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合肥、長沙、南昌、鄭州,這幾個中部城市,哪一個的前景更好?

黃強

這個問題問得很幼稚!

武漢的恢宏的前景,乃至當前的現實條件,根本不是其它幾個小城市可以相比的!

武漢作為國家核心城市京武滬一線城市成員,作為中國內陸唯一的國際化大都會,作為中國最大的科技教育中心城市,水陸空交通樞紐,世界最大城市規模的城市,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大都會之一——和長沙鄭州南昌合肥等二三線小城市,沒有可比性!

事實上,問題列舉的這些城市,鄭州長沙南昌合肥,加上週邊的貴陽重慶西安,都是和武漢組成中國中部城市群——而這個城市群的核心正是武漢!武漢是他們的上級城市,他們的上游城市——甚至說這些城市把武漢當做他們的中心樞紐自己對面交流的平臺。


武大東湖

基礎數據

1、武漢

先看幾個關鍵性數據:

面積:8494平方千米

人口:1091萬

GDP:13410億元

GDP增速:8%

2017年新增常住人口:14.8萬

2、長沙

面積:11819平方千米

人口:791.81萬

GDP:10535億元

GDP增速:9%

2017年新增常住人口:27.3萬


3、鄭州

面積:7446平方千米

人口:956.9萬

GDP:9130億元

GDP增速:8.2%

2017年新增常住人口:15.7萬

數據分析:

在人口基數和GDP總量上是武漢領先,在面積和GDP增速、人口增量上是長沙領先,鄭州的數據相對於平庸,但是我們發現,這些只是基礎數據,城市的發展潛力與城市的資金增量和人口增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個是錢的增速、一個是人口的增速。

從這張表格中的數據,我們發現資金總量排名依次是:武漢、鄭州、長沙;資金增速排名依次是:長沙、武漢、鄭州;人口增量排名依次是:長沙、鄭州、武漢。

綜合來看,蔣昊認為:未來十年最有潛力的城市是鄭州、未來二十年最有潛力的是長沙、未來三十年最有潛力的是武漢。


蔣昊脫口秀

題主提出來的這個問題太空泛。什麼叫前景更好?具體是指哪方面?

涉及到城市之間的對比,是有那麼一些指標可以量化的,一個大學都有各種排名,何況一座幾百萬人口的城市?不能以主觀的曾在某地工作,某地讀書,去過某地遇上某件事就此認定此地好過哪座城市或者不如哪個城市這種武斷的結論。。。

武漢,合肥,長沙,南昌,鄭州這幾個中部城市。。。目前來說正確的排序是: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南昌,它們在2015年的GDP總量分別是。。。算了我還是喜歡以理服人,我們還是來看錶格吧。

一、經濟總量

二、各城主要經濟指標

通過以上表格不難看出,目前武漢在各項指標上面都遙遙領先,一個城市經濟越趨活躍,第三產業佔比越高。這個佔比:北京、上海、香港分別是:79.7%、67.8%、92.9%。長沙,合肥,南昌還處在製造和服務業上面搞均衡。

反映在人均收入與人均GDP上面,長沙兩項指標均居第一大幅領先其餘4城。在經濟總量方面,武漢最為緩慢,其實以萬億的規模來說不算慢了。以這個經濟增長速度來看,如無大的經濟政策變動或天災人禍,未來幾年內這幾座城市還是不會有相應的座次變化。畢竟差距在這裡,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彌補得上的。

這幾座城市在全省的佔比,猶以武漢為甚,接近全省4成比例,長沙次之也達近3成。鄭州如此總量規模僅佔比達2成,算是比較均衡發展的。

三、交通旅遊與科教文衛

有數據才有對比,有對比才有傷害,一目瞭然下的數據才是最真實的城市實力體現。正如上面的5座城市一樣,武漢還是一家獨大,長沙還是千年老二,南昌還是墊底的存在。關於交通方面,總有人喜歡爭多少站臺多少線多少建築面積,這些真不是衡量某座城市間的實力或者說鐵路運力。這幾座城市誰修不起一個幾十萬平的火車站?管你十字型路線也好,米字型路線也好,國家安排的運力車次才是鐵路根本,才能體現這座城市的交通實力。

