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修真小說火到國外了?看看古人究竟是怎麼修仙的

我來報道一則舊聞:中國的修真/仙俠網文在國外火了。

中國的修真小說火到國外了?看看古人究竟是怎麼修仙的

這個搬運中國網文的純文字網站wuxiaworld.com,日均瀏覽量達4,363,957,世界排名1015位,早已遠遠超過它的母體——起點中文網。

中國的修真小說火到國外了?看看古人究竟是怎麼修仙的

(2017年8月5日數據)

網站用戶分佈世界各地,其中以美國網友居多,佔總訪問人數的28.9%。其次是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加拿大、巴西……

中國的修真小說火到國外了?看看古人究竟是怎麼修仙的

男性讀者多於女性,這大概是因為目前投放在wuxiaworld.com上的多是男性視角的爽文。

中國的修真小說火到國外了?看看古人究竟是怎麼修仙的

當然了,女粉絲也不是完全沒有。看這個叫Tinalynge的妹子,竟然能用英文創作中式修真小說。她的代表作《藍鳳凰》(Blue Phoenix)系列已連出六部,連主角的名字都是用的漢語拼音(Hui Yue)。

中國的修真小說火到國外了?看看古人究竟是怎麼修仙的

請感受一下這些封面↓

中國的修真小說火到國外了?看看古人究竟是怎麼修仙的

遙想當年日本動漫為打開國際市場而將作品中的角色畫成金髮藍眼睛,現在美國的插畫師卻得琢磨怎麼才能描繪出黃種人帥哥的翩翩風度……這一波東方文化的逆襲不能不讓人拊掌啊。

修真/仙俠小說當然算不上是嚴肅文學,但其作者卻是在數千年文化積澱的基礎上,才有了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那麼修真、仙俠作者們的奇思妙想具體來自何處?談中國的修真小說,又該從哪裡談起呢?

中國的修真小說火到國外了?看看古人究竟是怎麼修仙的

修真源流

長生不老,志怪小說和凡人求仙

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訖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殷商重巫,巫即能通鬼神之人。周人立屍,將孫子當做已死的祖父祭拜①。秦漢之後,立屍之風漸無,而神仙方術大盛。魏晉時佛道爭先,雙方都為贏得信眾而不斷誇大自己的神通,如此更助長了夸誕迷信之風——這從魏晉南北朝時期志怪小說數量之多便可見一斑。

那時的志怪小說跟如今的修真小說有很大區別。如《搜神記》、《玄中記》、《幽明錄》等,都只是篇幅短小的故事集合,本身不成系統;有的採自地方傳說,有的反映民間信仰,有的脫胎於老莊,有的改寫自佛經,有的則是蘊含了陰陽數術的理論,可以說是無所不包。

從漢末到魏晉南北朝,人們不但樂聽這樣的奇聞,更對當中異人成仙的經歷頗多向往。

中國的修真小說火到國外了?看看古人究竟是怎麼修仙的

圖片來自網絡

曹子建詩曰:“虛無求列仙,松子久吾欺。”“松子”即傳說中的仙人赤松子。《搜神記》稱其服食冰玉散,《列仙傳》稱其服食水玉,不管他吃的到底是啥,總之他的大名在古詩文中出現頻率極高,且幾乎成了求仙訪道的代稱。

曹植說他久被赤松子所騙,可見當時知識分子對於成仙的可能性未必沒有清醒的認識。然而魏晉煉丹、辟穀、導引、服食的風氣甚盛,卻也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五石散”是一種毒藥,是何晏吃開頭的。漢時,大家還不敢吃,何晏或者將藥方略加改變,便吃開頭了。(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辟穀”,簡單地說就是不食五穀。“導引”為伸展筋骨配合呼吸吐納②。《軍師聯盟》中司馬懿習之不倦的五禽戲,便是一種導引術。更多修煉方法且待後文列舉。

佗語普曰:“……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三國志》)

修真=修道

但是道教≠道家

根據南懷瑾先生的說法,所謂“道”的思想,其實源自三皇五帝時期人們對自然(天、神、人、鬼)的基本認知,萌芽於堯舜禹三代敬天、事神的宗教儀式,充實於商湯至西周之間以宗教輔助政治的實踐,與儒家分野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大爆發。等到漢末、魏晉,神仙方術與道家思想合流,才逐步形成了道教。與道家思想不同,道教思想的核心是通過修煉達到白日昇天、長生於世的目的。

