息地發展和變化著。所有事物都生活在一個不斷髮展變化的自然界中。歲月本身就是在持續的變化中悄悄流逝。”

改變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可以在多個方面改變自己,不同的改變給我們帶來的好處也會不同,因此,首先選擇進行何種改變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在確定改變目標之前一定要選擇好改變的領域。

進行積極的自我改變一定要保持現實的心態。我們的文化是追求速度的文化,人們往往是盲目追求高速度,但結果常常不盡如人意。多數有價值的改變都伴隨著巨大的困難,因此,在改變過程中,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迎接各種挑戰,把精力放在關鍵之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時候可能會感到氣餒,但是隻要你繼續努力,你肯定會受益匪淺。循序漸進的人肯定比急功近利的人獲利更多。

在改變過分抱怨思想的過程中,人們有時會感到自己就像在骯髒的沼澤裡艱難前行。過分抱怨就像一個精神沼澤,其中充滿了各種障礙,所以改變它並非易事。生活在骯髒的沼澤裡,我們怎麼能夠得到幸福?因此,我們必須改變這種消極的思想。在自我改變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遠離抱怨真的是件快樂的事情。

下一章,我們將探究一些觀點,並把這些觀點作為進行積極改變的平臺。在餘下的章節中,我們將看看其他一些遠離過分抱怨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建立以事實為基礎的信念,消除由過分抱怨引起的怒氣,培養寬容心,建立自信心等。最後一章,我們將探討如何遠離拖延的陷阱。通過閱讀此書,你會發現在心理發展和成長的過程中,改變的5個階段其實有多種應用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