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西夏打下立國基礎的四個“拓跋”党項首領

西夏(1038—1227年)是我國曆史上由党項人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政權,歷經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

今天我們不說西夏建立後的事情,只談西夏建立之前的那些為立國打下基礎的著名党項首領。

那麼什麼叫立國基礎,我把它定位為讓西夏走上歷史舞臺,親自參與天下逐鹿,而且擁有根據地的境況,而讓党項族達到這種境界的就是建立定難軍,佔據夏州、綏州(今陝西綏德)、銀州、宥州、靜州(今陝西米脂)的拓跋思恭。因此我們今天只談談拓跋思恭之前的幾個著名党項首領。

為西夏打下立國基礎的四個“拓跋”党項首領

先來說說“拓跋”這個姓氏,拓跋党項真的是當之無愧的党項羌人八部的“總盟主”,這個姓氏是党項八大部族當中最強大也最顯赫的一個,原因嘛就是因為這個姓氏的祖先當年曾經在中原漢人的地盤上建立過一個強大的王朝——北魏,拓跋家的人身上流淌著北魏皇族的血液,而這個姓氏也同樣和這個雖已日暮西山卻早已屹立三百年的王朝也同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翻開史書映入我們眼簾的全都是一個個“拓跋”姓氏。

第一個“拓跋”,隋文帝開皇四年(公元584年),党項族大首領拓跋寧次率眾歸附,定居旭州(今甘肅臨潭縣),讓党項人逐步由遊牧轉為半遊牧半農業的部落,大大提高了党項人的人口發展基礎。

為西夏打下立國基礎的四個“拓跋”党項首領

第二個“拓跋”,唐朝貞觀年間,因為吐蕃的強大而受到威脅的党項東遷歸順唐朝。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吐谷渾叛唐。與吐谷渾王慕容附允較好的党項族大首領拓跋赤辭死不歸唐,與唐軍對陣狼道峽,“廓州刺史久且洛生遣使諭以禍福”。拓跋赤辭還是在那死犟,老拿著自己和慕容氏的姻親說事,結果“三下五去二”就被洛生給收拾了。不過唐太宗的“天可汗”之名也不是白叫的,不但沒殺他,還賜姓為李,並在松州(今四川松藩)設立都督府,轄下三十二州,多為闢遠之地,以拓跋赤辭為西戎州都督,拓跋部這才有了安身之地。

不過到了唐玄宗開元年間,吐蕃勢力東擴,党項拓跋部根本不是吐蕃的對手,便請內遷。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詔在慶州(今甘肅慶陽)置靜邊州,安置党項人,以拓跋赤辭孫守寂為右監門都督,並封西平公。8世紀中葉,安史之亂爆發。拓跋守寂帶兵勤王,被提升為容州刺史,領天柱軍使。而拓跋守寂就是第三個“拓跋”

為西夏打下立國基礎的四個“拓跋”党項首領

唐廣德二年(公元764年),唐代宗李豫復徙靜邊州以及夏州等六府党項於銀州(今陝西榆林南)附近。不久,唐代宗李豫以左羽林大將軍拓跋乞梅居慶州,號為東山党項部,拓跋朝光居銀州、夏州,號為平夏党項部。因為唐朝累世強盛,根本沒有拓跋部崛起的機會,直到唐朝末年,居住在銀夏的党項拓跋部才迎來了歷史上的黃金髮展時期,為後來元昊建立西夏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奠定西夏基業的這位先生,就是我們要說得第四個拓跋——拓跋思恭。

拓跋思恭不知哪年生人,是夏州刺史拓跋乾暉的孫子。拓跋思恭出身党項最強大的平夏部。我們看現在的孩子上學一般都有這樣的一種現象,從幼兒園到高中,家長都拼了命的把孩子往好的學校裡塞。目的嘛,只不過是為了讓孩子們能上一個好的大學。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這叫“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說個人的能力大小與外界環境的關係到現在都是沒有什麼定論的,不過在一般情況下高起點出人才的概率是肯定大於低起點的。出身平息部,也就意味著我們的拓跋思恭只要自己稍微有點能力,那麼幹出一番事業是輕而易舉的事的。當然也就基本避免了出現今人“我用了20年才能和你一起在星巴克喝咖啡”的悲慘局面。我們根紅苗壯的拓跋思恭先生,手裡拿著抖一抖金光四射的“身份證”,再不努把力,就太對不起觀眾了吧。歷史證明,拓跋思恭還是一個很求上進的孩子的,他現在缺少的只是一個機會。