機場方面,正如我之前回答的一個問題一樣,長沙在今年12月8日的時候率先突破了2000萬人次,而武漢、鄭州於17日、18日也分別突破了2000萬人次吞吐量,剩下二城在可以預見的10年內不會超越,畢竟差了一千幾百萬的量是無法短短几年迎頭趕上的。

一座城市的的實力從某方面來說,最直接的體現在交通方面,要想富,先修路。縱觀全球,經濟發達的城市無一不是交通發達。換這5城也是一樣,經濟越活躍的地方交通數據越亮眼。不要拿人口規模小做自我安慰的理由,2015年澳門59萬人,機場運量600萬,香港730萬人,機場吞吐量超過浦東8百萬達到6800萬,你怎麼說?

四、科教文衛

為了美觀,將科教文衛的表格做在第三小節了。大家將就看。。。

眾所周知,全國一共就這麼多所985、211,除了北上就是南武西長了。在這裡武漢又是一家獨大,長沙又是老二,剩下的幾個不足為慮。一座城市除了千百萬的各行各業的人才之外,最稀缺最急需的也是各類高端人才的引進落地,而高端人才又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校。同時為了留住科研人才,國家又會在其研究方向與資源方面對其傾斜,換言之雙方合作愉快。研究出來的成果除了本人、學校享受之外,城市也會享受其帶來的效益。現在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從來離不開高端科研人才。一個國家都是如此,惶論一座城市?所以每個城市都在鼓勵吸引人才,留住處人才。

至於文化與傳媒方面,千年老二長沙一家獨大,剩下四城望塵莫及。芒果TV,電視湘軍,出版湘軍在全國都是翹楚。

衛生醫療方面武漢的同濟系與長沙的湘雅系半斤八兩,剩下的三個又是打醬油。


總結了這麼多,總體而言,在未來的10年內,該排名將不會出現變化,如果一定要說變化也只是在鄭州和長沙之間變化。武漢還是那個武漢。


極度深寒

總是看到有人噴武漢吸光全省資源,一城獨大,試問中部省會城市除了鄭州稍微強點哪個城市不是這樣。而且任何拋開人口談吸血在我看來都是耍流氓。附簡單計算如下。

長沙市人口占湖南省比例約11% GDP佔比29.3% “吸血”比率

226%

南昌市人口占江西省比例約11.6% GDP佔比23.9 “吸血”比率206%

武漢市人口占湖北省比例約18% GDP佔比36.9% “吸血”比率205%

合肥市人口占安徽省比例約12.6% GDP佔比25.7 “吸血”比率204%

鄭州市人口占河南省比例約10% GDP佔比19.8% “吸血”比率198%


另付

成都市人口占四川省比例約17.5% GDP佔比約40.5% “吸血”比率232%


再就產業結構而言以上城市也只有成都和武漢三產超過了50%,其餘城市都還比這兩者更迫切的需要產業轉型升級。


就前景而言,只要大天朝根基穩固,以上城市發展潛力都不可限量。


mareki

武漢,不用說了啊

武漢經濟基礎好,無論是解放後,還是解放前,一直是工業重鎮,加上依託長江,船運發達

擁有知名大學武漢大學,地鐵也比其他城市建立的多,建立的早

而且城市雖然分割三塊,但是未來可發展體量大,房價在中等,有繼續上揚空間

加上湖北的經濟這幾年也在高速發展,特別是依託江浙滬的邊緣經濟帶得利,所以最有前景了

其他幾個城市,合肥,被南京蓋過了光芒,和馬鞍山比工業又差距太大,只有中科大算是強勢學府

南昌,地處內陸,雖然靠著長江,但是歷屆領導足足耽誤了江西的發展幾十年,既然是革命老區,也就代表底子薄,經濟弱

長沙,雖然依靠廣東的經濟帶延伸,但是自身競爭力有限,支柱產業不足,加上當地投資環境本來就不佳,所以不是很看好

鄭州,如果沒有富士康,這個城市還真的沒有太大競爭力,但是,你要知道一個城市如果靠一家或者只有一家企業支撐的話,其實這就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了,代表著當地的用工成本太低,基本設施費用不高,經濟政策傾斜力度也大,對這個城市的發展基本上沒有什麼好處


