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對騰訊的衝擊會有多大?我試著做了一輪推演

抖音對騰訊的衝擊會有多大?我試著做了一輪推演

筆者曾在此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

發現有很多朋友並沒有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發文特別談下。

01

投資者與公司的角度差異

投資二大核心:

(1)安全邊際;

(2)可持續增長。

不分紅,一家公司,如今股價是一千億美元,三年後股價仍是一千億美元,公司的管理層與員工仍然會過得很好。但對投資者來說,這是一筆很糟糕的投資(因為股權激勵,部分優秀的員工可能會因為沒有增長希望而離開)。

投資者在決定投資某家公司時,必須考慮這家公司在目前的股價上在未來的一定時期內有多大概率有多少增長空間,相對於其它標的有沒有優勢,而不是僅僅考慮它會不會被顛覆,不被顛覆只是保證有一定的安全邊際。

微軟(NASDAQ:MSFT)操作系統,在PC端的統治地位一直沒被顛覆,但2000年買它持有到它轉型完成之前不是好投資。

02

收入、淨利潤、價值、股價增長的不同

收入的增長並等於淨利潤增長,淨利潤增長不等於價值增長。價值增長短期不等於股價增長,長期會趨近(前提有正直的管理層)。

公司價值取決企業未來淨利潤與自由現金流,市值圍繞價值波動:

  • 處於成熟期的企業,淨利潤率較為固定,淨利潤增長會與收入增長趨近,給不了高pe。
  • 處於開拓期的企業,淨利潤率可能會下降,淨利潤增長會小於收入增長,視開拓的業務給pe。
  • 處於成長期的企業,淨利潤率可能會上升,淨利潤增長會大於收入增長,可以給高pe。

正常而言,規模越大,增長相同比例需要的絕對值就越大,增長也就越難,;pe降低導致實際價值增長遠小於收入和淨利潤增長——出現收入、淨利潤一直在增長,但股價長期不漲甚至反跌的情況。

如果企業有已經有一定規模但仍很有潛力的新業務接力,有可能克服上面的問題。

唯品會(NYSE:VIPS)2014年營收為37.7億美元,淨利潤為1.373億美元;2017年營收為112億美元,淨利潤為2.997億美元,收入為原來的3倍左右,淨利潤為原來的2.5倍左右,股價卻腰斬。

不能僅僅因為一家公司收入與淨利潤有一定的增長空間,而判斷其價值也有類似的增長空間而去投它,得考慮目前的股價是包含什麼樣的期望在裡面,企業能不能達成期望。

一旦不能達成期望,則可能出現雙殺出現極大風險。

03

移動互聯網大環境:增量競爭慢慢變為存量競爭

二十年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增長邏輯主要有兩個:

(1)越來越多的人入網。

(2)網往越多越多的行業滲透。

引自2018互聯網女皇報告的兩張圖表:

抖音對騰訊的衝擊會有多大?我試著做了一輪推演

抖音對騰訊的衝擊會有多大?我試著做了一輪推演

表(1)看國內網民增速,個位數增長

表(2)看網民總時間增速,20%左右的增長(有一定誤差)

2017年的網民數是2009年的2倍左右,但頭部互聯網公司的市值是那時的10倍以上.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極大地增加網民人均在線時間,是(2)滲透更快的核心原因。

在新設備爆發前,移動互聯網慢慢進入存量競爭:

單月總時長在二年裡面增長55%的同時,騰訊系泛社交產品總時長個位數增長,為什麼?

(2)16年信息流大爆發,17年短視頻大爆發。

04

動態認知

新事物出現,想成為真正有影響的事物,會經歷三個過程:創造增量、搶奪存量、顛覆存量。

在創造增量過程,老事物也會中速甚至高速增長;

在搶奪存量過程,老事物也會有低速增長,然後慢慢停止增長;

最後顛覆存量過程,老事物才會進入衰減。

一般完全進入第二階段,老事物就拿新事物沒什麼辦法。

想評價抖音的崛起對快手的影響,也得想下如果抖音的日活一直飛速增長下去,今年突破二億,明年三四億,屬於快手的空間還有多大?

而不是說,現在還處於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過渡,大家都在增長,沒什麼影響——目前抖音日活已經過億,超過快手,而它二月初還不到五千萬。

(2017年,在頭條打造出三個三四千萬級別日活的短視頻產品時,快手的日活由三千萬級別到1億級別,那會都覺得頭條系產品對快手的影響極為有限;2018年2-5月份,在抖音的日活由不到五千萬到1.5億時,快手仍然在1億左右徘徊。)

05

抖音、快手的崛起對騰訊的影響

把信息層與工具層的上玩家分為三大類:

(1)騰訊,七成左右份額

(2)騰訊外老牌互聯網公司、中尾部新興互聯網公司,二成左右份額

(3)頭部新興互聯網公司(頭條、快手等),一成左右份額

市場本身在擴容,但速度在下降;適當的競爭有可能加速市場的擴容。

除市場本身的增長,(1)(3)可以搶(2)的份額,當(3)到一定體量想保持增速必定會搶(1)的份額。

(1)市場份額大,市場本身又在增長,丟失少許市場份額並沒大影響;

當(3)成長過快,(1)丟失的市場份額較多時,(1)短期內不會有根本風險,但會有增長風險——收入、淨利潤在增長,但增速降低,疊加對(3)的擔憂,殺(1)的pe,(1)的股價難有增長空間。

目前的信息流+短視頻能顛覆騰訊嗎?不能

但它可以壓縮騰訊的增長空間,“收入增長=總流量增長*單位流量價值增長”,當規模越來越大,總流量增長為0,單靠單位流量價值增長是很難保證足夠增速。

疊加另外三大因素:

(1)股價較貴;

(2)吃雞短期得不到商業化;

(3)備付金新政。

那就很有可能殺pe,並且殺不少——於投資者來說,就是風險。

2015年上半年,阿里(NYSE:BABA)的市值曾到三千億美元左右的高峰,此時京東(NASDAQ:JD)五百億美元左右。

三年後,阿里在經歷腰斬後市值突破五千億美元,京東仍然是五六百億美元。

假如京東目前的市值到二千億美元左右,阿里的市值還有可能在五千億美元以上嗎?

不太可能。更多的可能是仍然是三千億美元左右,然後再給京東二三年時間,可能就是阿里二千億美元左右,京東三四千億美元左右。

抖音、快手的崛起對騰訊的影響也是如此。

1.5億日活的抖音,1億日活的快手能給騰訊等互聯網公司很大壓力,但只是壓力;但2億、3億、4億甚至5億日活的抖音呢?

抖音的背後是頭條,頭條已經證明其有跨領域擴張能力,它拿下短視頻就會停止擴張?最新消息是它已經向遊戲領域擴張。

快手還沒有證明自己有跨領域擴張能力,但它如果能防守住這波衝擊,把小遊戲或A站做起來,未來仍然不可小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