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朝代對中國領土的貢獻最大?

歷史是人創造的故事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從時間段上區分,因為每一個時期的國土都是繼承的前一個特定時期的國土,如果只說現在的話,我認為清朝對如今國土的貢獻最大。但是如果從總體上而言,我們必須特別感謝秦漢和隋唐。

如今我國的國土大約為960萬平方公里,基本都位於清朝的版圖之內,清朝國土面積最大時應該是1759年,有著1316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有說1820年更大),基本完全囊括了現代中國的陸地版圖,無論是之後的民國時代還是現在,所繼承的都是清朝時期打下的國土的基礎,現在相對於那個時代,相差了3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從這方面來看,再對照俄羅斯等民族來看,不得不說我們大漢民族擴張的慾望太低了。


我們在從整個中國歷史方面來衡量,最早的夏商周三代的管轄區域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區,面積其實並不大,無非就是現在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湖北,江蘇,安徽這幾個省份,面積最大時也不過100萬平方公里左右,而且大多是部落聯盟或者是城邦式國家聯盟,並沒有形成真正有效的統治管理,到了秦朝的時候,我國大地上才真正出現了一個統一式大國,所以我們必須感謝秦始皇,秦朝的偉大,並不只是國土面積猛增了三倍,達到了340萬平方公里,還在於秦始皇在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各個領域都實行了趨向於統一的改革,比如他統一了文字,統一了錢幣,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為抵禦外辱建立萬里長城,使得我國第一次以一個統一的整體出現,並且表現出強大的力量(秦朝北擊匈奴南並夷越),這些才是我國乃至我們中華民族能夠走向強大的根本。

然而可惜的是,秦朝二世而亡,統一的大好局面只有十多年的時間,沒能將這一成果保存下去,使之深入人心形成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然而繼之而起的大漢王朝卻很好的接過了傳承的接力棒,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基本上全盤接受了秦朝的統一性思想和管理方式,使得統一的趨勢沒有中斷,漢朝的國土在漢文帝時期也恢復到了秦朝時的水平。

而到了漢武帝的時期,漢武帝以其雄才大略激揚其漢武雄風,開疆拓土的慾望第一次在漢族人心中被擊發出來,一幫中華好男兒開始縱橫亞洲大陸,他們北擊匈奴使其漠南無王庭,兼併西域直至中亞地區,使得河西走廊以西直到中亞一帶第一次成為我國的國土,朝鮮半島和越南大部也被劃歸到版圖之內,其國土面積比秦朝時已翻了一倍,放眼大漢王朝四周,他們加起來的力量也不能望大漢王朝之項背。


然而這還不算,到了漢宣帝時期,漢朝國土面積進一步擴大,雖然因為王莽的原因,漢朝的國土曾經有暫時性的減少,然而東漢時期又進一步恢復,所以漢朝也是當時世界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國,其影響力穿古越今,直至永遠,其積極開拓,統一才能強大的思想意識也深入到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成為我們的文化基因。

但是之後的三國兩晉南北朝,卻是中國分崩離析的時期,雖然爭取統一的慾望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一直沒有哪個政權能做到,直到隋朝隋文帝楊堅出現,中國才又一次走向統一。

雖然統一的隋朝的統一國土面積,並不是很大,但是他卻深遠的影響了之後的唐朝,可以說隋朝和唐朝前期一直都在不停的開疆拓土,到了唐朝唐高宗龍朔年間,唐朝的疆域面積達到了1237萬公里,可以說在漢朝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北面具有蒙古大草原,西面直達鹹海之濱,這是中國歷史上版圖的最西端,東面也囊括了朝鮮半島等地區。


然而唐朝之後,朝代更迭頻繁,宋朝又不能算是真正的大一統王朝,後來元朝統一了中國,然而明朝卻又沒有很好的繼承元朝的領土遺產,這又一次暴露了中原民族領土慾望低的缺點,如果以元朝為依據,明朝沒有在疆土上做任何貢獻,如果以宋朝為參考,那麼明朝算撿回了唐朝時失去的幽雲16州,並且曾經長期有效統治東北地區,管轄範圍也擴張到了日本海。明朝本有遠超周邊小國的國力,就是相比於西方正依靠工業革命興起的英法西班牙等國仍然是超越的,然而明朝皇帝胸無大志無所作為,雖然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終究也只是一起唱了一曲悲歌。

所以回朔歷史可以看到,是秦漢和隋唐對中國疆域和文化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給予了中華民族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的正能量,我們中國之所以是一個大國,我們之所以是統一的文化和民族,必須感謝那些有著雄才偉略的帝王,但我們也不能忘記清朝的貢獻,因為清朝實際上是相當漢化的少數民族統治,比之元朝有著很大的進步,而且清朝的疆域在明朝的基礎上又有所開拓,極盛時期相比唐朝仍然有所擴大,這也是我們如今仍然是一個大國的重要原因,所以如果單指現在的話,清朝領土的影響最大。