辛冬遊天下

這個問題其實完全沒必要拿其他城市來湊數,中部最強大隻在兩個城市之間產生,就是武漢和鄭州。其他的三個根本沒資格,就算現在長沙貌似壓了鄭州一頭,但從長遠看,鄭州大幅度甩開長沙是必然的結果!

位置,位置最重要。武漢是中部最中心,京廣鐵路和長江的交匯處,位置好到爆!目前毫無疑問的中部第一。鄭州是京廣鐵路和黃河,龍海鐵路交匯處,位置也好到爆!

其他的因素,比如合肥的科技優勢,長沙的城市群優勢,這種因素是可以改變的,此消彼長,只有區位是老天爺給的,沒辦法。比如深圳超越香港就是大勢所趨,大家都知道的事,比如大陸全面超越臺灣,也是大勢所趨!

長久地看,中部只能是鄭州,武漢全面超越。至於兩者誰能壓倒誰,不知道!但個人比較傾向於鄭州!為什麼?還是那些老天爺給的家底,河南省人口遠超湖北,並且河南的其他城市都不差,湖北嘛,武漢一個城市佔了全湖北三分之一到一半的gdp,可想而知其他城市是怎樣的德性。當然武漢現在在高等學校方面超越鄭州,但還是那句話,這種因素如果放到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跨度看,是可以改變的,只有老天爺給的,你想改變都變不了。


史海釣叟

現在來看,武漢更有前景。

本身城市框架大,人口多,萬億gdp,內陸優秀的交通航運物流,高新產業走在最前端,拋開來說就算要吃老本還有那麼多重工。如今城市基建不停,十幾條地鐵開建,不愧是大工地,還有優秀的科教文衛,源源不斷的提供了人才,未來定耀眼於中西部。缺點是城市還不夠精緻,總有人戲稱大縣城,不過也能看到武漢努力的地方,雖然到處挖,挖完之後又是一副景色罷。然後是長沙

剛拿下國家級的湘江新區,八千億gdp,城鎮人均收入中西部名列前茅,房屋均價六千很良心,科教文衛實力不弱,京廣滬昆交叉點,長沙一直打著小而精的口號,其實城市面積擴展非常快。路修的長,地賣的多。長沙雖給人一種濃烈的娛樂氣息,但嶽麓的書香氣息一直瀰漫不散,三一中聯等牛逼重工坐鎮星城,高新產業麓谷的那群玩技術的牛人群體愈發龐大。不足之處也就是本身的城市框架不夠大,小於武漢鄭州鄭州

處於中國的心臟地帶,交通樞紐,一個半小時覆蓋中國三分之二的城市和五分之三的人口。相對於河北安徽湖南要離北上廣遠,曾被笑話為鬼城的鄭東新區也成功逆襲,航空城也吸納了大量本省人口,龐大的勞動力又吸引了各式各樣的工廠,投資,城市框架大,敢花錢砸基建。可惜國家政策太少。

合肥

相對於前面三個要弱上一些,不過最近緊跟長三角步伐,承接好了長三角過來的產業,城市基建投資不斷,政務區也越來越繁華,以後必然會閃耀中部。

南昌

其實把南昌放到這五個城市裡面來比較無疑是很吃虧的。本身南昌硬實力並不及前幾個城市,國家政策也並沒有照顧到南昌,之前不提到南昌是不希望你們看到數據表示不滿而已。

截止2016年6月28日各大城市地鐵通車裡程排名

武漢126KM

長沙69KM

鄭州46.85KM

南昌29KM

合肥24.58KM

一,常住人口

長沙:709萬,城市化率68.5%

武漢:1002萬,城市化率66%

鄭州:885萬,城市化率64.8%

合肥:752萬,城市化率64.6%

南昌:508萬,城市化率46%

二,2016年上半年GDP 非全年 (億元)

