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新:評王培靜微小說集《拾荒人的夢想》

顧建新:評王培靜微小說集《拾荒人的夢想》

文學評論:

顧建新:評王培靜微小說集《拾荒人的夢想》

當 代 中 國 軍 人 風 貌 的 壯 麗 畫 卷

——讀王培靜的微小說集《拾荒人的夢想》

顧 建 新

王培靜是中國當代微小說界為數不多,也是卓有成效的軍旅作家。他的作品數量多、質量高,在全國的各種大賽中多次獲獎。他在部隊服役多年,對戰士的情感、心理、性格,瞭如指掌,因此筆下的部隊生活生動、真實,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特別注重寫出新一代最可愛的人熱愛祖國、獻身人民的壯志豪情,刻畫出他們堅忍不拔、剛毅不屈的個性特徵,抒寫他們嫉惡如仇的錚錚鐵骨。作品充盈著鼓舞人心的力量。而且,他長期執著於這個題材,顯示了獨到的藝術風格。

近期出版的微閱讀1+1工程組編他的《拾荒人的夢想》小說集,實際是他多年創作的微小說精品的薈萃。通過這部小說集,你儘可以窺斑見豹,瞭解王培靜小說深刻的思想、豐富的內容、個性化的創造。

顧建新:評王培靜微小說集《拾荒人的夢想》

著名小說家、北京小小說沙龍會長王培靜

《軍禮》無疑是他的代表作,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首先,小說選取的場景很有深意:七月的抗洪前線。這個設定頗值研究:一是為全篇製造了緊張的氛圍,激發讀者閱讀的興趣。二是,有益於人物的塑造。我曾提出,微小說因為篇幅極短小,就要有與中、長篇小說完全不同的刻畫人物和敘述故事的策略。其中之一,是把人物置身在一個險惡的環境。唯其艱險,才最能彰顯人物的本性。

其次,小說的主人公不是一般人,而是軍長。在這樣危險的地方、危險的時刻,他身先士卒,其高尚的品德、一心為人民的鞠躬盡瘁的形象頓時就樹立了起來!(這使人不由想起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寫諾曼底號沉船的微小說名篇中臨危不懼、捨身求義的老船長,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具有代表性:我們的軍隊,從上到下,就是這樣的優秀,是一群特殊性格的人。

第三.最為重要的是,情節的精心構制。如果只是這樣寫:在這場抗洪中,從軍長到士兵,奮力拼搏,終於取得了抗洪的勝利,保護了人民的生命財產。這種直線式的情節,會讓人多少感到有些興味索然。小說同時又寫了另一件事:一個營長,為救戰士犧牲了。如果這只是單一性的細節,又不能引起我們的震動,因為是犧牲是常有的事。小說巧妙之處在於:把兩個事件聯繫在一起,這個犧牲的營長,正好是軍長的兒子!讓人不禁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小說一下就推向了震撼人心的高潮!也把軍長的形象提升到一個更高的高度。其高風亮節,讓人久久難忘!

在聽到兒子犧牲的消息時,寫了軍長行了一個軍禮“別人的手都放下了,榮軍長的手卻遲遲沒有放下,他的臉上有兩行熱淚和著雨水流了下來。”這裡,人物的悲痛欲絕、肝腸寸斷,沒有寫一筆,而是用一個浮雕般的細節留給讀者反覆的回味。刻意製造的“空白”,取得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極佳藝術效果。

結尾有一句補白:軍長在想,回家怎麼向老伴交代兒子志軍犧牲的事。這句話也非同小可:一是到這裡,才真正點出犧牲的營長是軍長的兒子,起到了給全篇畫龍點睛的作用。二是延宕了讀者的思緒:家裡會再掀起怎樣的波瀾?開放式的結尾,打開著讀者的思路,擴大了小說的容量!

一篇千把字的小說,能給我們以多少啟迪?足見微小說不小!作家把這種文體“小中見大”的特長可謂發揮到了極致。在你面前打開的是一幅扇面,卻見千巖競秀,萬木爭嶸,勝境無限。

閱讀他的小說,你會發現另一個顯著的特點:善於用一個特別的、鮮為人知的細節,形成小說的衝擊力,製造著一般小說所沒有的韻味。

顧建新:評王培靜微小說集《拾荒人的夢想》

《手機裡的遺書》,寫在一個地震突發的時刻,一個男子把即將生產的妻子交給鄰居照顧,自己毅然去救人,卻光榮地犧牲了。結尾點出一筆:他是軍人。這個軍人的形象已經感人肺腑了。不僅如此,他是怎麼犧牲的?很不平常!原來,他為救一個孩子,把自己的血讓他喝,孩子得救了,他卻獻出了寶貴生命!在日常生活中,義務獻血,已經很高尚了,這個軍人,“給孩子喝自己的血以延續他的生命”,不僅前所未聞,而且他的崇高境界,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像這樣,用一個獨出心裁構思的細節,使作品別開生面,在王培靜的小說中,還有很多,所以,我們把它看作是作家獨有的特色。