科普大世界

中華民族的版圖不是一天一夜形成的,更不是充話費送的,事實上歷朝歷代都對中華版圖的確立有著或多或少的貢獻,當然有的王朝丟失的領土也很巨大: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疆域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夏王朝直接控制的領土,另一部分是臣服於夏王朝,但保持半獨立地位的各部族,加起來大體相當於今天的黃河中下游一帶,當時廣大的南方地區基本還是一片蠻荒

商朝全盛時期在夏朝的版圖基礎上向北擴張到遼河流域,向南拓展到長江流域,囊括了今天的遼、晉、冀、魯、豫、陝、川、渝、鄂、皖等十多個省區

周朝疆土北方封國燕已到達了今遼寧喀左、朝陽一帶,西面至今甘蕭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帶,東面的封國齊魯到了山東半島,南至漢水中游,東南抵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勢力所及還可能到達了巴蜀一帶。為了控制新取得的領土即推行分封制——即將周朝王畿之外的地區分封給宗室、勳戚功臣、先聖後裔,建立統治據點,以拱衛周室。

春秋戰國時期華夏諸侯除了互相爭奪霸權進而一統華夏之外,也在不斷對外開疆拓土——齊國滅東萊;晉國滅赤狄、白狄;秦國霸西戎、滅巴蜀;楚國平山越;燕國驅東胡、伐朝鮮;趙國滅林胡、樓煩。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嬴政在滅六國繼承戰國時代的華夏疆域基礎上在東南兼併閩越和東甌,置閩中郡,有今福建全省及浙江東南部。公元前214年南征百越置桂林、南海、象3郡,相當今廣東、廣西2省;又北逐匈奴,拓地至陰山, 將河套地區開置九原郡。此外秦始皇還開了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從而控制了大致自今四川宜賓至雲南曲靖一線的部族國家,將秦之疆域拓展至雲貴高原。至此秦朝的疆域達到極盛:東到今天朝鮮半島境內的清川江,西到今甘肅隴西高原,北築長城直達陰山,南到今越南北部地區。

漢朝的疆域拓展是從收復秦朝失地開始的——在經歷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相爭後匈奴趁亂佔據河套地區,南方的越族部落以及西南雲貴地區的部族也脫離了中原王朝的控制。公元前127年衛青收復河套地區;公元前121年~公元前67年間漢朝發動針對匈奴的河西之戰併成功奪取河西走廊;在南方不僅成功平定了當地越族部落的叛亂,而且將其由半獨立的藩國改為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海南島、南海諸群島以及今天越南北部、中部地區都在這一時期被納入漢帝國的版圖;在西南地區設置了犍為、柯、越、沈黎、汶山、武都、益州7郡,西南界達到了今四川邛崍山和雲南高黎貢山和哀牢山一帶,到了東漢年間哀牢山以西的部族也歸順了漢朝,至此漢之疆域囊括了整個雲貴高原以及今天緬甸、老撾、泰國境內部分地區;在東北方向滅衛滿朝鮮並設置樂浪、玄菟、真番、臨屯4郡,漢朝在朝鮮半島的疆域一直推進到今天韓國漢江一帶;公元前60年漢宣帝設西域都護府,至此新疆地區以及鄰近的中亞巴爾喀什湖一帶被併入漢朝版圖。

漢朝滅亡後曹魏、蜀漢、東吳三國的主要精力用於彼此爭奪中原正統的戰爭,基本沒怎麼對外開拓,不過三國對漢朝的領土都進行了開發和消化:曹魏東征烏桓、伐高句麗;蜀漢平定南中;東吳開發山越、遠航臺灣。秦漢時期還較為蠻荒的江南和四川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極大的開發,從而成為魚米之鄉、天府之國。西晉統一三國後不過三十餘年就陷入到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的亂局之中,至此中國歷史進入兩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北方的突厥興起佔據了西域;東北的高句麗佔據遼東;西南雲貴地區的各部族也日益脫離了中原王朝的控制;在漢代時原本歸屬於中原王朝的越南中部地區獨立成為林邑國。隋朝統一後取得河套地,不過勢力未超過陰山。隋朝版圖最大的一次拓展得算是西征吐谷渾——此戰開拓疆域數千裡,範圍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崑崙山脈,隋廷設置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這也是中原王朝有史以來第一次將青海納入版圖。

