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WIFI,沒有網線,不上班的山居生活是怎麼樣的?

沒有WIFI,沒有網線,不上班的山居生活是怎麼樣的?

誰說現代年輕人必須朝九晚五在都市打拼?90後的獨立攝影師祥子偏偏離經叛道,一頭扎進深愛的大自然。細翻她的微博記錄,近四年的更新裡幾乎每一條都是關於她山居生活的即時圖文記錄。關於山居的春夏秋冬、關於山居的酸甜苦辣,她用質樸的文筆將它們一一呈現。

沒有WIFI,沒有網線,不上班的山居生活是怎麼樣的?

一場改變她一生的際遇:

2013年的秋季,好友莎麗約我一同去終南山遊玩,那段時間我正好休息, 便答應了。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座山的名字,在此之前,我對它一無所知。那時的我並不知道,這是一次即將改變我一生的際遇。

晚上,我和莎麗坐在屋簷下,熱了壺茶,聽著山裡友人講各種山中趣事。 山裡的夜與城市的夜是不一樣的,沒有各種照明燈光的折射,到了晚上山裡便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鳥兒們也收起了它們婉轉的鳴聲,只有蛐蛐還不知疲倦地鳴唱著。直到月亮升穿過山脈和雲層升到半空,我們才進屋睡去。我躺在床上,回想著這一天滿滿的奇妙感受,我知道,內心深處那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山居夢,被終南山徹底地撩撥了起來。

第二天,我把自己想要留在終南山生活的想法告訴了朋友們,最懂我的摯友莎麗當即表示支持,她知道我是一個怎樣追逐自我內心的人。

沒有WIFI,沒有網線,不上班的山居生活是怎麼樣的?

山居生活初體驗:

一天,一位朋友喊我一同去附近山裡拍照,路過山腳下一片桃園時,定睛一看,一座泥土房在桃園隱秘的角落靜靜地佇立著,隔著窗戶看,裡面只堆積了些許木柴和農具,顯然是果農用來看護桃園的房子,已經被空置多年了。

我很興奮,這裡不就是我想象的小院嗎?!雖然它有些破亂,但是我可以建設它呀。當即到附近的村子裡打聽這間房子的主人,告知想租住這間房子的來意,房子的主人當即答應了。那間房子建了二十多年了,最開始他們一家人住著看桃園,後來慢慢掙了錢,在村裡蓋了兩層樓房,就再沒人住這沒水沒電、生活不便的地方了。我們一切談妥,當天簽了合同。

籤合同後的第一天,我從附近鎮上置辦了床單被褥、油鹽鍋碗和掛麵等基本生活用品,又花了半天時間將房間內堆積的雜物運出去,屋裡屋外從上到下徹底地打掃了一遍,房間裡的炕清掃後又鋪上報紙,最後點燃提前備好的艾條,原本滿屋陳舊的味道被艾條的香味取代,屋子讓人感覺願意踏足進去了。

小院不僅不通電,沒有鄰居,而且不通水。後來我買了太陽能板,用電問題也算解決了。小院的下方就是一條從山澗流出的小河,但穿過村莊到達我這裡時,它的乾淨程度已達不到飲用的標準。而最近的取水途徑便是到村頭的樹林裡,那裡有一處常年流動的天然地下水,有時村民會去那裡洗菜。

我從鎮上買了兩個十升裝的水壺,這兩個壺就是我運水的器具。每次打水一來一回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

沒有WIFI,沒有網線,不上班的山居生活是怎麼樣的?

山居生活是易還是難?