例如《意志》寫一個飛行員駕機回來,飛機竟被打成了一團廢鐵,他身上都是彈孔,身上、臉上的血都凝固了。這樣的狀況下,還堅持把飛機開回來,超越常人的略誇張的特寫鏡頭,造成作品動人魂魄的張力。

顧建新:評王培靜微小說集《拾荒人的夢想》

《編外女兵》寫崑崙山下的一所軍營,來了一個五歲的女孩,是一個老志願兵的孩子,因不能得到及時救助而病死在山上。小說不是正面寫戰士的生活、工作,而是用一個孩子的遭遇來側面映射他們無比的艱難,這個側寫的寫法本來就特殊。而且,十五年來,每次點名,大家都集體答應著她的名字。這個“點名”的情節設置,使小說具有無限豐富的內涵。

小說集中,還有同樣使用這樣手法的許多篇目。

《家書》是一篇讓人震撼又感到突兀的小說。寫一個老鄉大叔“老馬”,在西西格里修公路。他媳婦有一次來信,寫的竟是“大山,娃很好,我想和你睡覺。”女人這樣赤裸裸的直接表述,一下使這篇小說如鶴立雞群,分外突出。中國農村婦女的內斂和含蓄,在這裡被徹底顛覆了。小說的主旨並不是寫性壓抑,而是讓讀者去思考造成這種精神痛苦背後的深層原因。

《過年吃肉》寫“我”和妹妹,有一次看見爸爸躲在家裡偷肉吃,感到很憤懣。結果,真相卻是,爸爸看見了地裡埋著一塊肉,上面長了綠色的斑點,怕有毒,拿回來煮了自己先嚐嘗。“偷吃”這個舉動,不僅寫出了那個特殊年代中國普通百姓生活的困頓,更是把一個父親的博大與對孩子刻骨銘心的愛,寫得這樣的充分和感人!

獲全國大獎的小說《我有房子了》是一篇讓人讀之潸然淚下又感到憤然不平的作品。小說寫的事件很平常,但作家的處理得很不平凡。小說寫一個叫“周德義”老教師,支邊二十多年,退休回來,得了肝癌,而且是晚期。但他到死也沒有分到房子。這樣的事,在現實中實在是司空見慣,一般作者很難寫出新意。但熟悉的題材,在培靜的手中,卻可以化平淡為奇崛。這,在於設計了一個鮮見的細節:教師去世時,在胸脯上放著幾個字“我有房子了”,而且死後,家人把這幾個字刻在他的骨灰盒和石碑上。骨灰盒竟成了他期盼了一輩子的房子,這是怎樣讓人痛徹到骨髓的事實!

《報復》寫熊科長的部下於曉因常頂撞他而不滿,兩人有了矛盾。在於曉的婚禮上,為消除隔閡,科長送了大紅包,於曉也請他多原諒。兩人的矛盾似乎已經解決了。但在於曉的衛生間,熊科長卻看見他的水盆裡,有一個烏龜,背上寫著“我是老熊”。真是人間奇葩!表面的和解,在這裡被撞擊得粉碎!而且竟用這樣卑劣的手段報復,其醜陋難以盡訴。人心的險惡讓人憤慨,世俗的無恥讓人深省,民族的劣根性催人反思!

總之,王培靜是個有鮮明風格的作家。從事微小說創作的,在中國很多,但已經形成風格的較少。當前,我國微小說創作,正呈波翻浪湧的大好形勢,但典範性的作品還太少。王培靜正值壯年,期待他在今後的寫作中,創造出更多的佳品,奉獻給我們的時代,我們的人民。

顧建新:評王培靜微小說集《拾荒人的夢想》

作家簡介:

顧建新:評王培靜微小說集《拾荒人的夢想》

作家顧建新近照

顧建新,中國礦業大學中文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理事。曾任江蘇省教育廳中文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擔任過三個大學的中文系主任。多年從事微型小說研究,出版《擷英集》、《微型小說學》等專著五部,2000年在國內率先提出建立微型小說學科建設。在新加坡《新華文學》、印尼、泰國報紙及國內一級期刊《文藝研究》、核心期刊《紅樓夢學刊》、《甘肅社會科學》、《學術交流》、《寫作》,和《文藝報》、《文學報》等報刊上發表論文200多篇。擔任中國微型小說學會全國徵文大賽十屆綜評委,參加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微型小說鑑賞辭典》的撰寫。是小小說沙龍全國副主席,曾任江蘇省微型小說研究會會副會長,獲第七屆《金麻雀》理論獎。

顧建新:評王培靜微小說集《拾荒人的夢想》

本文審稿:張學文

顧建新:評王培靜微小說集《拾荒人的夢想》

關注文學天空,閱讀更多精彩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