630年唐朝滅東突厥汗國,北面疆域推至陰山以北600裡,將漠南收入版圖。646年又滅了漢北的薛延陀汗國,北至貝加爾湖的大漠南北全入唐版圖。漢朝時期只是重創匈奴,但並未佔據漠北草原,然而李世民在漠北草原正式設置安北都護府,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正式設置行政機構管轄漠北草原。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又平定了趁隋末動亂而脫離的吐谷渾,重新將青海納入版圖;征服了臣服於西突厥的高昌國(位於吐魯番盆地),唐太宗沒像在漠北和吐谷渾那樣在高昌設置羈縻州府,而是直接將其納入和中原完全一樣的郡縣管理體制。到了唐高宗時期徹底消滅西突厥勢力,唐朝疆域一直向西延伸到中亞的鹹海、裡海一帶;在東北方向滅百濟和高句麗,在朝鮮半島設置羈縻州府。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積貧積弱的王朝——整個兩宋時期只有一次對外開疆拓土的行動:北宋熙寧年間在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由王韶主持了宋朝唯一的對外開疆拓土行動——熙河開邊,成功開拓了河湟地區,這次行動只開邊三千里,遠遠無法和漢唐時期國威遠播漠北、西域相提並論,但已是有宋一代唯一的開邊之舉

說起元朝的疆域務必將其與蒙古帝國區分開——因為蒙古帝國實際上是由統治這個,以漢法建立的元朝和蒙古系的四大汗國共同組成的,而四大汗國顯然不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據《中國歷史地圖集》記載:漢地、漠南、漠北(包括蒙古和西伯利亞)、東北(包括外東北和庫頁島)、新疆東部(元初據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蔥嶺)、青藏高原、澎湖群島、臺灣島、朝鮮半島、濟州島及南海諸島皆在元朝統治範圍內,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里。

元朝滅亡後繼之而起的明朝直接統治了原來的南宋、大理和西夏、金的地區,對新疆、外蒙古、松花江流域和吐蕃地區則採用羈縻統治的方式:明朝在今藏、 青、 川西置烏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並分封闡教、闡化、輔教、贊善、護教五王;在今阿里和拉達克設有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封建古格等三王。明朝前期滇省轄境很大,在今國境外的有緬甸、木邦、孟養、大古刺、底馬撒等宣慰司在今緬甸境內,有老撾宣慰司在今老撾境內,有八百大甸宣慰司在今泰國境內。1407年(永樂五年)又將宋元以來安南地(今越南北、中部)收入版圖,設置府州縣200多個,統以交趾布政使司,推行與內地完全相同的統治。當地於1427年(宣德二年)撤兵棄守,萬曆初期再次納入版圖。

1684年清軍攻克臺灣,徹底消滅明政權。此後清朝平定準噶爾汗國以及大小和卓之亂,成功將今天的青海、西藏、新疆地區以及鄰近的中亞巴爾喀什湖地區納入版圖。然而與此同時在和沙俄的歷次條約中清政府一再割讓在其眼中看來:沒什麼價值的北方領土——《尼布楚條約》明確割讓外東北北邊大片領土給沙俄,但從法律上確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領土;雍正五年(1727年)又和沙俄簽訂《恰克圖條約》割讓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國土割讓給俄國。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更是一再失土——1908年清朝疆域由乾隆年間的1350萬平方公里縮水至1170萬平方公里。

中華民國的版圖最大時期是在一戰後達到的:當時沙皇俄國在一戰中崩潰,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正與白軍殘餘勢力角逐,北洋政府趁此時機恢復了在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三江通航行船的權利並出兵收復了外蒙古。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開羅宣言》:臺灣、澎湖、滿洲光復。大連、旅順、威海衛、廣州灣等租界也先後收回。1947年中華民國派人員軍艦接收南海諸島。但在1946年外蒙古脫離中華民國而獨立。而藏南、江心坡、帕米爾等地的實際控制權在清末民初時已不屬於中國政府。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周朝、秦朝、漢朝、唐朝、明朝對中國領土版圖的確立,貢獻都可謂極大。而貢獻最大,真正奠定了華夏中國基本版圖的,無異於延續四百年的大漢王朝。漢朝抵禦著遊牧夷狄民族的侵襲,守護了初生的華夏文明,並使之得以發展壯大、步入輝煌。如此重大貢獻,當為我輩後世子孫所永久銘記。

經過漢高祖劉邦、漢高後呂雉、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四代人數十年休養生息,漢武帝劉徹即位之後,更強化集權,削弱諸侯,官營鹽鐵,富國強兵,令國力達到鼎盛,然後以風捲殘雲之勢,布武四方。


漢武帝:劉徹

大漢軍旗獵獵,漢軍將士馬踏匈奴,收取河西,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以臨翰海;威服西域三十六國,置城郭都護,西越蔥嶺,攻滅康居、車師、大宛諸國;東並朝鮮、南誅百越,又滅西南諸夷如滇國、夜郎,犁庭掃穴,置以郡縣。

到漢武帝去世時,中國的領土疆域比他即位前擴大了整整一倍。華夏民族收復了秦末大亂丟失的寧夏、河套、兩廣、貴州、浙江、福建、遼東諸地,並首次將甘肅、雲南、海南、內蒙等地,和西域部分地區收入中國版圖,進而征服朝鮮、越南和中亞各國。

