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剛丨周圍的存在和祕密

李存刚丨周围的存在和秘密

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享受。一起閱讀,讓文學溫潤的光照亮心靈。

李存刚丨周围的存在和秘密

周圍的存在和秘密

文 | 李存剛

厚街

后街不是一個確切的地理座標概念,而是縣城某一部分的統稱。縣城雖小,街道卻同樣是縱橫交錯的。站在任何一個點上,都可以分辨出前後左右與東西南北;因為參照物的不同,任何方向又都隨時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李存刚丨周围的存在和秘密

整條后街,緊依著縣城邊的河流而行。河對岸便是青山,青有深淺的不同,整座山因此便有了層次感和立體感。上部是黛青色,那是茂密的天然樹林,林中盡是多年生的各色樹種,滿枝滿梢都是綠油油的葉片,林中遮天蔽日,遠遠看去,就是一片恣意汪洋的綠了。中部是淺淺的綠,那是農人們的莊稼地,種著油菜、小麥、玉米、大豆、白菜、蘿蔔、土豆……莊稼地之間凡有空隙的地方又都種上了樹,桃或者李,總之是不讓那地空閒著。下部便是山腳了,沿著河岸,密密麻麻地擠滿了人家。以前人家戶戶都是清一色的木頭房子,蓋本地泥土燒製的土瓦片,到了做飯的時間,一家家的屋頂都冒著煙,一縷縷的炊煙彎彎扭扭地騰空而起,恍若一根根無聲舞動的飄帶;這些年老木屋漸漸被鋼筋水泥的樓房取代,電是很早就通了的,廚房裡的土灶隨之換成了電爐、電飯鍋、微波爐,偶爾可見一兩家的老木屋還冒著炊煙,可那煙剛冒出屋頂,便在綠油油的背景裡淡得沒了影跡。河床在出入縣城的河段遭遇兩個關隘陡然收緊。上方是禁門關,下方是龍尾峽。關隘之間就是縣城。依著縣城的一節河床隨之寬闊了許多,水流也就平緩了許多,彷彿一條長蛇剛剛飽食過後突然脹滿起來的肚腹。幾年前,在龍尾峽之上修了電站,電站高聳的大壩將河水攔腰阻斷,蓄積而起的河水將空闊的河床全部覆蓋,形成明晃晃的湖泊。早些年河水裡有魚,不管清晨還是黃昏,總可見三兩個垂釣的人,蹲在河裡的石頭邊,一動不動地盯著眼前的魚竿和不息流逝的河水。現在河裡是早沒了魚可釣,再去後街走動的時候,卻可透過湖邊樹枝間的縫隙賞到湖面微風過後一圈一圈波盪起來的水紋,看湖邊的樹叢裡忽地展翅而飛的鳥群,鳥兒飛累了,就在不遠處的樹杈上歇息,歡快的叫聲不知疲倦地響在耳邊。湖岸邊長滿了樹木和雜草,兀自在季節裡開出花朵,風吹動湖面的時候,順便也帶來了沁人脾肺的花香。有時候你看不到花開在哪裡,但那直愣愣撲進鼻腔裡的香氣卻是實實在在的。失去了河裡解饞的美味,卻換來了愉人神情的風景,小城人沒覺得有什麼大不妥。

李存刚丨周围的存在和秘密

街是早在河流被截流成湖之前就修好了的,名字起得顧名思義,就叫濱河路。但在私下裡,我喜歡叫它后街,除了口頭表達的方便,更多的原因是更早時間裡築成的差不多與之並行的另一條街——向陽大道。進縣城的路在龍尾大橋橋頭便一分為二,右即是向陽大道,左即是濱河路。濱河路走到縣城中段,經過一座石拱橋之後,陡然一拐,再次與向陽大道相匯,往上是環城路,再往上就是沿江路了。作為縣城“開發區”的主幹道,向陽大道是寬闊而筆直的四車道,而後街則沿河而行,蜿蜒曲折,路面就顯逼仄。路修好的同時,路邊便種了一溜的南天竺,一律整整齊齊的,高不過膝處;靠河邊的空地則七七八八地種了些高大的水杉,銀杏,桂花。后街上段有一處凹地,四邊都種上了南天竺,中間擺放了石桌石凳,靠近街邊的地方種了幾株金葉女貞,女貞樹離地的部分被緊緊地編織在一起,成了兩頭通體透綠的鹿,赫然立在凹地裡,凹地也因此有了個別致的名字:鹿池。沒過完一春一夏,南天竺叢便沒了起初的形狀:被樹蔭遮蔽的部分枝繁葉茂,長勢良好,而靠近路邊的部分享受著陽光長時間的照耀,卻是一副病懨懨的疲態,葉片萎黃,似乎栽種下之後就再沒生長過。秋天一到,便有人拿著剪刀站到樹叢裡,“咔嚓、咔嚓”的聲響不絕於耳。

