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的堅守,只為永壽40萬槐林更美!

-1-

提起渭北荒原上那些丘陵溝壑地帶,和大多數人一樣,我們的印象也是茫茫黃土,還有幹樹枯枝。然而,當我們在老祁的帶領下,登上瞭望塔,放眼望去,一度激動到說不出話——竟然有如此鬱鬱蔥蔥、看不到盡頭的林海!

這是位於陝西永壽一片大約四十萬畝的槐樹林,從荒山野嶺長成“天然氧吧”,老祁作為守護這片林子時間最長的衛士,功不可沒。

40年的堅守,只為永壽40萬槐林更美!

六十年前,這裡原本是一所林校所在地,1959年改為林場,隨後林校的學生基本上都被分配到林場工作。

既然是林場,就一定要有樹林。面對著讓人發怵的一片荒山,這群年輕人眼中卻寫滿了無所畏懼。他們利用在林校時學到的專業知識綜合分析,發現這裡的地理環境最適合種植槐樹。於是,從前期設計規劃到後期選種造林,他們全都親力親為。

那是一個熱火朝天的年代,再大的困難都會被勞動的熱情壓制下去。

40年的堅守,只為永壽40萬槐林更美!

-2-

十年樹木,小樹苗長起來了。只是作為樹,三分在種,七分在養。要養護那麼大一片樹林,人手實在匱乏。於是林場決定對外招工。

1971年,剛滿18歲的老祁被招入林場,成了一名護林員。

在常人眼中,護林員的工作是枯燥乏味的。每天除了修整樹木,就是無休止的巡山,防火防災……很難想象年輕氣盛的小夥子怎會忍受得住這份煎熬。可跟著老祁走了一圈,我們也就明白了究竟是什麼讓他甘心留在這裡。

40年的堅守,只為永壽40萬槐林更美!

清晨第一縷陽光,叢林第一聲鳥叫,湧上樹葉的第一顆露珠,冒出枝條的第一朵花苞,野蘑菇,蒲公英,叫得出叫不出名兒的野菜。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斑駁的光影就是天然的旋轉射燈,林立的枝幹就是忠實的頭號粉絲……

這片樹林裡藏著的,全都是不為人知的小美好。

此般愜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先生早就在《醉翁亭記》中有非常確切的描述了:“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40年的堅守,只為永壽40萬槐林更美!

-3-

雖說四時之景不同,樂趣自然也不相同。可老祁還是最愛五月這春夏相交之時。

此時,漫山遍野的槐花即將盛開。整片林子都滿溢著槐花的清香,流淌著淡淡的甘甜之味。就在這槐花將出未出、含苞欲放的時候,捋上幾穗,就能做出一代人童年記憶中噴香的槐花麥飯了。

40年的堅守,只為永壽40萬槐林更美!

將槐花清洗乾淨,在陽光下晾乾水分,拌入大約有槐花量三分之一的麵粉,放入少許食鹽,上蒸屜,大火燒開後,小火慢蒸二十分鐘,清香撲鼻的槐花麥飯就做成了。

出鍋之後,即可享用。不放作料,吃的是麥飯原始的甘甜清香;而放上作料,又是另一番滋味了。將蒜泥、辣椒麵、蔥花置於蒸好的麥飯之上,再將燒得滾燙的熱油淋上去,隨著滋啦啦一聲響,鼻腔裡全是香氣。最後,再加少許生抽和香醋,就是一碗至上的人間美味。

只不過,那些久在樊籠裡的人們大概是享用不上的。

40年的堅守,只為永壽40萬槐林更美!

-4-

平日裡的樹林,是寧謐安詳的。而到了五月,槐花開放之時,它會變得熱鬧起來。這時候,會有全國各地的養蜂人帶著自己家的“小精靈”前來安營紮寨。

樹林裡隨處可見的養蜂人,有很多都已經是接連十幾年每年都會趕來的老朋友了,老祁自然跟他們相熟。他告訴我們,槐花的質量與花期的時長,其實跟養蜂人也有一定的關係。他們帶來的蜜蜂可以幫助槐花授粉,提高產量,而槐花也以自己的甘甜,回報著養蜂人。

40年的堅守,只為永壽40萬槐林更美!

盛放的花穗,飛舞的蜜蜂,滿懷期待的養蜂人……此情此景,頗有種“你若盛開,清風自來”的韻味。

-5-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這個原本只在俗語中聽到句子,如今在老祁的手中,變成了眼前生動的畫面。而在看不見的地方,槐樹林生出的一雙大手,靜靜地翻雲弄雨,遮擋風沙。

40年的堅守,只為永壽40萬槐林更美!

在這一生中,能做這樣一件造福子孫的事情,老祁覺得非常欣慰。原本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但他依然選擇留在這裡,繼續陪伴著這片林子。

一晃眼,老祁已經在這裡守了四十多年,親眼見證了小樹變成大樹,荒山變成叢林,也見證了在一輩輩人的努力下,大西北的顏色是怎樣從黃土般黯淡變成槐林般翠綠;見證了大西北的氣味是怎樣從黃土般嗆人,變成槐花般清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