漢武帝即位時疆域:

漢武帝去世時疆域:

漢人之所以之後兩千餘年皆為漢人,便是因為漢武大帝劉徹: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

繼承了漢武帝事業的攝政大臣霍光,經過近二十年的新一輪休養生息後,聯合西域各國,大軍分路出塞,對匈奴人一擊必殺,將其徹底打垮。

到了漢宣帝劉詢親政時,窘迫的匈奴單于不得不率部南下,向漢朝稱臣,同時西域各國也完全納入漢朝版圖,漢朝的國力也達到了最強盛時期。

所以,漢家將士才喊出了【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大漢之臣妾!】的時代最強音,聲越千古,依舊震撼迴音,輝耀千古,無限榮光。


一、列代王朝拓土與收復(最大疆域、不計後期丟失):

燕國:開拓遼東;

趙國:開拓九原雲中(內蒙中部);

楚國:開拓江西、雲貴;

秦朝:開拓隴右、四川、河套、福建、嶺南、交趾(越南北部);

漢朝:收復河套、嶺南、交趾、雲貴;開拓河西、海南、朝鮮(朝鮮半島北部)、漠南、西域;

隋朝:開拓青海、占城(越南南部)、澎湖;

唐朝:收復青海、西域、遼東,朝鮮(半島北部);開拓中亞、漠北(外蒙)、百濟(朝鮮半島西南部)

宋朝:開拓(無)、收復(無)

明朝:開拓東北包括庫頁島、臺灣、緬甸、老撾;收復宋丟失的全部版圖;並繼續收復漠南、河西、幽燕、遼東、雲南、越南、哈密(新疆東部)

清朝:開拓西藏,收復漠北、青海、西域;

二、邊遠地區歸屬中原王朝的時間:

甘肅:漢武帝破匈奴,設河西四郡;

青海:王莽納降西羌,設西海郡、隋煬帝破吐谷渾,設西海四郡;

內蒙:秦漢破匈奴設雲中、五原、朔方郡,唐滅突厥設定襄、燕然都督府;

新疆:漢朝置西域都護府,魏晉沿置西域長史府,唐朝置安西、北庭都護府;

雲南:漢武帝平西南夷,置縣二十四;

吉林:唐朝滅高句麗,設安東都護府;

福建:秦設閩中郡;漢武遷閩越,置東部都尉;東吳設建安郡;

黑龍江:唐朝設黑水都督府;明朝設奴兒干都司;

海南:漢武滅南越,設瓊崖郡;後代延置,均為陸上遙領;南梁於島上設崖州;

臺澎:明朝設澎湖巡檢司,南明設東寧府;

西藏:明朝設烏思臧都司與朵甘都司;

三、對中國領土貢獻最大的歷史人物:

周公姬旦: 封建諸侯、拓土關東。

秦始皇嬴政:統一中原、拓土河套、嶺南。

漢武帝劉徹:掃平四夷,征服漠南、河西、雲貴、西域、南越、朝鮮。

吳大帝孫權:屠滅山越、開拓贛南、福建,遠征臺灣。

隋煬帝楊廣:收復越南、開拓青海、琉球。

唐太宗李世民:收復漠南、青海,西域,開拓漠北。

唐高宗李治:收復遼東、朝鮮,開拓中亞。

明太祖朱元璋:驅逐蒙元,收復河西、河套、漠南、遼東,雲貴,並令青海西藏臣服。

明成祖朱棣:收復越南,征服漠北,吉林,黑龍江,緬甸、老撾,並令整個東南亞各國臣服,遠征爪哇、斯里蘭卡。

ps:滿清王朝諸帝的開疆拓土:

皇太極:征服漠南蒙古與黑龍江流域,

康熙帝:征服漠北與西藏,

雍正帝:收復青海,

乾隆帝:征服新疆和中亞,最終確立了近現代中國版圖。


狐狸晨曦

對中國領土貢獻最大的朝代是清朝。

首先,中國曆朝歷代的疆域有大有小,但總的說來,自秦朝以來奠定的疆域基本成為歷代大一統王朝的核心控制區域。所謂的核心控制區域,就是中央集權可以通過官僚體制直接控制的區域。

但是,歷代大一統王朝的疆域往往都會比秦朝大很多,那麼這些擴張出來的區域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就要提到中國古代對邊疆地區的一種管理方式——羈縻。

由此可見,羈縻政策管轄下的區域並不能被算作實際控制的領土,從中國歷史上看,這樣的區域基本囊括了整個亞洲內陸邊疆地區,如西域、東北、西南、蒙古草原等。而且一旦中央式微,中原地區陷入動盪,這些邊疆地區一般都會率先選擇獨立,王朝的疆土又會縮回到自秦朝以來奠定的核心控制區域。