道家之原,出於老子。……其為教也,鹹蠲去邪累,澡雪心神,積行樹功,累德增善,乃至白日昇天,長生世上。(《魏書·釋老志》)

東漢末年,道教已是宗派林立,其中張道陵創辦的五斗米道(即天師道)於兩晉南北朝之際影響最為深廣。如王羲之家族世奉五斗米道,其子王凝之

任會稽內史時,自以為有鬼兵相助,逢孫恩造反而不設備,結果被反賊所殺。另一子王獻之,曾試圖以“上章首過”的方式療愈疾病,也就是用奏章的格式自首、懺悔平生過錯,希望得到神靈庇佑而使災厄消於無形。然而王獻之終究是英年早逝。

……而又有諸消災度厄之法,依陰陽五行數術,推人年命書之,如章表之儀,並具贄幣,燒香陳讀。雲奏上天曹,請為除厄,謂之上章。(《隋書》)

修真的方式

畫符、合氣、煉丹、斬三尸、修身養性等

五斗米道(即天師道)後來發展為正一道,是道教符籙派的代表。所謂符籙派,顧名思義,就是畫符唸咒。畫符唸咒有什麼用呢?跟玄幻劇中演得差不多,無非是招徠鬼神,驅魔辟邪,消災治病——讓患者放棄醫藥針灸,唯飲符水,全靠安慰劑的作用使其自愈。

符籙並不是道教憑空創造的,首先有遠古圖騰、象形文字作為基礎,其次它對流傳已久的巫術必有所借鑑,另外據說還受到了印度婆羅門教咒語的影響,可算是本土文化與外來宗教相結合的產物。

中國的修真小說火到國外了?看看古人究竟是怎麼修仙的

圖片來自網絡

合氣,又稱房中術或黃赤之術,指通過兩性交合的方式進行修煉。房中術在道教產生之前便已存在,因頗符合道教陰陽相交的理念而被道士採用。根據《洞真黃書》、《上清黃書過度儀》的記載,合氣實為一種複雜的宗教儀式,其程序是很有講究的。

然而男女合氣真的能達到雙雙成仙的目的嗎?《抱朴子》雲:“夫陰陽之術,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虛耗而已。”也就是單行合氣術並不足以使人成仙。不僅如此,合氣還是一種容易被濫用的“養生”方式,因此難免受到儒士與佛教徒的攻擊,於是它便漸漸從公開轉移到了地下。北魏太武帝時期,寇謙之清整道教,廢除男女合氣術,天師道這才成為北魏的國教。

汝宣吾《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術。(《魏書·釋老志》)

再看丹鼎派。東漢火龍真人魏伯陽,融貫《周易》、老莊之學與神仙方術,寫成《周易參同契》,為丹鼎派構建了系統的理論基礎。《周易參同契》被譽為“萬古丹經王”,是後人煉丹的必讀書。

中國的修真小說火到國外了?看看古人究竟是怎麼修仙的

圖片來自網絡

丹鼎派又分為“外丹派”和“內丹派”。“外丹派”即真正燒煉丹藥的派別。魯迅提到的改進五石散配方的何晏,或可算作外丹派。據說何晏在長期服用五石散後形容枯槁、精神萎靡,可見此藥毒性不小。不只何晏為五石散所害,其他因服食金銀鉛汞煉製的丹藥中毒而死的修道士也是不計其數。

好在千百年前那些讓人望而生畏的金丹,如今已成了RPG遊戲中不可或缺的道具。如《西遊記》裡有九轉還魂丹,《天龍八部》中有九轉熊蛇丸。“九轉”的意思,是藥物煉製過程中經歷了九次變化。轉數越多,藥效越好,故丹藥以“九轉”為貴。

其轉數少,其藥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遲也。其轉數多,藥力盛,故服之用日少,而得仙速也。(《抱朴子》)

另,《仙劍奇俠傳》中的赤雪流珠丹,在宋代道教典籍《

雲笈七籤》中便有記載。

中國的修真小說火到國外了?看看古人究竟是怎麼修仙的

圖片來自網絡

……藥成,煥然暉赫,並作垂珠色絲之狀,又似結網張羅之勢,光彩鮮明,耀人目睛,見之者不覺心神驚駭,惟宜安心。(《雲笈七籤》)

大概是因為服藥中毒的前車之鑑太多的緣故,在早期“外丹派”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出了比較抽象的“內丹派”。“內丹派”將煉丹爐當成一種比喻,稱鉛汞應是象徵著陰陽或精氣,而不是實實在在的凡砂和水銀。