與對岸的山腳一樣,后街築起之前,沿河的岸邊也住滿了人家。住戶之間,到處是亂石堆砌的土堆,但凡巴掌大的間隙裡,要不種了竹子,要不被勤勉的農人們開墾成了菜地。農人們可能不知道陶淵明,但在他們眼中,房前無竹的生活是難以想象的。離河岸稍遠,就是大片的開闊地了,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塊狀,塊塊都是肥沃的稻田,春天裡種了稻穀,秋收後則種蔬菜。“開發區”成立之後,稻田首先被“開發”,隨後,河岸邊那些人家的老木屋也被拆除,住戶們統統住進統一規劃修建的樓房裡。年輕力壯的倒沒什麼,因為早就沒有土地可耕種,正月十五一過,便成群結隊地衝出龍尾峽,到雅安、成都,甚至更遠的地方打工去了;到了年關,又像湖面飛翔的鳥雀一樣,從四面八方飛回來。這時候的他們,身著鮮亮的衣服,頭髮不再是出門時的烏黑蓬亂樣,說話時拼命地卷著舌,不再“千”、“天”不分——那些土裡土氣的口音和方言,曾經讓他們在外出最初的日子裡受盡白眼和譏笑,為此他們不得不改變自己。苦了的是那些老人,天氣晴好的午後或者黃昏,他們便三三兩兩地搬來小木凳,坐在街邊的樹蔭下,抽著煙,慨嘆這世界變化太快。習慣了出門就腳踏泥土的他們,顯然未曾料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會住進鋼筋水泥的樓房裡去,這突如其來的現實,讓他們有些措手不及。最讓人苦惱的是那些家畜。豬沒了圈可養,雞沒了地可放,他們不禁擔心,年關來時,一家人團圓的餐桌上,也必須得擺上菜市場裡割回來的豬頭肉和雞市上飼料催大的雞。從小到大,他們一直生活在小城的小河邊;世世代代,他們從來就沒把自己當城裡人看待。即便是已住進了鋼筋水泥的樓房,他們依然心存疑慮。他們擺談著,嘆息著,對岸山頂上空的太陽不知不覺已落到山那邊去了。

李存刚丨周围的存在和秘密

正是因為街道的蜿蜒曲折,除非逼不得已,穿城而過的車輛極少從后街經過,加上有湖邊的風景可賞,后街修築完畢之後就成了小城人散步的絕佳去處。夏天裡,即便沒有湖面細細吹拂的微風,走在街上,看著不時撞入眼簾的清澈湖水,燥熱的身體就都能感覺到一陣陣清清涼涼的舒爽了。