說了這麼多,下面說重點,那就是:清朝差不多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將此前所有邊疆羈縻地區都納入到中央實際控制下的朝代。


對新疆的管轄

1757年,清政府置伊犁將軍管轄新疆全境。近代,左宗棠又平定阿古柏叛亂,從沙俄手中收復伊犁,清政府於1884年建立新疆省,定首府為烏魯木齊。

對西藏的管轄

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地區設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處理西藏事務。

對蒙古的管轄

在清朝,蒙古分為內屬蒙古與外藩蒙古,清政府對於它們的統治是有區別的。對於內屬蒙古如察哈爾、科布多、唐努烏梁海等地,各旗由朝廷任命官員治理,與內地州、縣無異。對於外藩蒙古,各旗則由世襲札薩克管理,有高度自治權,屬於藩屬國。

對東北的管轄

清初設立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個將軍轄區進行管理。1907年被裁撤,改置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設巡撫,並設東三省總督。

對西南的管轄

1726年,清政府在西南地區實行改土歸流,即把當地的世襲土司制改為流官制,並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

可見,清朝大大擴展了中華帝國的實際控制區域,而後來的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基本繼承了清朝的疆域,這才有了今天中國的疆域。


達摩說

不得不承認:對中國領土面積貢獻最大的朝代是滿清。同時,對中國損害最大的朝代還是滿清。

滿清,起家於白山黑水的東北地區,原本是人口區區幾十萬的弱小少數民族一一女真族。在大明帝國和蒙古鐵騎的壓制下,憋屈的生活。但努爾哈赤不愧人傑,竟然學習蒙古歷史,統一了女真四部,進而建立了一套軍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在冷兵器為主的時代,這套八旗制度墊定了滿清強大的戰鬥力基礎。

努爾哈赤率領女真各部吃掉了蒙古黃金家族,並通婚安撫,穩固了後方,進而挑戰中原。繼任者皇太極乘虛而入一舉擊潰李自成,大明帝國徹底崩盤。東北地區和外蒙漠北盡入囊中。

康雍乾百多年盛世,民間雖然依然悽苦不堪“飢餓盛世”,但文字獄的壓迫和愚民政策的成功,讓三億中原國民深深的陷入了奴才的境地難以自拔。但清庭的民族政策還是很好的歸附了西南邊陲的黎苗民族,加上西藏的內附,和新疆地區的叛亂被平,大片大片的土地進入滿清版圖。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佔據寶島臺灣的鄭成功堅決反清,但無功而返,其後人意欲獨立,也被清庭擊敗,臺灣得以迴歸。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滿清統治了中國,為中國帶入了超過四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但是,滿清政府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更是影響深重!

滿清作為一個發家於白山黑水的弱小民族,其歷任皇帝的工作堪稱兢兢業業。且不論康雍乾三帝,就是嘉慶、道光,甚至慈禧,莫不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統治中國人民。但是,閉關鎖國、井底之蛙的帝王又怎能領導中國前進呢?

滿清入關160多年後,日漸末路,不僅簽訂了無數喪權辱國的條約,更是在俄國的欺騙和逼迫下,損失了超過150萬平方公里的西北、東北土地。損失可謂巨大!但這真不是最重要的。



滿清統治下的中國,閉關鎖國,武器全面落後,技術發展停滯,經濟全面困頓,人民生活悽苦。最最關鍵的是:滿清政府給中國帶來了奴才精神!

奴才,在滿清一朝,是崇高的稱謂,只有清人專享。但到了晚期,四萬萬同胞竟然以奴才為榮,競相自稱為奴!以至於滿清官員頗為不屑:“你也配稱奴才!”

滿清三百年,是中國被滅國的朝代,是中國人民坐穩了奴才的時代,是中國人民自豪為奴的時代。嗚呼!


猴思猴想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首先應該定一個標準,做到什麼樣才能夠被稱之為“對中國領土的貢獻大”,把這個標準確定之後,我們才能夠分析這個問題。


評價的標準

一個朝代在領土上做到什麼樣子才能夠稱之為對中國領土的貢獻大”呢?我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這個標準。

第一個方面,每個朝代都有巔峰期和衰落期,有些朝代巔峰期的領土疆域大得驚人,而到了衰落期領土疆域又小得可憐,打得住守住不,這樣並沒有用。所以,如果要計算這個朝代真正的領土疆域的話,我個人覺得應該是這個朝代滅亡之時給後面一個朝代留下了多少疆土,這樣才算是公平合理的。

第一個方面,這個朝代的疆域領土比前一個朝代的疆域領土增加了多少。請注意,我在這兒不是簡單的看這個朝代的領土疆域有多大,是與你前一個朝代相比增加的領土範圍。不然的話,上一個朝代領土範圍很大,下一個朝代剛好繼承了,而且並沒有什麼增加,我覺得這樣稱不上貢獻大,只是站在前朝的肩膀之上罷了。

