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成功的大學校長,為何成為性騷擾處理不當的“背鍋俠”?

羅切斯特大學前校長塞林格曼在任約13年,給這所大學帶來哪些變化?對其未來發展有何戰略規劃?因性騷擾處理不當而被迫離職前留下什麼感觸?

“親愛的丹尼……”在2018年1月致羅切斯特大學校董會主席的辭職信裡,時任羅切斯特大學校長喬爾•塞林格曼寫道,“現在這所大學需要一位新校長。我這樣說並不苦澀,也不遺憾,僅是清楚地看到了事實。現在這所大學最需要的是一段療傷期。”在信中,他明確提出自己會在2月底正式離職,之後學術休假一年,再回校繼續擔任一名普通教授,因為“我愛這所大學並願意繼續成為其中的一分子”。塞林格曼在羅切斯特大學擔任校長達12年半,他帶領這所大學取得了哪些成就?曾經為這所大學勾勒了怎樣的藍圖?在被迫離職前又對這段生涯有什麼感觸?

以Meliora為標誌的飛速發展

羅切斯特大學校董會接受了塞林格曼的辭職,並在回函裡褒獎了他擔任校長期間取得的重大成就,居首位的就是2011—2016年完成該校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籌款行動Meliora(拉丁語為“做得更好”,正是羅切斯特大學的校訓)。這次籌款目標是12億美元,結果在塞林格曼的領導下超額完成,共籌集到13.7億美元。學校用這筆錢聘用了103名教授,給406名學生提供獎學金,還新修了28棟校園建築。

為何塞林格曼有如此出色的籌款能力?從教育背景來看,他本科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讀政治學,之後在哈佛大學法學院拿到法學博士,專攻證券法。他出版的20多本著作包括《證券管制》《華爾街轉型:證交所歷史》等。可見塞林格曼與金融、法律、政府、商界都有密切聯繫,這無疑有利於推動募款。

來到羅切斯特大學之前,塞林格曼曾就職的高校包括東北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密西根大學、亞利桑那大學和華盛頓大學,在每所學校任職的時間短則3年,長也不超過8年,最高職位是法學院院長。只有羅切斯特大學以校長之位委以重任。難怪塞林格曼在十多年裡一直竭心盡力。

曾經勾勒的未來藍圖

在2017年夏天面向全校的茶話會上,塞林格曼建議通過四項戰略重點來推動羅切斯特大學未來的發展。

戰略重點之一是數據科學。在塞林格曼領導下的羅切斯特大學計劃用1億美元打造一流的數據科學學科。與之相關的舉措包括建成並投入使用的威格曼大樓,聘用20名計算機和數據科學領域的教師(其中16名已經到位),以及授予數據科學的本科和碩士學位。這些投入已初見成效。從2009到2016年,該校獲得與數據科學相關的國家健康研究所經費已達3.3億美元,包括呼吸道病原體、免疫生物工程等,推動計算機、生物、醫學等領域的交叉探索。

戰略重點之二是腦神經科學。塞林格曼預測“21世紀是大腦的世紀”,他認為健康與生命科學都在力圖征服人類最難理解的醫學挑戰,如老年痴呆。羅切斯特大學不能錯過這個世紀挑戰,它已被列為全球前50致力於研究腦神經科學及行為的大學。該校德爾蒙腦神經科學研究所的腦神經學、腦神經手術、大腦及認知科學項目都很強,並在2016年新引進了8位相關領域的學者。

戰略重點之三是人文與表演藝術。一方面這是通識教育的需要。儘管羅切斯特大學最受歡迎的專業是健康、法律、商業和工程,但是學生在校期間離不開人文體驗,也可通過不同文化來拓寬視野。另一方面這是結合學校本身的優勢,2017 年羅切斯特大學的表演藝術被列為全美高校前10名。該校伊士曼音樂學院由柯達公司創始人在 1921 年創建,多年在全美排名裡穩居前列。該學院在2021年即將迎來百年院慶,這正是塞林格曼大展身手的募款機會。

伴隨著特朗普政府2017年上臺之後的預算削減,美國高校面臨更大沖擊。2018 年預算裡,科研經費要砍掉16.8%,約合126億美元,打破了過去40多年的歷史紀錄。教育經費也要砍掉100億美元。其中首先是學生貸款與勤工助學項目,國際交流如福布萊特計劃也要縮水 55%,連國家健康研究所的預算也要削減 20%。塞林格曼經過多年苦心經營的提前佈局,尤其是通過與醫學相關的科研突破與社區服務,拓寬學校收入來源,降低對聯邦撥款的依賴,有助於羅切斯特大學渡過財政難關。

被迫離職前的感慨留言

儘管塞林格曼已勾勒出圍繞四大戰略重點的發展藍圖,但因為公關危機猝不及防,讓他失去機會來實現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早在2016年3月,羅切斯特大學就收到一名腦神經科學教授對學生和同事性騷擾的內部投訴。當時校內進行了兩個月的調查,對30多人進行了訪談。部分訪談筆記和最後的調查報告都由該校工程學院院長審閱,認定沒有確鑿證據證明性騷擾。投訴者對這一結論提出異議,於是醫學院院長審閱報告,也得出同樣的結論。

7月這一事件升級,投訴者通過律師向校方提出讓外部調查人員介入。校外調查人員又用兩個月時間訪談了12人並出具報告。這次由文理學院院長審閱報告,結論依然沒有改變。可見學校至少有一年時間可以避免衝突激化,遺憾的是沒有人(包括塞林格曼)能夠預見該事件會迅速“發酵”,並直接導致塞林格曼下臺。

事件激化的導火索來自網站上的報道,具有“殺傷力”的實質內容來自於同校兩名教授一份長達百頁的訴訟文件。向聯邦法院提出這一訴訟的共有9人,包括前任或現任教員及研究生。他們認為塞林格曼校長本人對該事件處理不當。就此投訴展開的第三次調查訪談了多達115人。儘管調查結果支持前兩次的結果,認為校方結論沒有問題,但整個輿論導向已讓塞林格曼無路可退,指責他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安撫或保護投訴者。

在調查結果公佈之前,他就遞上了辭職信,並在一封公開告別信裡袒露心聲:“你是這所大學的首席戰略家、啦啦隊長、大主管,還是面向政府、社區和國內外學術機構的招牌人物。這個工作是7天24小時連軸轉。危機該發生時就會發生,有時候在凌晨三點。連續幾周你得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你得經常出差,總因為晚點滯留在機場或車站,到酒店已經是晚上十一二點,還要準備明早七點的會議。你一定要有耐心,還要善於傾聽。事情順利,你會獲得本不屬於自己的功勞。事情糟糕,你就得揹負罵名。”

總之,從塞林格曼的臨別感言來看,校長不僅要善於制定戰略,有充沛的精力,還要隨時準備處理危機,善於傾聽與安撫,甚至在必要時犧牲自己成為“背鍋俠”。對於羅切斯特大學而言,在聯邦政府對科教預算大幅削減的2018年失去這位校長,學校也將面臨嚴峻挑戰,影響未來戰略重點的實現。

主要參考文獻:羅切斯特大學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