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中國經濟,民營企業正在強筋壯骨

活跃中国经济,民营企业正在强筋壮骨

活跃中国经济,民营企业正在强筋壮骨

今年一季度,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顯著好轉。創業板上市公司已全部披露了一季報預告。根據機構測算,今年一季度創業板上市公司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累計同比增長34.8%,較去年同期以及四季度出現回升,特別是創業板50指數整體業績增速達到53.5%。

作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一部分,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表現,正是中國經濟活力不斷增強的縮影。其中,活躍的民營資本正在用一筆筆投資,為中國經濟健康發展投下支持票。

一季度經濟運行特點顯著

01

活跃中国经济,民营企业正在强筋壮骨

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一季度經濟數據,6.8%的增速符合發展預期,並且湧現出不少亮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用“穩、新、優、好”四個字,概括了一季度經濟運行特點。

其中,“新”主要表現在創新驅動效應非常明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新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的市場主體在大量增加。根據相關部門統計,一季度我國新登記企業達到了132萬戶,日均新登記企業1.47萬戶,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增量,說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極大地煥發了經營熱情。

此外,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都在蓬勃發展。一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9.6%,增長幅度明顯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同時,網上零售額增長35.4%,快遞業務量增長30%以上,增速繼續在加快。

活跃中国经济,民营企业正在强筋壮骨

現在整個“互聯網+”已經深入地融入到各行業、各領域,促生了很多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繼續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優”主要表現在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今年一季度,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達到了56.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3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1.6%,貢獻率高於第二產業25.5個百分點。工業繼續向中高端邁進,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製造業的比重達到了12.7%,裝備製造業比重達到32.2%。

無論是“新”還是“優”,投資都是它們背後重要的推動力量。

從投資看,結構優化,最重要的是民間投資活力增強,民間投資佔全部投資60%以上,同時民間投資的領域在進一步拓寬。有效投資力度加大,一些重點領域得到了加強,對供給結構優化、供給效率提升都產生了積極影響。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民間投資62386億元,增長8.9%,比1-2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1.2個百分點。

活跃中国经济,民营企业正在强筋壮骨
活跃中国经济,民营企业正在强筋壮骨活跃中国经济,民营企业正在强筋壮骨

2017年,中央促進民間投資穩定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效果顯現,民間投資整體回暖向好,自3月份起各月增速均比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提高,與全部投資增速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2017年,民間投資381510億元,增長6%。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民營企業的貢獻功不可沒。目前,有一個說法得到各界普遍認同:民營企業創造了我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80%以上的就業,成為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稅收增長的重要力量。

以工業數據為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近40年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工業第一大國、製造業第一大國,近年來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在這個過程中,多元化市場主體共同發展,對推動中國工業經濟長期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共有工業企業法人單位364.9萬家,比2012年增加109.2萬家,年均增加7.4%。其中私營企業285.9萬家,比2012年增加92.3萬家,國有控股企業5.5萬家,比2012年略有增加,港澳臺商和外商投資企業13.1萬家,隨著產業轉移比2012年略有減少。

私營企業快速發展,成為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17年,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數量22.2萬家,比2012年增加3.3萬家,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的比重達到57.7%;資產總計比重22.3%,比2012年提高2.4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比重34.4%,比2012年提高3.7個百分點;用工人數3271萬人,佔規模以上工業用工人數的比重為36.9%,比2012年提高4.3個百分點。

02

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中

身處一個科技爆炸、溝通無限的世界,我們感受到的,卻是史無前例的孤獨無助。在全世界都可以社交起來的時候,我們卻無法用最原始的方式獲得真正有效的溝通。

——石黑一雄《無可慰籍》

活跃中国经济,民营企业正在强筋壮骨

民間資本投資回暖,工業投入力度不減的同時,科技含量也在不斷提升。

中國近14億人口總量、不斷完善的教育體系,讓科技創新有充分的人力資源支撐。早在2013年,中國研發人員投入總量就已居世界第一位,達353萬人年,到2017年底,更升至近400萬人年。

2017年,中國在研發領域的投入達1.75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佔GDP的比重2.12%,超過歐盟15國的平均水平。

企業已成為科技創新的主角。2017年,源於企業的研發投入佔比已近八成,更出現了華為這樣研發投入強度業界領先的龍頭企業。如此巨大的研發投入,即使效率稍低,帶來的也是巨量的效果。我國較低的產業集中度,導致企業競爭激烈,並“迫”使企業依靠科技創新。數據顯示,2017年,有技術創新活動和投入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佔比已超過四成。

數據最有說服力。據統計,我國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在2011年就已居世界首位,2017年為138.2萬件。2017年,中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達4.9萬件,居世界第二。

此外,中國國際科技論文總量連續9年穩居世界第二。2017年,論文被引用量超過德國、英國,也躍居世界第二。

活跃中国经济,民营企业正在强筋壮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