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時,美國應該立刻進攻蘇聯嗎?

我也很絕望351

二戰還未結束,甚至歐洲方向美軍剛剛踏入德國境內,由於蘇聯軍隊已經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大舉向狼穴柏林攻擊前進,美軍著名勇將第三集團軍司令巴頓就力主全力向柏林方向攻擊,與蘇軍爭奪攻取柏林,甚至不惜引發衝突。

然而如果不是艾森豪爾的阻止,巴頓搶先打到柏林城下,以他的第三集團軍即使加入布萊德雷的第一集團軍就能拿下柏林嗎?以這兩個集團軍區區50餘萬兵力,火力尚且不如蘇軍,當然無法拿下尚有上百萬德軍拚死防禦的柏林城,只會鎩羽而歸,要是巴頓不死於車禍,聽到蘇軍為拿下柏林投入了三個方面軍三百多萬部隊,僅傷亡兵員就達他巴頓的1個集團軍的這種戰報的話,他也得後怕到後脊樑冒涼氣兒。


說到二戰結束後,可能有人認為東線戰場美國擁有100多般航母的強大海軍和麥克阿瑟麾下艱難啃下太平洋各島的幾十萬陸軍及十幾萬海軍陸戰隊大量戰機或直接進攻蘇聯遠東地區,或調往歐洲方向編入艾森豪威爾序列,集中兵力從西面進攻蘇聯,即使把當時英加兩軍全部加上一共只有不足4百萬部隊,美國那支強大的海軍就別算了,這是歐洲大陸戰場,海軍航空兵憑它的小短腿只配看熱鬧。

為了不傷和氣,雙方就別真打了,咱坐下來一邊喝著優特加/威士忌,一邊互相比比殲滅德軍的戰績也能比出輸贏來,請記住德軍中普遍流傳的一句話——向東死死頂住!向西直到美軍踢我們的屁股;由此可見德軍東西兩線抵抗烈度的不同。關於這一點,德在東西兩線戰場的投降率也足以證明兩個方向抵抗烈度的不同。西線盟軍面對德軍的防禦兵力一共也就100多萬部隊,而在東線除去反攻作戰開始前殲滅的德軍不算,蘇軍對面的防禦兵力也達500多萬,僅柏林一城的守軍就接近西線的總兵力。就這種情況下,蘇軍的進攻進度也遠超西線了,還用再比嗎?



出現如此巨大的戰力差距,有人說雙方兵力差距造成的,這確實是一個重大因素,蘇軍此時總兵力達到近千萬,西線盟軍才300多萬。但更重要的是蘇聯本身就是個大陸軍國家,與德國相同,海軍卻遠比美、英、日、法、意中任何一個國家都弱得多。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軍隊的整體戰鬥意志,這以蘇軍攻守作戰中的傷亡率從另一個側面得到充份印證——戰鬥意志越強的軍隊傷亡率就越大,反之就是投降率越大了。


鐵嶺鋒

1945年的美國士兵和其他國家一樣,對戰爭已經極度厭倦。相比在戰爭結束時立刻發起對蘇聯的進攻,美國軍人也許更想回家喝一杯可樂,去看去看一場電影,然後過上和平的生活。而不是繼續向拿破崙和希特勒一樣,發起對蘇聯的漫長戰爭。入侵蘇聯從來不是一個好主意,起碼拿破崙和希特勒的失敗證明了這一點。

圖為二戰美國核武器

美國在二戰結束時是各國中唯一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在當時還並不具備大批量生產核武器的能力。事實上,一直到1950年,美國後期的庫存也不超過17枚。而在二戰結束想依靠出其不意發起對蘇聯的全面進攻,沒有核武器的支撐,戰局的結果是非常難以想象的。

圖為米格-15戰鬥機

而且,二戰結束之時的美國和蘇聯仍然是徹底的盟友。在1946年,美國和英國還在幫助蘇聯重新組建工業,併為其提供大量在當時對於蘇聯來說非常關鍵的技術。米格走廊上空的雄鷹米格-15戰鬥機就是英國轉讓飛機設計技術和發動機製造技術的成果。毫不誇張地說,二戰結束時美國對蘇聯發動攻擊的可能性比向英國發動攻擊的可能性還要小,畢竟對於美國來說,未完全開發的蘇聯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對象。

圖為美國總統杜魯門

最重要的一點,假如美國無端的對盟友發動突然襲擊,資本主義就會在道德立場上被共產主義壓上一頭。在一個當時如此民主的國家,任何一屆美國總統發動如此規模的戰爭都是政治自殺。所以說,考慮到何種因素,美國都不應該在二戰結束時立刻進攻蘇聯。


軍事新觀察

一:就二戰後期華約和北約在歐洲大陸上的軍事力量對比來看,北約成員國的軍事力量不及華約的30%,當時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中,光是蘇聯紅軍就有1100萬人,加上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東德等華約盟國,總兵力在1800萬~2000萬左右,而北約盟國的軍事力量只有美國還比較完整,英國、法國、西德、西班牙、意大利等都被打的殘破不堪,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跟華約組織不可同日而語。

二,武器裝備

華約盟國的武器裝備與北約相同,基本上都是自產,但德國的大部分軍事裝備都被華約盟國繳獲了,而且就當時的武器製造能力與先進程度來看,北約不及華約,雖然美國的製造能力超過蘇聯,但運到歐洲戰場需要時間和一大批船隻,且各北約盟國還要熟練掌握其技術才能上戰場,而蘇聯的華約盟國是打出來的軍事實力,所以,當時美國不可能馬上攻擊華約組織。

三、美國跟蘇聯都在積極生產核武,雖然美國比蘇聯提早了一年左右,但蘇聯是因為歐洲戰事已經結束了,所以放緩了研製的速度,而美國當時也就只生產了兩個,都送給日本了,除了核武,北約盟國什麼都不及華約盟國,怎麼打?