確定了這樣兩個標準,我們就可以來分析一下哪個朝代對中國領土的貢獻最大這個問題了。


具體的分析

說明:為了方便分析,我在此處只將大統一的封建王朝作為分析對象;分裂的時代,領土面積明顯較小,而且不好比較,在此不做分析。

秦朝

由於秦朝建立時間比較短,它的巔峰期和衰落期領土面積沒有多大變化,所以我在此處以秦朝固有的340萬平方千米為準。而秦朝是第一個大統一的封建王朝,前面沒有王朝作對比,暫且以秦國的國土面積作對比。秦國面積大約為50平方千米,

所以秦朝比前朝增加了大約290萬平方千米的面積。

漢朝

漢朝巔峰時期,漢元帝初期領土面積達到2560萬平方千米,但是衰落期的領土面積為600多萬平米千米。所以此處以漢朝的領土面積以600萬為準,比秦朝增加了大約2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面積。

隋朝

隋朝巔峰時期,最大的領土面積大概為600萬平方千米,到了衰落期,固有領土大概是467萬平方千米,所以此處以467萬平方千米為準。與漢朝的600萬左右相比,隋朝的領土面積明顯縮小了許多,所以談不上貢獻。

唐朝

唐朝領土面積巔峰期是唐高宗時期,最大面積為1237萬平方千米,可是到了晚唐時期領土面積急速縮水,只有900多萬平方千米,比起隋朝的467萬平方千米,增加了400萬多平方千米。

宋朝

宋朝雖然是統一的封建王朝,然而它的領土面積確實不敢恭維,北宋最大時期為890萬平方千米左右,到了衰落期也就只有280萬平方千米左右的領土面積了。因此,在領土面積這個方面,宋朝絲毫談不上貢獻,甚至是有罪的。

元朝

元朝的領土面積巔峰期達到2267萬平方公里,而且還沒有算上元朝的藩屬國,到了衰落時期,元朝的領土面積也有1000多萬平方千米,可以說是相當的大了。相比於南宋時期280萬平方千米,至少增加了70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明朝

明朝的領土面積在明成祖朱棣時期達到最大,大約1000萬平方千米,到了衰落期明朝的領土面積大幅度縮水,甚至縮水到了360萬平方千米。相比於元朝的1000多萬,至少縮少了70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面積。

清朝

清朝的領土面積,在巔峰時期大約為1316萬平方千米,到了晚清時期1908年的時候,縮減到了1135萬平方千米,幅度不算很大。相比於明朝的360萬,清朝大概接近80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面積。


我的結語

因此,雖然很多人對元,清這兩個異族政權比較討厭,但是如果實事求是的話,元清兩個朝代對中國的領土貢獻是最大的。如果非要誰元和清哪個更大,我還不好說,因為元朝衰落期的國土面積目前我還沒有數據,所以暫時將這個兩個朝代並列把。

各位親愛的網友,你們覺得呢?


老魏聊歷史

對中國領土貢獻最大的這個問題,其實是非常不好說。因為,如果今天中國沒有現在這個力量,就沒辦法保證目前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像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一樣。風光了幾百年的帝國,擁有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龐大國土,但是在一戰之後卻損失了90%的土地,誰讓他的繼任者不給力呢。

但是中國,擁有今天這麼龐大的國家領土,肯定也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就是一個偉大的王朝,給了這個國家偉大的民族精神。所以說起來,這個王朝應該算是對中國的領土貢獻最大了,他就是強大的漢王朝。


漢朝建立之初,繼承了秦朝的國土,它的面積並不大,說起來可能也就比當年的北宋大一些。但是,漢朝結束之後,卻奠定了除青藏高原之外的後世領土範圍。

漢朝建立後,通過休養生息提高了自己的綜合國力,到了漢武帝時期開始向北方的強大敵人匈奴人宣戰。經過上百年的戰爭,終於將匈奴人打服。於是匈奴人向漢朝俯首稱臣,從法理上來說,北方廣袤的草原一直到西伯利亞地區,都變成了漢朝的管轄範圍。在西方,由於漢武帝的開拓和經營,漢朝的控制範圍已經到達了今天的中亞地區。南方更是延伸到了今天越南的北部。在當時來看,漢朝無疑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雖然這個圖有點吹牛)

就像我一開始說的那樣,一個王朝不管他有多大的領土,如果他的繼任者無能,那麼這些領土將會損失殆盡。還好,大漢王朝給後代留下了另外一個財富,那就是挺立千秋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指引著後繼者繼往開來!

