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福元:閒 鋤|小小說

許福元:閒 鋤|小小說

小說天地:

許福元:閒 鋤|小小說

“數伏的餃子,六月六的面,立秋烙餅攤雞蛋”。數伏,掛把。掛把,就是掛鋤;玉米耪完三遍,就該歇伏了,自然就該將鋤頭掛在牆上了。只等立秋再拿起鋤頭,玉米棒個蔫毛再耪第四遍。第四遍主要不是為除草,是鬆土,為的是秋後土地保墒,耕地不起坷垃。然後,“處暑找黍”,找糜黍,鎖牛腿高粱,隨後是釺搭了馬子高粱,爾後是割谷、殺芝麻,緊接著才是打棒子秧。“找、鎖、釺、割、殺、打”都是鐮刀活,因動作相異,收割對象不同,農民叫法就不一樣。農民真是語言大師。直到這時,大秋才正式開始。

都數伏了,也吃了餃子,但臧三爺還是沒掛鋤。

臧三爺其實不姓臧,因為脾氣倔。這半方的人管比倔脾氣還倔的人叫“臧”,發音是西藏的藏。要是小孩,會說,“這臧孩子。”要是大人,會說,“這臧狼。”要是女人,會說,“這臧娘們。”要是老人,會說,“瞧這臧老頭子。”他排行老三,老莊稼巴子,脾氣又是那樣,所以官稱:臧三爺。

連下三場雨,雜草“忽”地一下就煽忽起來了,臧三爺能掛鋤嗎?

莊稼人,其實就是和雜草做鬥爭。就說臧三爺承包的十畝玉米地,玉米苗剛破土鑽錐的時候,小燕菠菜就蔓延開了。但你放心,小燕菠菜不荒地,被小丫頭、小小子用薅刀一割一片,用竹籃一挎,回家餵豬娃子去了。苦麻菜也不荒地,剁碎喂雛雞最好。開苗的時候,會有婆婆丁,剜了洗了蘸醬吃。玉米秧擰心放葉抻條膝蓋高的時候,毛草和蘆駒草追著苗長,得用鋤頭“悶”它幾回。棒子秧“小喇叭”筒的時候,這時正值夏至,黃豆悶草開始興揚,但這種苗知趣,一株拔掉,不再滋生。到“大喇叭”筒的時候,伏雨一來,水稗草開始一叢叢生長,但不皮臉,鋤掉之後,就明年再見了。就數拉拉蔓草登鼻子上臉,來神了。頭兩天看的時候,草葉還像貓耳朵,一場夜雨,“刷”,地就荒了。也難怪,這種草每個骨頭節都能生根,像蚰蜒似地滿地爬。

許福元:閒 鋤|小小說

臧三爺正用鋤頭,一推一拉一片一剜棒子秧中的拉拉蔓草,這種鋤法也有行話,叫“硬掰”。

一個十二三歲的丫頭,端著一個鋁盆,上面還蓋塊豆包布,來到臧三爺跟前:“姥爺,您吃西瓜。”

臧三爺一手立住鋤槓,一隻手用拇指和食指捏起豆包布一角,五塊切好的船形紅瓤西瓜,黑籽,泛著水,流著蜜。但他旋即將豆包布蓋好,問:“誰讓你送的?”

“我媽。”

“你媽呢?”

“上班了。”

這回臧三爺盯住外孫女,問:“你今天送西瓜,明天還送不送?”小丫頭挺機靈,隨口答道:“送呀。今天是星期六,明天是星期日。”臧三爺緊盯不捨:“那,後天呢?”

外孫女一摸腦門,搖搖頭,“後天,可送不了了。我該上學了。”

這回臧三爺將大手一揮,“去吧,去吧。端回去,端回去。”外孫女深知姥爺的脾氣,只好悻悻端回去,不過一邊退著走,一邊嘟囔:“這是幹嘛呀,這是幹嘛呀?”

“這是幹嘛呀?”臧三爺重複著外孫女的話,又甩出幾句來送外孫女:“不能慣我這毛病!不勁冷不勁熱,不勁渴不勁餓,每天不出幾身臭汗,不放幾個響屁,還算是個莊稼人嗎?”

其實,臧三爺心裡憋氣還有一層:兒子不來,孫子不來,外孫女倒來了。我給誰扛活呢?