不知道是誰家最先開始的,當街邊的樹木撐出濃蔭的時候,有人在樹蔭下襬起了桌子和椅子,開起了露天茶社。起先只是一家兩家,漸漸地,沿街都稀稀拉拉地擺了起來,到後來,是整條街的人行道上一家挨一家都擺上了。椅子是竹編的躺椅,桌子則是摺疊式的木製小方桌。炎熱的夏日裡,坐在湖邊的濃蔭下,喝著茶,享受著湖面細細的微風,想想都是件愜意的事。於是,到后街的人,每每散步走過一段路之後,就會選一張椅子坐下來,更多的人則是事先就有了明確的目標,直接奔赴而去的。天全縣城實在是太小了,人與人之間多抬頭不見低頭見,每一家露天茶社的主人都有自己熟悉和親近的人群,茶社一旦開張,親朋好友和熟人自然就成了主要的客源。而茶呢,無非是本地出產的花茶、素茶、竹葉青、毛峰,甚至還有專供女士們享用的菊花、檸檬,不管你喝哪種,也不管你喝哪一家的,價格是一成不變的——五元一杯。童叟無欺,你想坐多久就坐多久。有時候,你正喝著的時候,臨時有事,離開之前給攤主說一聲,等你辦完事回去,你點的茶和坐過的位子絕然不會有人挪動。有時候你剛剛選個位子坐下來,泡好的茶水也已經擺在你面前,卻發現有朋友在不遠處招呼你,你站起身,攤主會衝你笑笑,絕不會要你付了茶錢再走。但你第二次再去喝茶的時候,你首先想到肯定是你上次泡好卻沒喝也沒給錢的茶,你的腳步定會不由自主地走向那家茶社。一來二去,即便你不認識攤主,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他的常客。

人漸漸多起來之後,附帶著讓街邊那些冷冷清清的鋪面也漸漸火爆起來。餐館、火鍋店、酒店、超市、KTV、燒烤店,一家接一家地開了起來。到了吃飯時間,露天茶社的人陸續轉移到餐館,餐館的面積都不大,餐館裡賣的又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常菜,但人們喜歡的就是那裡的普通和家常,因此儘管家家餐館都竭盡所能,把能利用的空間用上了,依然容納不下越來越多的就餐者。夜晚來臨,那就是KTV、燒烤店的天下了,人們喝夠了茶,又酒飽飯足之後,便三五成群地去到KTV。他們可能從頭到尾踩不準音樂的節奏,唱不準歌詞的發音,他們也沒想到過要去踩準音樂的節奏,唱準歌詞的發音,這一點也不影響他們爭先恐後地把自己變成麥霸,放開喉嚨,一曲接一曲地高歌,他們要的,就是這麼隨心所欲地放鬆自己。等他們從KTV出來的時候,晚飯時的酒已醒得差不多了,肚皮裡空蕩蕩的感覺開始不斷地提醒著,該去燒烤店填充一下了。於是,街邊朦朧的夜色裡開始飄蕩起他們划拳猜酒時發出的放浪的調笑聲。於是,在連接后街和向陽大道的廣電路上,更多的餐館、火鍋店、燒烤店開了起來,一家家,都是些特色店鋪,在後街吃慣了家常菜的食客們衝著那些花花綠綠的招牌和琳琅滿目的廣告貼,聞著滿街飄蕩的香氣,口腔裡的分泌物開始增多。但並不是所有的館子裡出售的特色食物都適合天全人的口味。館子是一窩蜂開了起來,可沒過多久,那些固守著自己的所謂特色,不肯做出改變,以適應天全人口味的,很快就關門大吉了;而那些經過淘洗所幸生存下來的,你只要略略注意一下,就都對天全人的口味一目瞭然了:麻和辣。舍此,再絕頂的美味對天全人而言都是寡淡的。

李存刚丨周围的存在和秘密

后街上到底開了多少家露天茶社,又有多少家餐館,沒人統計過具體的數目。酒店卻僅有一家,從廣電路出來,沿后街向上一拐就到了。那是一棟五層樓房,底樓被用作餐館和總檯,二樓以上全是客房。地勢的便利是確定無疑的,但從開張的那一天起,酒店一直冷冷清清,似乎從沒見有人入住過。一天清早,兩位老人晨跑經過酒店時,發現一具裸身男人的屍體躺在酒店門口。人們這才知道,酒店的冷清原來是假象,不過是入住者入住的時候沒被人們注意到而已。

