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漢人這麼尚戰的民族後來為什麼戰鬥力越來越弱?

秦朝和漢朝戰鬥力強到沒邊,(秦,漢、唐)這麼大塊地盤就很能證明一切。之後就越來越不能打,到唐代還要找外族人來幫忙打仗,到宋朝被外族滅,明也是一樣。

我總結出幾個原因大家看一下

1、(隋、唐、宋之類)越來越有錢,有錢當然是用外族人流血,自己這麼有錢還打仗?

2、(→_→)越來越有文化,有文化就怕死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3、武將地位地下,宋朝發現為什麼會老是戰亂原因就是武將問題(五代十國太亂了,老是武將打場大勝仗後,回國后王袍加身當皇上)所以限制武將。

4、徵兵制度改變

中國歷史上,徵兵制實施與否常為國家是否強盛的指標。秦朝、西漢的徵兵制與唐朝改良後的府兵制都被視為該朝代強盛的主因。另外,東漢或宋朝或清末等朝代的募兵制,也被視為該階段國力不振的原因。

5、降低武將學習,到明實行衛所制首先導致小兵變成是武將奴隸演變成類似外國的騎士(武將)與扈從(家丁)剩下的小兵全部變成奴隸,而且通常禁止軍戶成為文人(不能參加科舉)。然後致明當兵基本都是充軍與各種罪犯和活不下去的人,最後沒辦法只能學習宋開募兵制臨時招募人員平亂而且按明管理機制文官負責戰略,武將負責帶兵。

最歷害表現是袁崇煥直接殺毛文龍,他們官級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袁崇煥以正二品的文職矯詔殺了文武職都是正一品,而且還有尚方劍的毛文龍的確是逾越。毛文龍不是他的下屬,嚴格說起來還是他的領導。)不經過規則就直接殺了(如果在宋還要經過皇上才能決定武將生死如岳飛)

唐漢以前都講究文武雙全,到了宋朝發現文武雙全難以控制,且不太好找,所以就文武分開,所以就有文官監督武將的例子。所以虎符一分二一人一半,到了明朝就乾脆分開,設置兵部和都督府。武將負責帶兵練兵,兵部負責調度,籌劃,又覺得不完善所以又加了都御史加以監督。

6、古代冷兵器時代,最重要是馬這東西。外族通常都有很多馬,而漢族隨著人口越來多,人和馬就對立了,想多養人就得多種田而多種田就沒有大量牧場養馬。如果一定要養馬就會養不了這麼多人造反的人就會出現,人囗理論已經講的很明白。

思考,漢人這麼尚戰的民族後來為什麼戰鬥力越來越弱?

秦朝:16年

滅亡原因:

1、統一後,沒有給人民休養生息,徭役、兵役、賦稅負擔沉重;

2、政策律法沒有做及時調整,和平治世下刑法依然殘酷;

3、政府運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像陳勝吳廣這樣的一群亡命之徒,也能攻下大澤鄉;

4、原六國貴族後裔復辟勢力過於強大,秦二世個人能力素質有限;

5、各地起義風起雲湧時,而統治者仍忙於宮廷鬥爭;最終導致秦朝內部統治四分五裂,完全喪失平叛的主動權。

西楚:5年

西漢:210年

新朝:16年

玄汗:3年

東漢:196年

滅亡原因:

1、外戚、宦官勢力膨脹,各自結成利益集團,無休止的爭鬥亂政;

2、娃娃皇帝太多(皇帝年幼,必然是太后臨朝,依靠外戚掌權);

3、土地兼併嚴重(私有化),大量農民失去土地;

4、地主豪勢力強大,後期形成地方割據勢力;

5、黃巾起義導致地方武裝興起,中央失去控制。

三國:61年

晉朝:156年

滅亡原因:

1、統治集團腐朽,政治制度落後,權力分散;

2、**晉惠帝無力控制全局,導致宮廷實權派內鬥,以及八王之亂,耗竭了國力;

3、沒有正確處理好民族矛盾,導致小數民族入侵(五胡亂華)。

南北朝:170年

滅亡原因:

(南朝)

1、門閥勢力各自為政,門閥與皇權摩擦爭鬥不斷;