正想兒子,兒子真來了。

兒子是開出租的,小車就停在路邊。

兒子右手搖晃著車鑰匙——好像開車的都有這毛病;左手拿著一瓶藥水,來到臧三爺跟前:“爸,爸。您就別跟這草較勁了——行不行?”臧三爺停住身子,“行。你能把草弄沒了?”兒子轉身翻回小車旁邊,趕性還帶來一個外地人。那人打開後備箱,拿過來噴霧器等一套東西。緊接著兌水、摻藥、打氣,往雜草上“噝噝”噴灑,動作還挺麻利。臧三爺趕緊說:“別全打,先試這幾壠。”

臧三爺有點疑惑,“這噴的是什麼?”那外地人趕緊回答:“除草劑。”

“那,管事嗎?”

“管事。”

“怎麼管事?”

許福元:閒 鋤|小小說

“老爺子,您聽我說。”那外地人說話有點侉,但嘴甜,“三天以內看不出什麼。但第四、五天頭上,這草尖草葉發紅,第六天第七天頭上,草葉草梗發黃,以後就發黑,這草就爛根了。”他又補充一句:“到那時候,您再給我錢。”

臧三爺有點信了,又把頭轉向兒子,“得多少錢?”

兒子將車鑰匙一掄,“您操那心幹嘛?還不夠我一腳油門錢。”又叮囑他爸:“七天之內,您掛鋤吧。七天以後,我陪您來,您擎好吧。”

七天以後,臧三爺和兒子,還有那個賣除草劑的外地人,一同來到臧三爺的玉米秧地頭。才幾天的功夫,玉米秧子已經“抿耳朵、抽天穗、繡花紅線”了。

那外地人所言不虛。原來瘋長瘋鬧的拉拉蔓草,這下比經霜遇雪還沒了脾氣,黃不什落地,黑乎乎地全癱軟在地皮上,用手一抓,一把糟柴禾,放灶膛裡看來都不會起火。

兒子很愜意,“啪”點著了一根香菸,又扔給那外地人一根;“啪”又給那外地人點燃,那外地人也很得意。

但臧三爺初時的喜悅很快地消失了。他先用鋤頭將黑黃的雜草一耪,就裸露出斑斑黃土。然後他蹲下身子,抓一把黃土放在鼻子下聞了聞,又用手抓搔地皮,像仔細尋找什麼,又側耳聽聽,像傾聽什麼。

兒子有點不安了,也蹲下身,問:“爸,您找什麼呢?”

這時臧三爺對兒子說了:“兒子,莊稼是長了,草是死了。你看看,還有多少蟲蟲蟻蟻的,都跟著草一塊陪葬了嗎?”然後,臧三爺指指劃劃的說:“那些草根底下的螞蚱墩、螞蚱條、登山倒、登倒山、油葫蘆、青巴蠐、禿柺子蟈蟈、放屁蟲、黃豆悶窩,都哪去了呢?”老人又抻了抻兒子的耳朵,“你聽聽,還聽得見氣鼓鼓的囔鼻癩蛤蟆哼哼,甜蛤蟆呱呱叫的聲音嗎?”又給兒子指著兩窩螞蟻,“你看,他們那麼多人,蓋了那麼多房,用了那麼功夫,都沒住上——全都死了!連送殯的都埋墳地裡去了——他們招誰惹誰了?”

兒子和那個外地人低頭望下去,可不是,螞蟻的兩座巨大新居,像兩座巨大的金字塔。在施工現場,約有幾千個螞蟻屍橫遍野。

臧三爺又揮動了他的鋤頭。但回過頭,卻問兒子和那個外地人,“那除草劑叫什麼名字來著?”二人趕緊回答:閒鋤。

許福元:閒 鋤|小小說

作家簡介:

許福元:閒 鋤|小小說

作家許福元老師近照

許福元,筆名星白。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市作協會員。主要作品有:詩集《早春》;小說集《半夏》《仲秋》《驚蟄》;散文集《瑞冬》;遊記《印象美國三十天》。另有作品散見《北京文學》《小說林》《小說月刊》 《星火》《當代小說》《飛天》《大家》等刊物。短篇小說“香火地”和“孃親舅大”分別獲2012年,2013年北京市職工創作“五一”文學一等獎。“捲毛活”獲首屆浩然文學獎短篇小說一等獎。其作品多篇被收入各種選本。散文“盲人玫瑰”被列為中學生課外閱讀文本。小說“吊炕”“栗子. 立子” 被列為某高校高考模擬試題。

許福元:閒 鋤|小小說

本文審稿:張學文

插圖攝影:東方IC

許福元:閒 鋤|小小說

關注文學天空,閱讀更多精彩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