裸身男人躺在酒店門口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縣城,人們甚至很快弄清了死者的身份。但關於死者為什麼裸身躺在酒店門口,卻說法不一,相對可信的說法是頭一天下午,男人藉故要到成都去看正在學校唸書的兒子,走到半路就返身回來了,回來的時候,身邊帶了個已婚的女人。男人一點也不知道,女人的丈夫早發現了老婆的不軌,就在他帶著女人返回來的時候,女人的丈夫約了幾個彪形大漢在身後跟著,當他們乘著夜色步入酒店,剛剛躺進四樓房間裡的被窩,房間的門便被砸響了。男人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砸門,衝門外吼了幾聲,門外的人沒有任何應答,砸門聲卻是更加猛烈地響了起來。男人於是感覺到了大事不妙,慌亂中,從床頭抓起衣服,扒開房間的窗戶,奮不顧身地跳了下去。

事情的經過是否真是這樣,沒人說得清,反正人們都在這麼說。裸身男人死的那天,很多人前往後街想看個究竟。我猜人們其實更想看的是那個女人,看看她到底有怎樣的魔力,讓裸身男人不顧一切地投進她的懷抱。人們自然只能失望而歸,即便是裸身男人,人們趕到酒店門口的時候也只見到一灘早已風乾的血跡。

之後很長時間裡,人們去後街,總是繞道而行,到露天茶社喝茶的人,一夜之間減少了不少。攤主們倒是一點也不擔心,依然每天堅持著將竹製的躺椅和小方桌搬出來擺在街邊,他們認定了,作為一個極其個體的事件,裸身男人終究會淡出人們的記憶,到那時,人們又會回到后街來了。

向陽大道

李存刚丨周围的存在和秘密

郵亭現在的老闆是一對年輕的夫婦。我開始在郵亭訂閱雜誌的時候,老闆是位中年男人,禿頂,光亮可鑑的前額,不高的個頭,渾圓的肚皮,一說話,喉間就發出轟隆轟隆的喘鳴,偏偏他還喜歡笑,笑起來的時候喉間的喘鳴就更加的響亮。我每次去取雜誌,他總是笑呵呵的,雙眼幾乎眯成一塊兒了。我好幾次對他說,你該減減肥了。他知道我是個醫生,卻總是笑著,對我的話不置可否。後來有一天,我按著雜誌到來的時間去郵亭,卻只見郵亭的捲簾門四下裡緊鎖著——中年男人死了,就在頭一天,快臨近十二點的時候,在送雜誌上一棟樓的途中。那個訂戶住在八樓,中年男人爬到七層的時候突然感覺胸口痛,停下來休息,卻不見疼痛有任何緩解,於是撥通了妻子的電話,可還沒說出一句話,他就倒了下去,再也沒有站起來。

李存刚丨周围的存在和秘密

那是在六月。郵亭因此關了很長一段時間,我訂閱的當年餘下的雜誌也因此斷了檔。郵亭重開的時候,主人就換成了現在的年輕夫婦。郵亭重開的當天,我特意跑去問過他們我訂閱的那些雜誌還拿得到不,他們很驚奇地盯著我,大約是覺著我這個人有些莫名其妙,卻沒說出來,片刻之後,他們微笑著不約而同地回答:可以啊,補訂吧。我無聲地看了夫婦倆一眼,逃也似的離開了郵亭。隨後,我就為自己的沉默付出了代價——因為接下來差不多半年的時間裡無新雜誌可讀,我越來越強烈地覺出了一種無法言說的窘境。像身體裡隱約存在的癢,撓不著,卻又無休無止。終於熬到了這年的十一月,我迫不及待地跑去郵亭,微笑著要年輕夫婦幫忙訂閱來年的雜誌,付錢之前,我小心翼翼地和他們談條件,說,等拿到雜誌再付錢,拿幾本付幾本的錢,行不?卻沒想,年輕夫婦相互對了一下眼,很爽快地答應了我。讓我更沒想到的是,此後每當有新雜誌來,夫婦倆總是第一時間通知我,有時候還特地送到我的辦公室裡。一期也沒落下過。

李存刚丨周围的存在和秘密

廣電大樓的樓頂上架著一架巨大的鐘。每到整點的時候,就發出咚——咚——咚的鐘聲,引得四下裡發出遠遠近近的回聲,悠揚而綿長。站在向陽大道上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大鐘上滴滴嗒嗒不停滾動的指針。我一直不喜歡戴手錶,最初寄居到這裡的時候,我還沒能力購買手機,家裡也沒來得及安裝掛鐘,什麼時候我需要知道時間,就推開窗戶或者抬起頭來,一望便知。

