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將至,亞洲太陽能組件生產商“必須”開發海外業務

整合將至,亞洲太陽能組件生產商“必須”開發海外業務

隆基股份總裁李振國表示,中國太陽能裝機量上限值對全球行業的影響不會像許多人擔心的那樣深遠,但製造業預計會出現整合。

預計這些轉變會令中國需求量減少10GW,許多公司將轉向開發海外業務。

在2018年歐洲太陽能展上,隆基集團總裁李振國在接受PV Tech採訪時表示,“中國新政的影響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嚴重,政策並沒有什麼不一樣。”

“這會讓太陽能行業的發展更快、更有效。中國裝機量可能會降低10GW,由此導致的價格下跌會刺激其他市場,但我們沒有詳細的數據表明這是否足以抵消中國裝機量下跌的影響。”

預計價格下跌、部分組件供應過剩以及日益重要的海外市場可能會擠出一些公司。然而,中國光伏生態系統的整合在過去並未成為現實。

李振國表示,“政府傾向於採用支持行業增長的政策。”

“降低成本的空間有限,但獲得更佳性能卻有餘地。我們相信行業會出現整合,讓那些技術落伍的公司留在行業內是沒有意義的。”

天合光能歐洲銷售總監Jan Jacob Boom-Wichers指出,即使有些公司在破產後仍留在行業內,這些公司可融資性受到的影響也很嚴重。他認為,中國當局會允許行業自然整合發展一段時間,這一做法已在其他領域如媒體行業推行了。

海外市場

李振國表示,中國企業需要開拓海外市場,這是“必須的”。

“中國能耗佔全球總量的25%,但是太陽能裝機量佔比達到50%,這意味著其他國傢俱備了開發太陽能項目的巨大潛力。不僅僅是隆基,每家公司都需要制定開發中國以外市場的戰略。”

就隆基而言,公司的目標是2020年, 50%以上的組件發運至海外市場。去年該數字為10%,預計今年將達到約30%。

天合光能的Boom-Wichers表示,由於額外受益於下跌的平均銷售價格,數個歐洲市場可能會繼續復甦。

“像英國這樣一直處於低迷狀態的大型市場會出現反彈。每家公司都試圖簽下私有購電協議,但是計算項目成本並不容易。人們守護著各自的投資組合。項目已經有了,但經濟效益卻不大理想。現在,這種情況會發生改變。”

就天合光能而言,它在法國、德國、荷蘭、烏克蘭也取得了成功,預計意大利將加入英國進入復興國家的行列。

Boom-Wichers 表示,“緩解因素之一是歐盟最低進口價格機制。如果這種機制持續下去的話,那麼歐洲的價格下跌不會像全球其他地區那樣迅速,因為製造成本更高了。” 對那些希望重新進行開發的市場來說,這項因素增加了一些不確定性。

新供應商

在歐洲和其他地區尋求開發業務的中國製造商們預計會發揮推動作用,除此之外,其他參與者們也已躍躍欲試。Solar Philippines利用Intersolar Europe作為組件業務國際化的啟動平臺。

開發商兼獨立發電廠Solar Philippines的800MW項目一直作為代工廠運行(包括一家全球排名前五的組件公司),同時也提供自己的產品。項目於2017年2月投產。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Leandro Leviste向PV Tech表示,公司產品能夠以“第二梯隊”的價格匹配乃至超越第一梯隊供應商的產品品質,他對此有信心。Sunpower選擇關閉其菲律賓生產基地後,Solar Philippines工廠僱傭了大批流出員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