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高校人才培養的新趨勢,哈佛大學是這麼做的 丨 案例

對於學生所要學習的這些跨學院、跨學科課程,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院長弗朗西斯·多伊爾信心滿滿地表示“我認為我們兩個學院已在工商管理與工程技術之間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即摸索出了一套能夠培養“文武雙全”人才的培養方案。

2016年11月22日,在由新浪教育頻道主辦的2016年高考升學規劃行業峰會上,上海交通大學教務處處長、招辦主任吳靜怡談到,“學科交叉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強,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與融合已成為現代和未來科技發展和創新的驅動力……交叉複合型人才培養更加體現未來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新浪教育,2016-11-25)

縱觀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經驗,它們都把培養未來的世界領袖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特別是如何培養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的具有管理素質修養的理工科複合型人才,已成為一流高校尤為關注的話題之一。

新聞鏈接:

2017年2月《教育部關於“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對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在有條件的地區設立學科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在相關學科領域開展前沿性基礎研究,著力培養高層次拔尖創新型、複合型人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2017-02-04)

“工”與“商”的約會

哈佛大學商學院(HBS)和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2017年正式宣佈聯合開設雙碩士學位項目,旨在培養兼具工程、管理和設計技能的學生,推動科技型企業的創新。這一時長兩年的全日制課程將於2018年8月開課,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後可在2020年5月獲得工程學和工商管理學(S.M./M.B.A.)雙碩士學位。

其實一開始哈佛大學僅僅是為了推進HBS與SEAS兩個學院的簡單合作,在2016年5月舉行了一次聯合研究學術討論會,兩個學院交流了他們獨特的教學法、科研興趣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這可謂是兩個學院的初次“約會”,意想不到的是通過這次約會,兩個學院碰撞出了跨學科人才培養的合作火花。

最初HBS的尼汀·諾瑞亞院長與SEAS的弗朗西斯·多伊爾院長預測,跨學院的課程合作可能需要幾年時間逐步推進,所以他們當時關注、討論的重點是跨學院的科研合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時隔半年,當2016年11月兩位院長就合作事宜再次碰面交流後,2017年1月,諾瑞亞院長在寫給同事的年度“優先事項”郵件中就暗示,“為尋求兩個學院的互惠互利領域,也許最終會開設一個新的學位。”

5個月後,HBS與SEAS正式對外宣佈S.M./M.B.A.項目成功設立,計劃最初批次招生30人。

“文武雙全”型企業管理者

已在哈佛大學任教25年的產品設計類課程教授羅伯特·豪表示,“在產品設計以及製造與營銷設計的過程中,當工程技術與工商管理出現交集時,有一部分人對這種交集的感知是非常強烈的。”

雖然不少具有STEM背景的MBA學生確實有一定研發和管理能力,得以進入某一細分行業去創業,或者會在其創業過程中有意識地去尋找一位研發或管理更出色的搭檔,但現實是許多技術型企業管理者都欠缺一定的商業訓練。

“我們通過調查發現,不僅大學本科有STEM背景的MBA學生比例近些年在穩步上升,而且他們在本科階段就開始有意識地學習一些工商管理類課程,很明顯他們已經對成為技術型人才不那麼感興趣了。”諾瑞亞院長表示,對於哈佛大學此次招收的S.M./M.B.A.學生,他認為他們的出發點是希望既能得到更精深的產品設計類的技術培訓,又能獲取更深層次的企業管理技能培訓,成為細分行業內既懂技術又會管理的“文武雙全”型管理者。

鑑於S.M./M.B.A.的培養目標,HBS和SEAS的新生課程與其他一流研究型大學的同類課程有所不同。在哈佛大學攻讀這一雙學位的學生如想順利畢業,既需結合自身本科階段的學習經歷、以往的工作經驗,還需完成多種類型的課程,如學習工程學、HBS的多數管理課程,以及適用於產品和企業的設計學課程。

對於學生所要學習的這些跨學院、跨學科課程,多伊爾院長信心滿滿地表示“我認為我們兩個學院已在工商管理與工程技術之間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即摸索出了一套能夠培養“文武雙全”人才的培養方案。