漢王朝強大後,建立了以中原王朝為中心的朝貢體系,這個體系幾乎涵蓋了整個亞洲東部。而這一朝貢體系,也成了此後每一個大一統王朝所追求的目標。當他們追求這個目標的時候,也是一個擴張領土和影響力的過程。所以,才有了後繼王朝一次次的復興,才有了今天傳承2000多年的廣袤國土。

所以可見,如果說哪一個王朝對中國領土的貢獻最大,只有開拓了這一切的漢王朝有這個資格。


範圍:南至今天的越南;北至今天的俄羅斯;西至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東至今天的吉林通化。地域了闊!唐朝國土面積雖然這麼大,但是它沒有修建過長城!是唯一沒有修過萬里長城的朝代。唐朝從公元618年~907年止,共歷21個皇帝,國祚289年,別稱李唐。是我國最強盛的朝代之一。

二,公元1271年,忽必列稱帝,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立大元朝,一年後定都大都,又稱燕京(北京)。疆土最大時1372萬平方千米。

1272年,襄陽、樊城守帥呂文煥出降;

1273年六月忽必烈命伯顏督軍,分兵二路南下,

至1274年,宋朝賈似道領兵抗元,先賈似道欲與元軍伯顏議和,遭到拒絕,雙方在池州下游的丁家洲開展戰鬥,宋軍內部不團結,加上元軍南下十分威猛,以勢如破竹之勢在一年多時間內,宋朝大片土地失守,早把宋軍的土兵們給嚇尿,宋兵全無士氣,與元軍相遇一觸即潰。秋季伯顏從建康(南京)、鎮江分兵三路直搗南宋宋都臨安(杭州),宋幼帝上表降元。

之後宋將文天祥立益王趙昰為帝,趙昰死後,又立趙昺為帝,繼續抵抗元軍,無奈文天祥被俘關押在大都,拒絕元朝招安,英雄就義。

1279年,崖山之戰,宋朝殘餘徹底被消滅,陸秀夫背8歲宋帝趙昺投江而亡,南宋滅。

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察合臺汗國,一起瓜分了窩闊臺汗國,此時元朝的國土面積是1372萬平方千米。

三,1760年清朝的疆土面積極盛時達到1316平方千米。

東北與俄羅斯國分界,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東至庫頁島。

正北與沙俄的薩彥嶺、沙畢納依嶺、恰克圖和額爾古納河分界;

西北與哈薩克汗國等西北藩屬國分界薩彥嶺、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爾喀什湖至帕米爾高原分界;

西南與印度莫臥爾帝國,尼泊爾不丹等國分界;

正南方與現在我國與東南亞各國的分界線相差不多;

東與日本、琉球分界;臺灣、彭湖、海南及南海諸島(當時叫法: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均屬清朝國土。


清朝極盛時,國土面積達1316萬平方千米,1908年縮減至1135萬平方千米。


老蛇正宗

我大中華上下幾千年文化,從封建王朝到現在,每個朝代的國力和貢獻都大小不一,歷朝歷代的領土一直在發生變化,疆域不斷的擴張在一定時間上達到巔峰。


歷史上中國領土最遼闊佔地最廣的當屬清朝。



自從清太祖努爾哈赤為皇太極鋪平道路後,清王朝一路開掛,一直到康熙皇帝,我大中國的統治疆域已經達到西至帕米爾高原,南到南海的曾母暗沙,北達外興安嶺;


西北有巴爾喀什湖(也就是如今的哈薩克斯坦),東北涉獵到庫頁島(現在的俄羅斯邊境),更派出鄭成功收復臺灣,這些可都是我大中國曾經的土地呀。(此處應有掌聲,很驕傲很自豪有沒有)


只不過“成也清朝,敗也清朝”。


所謂富不過三代,這王朝也是同個道理,每個王朝都不會長久不衰,總會出現一些敗家子或庸臣。


這些赫赫戰功都是歷朝歷代的祖宗們御駕親征打下來的,有膽有謀的皇帝畢竟不多,沒有經歷過艱苦創業的艱難,是很難懂得財富的來之不易。


財大氣粗的清朝開始簽訂不平等條約,將一塊塊大餅贈予他國。



長輩既然開了個頭,這直接導致清朝晚輩們喪權辱國,一直不斷把國土割讓出去,讓有些歷史問題遺留至今都未能真正解決。


雖然現在我們的國家並沒有清朝的疆域那麼廣闊,但是我們正在逐漸強大,穩步發展,領土問題絕不退讓。


我們的國家在日益強大的積累中已經立足於世界之林的佼佼者,這是毋庸置疑的。


有書課堂

中國領土版圖是歷朝歷代尤其是統一的大朝代前後相繼開拓鞏固而據有的。大家可以看中國以外的大帝國例如波斯、羅馬、阿拉伯帝國、土耳其等,他們之所以擴張以後不能保有,就是衰落了以後不能重興,沒有核心民族、語言、文化的傳承和文明的不同時代的發華擴散,所以,他們衰落以後版圖就裂解歸不同人群了。那麼,說哪個朝代領土貢獻最大就是不合理的問法,而應該問:中國不同朝代在不同時代對領土的擴張、鞏固各自做出了什麼貢獻?