武漢:5345.87

長沙:4280.01

鄭州:3537.14

合肥:2575.45

南昌:1809.88

三:城鎮人均收入 2015全年數據

長沙:39961 8.5

武漢:36436 9.5

合肥:31989 9.0

南昌:31942 9.8

鄭州:31099 8.7

四: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15全年(億元)

武漢:1245.63

鄭州:942.90

長沙:718.95

合肥:571.50

南昌:389.22

五:固定資產投資(億元)2014

武漢:7002.9

長沙:5435.8

合肥:5302.6

鄭州:5259.7

南昌:3434.3

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2014

武漢:4369.3

長沙:3162.1

鄭州:2913.6

合肥:1666.8

南昌:1429.2

數據來源各政府網站年鑑

其實要比這幾個城市的前景,固定資產投資的數據已經告訴我們先後了,涉及固定資產的經濟活動,南昌已經遠不及前幾個城市。

最後再來看一個關乎前景的數據

小學生在校人數

鄭州 79.1萬人 增幅30%

長沙 50.9萬人 增幅23%

武漢 47.4萬人 增幅15%

合肥 46.4萬人 增幅7%

南昌 40.7萬人 增幅-7%

當然南昌朋友也可以這麼想,我南昌只有這麼大人口只有這麼多,數據基數原本就落後其他幾個城市,你們玩你們的,我建設好自己的城市就足夠了。你們有國家級新區有保稅區,我們自己搞紅谷灘自己爭取保稅,你們高鐵四通八達,我們高鐵不也就差轉乘的幾里路。所以何必計較這所謂前景,我要是你們這標題看都不看一眼,關我屁事。要怪就怪當年的領導不爭氣,不搶京九鐵路,還不搶京廣高鐵,四萬個億的那幾年不像其他城市那樣擴大城市規模,招商引資完全落敗。


奔跑的小小喵

一個城市的發展前景取決於多方面,但有幾樣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如下

一、政治定位

一個城市政治定位越高,相關資源就會越集中,得到的支持也就越多。5個城市,武漢和鄭州定位最高,國家支持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其它三個都是地級市,目前還無法跟武漢鄭州相比。

二、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的好壞,對一個城市的發展息息相關,縱觀全球,發達的城市除了首都,基本都集中在地理位置優越的地方。武漢被稱為九省通衢,又處於長江黃金航道中心地帶,又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武漢在民國起一直是我國十大城市,既有地理優勢,也有歷史優勢。另外鄭州是我國最大的鐵路樞紐,讓鄭州舉辦物流運輸優勢,但和海陸空優勢俱佳的武漢相比還差些。其它三個地理位置無法跟武漢、政治相比。

三、科技實力

近年合肥在科技發展迅速崛起,合肥是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3個,僅次於北京,另外人工智能也是遙遙領先,國內很多機器人開發都用到科大訊飛的智能軟件,總部就在合肥。其次是武漢,擁有國家實驗室1個,光谷高新區以及眾多高校人才優勢,再次是長沙,國防科大在計算機領域實力雄厚。鄭州和南昌相對差些。

四、人才吸納能力

一個城市要發展離不開人才,目前武漢和合肥由於高校眾多,高新產業也多,人才吸納能力強於其它三個城市,特別是武漢出臺了很多吸納人才的政策。五、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的好壞會影響投資者的決策,也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從下圖可以看出,武漢還是大幅領先於其它四個城市。

六、綜合競爭力

一般來說,綜合競爭力越強,獲得的資源也就越多,發展前景就更好。目前武漢的綜合競爭力無疑是最強的。綜合來說,這五個城市武漢的前景會比較好,但武漢有一個隱患,由於大修大建,政府負債率非常高,萬一發展不好,會嚴重影響到以後的發展,但任何事最終的影響因素是人,大家覺得呢?


