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覺得古人的生活節奏比較慢,那多半是悠然自得的山水田園詩留給人的印象。
其實古代還有一種非主流的“都市詩”,反映出當年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是何等的熱鬧,而喧囂中自有人的渺小與苦悶。
比如這首孟郊的《長安無緩步》。
長安無緩步,況值天景暮。
相逢灞滻間,親戚不相顧。
自嘆方拙身,忽隨輕薄倫。
常恐失所避,化為車轍塵。
此中生白髮,疾走亦未歇。
欣賞這樣的都市詩,你不必發揮太多想象,只需要把目光移開手機屏幕,抬頭四顧……
帝都車馬川流不息,何況正值下班高峰。
人在國貿天橋下相逢,就是遇到老同學也顧不上打招呼。
想我一個三觀端正、老實本分、不知變通的鄉下人,來到城市後竟也沾染了輕薄放蕩的風氣。
常怕自己的頭腦和腳步不夠靈活, 化作汽車輪胎下的一縷亡魂。
在這蹉跎歲月中已生出白髮,但奔競之旅卻還不能停下。
是不是毫無違和感呢?
孟郊的詩,歷來褒貶不一。
貶低者說孟郊思苦語澀,憔悴枯槁,可與賈島並稱為“郊寒島瘦”,讀了使人抑鬱又氣悶。
褒揚者則贊其格調高古,雖是苦吟,但苦心琢磨而成的句子畢竟用詞精確,而且苦澀也是人間一味,既是發乎真性,又有什麼不能入詩的呢?
熱鬧總和寂寞相依,興奮常與空虛伴生。越是繁華的所在,往往越有無窮的壓力。
也許孟郊詩句中被人詬病的侷促與苦澀,反而比強作曠達,更貼近都市中普通人的心境吧。
閱讀更多 我真的在修仙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