2016年是我在終南山生活的第四年,這四年裡,我見證過很多的人,他們滿懷期待的揹著行囊從五湖四海來到終南山,他們對山居充滿嚮往,但通常過不了一兩個月他們又紛紛帶著些許遺憾甚至抱怨消失於這山脈間,重新回到了城市。

這是一個必須承認的問題:很多人只看到了山居生活美好與詩意的一面,但殊不知,美好與詩意的背後更需要極大的耐心,極強的生存能力,甚至是對自我的挑戰。

先就基本的一日三餐來說,城市裡餐飲業極其發達,一出門就有大量的餐廳可以去,甚至不用出門一個外賣電話就有人把食物送到家門口。而山裡是沒有餐廳也沒有外賣的,每一餐食物都必須你親自去動手。看似簡單的做飯用的劈柴,都需要很多的步驟。首先 你得從樹木叢生的樹林裡挑選出適合的那一棵, 把它們鋸斷成段然後運回住處,等他們晾曬到差不多幹了,再劈成合適的粗細和長短,經過這一系列的步驟,它們才可以成為做飯用的柴火。

除了思想上的智慧還需要生活中的諸多技巧以及保持勤勞,比如你必須在冬季來臨前準備好足夠冬季取暖用的柴,冬季天寒地凍什麼活也做不了,若沒提前把柴準備好,那就等著哭天天不應哭地地不靈。 如果衣食住行這些方面的難關你全部克服,那麼接下來是最難過的“心”關。 沒有人群和娛樂設備 你必須對眼前的自然萬物有足夠的熱愛 ,才能穿過孑身一人的孤獨現象 感受那妙不可言的清淨本相。 如果沒有足夠的定力,那些你以為的清淨自在,就變成難以忍受的清苦落寞,那些你以為的迴歸自然,簡直就是缺衣少食的“活受罪”,大部分沒有通過考驗的人,都是敗在了這一關。

有人說現在脫離城市去到山裡生活的人都是在逃避現實,說這樣的話的人一定是沒有真正深入瞭解過這個群體的。確實,有一部分是因為逃避而來到山裡,而短暫的休息和調整後,他們大都又重新回到城市。而那些真正留下的,是因為內心對大自然最真摯的愛。也總有人說”大隱於市,小隱於野“,把這句話當口頭語的都是沒有真正在山野生活過的人。其實這句話應該反過來說:大隱於野,小隱於市。 因為在山野中生活比在便利的都市中需要更多對生活的熱愛、耐心、毅力和智慧。

沒有WIFI,沒有網線,不上班的山居生活是怎麼樣的?

山居生活需要花錢嗎?

選擇山居生活以來,我被問最多的問題,除了”你怕黑嗎?“ “你爸媽同意嗎?”,就是“ 山居生活需要錢嗎?”

如果我說不需要,那我一定在說謊。

如果我說需要,那一定會有三兩個人跳出來冷嘲熱諷的說: 且,真是假清高,還真以為你是神仙呢,不照樣離不開錢?

想不明白,人人追求平等的年代裡,在某些人眼裡,選擇山居的人為何就失去靠自己勞動創造生存之基本的權利了呢?

這些年裡,我從自卑內向成長到自信具足,從偏執激烈成長到愈發溫和,同時,我也從最開始的“金錢鄙視者”,開始對金錢有了新的解讀:

錢不是骯髒的,反而它和空氣和陽光一樣有著無比純淨的本質。你願意付出勞動和智慧,你就擁有的多,你吝嗇於付出就擁有的少。

它讓我吃的飽穿的暖不用做啃老族,

它讓我得到基本人身自由有尊嚴,

它讓我實現自己內心的夢想,

它成為我和家人朋友溝通感情的橋樑。。。

我實在想不出它有什麼壞的品質。 如果有人說金錢會讓人變得邪惡和貪婪,我想說金錢它本是一種介質,讓人變邪惡和貪婪的不是金錢,而是人自己的心。每一位腳踏實地靠自己雙手和能力去賺錢的人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沒有WIFI,沒有網線,不上班的山居生活是怎麼樣的?

山居生活是與大自然的深深鏈接:

沒有拍攝時,除了打水、種菜、看書、做插花,背上相機在小院四周為花花草草們拍照記錄它們的成長也是我每天的必修課。我膜拜大自然,崇尚勞動,頂禮一切具有創造性的人和事。 我的雙腳行走在大地上,我的雙手觸碰著土地,我的身心全然接受著安穩厚重的大地能量的滋養。生命,因創造而不再庸常。山水、 樹木、夜空、萬物生靈 ,大美無聲,卻直接的讓人感受到宇宙之浩瀚 ,生命之美好,讓人喜悅、感恩、謙卑。 若願意去感知,你會發現 大自然才是人們終極的靈魂導師啊。