北宋時期的紫陽真人張伯端為內丹派代表。他在《悟真篇》中說:“時人要識真鉛汞,不是凡砂及水銀。”張伯端認為,“草木金銀皆滓質”,形而下者非至藥;只有認識到鉛汞的抽象意義,以自身為爐鼎,修煉體內的精氣,才能真的得道。

聖人恐洩天地之機,以真陰真陽取喻青龍白虎也,以兩弦之氣③取喻真鉛真汞也。(翁葆光《紫陽真人註疏》)

斬三尸,又叫守庚申。道教認為人體內存在三種蟲(其實是魂魄鬼神一類的東西),名曰青姑、白姑和血屍(一作血姑)。它們不僅使人生邪念、多欲望、意識昏亂、行為癲狂,還會趁庚申日上天打小報告,訴人罪過,使人遭到懲罰。所以道士需在庚申日徹夜不眠,避免三尸上天;若能斬盡三尸,則“修道可無擾累矣”。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太上感應篇》)

《笑傲江湖》中日月神教教徒服下三尸腦神丹後行為如鬼似妖,“三尸”的創意應該就是來自道教的三尸蟲之說。

中國的修真小說火到國外了?看看古人究竟是怎麼修仙的

電視劇《笑傲江湖》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魏晉南北朝時期佛道矛盾衝突激烈,但南朝也出現了以陶弘景為代表的調和道、佛的主張——梁武帝蕭衍亦同時熱衷於佛道兩教——所謂

“眾法共通,無礙無滯”,修道與修佛的方式其實已在某種程度上開始互相融會。

晚唐呂洞賓曾說:“慈悲者,佛也。仙猶佛爾,安有取人命乎?”張伯端亦云:“悟則剎那成佛,迷則萬劫淪流。若能一念契真修。滅盡恆沙罪垢。”禪道合一的思想在北宋已是很不稀奇了。

興起於南宋時期(金國)的全真道,講究淡泊俗情、清心寡慾、敦品勵行、濟世利人,可以說是既懷菩薩心腸又兼有兢兢業業的儒家精神的典範。

行須緩步,語話低聲,救濟患難,接待往來,心量寬弘,慈愛柔和,濟物利人,積功累行,依此行持,道不遠矣。(《全真清規》)

全真道士丘處機曾對金世宗完顏雍說,只有戒除富貴驕淫才能接近仙道。等成吉思汗佔據中國,丘處機又循循善誘,以忠孝仁義之說引導其敬天戒殺,從而保全了萬千生靈的性命。

不管是服用丹藥、畫符唸咒還是煉氣養性,在仙俠、修真作品中都隨處可見。至於佛道雙修,不是有《誅仙》裡的張小凡嗎?

中國的修真小說火到國外了?看看古人究竟是怎麼修仙的

電視劇《青雲志》截圖

修真≠仙俠

仙俠小說和修真小說還是有區別的。所謂仙俠,既是仙,又是俠。“御劍乘風來,除魔天地間”,逍遙放志如酒劍仙,並不是只顧自己尋求延年昇仙之道,而是以斬妖除魔為己任。而被歸為“修真”一類的小說,則沒有俠義精神的束縛。這類小說的主人公通常道德感相對薄弱,甚至可能信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價值觀。他們不必對愛情忠貞,對仇敵的報復手段更可以毫無底線——你傷我自尊,等我功成名就必滅你全家。

原本覺得心智健全的人偶爾看爽文解悶無傷大雅,通俗文學也不必承擔起匡正讀者三觀的重任,但有時瞄一眼網上輿論,不難發現那種主張以暴易暴、將個人喜惡置於是非公理之上的傾向已經普遍到了超出想象的地步。固然是社會上的戾氣促成了這類作品的流行,但過度快意恩仇的網絡文學,是否也對越來越暴躁的社會氛圍負有責任呢?

“夫世之人,不明道德性命之妙,惟饕利祿,日恣嗔痴,汩沒愛河,漂流慾海,是非、人我交戰胸中,喜怒哀樂互殘軀體,是致屍魔,促其氣壽。”(翁葆光)

清心寡慾自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但喊打喊殺,肯定是與虛靜淡泊的老莊之旨背道而馳的吧。


①立屍:孔子曰:“祭成喪者必有屍,屍必以孫。孫幼,則使人抱之。無孫,則取於同姓可也。(《禮記》)”

②導引:又作“道引”。《莊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③兩弦:比喻任督二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