如果說貢獻最大不應該說哪一個朝代,必須說華夏漢人、漢語、漢文化貢獻最大,沒有中華中心,沒有漢文化奠基與核心作用,沒有漢人做文化發華主體做文明的不斷開創,那麼,中國的版圖就是不存的的,就得象上述那些帝國一樣早分裂了,而根本不能形成中華認同。

中國夏商周基本活動範圍在黃河、長江流域,按史載大體商比夏、周比商管理範圍稍大。經春秋戰國生產力發展文化發華,諸子爭鳴、諸侯爭霸,而有了大秦帝國。大秦帝國對嶺南一帶做了開拓,而使中華將南粵一帶納入版圖。

但是,大秦帝國不是一個凝聚完整春秋戰國諸子文化的帝國,很快滅亡了。漢朝建立後,在六七十年休養生息基礎上開始發力,經武帝北擊匈奴、通西南夷、開發西域、出東北,到漢宣帝漢元帝時,漢朝版圖達到最大,有了中華後世帝國版圖基本構架。所以,漢朝的作用是文明範式形成,版圖開拓奠基,在東方形成漢文明中心。後世之隋唐、元明之版圖擴張文明擴散,清代版圖之鞏固,都是漢文明範式與文明中心的形成而後繼發展。甚至,至今仍在發展中,在消化西方近代文明,在中華新文明開創中,在中華文明世界化開創中。

漢朝滅亡,中國進入帝國文明狀態的第二個文明運動週期,就是從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分裂文化裂變到隋唐的統一文明聚變狀態,完整的一陰一陽之。隋朝類秦國祚短。唐朝是這個文明運動週期的集中代表。唐朝不負時代文明提供的力量,比漢朝擴張得更大,文明擴散更遠。在西北一度設波斯都督府。在北方正式設管理機構____安北都護府,把北方草原納入版圖。當時的東北地區有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唐在黑水靺鞨設都督府,任命首領做都督,黑水靺鞨正式劃入唐朝版圖。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領大作榮為渤海郡王,統轄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渤海正式劃入唐朝版圖。南方有南詔和六詔,唐玄宗支持南詔首領皮羅閣統一六詔,封為雲南王。後設雲南安撫使司管轄雲南。所以,唐朝的貢獻就是在漢朝基礎上擴大了範圍,尤其是管理了北方草原,使草原正式歸屬中華版圖,則後來元朝統一才有中華的性質。

元朝是唐朝滅亡後五代兩宋到明末這一文明運動週期的第一個統一政權,但元朝之不同於秦隋在於元朝不只是大統一正脈皇朝的前朝,也是時代東方文明擴張的陸上代表,所以元朝宏大剛猛。元朝對版圖的貢獻主要是把西藏納入中華版圖,北方草原和東北進一步歸屬統一國家。而且,到元朝中國版圖的陸地部分也基本擴張到頂峰了,大塊領土以後基本沒有再有新開拓。

明朝對陸上版圖開拓有限,管轄了東北,管轄了西藏,對西南改土歸流,這些前面的統一朝代都做過了。那明朝做為五代兩宋到明末這個文明運動週期的正脈沒有擴張嗎?當然不是。明朝與元朝是一個時代的東方文明勃發,是近代的東方文明擴散,明朝必有擴張性表現,就是元朝代表陸上力量,明朝較明顯體現了中華文明海洋文明的一面。在唐宋基礎上,明朝鄭和航海,對東南亞有較大影響,一度設舊港宣慰司、三宣六慰幾十年。明朝後來不再管理東南亞,但民間又形成下南洋大潮,以至於在東南亞形成華人國家。後來,這些華人國家被洋人打散了。但華人還是頑強生存,經清、民國發展至今而有東南亞華人社會。明朝管理東南亞一事能不能象漢朝管理西域一樣七百年後有一個類唐的發展,只能看歷史發展了。但明朝當時的開拓性是一段真實歷史。

清朝貢獻只是鞏固,清朝沒有擴張新領土,沒有走出比漢唐元明更大的範圍,沒有開拓更遠。你可以看到漢唐元明都有外向性。尤其與比較近的元明比,元明的文明活動範圍在亞歐大陸在東南亞、印度洋、非洲。但清朝海上禁海,沒有唐宋元明的海上文明活動。陸地上也不是蒙元那樣兇猛,只是在準格爾威脅下勉強打敗了準格爾,才據有了西北。所以,清朝的版圖不是主動開拓的,是應對威脅而防衛反擊才恢復了對西北的控制。但是,我們不能否定清朝在明朝改土歸流基礎上的繼承發展,不能否定清朝對西藏、蒙古的管理的加強,使多民族國家更鞏固了。尤其是,西洋入侵情況下,保住了基本版圖結構,把權力和平過度給了民國。雖有被迫,亦是中國人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