山居生活是與自我生命的深度對話:

或許是出於水瓶座天性裡那份對人群的疏離感,我對熱鬧的人群和熱絡的人際關係一直沒有太大的需求,反而對自我的內在探索有著極大的熱忱。山居大多時候都是獨自一個人,很多人曾問我:一個人住在山裡你不怕孤獨嗎?其實,這份看似有些孤寂的獨處,對於真正熱愛大自然的人,反倒是求之不得。

繁華的都市裡,人們的生活被物質消費和媒體信息所填充,被明星八卦所牽引。。。而這些我始終沒有辦法對它們產生興趣。

對外界過多的關注讓人們忽略了迴歸自己的內心,待熱鬧散去,該面對自己的時候,很多人反而倍感虛空,不知何去何從。

而獨處,是靜心內省的過程,是與自己的靈魂坦誠相見的通道。獨處也是將生命放慢的過程。慢下來,去見證一朵花的綻放。慢下來,去凝視一滴露珠的存在。慢下來,去發覺被我們遺忘的美好。

獨處是與自我內在能量連接的過程。我們總是將過多的期待和關注投放在外界,而愛和力量真正的來源是我們自己本身。

獨處使我們得以磨去浮躁,好好傾聽自己的內心。獨處為我帶來清醒,使我更熱忱的珍愛生命,獨處使我我集中能量只把生命花在我熱衷的事情上。

沒有WIFI,沒有網線,不上班的山居生活是怎麼樣的?

山居生活有時會面臨常人想象不到的挑戰:

2015年春節,我離開終南山回太原陪家人過春節 。

春節結束,我從城市回到思念已久的山裡,滿心喜悅的下了車,穿過村莊和樹林走進小院時,卻瞬間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小院房間的木質老窗戶被撬開,緊挨窗戶從裡面掛的竹簾也沒了,放在院子裡燒火用的新買的鐵爐也不見了蹤影。我打開門,環視一週:床上的被子褥子枕頭沒了,蚊帳沒了,友人送的茶壺不見了,打開抽屜,我心愛的陶笛樂器也不見了,就連我一直養著的一盆草都被連根拔起.... 甚至連做飯用的案板菜刀都沒了。

很明顯,我不在的時候,小偷趁機撬開門窗鎖偷走了我的半個家。

看著七零八落的房間,這簡直是近些年來我情緒最失落的一天。我想不明白這麼純淨美好的地方,怎麼會有這麼道德低劣的人存在。這麼美好的小角落,怎麼會有人忍心破壞它?

她把一切當成了生命的修行,完成一次次的內在成長與探索:

如果說我們經歷的磨難都是生命的定數,唯有從磨難中發掘到其中的正面意義,才是對生命意義的提升與成全。

縱觀自己以往的成長曆程,這樣的例子似乎有很多。原本是微小的傷害,自己死揪著不放,每每想起就隱隱作痛。這真的是挺愚蠢的。 有時,我們成長的速度,就取決於我們覺察的速度、放下的速度。

生命的一切發生皆是能量的流轉 ,就看你是否具備轉化的意願和能力。當理解有了,死結就打開了、 當包容有了,對持就鬆動了、當智慧有了,傷害就遠離了 。。。

當你願意了, 愛 和自由就來了。

以上黑色字體部分摘選自祥子作品:《把日子過成詩——一位女攝影師的山居筆記》,

祥子在書中描寫了她在終南山生活的點點滴滴,她的文字讓久居城市的人感受到鋼筋水泥都市外的另一種生活方式,並啟發人們去擁抱屬於自己的夢想、綻放屬於自己的生命之光。

除了對自我的探索、對大自然的記錄,她如實的分享在自我夢想和父母期待相違背時 如何通過努力與父母達成和解。以及還記錄了其他同樣選擇山居生活的人們。

祥子,獨立攝影師

一個人,一臺相機,走遍中國和東南亞

現棲居終南山

一個迷戀一切美好事物的記錄者

一個以大自然為導師的內在探索者

一個腳踏實地敬畏萬物的生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