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小夥活活餓死家中:家教好不好,從孩子吃飯這件事上就能看出來!

23岁小伙活活饿死家中:家教好不好,从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曾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的生活背景怎樣、你的家庭教養如何。”

的確,細節見人品,餐桌見教養。孩子的家教好不好,看看孩子吃飯的細節或許就能一目瞭然。

23岁小伙活活饿死家中:家教好不好,从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別讓孩子的惰性成為慣性

孩子吃飯,是很多父母頭疼的事情。

挑食、飯量小、邊吃邊玩,但這些都是小問題。

真正 “吃”出大問題的,是孩子的懶惰、自私、和沒教養。

前幾天,後臺一位讀者留言:

孩子4歲上幼兒園,不願意自己吃飯,想跟幼兒園老師溝通一下,看每天中午能不能給孩子喂半碗米飯,不然擔心孩子會餓瘦。

看完留言第一反應是:什麼時候孩子吃飯變成了老師的事情?

一個4歲的孩子,不願意自己吃飯,父母想得不是如何去糾正引導孩子的不良習慣,卻只想著老師幫忙餵飯。

這樣的教育觀念和想法,真的會害了孩子的一生。

前不久,網絡報道的“天下第一懶人”楊鎖的案例,敲響了家庭教育的警鐘。

23岁小伙活活饿死家中:家教好不好,从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23岁小伙活活饿死家中:家教好不好,从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無病無痛、手腳健全的23歲小夥獨自餓死家中,聽起來匪夷所思,但卻是真實事件。

楊鎖生在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朱堂鄉。

據村裡人說,小時候的楊鎖聰明活潑。父母疼愛萬分,一直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楊鎖長大8歲,父母忙農活還會把他挑在擔子裡,怕他走路累著。

有時候,楊鎖想幫著做點家務活,但父母總是說:“你還小,家裡的事情不用你做,一邊玩兒去吧,別累著了。”

楊鎖13歲那年,父親因肝病去世。捨不得讓楊鎖做事情的母親包攬了一切農活和家務。後來,母親積勞成疾,在楊鎖18歲那年,也相繼去世。

母親去世沒多久,楊鎖便賣光了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坐吃山空後,楊鎖開始到村裡各家討飯吃。

堂哥見其可憐,便讓他跟著自己去建築隊幹活,結果楊鎖嫌熱嫌累自己跑回了家。後來被人介紹到飯店當服務員,因為太懶,又被解僱。

回到家裡的楊鎖,懶得變本加厲,每天餓得不行了,就出去討飯吃,吃了一頓飽飯,就開始睡覺。

82歲的高正英老人說:“他從來不洗衣服,穿髒了就扔掉,再換一件。村裡人給他的肉、菜,他都掛在屋簷上,一直放臭也不做來吃。”

這樣的日子維持到了2009年12月。幾場大雪過後,楊鎖在飢寒交迫中死去。

父母的包辦溺愛是楊鎖走向悲劇的根源,但他骨子裡的惰性變成了慣性,才是他走向悲劇的後續原因。

懶惰是植根於人性深處的蛀蟲,如果父母或長輩一味的替孩子做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無疑會把這害人的惰蟲越養越大,最終吞噬的不只是孩子的獨立,更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在“活教育”原則中指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

別讓孩子的懶變成理所當然,別讓孩子的惰性變成慣性,而這,請從孩子學會自己吃飯開始吧。

23岁小伙活活饿死家中:家教好不好,从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23岁小伙活活饿死家中:家教好不好,从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別讓孩子的自私變成特權

