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思——魏冬林

哀思——魏冬林

4月5日清明節,我早早的回到老家,和家人一道趕赴先人墓地,掃墓祭拜,寄託哀思。

一路上,天陰沉沉的,一場春雨隨時可能光顧。使人的心情顯得格外壓抑。祖父母的墳前,柏樹比一年前又長高了許多。墓地在蒼松翠柏掩映下愈發的幽靜。

恭恭敬敬的點上三炷香,擺好祭品。往事一幕幕在眼前浮現。

祖父去世的早,未及花甲就駕鶴西遊。當時我才三、四歲,記憶還很模糊,我只記得祖父是一個正直、嚴厲的人。有一次哥哥把祖父給惹惱了,他拖著病體追上大哥把他揍了一頓,這是我對祖父的一個唯一的真切記憶。

相比祖父,我對祖母的記憶就要清晰、明瞭許多。祖母是一個堅強的人,祖父走了以後,她一個人含辛茹苦、操持家務。她住在老屋的茅草屋內,雖然清苦,但她樂善好施、與鄰里相處很融洽。我上小學、初中的時候,學習成績一向名列前茅,祖母很是自豪!逢人就誇我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1989年高考,由於一著不慎導致遭遇了滑鐵盧。我心裡很鬱悶,又不敢對家人說。只好到祖母那兒哭訴。祖母堅定的對我說:“別怕,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沒有趟不過去的河。所有的困難一定會過去的!”感謝祖母,這句話給了我無窮的動力。終於,在來年的高考中我捲土重來,得償所願。

1997年,香港迴歸的那一年。秋天,祖母在她84歲的那一年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歷程,撒手人寰,溘然長逝。在她出殯的那一天,我哭得泣不成聲。

下午,從老家回到縣城。心裡感到彆彆扭扭的很不舒服。女兒嚷嚷著要去龍鳳山玩。好吧,隨她。上得龍鳳山來,看見烈士陵園門前人流如潮。原來陵園在清明節對遊人開放。我突然意識到這是對女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契機。

牽著女兒的手進入陵園,處處呈現莊嚴肅穆的氣氛。紀念堂前擺滿了花環,人們手拿白花,臂纏白手絹。輕聲慢步,不敢高聲語,唯有低低的啜泣聲。

拾級而上,進入紀念堂。堂內有抗日烽火、內戰風雲、保家衛國等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畫卷。林州是塊革命的熱土,多少仁人志士把一腔熱血灑在了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抗日戰爭期間,林州北部重鎮任村就是全國有名的紅色交通站。1940年秋,八路軍總部在林北縣任村成立了豫北辦事處。彭德懷委派王百評任辦事處主任,建立了以任村為中樞,西通山西省遼縣麻田,往東穿越安陽縣直達內黃縣井店的北、中、南三條地下交通線,為戰勝兇殘的日寇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3年5月,由太行軍區參謀長李達統一指揮,於8月18日發起了林南戰役。歷時9天,殲滅日偽軍7000餘人。擊落飛機一架,繳獲輕重機槍無數。取得了殲滅敵人有生力量、擴大鞏固抗日根據地的重大勝利。

林南、林北,一南一北雙星閃耀。互為犄角,互相支持。有力的推動了林縣(今林州)的抗日、反蔣鬥爭。

林州的每一寸土地都灑滿了烈士的鮮血,一串串閃光的名字讓人熱血沸騰。張伯文在東姚鎮郝家山西村組織群眾開展革命鬥爭,被敵人活活刺死,當地政府為紀念他將郝家山更名為伯文村。王玉崇,東姚鎮東坡村人。1943年,為掩護群眾的生命安全,挺身而出,壯烈殉國。當地政府將柳樹溝村更名為“玉崇村”,並立石紀念。

新生的人民政權建立以後,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林州兒女自然也不遑多讓,慨然赴國難,湧現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孫佔元、慄振林,一個個名字振聾發聵。

走出紀念堂,來到烈士陵園的後院,蒼松翠柏間烈士的墓碑隨處可見。有名的、無名的,散落在陵園各處。高大的牌坊上書:義高雲天。門柱上一幅楹聯格外引人注意:青山綠水留浩氣,蒼松翠柏慰英靈。

走出陵園,我清晰的看見女兒的眼中閃著淚花。我明白:偉大的民族精神一定會代代相傳,偉大的中華民族一定會早日復興!

哀思——魏冬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