四、北約與華約還要防止軸心國死灰復燃,需在軸心國的國土上部署大量的軍隊,就當時的進軍速度而言,華約盟國直接進抵到中西歐一線,北約盟國只佔有西德以南以西的少量歐洲大陸,如果北約盟國不自量力發動新的戰爭,歐洲大陸很有可能就被蘇聯為首的華約盟國直接推平了,那時候美國只能從北非登陸,才能威脅到蘇聯。

五、二戰剛剛結束,各國都要休養生息,北約盟國反戰、厭戰的情緒要比華約盟國大得多,北約各國對蘇聯強大的軍事力量所震懾,不可能同意美國發動對蘇聯的攻勢。

綜上所述,二戰結束後,兩個盟國組織同時停戰,是最好的選擇。


澤中朽木

這樣的問題只能說是站著說話腰不疼,二戰結束時可謂滿地瘡痍,哀鴻遍野。同盟國費勁千難萬苦好不容易把軸心國法西斯們給擊敗了,所有人期盼的和平來到了,這時候同盟國之間在大打出手一決雌雄,這不又回到了希特勒爭霸世界的老路上來了麼。

可以負責任的說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除了個別一些神經病又繼續再戰的想法,絕大多數人,不論是上層還是底層都希望休養生息,發展經濟改善生活。即便後來發生了美蘇之間的冷戰,那也只是在一些堅定的意識形態分子的攛掇下進行的。冷戰也就是某些人不斷妖魔化宣傳對手才造成的,這主要是出於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恐懼所造成的。

在此多說幾句,蘇聯的無產階級政權消滅了資本家,西方從內心對無產階級的強大也還是非常顧忌的,為此西方的資本家走上了不斷改善無產階級待遇的道路。其中工人階級的組織工會在這當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早年資本家的血汗工廠,工人如同奴隸一般,唯有看到了工人階級組建了自己的國家,有頭腦的西方資本家才開始不斷的改善與本國工人階級的關係。

對經歷過二戰的人來說,他們看待戰爭更加的理智。因此即使知道蘇聯在國家體制上與自身有著巨大的差異,但是在大戰後在通過一場大戰來解決這些問題,顯然更多的人覺得是不現實的,既然沒有人支持使用戰爭手段來進攻蘇聯,那麼發生互相對峙的冷戰也就順理成章了。


異域邊緣

說美國進攻蘇聯的肯定是嫌自己死得不夠快!在當時來說,進攻蘇聯肯定是死路一條。以當時美軍的軍隊戰鬥力來說並沒有超越巔峰德國,美國陸軍一直都不是強項,與蘇軍作戰的話,美國海軍就只能在一旁乾瞪眼;而同期的蘇聯軍隊經過淬火後也並沒有同德國開戰時那麼渣,這是人員的素質問題。

其次,蘇軍佔據了主場優勢!美國想要進攻蘇聯必須借道西歐,美國的物資必須跨越大西洋,再運入西歐,這期間阻隔重重。而蘇聯本身也是工業強國,在1944年,蘇聯的本土已經完全光復,他們的工業也是開足馬力在生產。蘇聯本身又是資源大國,在後勤物資上面遠比美歐方面來得便利。這是國的問題。

二戰結束前蘇聯已經攻入德國國會,取得了德國的所有工業生產圖紙,他們的生產技術還會在原本就很強的基礎上得到了質的飛躍。假如美國進攻蘇聯,美軍會被蘇軍按到糞坑裡嗆死。


優己

二戰蘇聯領導世界進步力量付出巨大代價,從納粹德國和法西斯陣營手裡拯救了人類。美國為啥要立刻進攻蘇聯?美國要與人類為敵嗎?


萬金在此

到了1944年,蘇聯已經緩過氣來。其實沒有英美蘇聯也有能力弄死希特勒。只不過會大病一場。當時蘇聯的軍隊質量數量都強於盟軍。生產力雖不及美國但美國遠在大洋彼岸運輸週期,成本極大,損失來不及補充。這一點從冷戰期間就看得出來。美國不可能長期在歐洲駐紮大量軍隊,蘇聯龐大的陸軍可以一個月內打到海邊。那時美軍還未登船。好在那時已經有核武,蘇聯不敢莽動。


西門吹水之胡漢三

不出意外的話,結局就是敦刻爾克2.0,法國躺地裝死,英國,嘴強王者,要真像丘吉爾吹的那麼神,何必慘兮兮抱美國大腿?德國,涼透了,還有誰能和蘇聯打?美國?想太多,德國都打不過蘇聯,美國能幹嘛?


皇家騎士16

歐盟小弟會跟著美國攻打蘇聯麼?不可能,歐洲整個一片焦土,沒有經歷和蘇聯打。美國也不可能自己單方面發起對蘇聯的戰爭。太遠了,自己也不會獲得什麼利益,國內也不會同意總統這麼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