很多父母,都開始抱怨現在的孩子變得越來越自私了。

其實,不是孩子變自私,而是父母給了孩子自私的“特權”。

尤其是在吃飯這件事上,很多父母“一不小心”就把孩子養出了自私的性格。

一次,嬌嬌班組織春遊。午餐定在山裡的農家樂。帶著孩子玩完各種項目後,很多父母早就餓的前胸貼後背。

菜端上來了,家長們互相客氣地說“大家吃”“你先吃”“大家夾菜”。

結果話音剛落,一個小屁孩噌地從座位上站起來,剛端上來的魚湯,被他一個大勺子舀下去,湯水四濺。

每上一盤菜,這孩子就是第一個伸筷子的人。好吃的菜一個勁夾,不好吃的就嚷著“真難吃”。

後來上了一盤糖醋排骨,他一個人霸佔著,不讓別人碰。一餐飯下來,他把細碎的小骨頭吐了半張桌子。

吃得差不多了,孩子把碗筷一推,要下桌玩。一旁的媽媽指著碗說:“再吃點排骨,兒子乖。”那男孩一臉不屑地跑開了。

媽媽端起兒子的剩飯剩菜,略顯尷尬地解釋著:“孩子在家就這樣,挑食,吃得又少。他的剩飯剩菜,我都吃慣了...”

類似的場景,在很多家庭的餐桌上都曾上演過。

孩子想吃的菜,全家可以讓TA先吃;孩子喜歡吃的菜,全家讓給TA一個人吃;孩子吃不下的飯菜,父母接著吃;孩子吃得桌面髒亂不堪,父母替TA擦桌子擦嘴巴...

這種看似偉大的愛,其實是對孩子最大的害。

很多孩子就在父母這種默默付出中,慢慢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謙讓、不懂分享,甚至不懂感恩。

別愛得太滿,別付出太多,別讓你對孩子的愛,變成了孩子自私的特權。而這,請從每一次餐桌吃飯開始引導吧。

23岁小伙活活饿死家中:家教好不好,从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別隻顧營養,多關注教養

孩子吃飯,父母很關注孩子是否吃得有營養,卻很少關注是否吃得有教養。

比起營養,孩子的人生更需要教養。

前不久,《中國女遊客在日本燒烤店被指“吃相難看” 遭趕走,店長錢都沒要!》 的帖子在網絡上瘋傳。

23岁小伙活活饿死家中:家教好不好,从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事件起因是,在日本大阪心齋橋,兩位中國女遊客在一家燒烤自助店進餐,在曝光的一段監控視頻中顯示,這家店的店長生氣地對女遊客說“

快走吧,別來了,錢我也不要了,你看看你們吃成啥樣了,哪有你們這麼吃飯的…”

事件後續被日本當地的電視媒體報道出來。原來兩者起衝突的原因是:

1.兩位姑娘吃自助餐時把蝦殼都扔在地上。


2.姑娘點的是兩小時自助餐,超時了被服務員催了好幾次,才不情不願地結賬。


3.結賬時嫌服務員態度不好,叫來店長,並開始擅自錄製視頻。店長制止無效後生氣地請她們離開。

熱烈關注事件的網友們在弄清事實後,紛紛評論到:

23岁小伙活活饿死家中:家教好不好,从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23岁小伙活活饿死家中:家教好不好,从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23岁小伙活活饿死家中:家教好不好,从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23岁小伙活活饿死家中:家教好不好,从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一個人的素質,和學歷的高低無關,和財富的多少無關,但一定與童年時受到的家庭教育有關。

而餐桌上的每一個細節,都無不顯示著孩子教養的高低。

那些在餐廳裡大吵大鬧的孩子,那些打破碗杯拒不道歉的孩子,那些對著服務員大吵大鬧的孩子,將來都有可能成為帖子中兩位姑娘的另一個翻本。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在家庭的餐桌上,我們注重孩子進餐營養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孩子基本的教養。而這,請從孩子遵守每一次餐桌上的基本禮儀開始吧。

23岁小伙活活饿死家中:家教好不好,从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23岁小伙活活饿死家中:家教好不好,从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兒童心理專家錢志亮曾說過,“對於一個家庭而言,餐桌不僅是呈現食物的地方,更是一個絕佳的育兒場景。在這裡,孩子能學到的東西真的很多。”

民以食為天,小小的餐桌上,不僅藏著父母家教的好壞,更藏著孩子未來教養的高低。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後的我們,能夠在照顧孩子吃好吃飽的同時,也能教給孩子最基本的餐桌禮儀。

讓好好吃飯,成為孩子最大的教養。

23岁小伙活活饿死家中:家教好不好,从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23岁小伙活活饿死家中:家教好不好,从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