2、受外來勢力經常侵擾,經濟受創,政權不是很牢固;

3、部分皇帝昏庸殘暴,荒淫奢侈,激起地方將領叛亂;

(北朝)

1、六鎮(北魏貴族將領)之亂,引起了各族人民激烈的鬥爭;

2、土地兼併嚴重引發社會矛盾,動搖國家(東魏、北齊)根基;

3、權臣勢力過大,皇帝年幼(西魏、北周)難以駕馭。

隋朝:38年

滅亡原因:

1、大一統表面下的各種割據勢力暗流湧動,統治基礎很不穩固;

2、門閥對科舉制度不滿,與敵惡勢力勾結,對抗皇權;

3、隋煬帝個人因素: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窮奢極欲與濫用民力;但是,像搞科舉、建東都、修馳道、鑿運河、徵高麗,都是苦在當代,功在千秋的。

唐朝:290年

滅亡原因:

1、邊患不斷(如安史之亂、安南叛亂、外有吐蕃入侵等),藩鎮割據;

2、宦官專權(如李輔國等),黨爭內耗(如牛李黨爭);

3、長年戰亂嚴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力量,阻礙了經濟發展,引起農民起義與外族入侵。

五代:54年

十國:89年

滅亡原因:

1、藩鎮勢力依然強大,新生政權也無法控制,以致內亂戰爭不斷;

2、不少君主昏庸淫亂、殘暴蠻橫,軍務鬆弛,貪官暴吏欺壓百姓;

3、權臣勾結外族作亂,以及外族反撲中原擄掠殺伐;

4、政權太多,賦斂苛重,戰事頻繁,社會秩序、經濟基礎破壞嚴重。

北宋:167年

南宋:153年

滅亡原因:

1、以文制武的方針,造成了軍隊內相互牽制,動輒掣肘,弊病叢生;

2、後晉石敬瑭割讓的“燕雲十六州”,使漢族江山的天然屏障失去,無法抵禦外族騎兵;

3、聯金抗遼、聯蒙抗金決策失誤,只看到了遼(金)的強大,沒看到金(蒙)的危脅;

4、統治階層對軍事的無知、無能、不作為,導致了開封防禦戰的失利;

5、皇帝昏庸,朝政腐敗,政治內鬥嚴重,以及軍費開支較大,百姓負擔過重。

元朝:89年

滅亡原因:

1、貴族生活糜爛,吏治腐敗,政府信用破產,土地兼併嚴重;

2、不平等的民族等級制度,以及對人民壓迫欺凌嚴重;

3、財政赤字高居不下,賦稅過重,外加自然災害嚴重;

4、管理者不注重學習,只會用武力打江山。

明朝:277年

滅亡原因:

1、文官集團膨脹,權力過大,以及後期閹黨專政危害統治;

2、外敵襲擾不斷,政府添兵設餉,軍費較大,造成財政經濟危機;

3、資本主義萌芽,政府不注重工商業發展,大大限制商品貨幣的流通;

4、天災人禍相繼發生,造成流民數量大增,農民起義不斷影響穩定;

5、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自毀長城,幫助滿清撿現成江山。

清朝:268年

滅亡原因:

1、政治的黑暗腐朽,以及統治者本身腐化(慈喜)、無能(皇帝);

2、閉關鎖國政策下,導致思想、制度、科技落後;

3、清政府弱軟無能,面對列強的入侵,只知一味的委曲求全、割地賠款;

4、軍隊的失控(陸軍新軍在國內的變亂中倒戈相向),及其職能的倒轉(軍隊的職能只能對外而不是對內);

5、財政赤字下,“永不加賦”的朝訓被一破再破,各項加徵攤派有增無減;

6、清末鐵路的“國進民退”,進一步激起了民怨。

被篡位而亡的:西漢、東漢、唐,共3個。

因反叛而亡的:夏、商、周、秦、隋,共5個。

因農民起義直接而亡的:元、明,共2個。

因農民起義間接而亡的:東漢、隋、唐,共3個。

直接亡於外族、外國侵略的:北宋、南宋,2個。

間接亡於侵略的:西晉、東晉,2個。

被革命推翻的:清,1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