但我清楚地知道,那一切都是曾經真真切切地發生和存在過的。就像廣電大樓上的大鐘。那一刻過後,大鐘的指針便停止了跳動,永遠地停留在了14點28分,它悠揚綿長的鐘聲,也徹底地從小城上空消失了。據說,有關部門曾經專門請人來修理過,卻不知道什麼原因,一直沒修好。有關部門的領導於是靈機一動,索性讓它保持現在的樣子,靜立在廣電大樓高高的樓頂上。但凡經過向陽大道的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有了它,小城人對“5·12”的記憶將會保存得更加久遠吧。我深信不疑。

李存刚丨周围的存在和秘密

有時候為了趕時間,我會偶爾光顧那些早點攤子。我幾乎吃過那裡的所有早點:豆漿油條、鍋盔、滷雞蛋、饅頭什麼的。每次我一走近,他們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便會漸漸高亢起來,隔著越來越近的距離,雜亂無章地竄入耳道。因為事先並不知道自己要吃什麼,我走近他們的時候,心裡就無端地生出些不知所措來。

後來有一天,我突然在有線電視播出的本地新聞和市報關於他的長篇報道里看到了他。他是報道的主角。電視新聞和報紙上滿是他的圖片和鏡頭,儘管圖像拍攝的是他的裸體,臉部還被處理成了馬賽克,我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看上去,他比我在十字路口看到時更加瘦削,整個一副皮包骨頭的樣子。裸露的皮膚上,到處都是傷痕,新傷疊著舊傷,老傷未愈又添新傷。他瘦骨嶙峋的身體儼然就是一張畫布,上面畫下的全是傷疤,一道道,清晰而醒目。

怵目驚心,令人髮指。這是電視報道里反覆用到的八個字。電視新聞所配的背景畫面就是高雷雷的裸體圖像,和他曾經販賣過鍋盔的地點,出現最多的便是郵亭旁邊的十字路口。

李存刚丨周围的存在和秘密

那些時間裡,我每次上街總會聽到人們的議論聲。有驚奇,有嘆息,也有憤恨。此時,這個小城已再也見不到高雷雷的身影。但生活總在繼續。和往常一樣,我還會偶爾光顧一下早點攤子。攤主們見了我,臉上就浮現出似曾相識的笑容,彷彿他們已經認識我很久了。

轉眼就到了冬天。和剛剛過去的若干個冬天一樣,沒有雪,卻依然有著透骨的寒冷。一到中午,向陽大道上就停滿了車,清一色的大貨車,一輛挨著一輛,首尾相接,像一條長龍攤在向陽大道上,只留下一半的路面,供過路的車輛和行人通行。黃昏來臨,長龍依然沒見蠕動的跡象,焦急的喇叭聲劃破夜色,四面八方傳送。據說,這和這個冬天長江枯水有關——因為枯水,運載油料的大型油輪無法通行。沒有了燃料,汽車司機們自然也就只能接受油料緊缺的現實了。

李存刚丨周围的存在和秘密

川西崇山峻嶺中的這個小城,竟然和滾滾長江有著如此緊密的聯繫!這是我從沒想到過的。我猜,這也是那些司機們沒有想到的。要不,他們就不會在夜晚來臨時紛紛摁響汽車喇叭,徒勞地宣洩他們心裡的焦急。

傍晚時分,我去向陽大道散步。出門的時候,我走的是與向陽大道並行的濱河路,走到濱河路末端與向陽大道相交的地方,折身走上向陽大道,最後經過十字路口回家。這是我散步時習慣行走的路線。但今天到十字路口的時候便遇上了麻煩:無所事事的司機們三三兩兩的站在汽車頭尾相接的地方,一邊大口大口地抽菸,一邊大聲抱怨著該死的天氣。濃密的煙霧嫋娜著,在他們的頭頂升起,很快隱沒在越來越深的夜色裡。從十字路口這頭走到那頭,我來回尋視了很長時間,才終於找到一個空隙,於是飛快地衝了過去。