為西夏打下立國基礎的四個“拓跋”党項首領

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國威大減,潼關以東,不復奉王命,自專生殺。可是那時候,還有朔方節度使郭子儀、還有威震河西的張議潮,就算是你以前跑到我這裡來避難的小貓們想造反也得掂量掂量,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啊。可是歷史證明了,拓跋思恭是個非常有運氣的年輕人,他不但生在了一個有利於他成長的家庭,同樣他也生在了一個有利於他成長的時代。因為這時候,搖倒三百年大唐大廈的最後一股力量——王仙芝、黃巢起義爆發了,也就是我們前面講述的那一幕。

黃巢起義伊始,唐朝與河西的軍事聯繫就不復存在了。“流寇”都快打到長安了,誰還有這份閒情逸致去管你個什麼拓跋思恭啊。這時候,早已厭倦了在大唐的矮簷下生活的拓跋思恭,正式開始為自己和自己部族的前途考慮啦。其實他早就為自己準備好啦,唐鹹通末年(公元874年)也就是黃巢起義還沒有開始的前一年,身為夏州將的拓跋思恭就糾合族眾,跑到宥州(今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境內),盤踞城池,自稱刺史,開始了他擴充地盤的征程。“江山輪流坐,河西是我家”,這就是我的一畝三分地,誰也別想動。老子還全憑它發家致富呢。正想著,發財的機會來了。

為西夏打下立國基礎的四個“拓跋”党項首領

唐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黃巢率軍攻入長安,唐僖宗李儇倉皇逃向成都。我們敬愛的鄭畋大哥帶著“凡藩、漢將士赴難有功者,並聽以墨敕除官。”的好生意書檄天下,起兵勤王,這下可是樂壞了各路諸侯。以前打仗不賣力氣那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我只要保存我自己的實力就好啦。現在打仗居然還有這麼大的好處啦,我幹嘛還閒著啊?再說了要是真的讓他黃巢坐穩天下,以他“度藩鎮不一,未足制己”勁頭,還不一個個把我們都收拾了啊。所以起兵勤王絕對是一個一本萬利的好買賣。於是乎各路節度使紛紛舉勤王大旗,雲集關中,剿滅黃巢,以圖發家致富。拓跋思恭得到消息,自然也火燎屁股,坐不住了。這樣好的機會百年不遇,不能錯過。

為西夏打下立國基礎的四個“拓跋”党項首領

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三月,拓跋思恭也打著了勤王的大旗,蒐羅了胡夏兵馬數萬,來到鄜州(今陝西富縣)與鄜延節度使李孝昌會盟,傳檄天下,約共討賊。唐僖宗此時在成都一看,眼淚汪汪的呀,看來是天不亡我大唐啊。在此危急存亡之秋居然還有如此的忠勇之士,也不枉當初我爺爺的爺爺收留你們一把。正逢此時原夏綏銀節度使諸葛爽被黃巢大將朱溫給說降了,唐僖宗便封拓跋思恭為左武衛將軍,並權夏綏銀節度事。拓跋思恭先把空頭支票塞進腰包,然後進軍長安,想會會黃巢。可惜初戰不利,兵敗。

為西夏打下立國基礎的四個“拓跋”党項首領

唐末節度使分佈圖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他媽”,所以說失敗並不可怕,更何況此次戰敗並沒有傷其根基呢.拓跋思恭進屯武功。聯合唐軍唐弘夫、王重榮、程宗楚、王處存等部虎窺長安城。為了避開唐軍鋒芒,黃巢決定先撤出長安,程宗楚秉承“挽起的鳥沒蟲吃”的原則,孤軍就嗷嗷叫著進了長安,在城中大肆剽劫,可惜啊他還忘了一句話叫“槍打出頭鳥”(估計那時還沒這句話呢,所以不能怪人家忘了),結果黃巾軍殺了一個“回馬槍”。得到消息的拓跋思恭帶兵趕來增援,結果又在王橋和黃巾軍幹了一戰,七個字“戰不利,死傷甚眾”。遂和李孝昌退屯東渭橋,準備再攻長安。這戰損失最大的是涇原節度使程宗楚,因為他丟的是自己的命。而在王橋和拓跋思恭大幹了一場的那個人,就是那個在“火災”中出生,日後親手滅了三百年大唐的“朱三公子”——朱溫。

為西夏打下立國基礎的四個“拓跋”党項首領

八月,唐僖宗下詔,正式任命拓跋思恭為夏綏節度使,轄夏州、綏州(今陝西綏德)、銀州、宥州、靜州(今陝西米脂),實力暴漲,拓跋思恭成了具有相當實力的一方諸侯。這件事的意義還不僅限於此,以前羌人的地盤都是李家給安排的“廉租房”,那地方不是你的,只不過我讓你住而已。我高興就讓你住,不高興你就給我捲鋪蓋走人。可是現在羌人終於有了自己光明正大的一片天地了,從此以後“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而這片天地也正是以後西夏王族的“龍興之地”——定難五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