“管理者”的培養非易事

談到高校工科和商科教育的合作,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商學院院長格里高利·威特威爾曾表示,兩者的合作非常重要,可以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系統思考問題的能力,讓他們根據事物的結構和本質作出判斷;兩者的結合還能夠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提出更多解決方案和選項。

雖然哈佛大學的S.M./M.B.A.項目還未正式開始,但不少高教人士表示,非常期待跨學院合作所能產生的協同效應。不過鑑於目前在哈佛大學擁有STEM背景的MBA學生的比例很小,該校HBS的MBA課程“產品管理101”的開設者托馬斯·艾森曼教授,對於最終能拿到新碩士學位的學生人數略有擔憂,“畢竟要成為一名‘文武雙全’的企業管理者沒那麼容易。”

為培養“文武雙全”的企業管理者,哈佛大學的S.M./M.B.A具體為學生開設了哪些課程呢?根據該校對外公佈的資料,我們可瞭解到學生入校後將學習以下主要課程:

※為期3周的暑期“系統工程”課程,由來自SEAS的羅伯特·豪教授向學生講授關於定量分析方面的知識。如羅伯特·豪教授所言,不管學生們以前的學習領域是什麼(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等),此課程將提升他們的定量分析技能,加深他們對跨工程領域複雜系統的分析和設計方法的理解。

※學習HBS的一年級MBA課程,其中涵蓋財務、市場營銷、財務報告與控制、管理者與組織行為、企業的運營與發展戰略、職業道德與問責等內容,並輔之以針對雙學位學生的一系列研討課。

※時長1個月的“浸入式技術創業”強化課程,是由兩個學院共同教授的創業經驗課。在該課程中,學生會組成團隊,各團隊依據客戶提出的商業需求,給出相應的產品設計方案、商業模式測試和預期的市場營銷計劃,最後會將該文案完整呈現給由教師、企業家和投資人組成的座談小組,獲得他們的反饋和評估。

※在兩個學年之間的暑期,學生將獲得各類型公司實習的機會,或由哈佛大學給予一定支持的創業機會。

※第二學年,會有HBS和SEAS兩個學院聯合授課的選修課供學生學習。其中秋季課程包括旨在教授學生人性化設計所需的先進技術的“綜合設計”課程、“項目管理”課程、“可視化與商務分析”課程。

據悉,如果哈佛大學該新項目的課程能夠滿足S.M./M.B.A.學生的需求,將來或許會擴大規模,為該校其他學院學生的交叉註冊學習提供更多選擇。對於S.M./M.B.A.項目,諾瑞亞院長指出,“學生的跨學院、跨學科的學習,也為跨學院、跨學科教師之間的科研合作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企業必然需要大批具備跨學科知識結構或背景的複合型人才。尤其是擔當著創新知識重任的一流大學,在美國杜蘭大學弗里曼商學院院長艾拉·所羅門看來,真正優秀的教育需要做到創造更多元化的環境;前瞻性地瞭解市場、技術的發展,以及複雜的全球資本市場和規則;有一批專注於更新和整合多種技能的跟得上時代潮流的學生;加強與其他學院、組織的交流和合作。

新聞鏈接:

2017年4月13日,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聯合數學與統計學院、生命學院、物理學院以及徐特立學院舉辦了該校“理工交叉與多學科融合的複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首期學術沙龍。據悉,該學術沙龍是北京理工大學2016年研究生教育教學重大培育項目“理工交叉與多學科融合的複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為不同學科領域的師生提供一個“交流學術成果、激發創新火花、謀求交叉合作”的學術平臺,為探索“理工交叉與多學科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支持。(北京理工大學新聞網,2017-04-17)

主要參考文獻:

[1]Jonh S. Rosenberg. "Harvard Aims to Reinvent Business- Engineering Education." Harvard Magazine, 13 Jun. 2017.

[2]Mark Crawford.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A Combination for Success."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Sept. 2012.

[3]商科與工科的邊界與合作 是對市場需求的回應[EB/OL]. 騰訊教育,2016-10-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