麼爺的舅舅

預測一個城市的前景,主要看城市基礎建設,交通設施,經濟體系構成及發展速度來綜合判斷

武漢,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市,總面積8494.41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1076.62萬人,2015年,武漢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0905.60億元,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結構:3.3:45.7:51.0

合肥,安徽省省會,總面積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里),2016年末,合肥市常住總人口為786.9萬人,2016年,合肥市實現生產總值(GDP)6274.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3:50.8:44.9

長沙,湖南省省會,長沙總面積1.1819萬平方公里,2015年末,長沙市常住總人口743.18萬人,2016年,長沙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323.70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0∶48.4∶47.6

南昌,江西省省會,總面積0.74萬平方公里,2016年南昌常住人口537.14萬人,2015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000.0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3:54.5:41.2

鄭州,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總面積74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6.9萬人,2015年鄭州生產總值為7315.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2.1∶46.5∶51.4

基礎分析,武漢政策支持,經濟實力,人口規模都是裡面最好的,再下來是長沙,鄭州,合肥,最弱是南昌

交通分析,這5大城市都有水陸空交通運輸,地鐵高鐵也都發達,武漢會稍微有優勢一點點

,2016年度到2017年度全球房價上漲的城市排名:鄭州第5,長沙第7,合肥13,武漢15,南昌40,

綜合一下基礎排名和房價上漲速度,個人認為最有前景的城市是長沙,鄭州和武漢我很糾結,考慮到鄭州工業比重還能提升,給鄭州第二,具體排名如下:長沙>鄭州>武漢>合肥>南昌


將心向明月

我對這幾個城市比較瞭解,因為我畢業這十幾年一直在中部混。合肥人,在鄭州、武漢、南昌、長沙工作過,現在定居長沙。不羅列枯燥的數據,我從自身的對城市生活的感受來說,為什麼我最後定居長沙,因為我覺得在長沙感覺最舒服。應該說這十幾年幾個城市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合肥的文化深受長三角影響,連房價也是如此,現在的合肥大規模的基礎建設不亞於其他幾個城市,特別是交通方面的全面提升,使這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和後勁難以估量。但是,合肥總感覺少了那麼一點東西,就是文化的認同感,可以說大半個安徽還是處在上海、、南京、杭州的文化影響之下,合肥的文化並沒有和大規模城建相匹配,所以整個城市的吸引力還是比較弱。鄭州鄭州和武漢是傳統交通大樞紐,商貿極其發達,文化方面更具包容性。特別是武漢,不管你是哪裡人到了武漢會有一種自動被融入的感覺。在武漢,你可以享受到大江南北的各地美食,可以說武漢是中部最不排外的城市。鄭州在文化影響力上要弱於武漢,在城市建設的標準上也低於武漢,特別是飲食方面,比較粗放。但是鄭州的優勢是城市性格更加剛毅,很務實,生活在鄭州會覺得踏實一點,這一點要親身體會,武漢長沙合肥南昌都相對浮躁一點。長沙當然是我最瞭解的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的底蘊和中西部最具現代氣息的娛樂文化碰撞交融,使這個城市具有一種無法抵抗的娛樂魅力。飲食方面特色最鮮明,在長沙街頭,最多的就是各種酒樓飯館,但是這種鮮明的特色會讓一些剛剛來的外地人不太適應。強勢的文化性格讓外地人融入這個城市還是需要較長的適應期。南昌相對來說在中部存在感比較弱,特別是近幾年被個頭差不多的合肥全面壓制,文化的影響力不但需要經濟支撐,還需要有強勢的文化產業來帶動,南昌在這些方面確實被其他幾個兄弟遠遠拋在了身後。而且這種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優勢資源會越來越集中流向強大的城市。按照經濟實力排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南昌,目前的格局還很難說。但是,中部應該不會形成像上海、杭州、南京的格局,更可能是並駕齊驅、各局特點和優勢的都市集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