衝過去就是郵亭,再往前走一點,就是宿舍區大門了。站在郵亭旁邊,我不由得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有那麼一瞬間,我以為我會回不了家的。

因為是寬闊的四車道,且路線筆直,視野開闊,這在一定程度上麻痺了人的神經。尋常時日裡,人們駕車打向陽大道經過,速度總是不覺間變得很快。走在路旁的人行道上,遠遠就聽得見車身劃破寧靜的空氣發出的刺耳聲響,配合著不時鳴響的喇叭聲,讓人平生出不寒而慄的恐怖感覺。

李存刚丨周围的存在和秘密

一天清早,幾個晨練的老人打廣電樓下經過,赫然發現那裡躺著一個血肉模糊的人影,四周是一灘凝固的血跡。那時候,大多數天全人都還沉浸在睡夢之中,整條向陽大道,除了晨練的老人和遠處幾個早點攤,再見不到更多的人了。死者是什麼時間遭遇到的不測?死者又是遭遇到了什麼樣的不測?通過查看監控錄像,發現在早些時候的晚上,曾有一輛中型貨運車以很快的速度經過向陽大道,在經過廣電樓下的時候,車輛停了一下,隨後以更快的速度駛離了向陽大道。因為光線太暗,更因為貨運車長期從事煤炭運輸,煤屑掩蓋住了車身上懸掛的車牌,監控錄像里根本沒法看清,但在相距很短時間的另外一個監控裡,卻看到了駕駛員的臉。人找到了,車隨之被鎖定。真相於是大白於天下:原來,就在早些時間的晚上,死者和幾個朋友喝了酒,回家時已是夜深人靜的凌晨了,街道上空無一人,死者一個人晃晃悠悠地走著,壓根就沒注意到不遠處正有一輛車疾馳而來……事情迅速傳遍了縣城,人們無不對肇事逃逸的車主嗤之以鼻,而對死者則報以一聲聲深長的嘆息,嘆息中,不少人的臉上掛著潺潺的淚水,彷彿意外殞命的是自己的親人。

李存刚丨周围的存在和秘密

又一天的傍晚,雪梅騎著自行車路過廣電樓下,打算去對面的街上辦事。雪梅是一位年近中年的女性,戴一副度數不低的近視眼鏡,因此她出門一向是小心翼翼的。走到十字路口就要過街時,雪梅停了下來,打算推著車走過去。雪梅耳聞目睹過向陽大道上的多起車禍,知道不久前曾經有個人命喪於此,在她看來,推著車一步步看得清清楚楚才走過去,遠比騎在車上雙腳離地強。她下了車,扶著車把手,左右看了看,確定無誤之後,才終於邁開步子。可她穩健的步子沒邁出多遠,就聽見耳旁一陣劇烈的轟鳴,等她想再躲閃的時候,已仰躺在冰涼的馬路上,動彈不得。離她不遠的地方,同時躺著一個青年摩托車手。青年在地上掙扎了幾下,慢慢站起來,拍了拍身上的塵土,而後去搬起遠處的摩托車,除了車把歪斜之外,全金屬製作的摩托車居然也是無大傷大礙。雪梅躺在一旁,也掙扎了幾下,可她怎麼也站不起身,她想到了大喊,張著嘴,發出的卻不過是蚊蠅一樣的呻吟。

李存刚丨周围的存在和秘密

近期好文推薦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王雁翔|我在夏日嶺南想念天山下的寒冷

程文勝 | 中山北路桐絮飛

楊獻平|冒頓的後裔

王敏 | 薩家灣305號的記憶

節延華丨從洞庭湖區走出來的女兵

傅建文 | 戰爭記憶(上)

王選 | 冷若浮生

王雁翔 | 故鄉的味道

文清麗 | 想再翻一次鐵門

王凱 | 春天的第一個流言(上)

馬 敘丨草原上,牧歌如風訴說

魏遠峰連長彭鐵鋼同志

李存刚丨周围的存在和秘密

一路走來,感謝有您!

李存刚丨周围的存在和秘密

監 制:王雁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