錚錚風骨 切切真情

錚錚風骨 切切真情 | 一代才女林徽因

前兩日讀徐志摩的詩,聽李健的歌,一口氣洋洋灑灑寫了一篇關於林徽因的文字。今日拿來重讀,覺文章零亂,言語乏味,竟無從下筆修改,不免氣餒起來。遂焚一道香,聽一曲琴,飲一盞茶,待氣定神閒,重新開篇。

林徽因,獨這三個字,賦予了一切美好女子的想象,有著蓮的氣質,梅的風骨,笑若桃花,顧盼生姿,玲瓏嬌俏,才情橫溢。一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溫暖了整個春天!

錚錚風骨 切切真情 | 一代才女林徽因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

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

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

你是天真,莊嚴,

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

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

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詩裡的每個詞被賦予了生命,一字一句跳入你的眼簾。活潑溫暖,靈巧可愛,字裡行間帶著盈盈的笑,切切的真。林徽因像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滿身才情從詩歌裡走來,被世間男女仰望,愛慕。

在民國才子輩出,新思潮蜂湧而至的時代,如此曼妙可人,集美貌才華詩情與一身的奇女子,必是眾才子追求的對象。林徽因有著三段浪漫的,令人神往的愛情故事。

康橋河畔,林徽因邂逅了初戀,情繫詩人徐志摩。一首廣為流傳的《再別康橋》,寫下了詩人曾經無限的愛戀和美好。

錚錚風骨 切切真情 | 一代才女林徽因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本想截取其中一部份引用這段愛情的美好,可我難以取捨,每一字都閃爍著溫柔的光,帶著愛慕,依戀,不捨。作別西天的雲彩,作別彩虹似的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徐志摩的詩為林徽因罩上了一層溫柔而聖潔的面紗,她是詩人筆下的虹,是觸碰不到的夢。多年以後,林徽因曾對自己的兒女說:“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懷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無論真實的林徽因是不是徐志摩筆下的樣子,能讓詩人迸發出無限激情和靈感的女子,本就是美好可愛的樣子。

錚錚風骨 切切真情 |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學生照

錚錚風骨 切切真情 |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與梁思成

如果說徐志摩是林徽因的情竇初開,此時要說的梁思成便是林徽因的相依相伴。據資料記載,梁思成第一次去拜訪林徽因時,她剛從英國回來,在交談中,她談到以後要學建築。梁思成當時連建築是什麼還不知道,林徽因告訴他,那是集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後來,梁思成也成為了一位著名的中國建築師,夫妻二人致力於熱愛的建築事業,林徽因不僅具有詩人的美感與想象力,也具有科學家細緻和踏實的精神。他們在山西對古建築所做的調查和實測工作,不僅對科學研究貢獻巨大,也使山西眾多埋沒在荒野的國寶級的古代建築開始走向世界,為世人所知。

錚錚風骨 切切真情 |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手稿

新婚之夜,梁思成問妻子:“這個問題我只問一遍,以後再也不提,為什麼你選擇的人是我?”林徽因說:“這個問題我要用一生來回答,準備好聽我回答了嗎?”這個小故事不斷被後人傳頌,女人在男人面的睿智,體貼,可愛,展現地淋漓盡致。試問,這樣的妻子,梁思成怎麼不疼愛?(WX:15651086810)

一對璧人終成眷屬,被稱為“樑上君子”和“林下美人”的天作之合。同是出生名門,養尊處優的兩人,當全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為了保護和發展中國的古建築事業,放棄一直以來的優渥條件,不屈不撓,與一群愛國人士一同南渡流亡。

錚錚風骨 切切真情 |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對古建築做調查

身體羸弱,肺病纏身的林徽因在四面烽火的歲月裡,在隨時失去生命,提心吊膽的日子裡,一邊和梁思成一起堅持整理中國營造學的材料,一邊照顧著年幼的兩個孩子和上了年紀的母親。他們一路流亡到李莊,終於暫時安定了下來。

錚錚風骨 切切真情 |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與兩個孩子

有一天,兒子問她;“媽媽,日本人打來了怎麼辦呢?”

她答:“怕什麼,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孩子尚小,可作為一位母親,一個堅強的女性,在困境面前展現出的無畏風骨,愛國真情,在孩子的心裡深深地烙下了印記。有才華,有情懷,有風骨,有氣節......這些都是林徽因身上珍貴的品質。

上世紀30年代的時候,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家搬到北平總布衚衕的四合院後,周圍很快聚集了一批當時中國知識界的文化精英,品茗坐論天下事,好不熱鬧。慢慢地,梁家便形成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北平最有名的文化沙龍,人稱 "太太客廳"。

錚錚風骨 切切真情 | 一代才女林徽因

太太客廳

"太太客廳"的座上賓都是當時頗有影響的人物,徐志摩、沈從文、金嶽霖、朱光潛、胡適,而林徽因雖為人妻,那樣的優雅大方也是讓男人們為之心儀的。每逢聚會,幾乎都以林徽因為中心,談古論今,皆成學問。

錚錚風骨 切切真情 | 一代才女林徽因

徐志摩、金嶽霖、梁思成(從左至右)

其中的著名哲學家金嶽霖尤其折服於林徽因的才情之下。他對林徽因人品才華讚羨至極,十分呵護;林徽因對他亦十分欽佩敬愛,他們之間的心靈溝通可謂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靜的金嶽霖仲裁。金嶽霖自始至終都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金嶽霖愛了林徽因一生,終身未娶。

錚錚風骨 切切真情 |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一行人對華嚴寺進行考察

當年,這樣的文化發龍沙龍還牽扯出另一個廣為流傳的小故事。作家冰心不願去參加這樣的聚會,也看不慣林徽因被眾人追捧的局面,便寫了篇《我們太太的客廳》來影射林徽因。尚在山西做文物調查的林徽因讀了這篇作品後,誠如她自己向李健吾所言,送給冰心一罈山西老陳醋。“吃醋”在中國是有明確指向的,你調侃太太客廳,我讓你“醋上”加醋。是不是真有其事,無從考察,但我覺得這樣的林徽因倒顯得真實可愛,女人之間的爭風吃醋本是常情,同一時代才女之間的較量自然不在話下,既然你讓我不舒服,我也不會讓你好看,這便是林徽因的本真之處。

錚錚風骨 切切真情 | 一代才女林徽因

然而,也恰恰就是這樣的林徽因,既耐得住學術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艱辛和貧困。沙龍上作為中心人物被愛慕者如眾星捧月般包圍,窮鄉僻壤、荒寺古廟中不顧重病、不憚艱辛與梁思成考察古建築;早年以名門出身經歷繁華,被眾人稱羨,戰爭期間繁華落盡困居李莊,親自提了瓶子上街頭打油買醋;青年時旅英留美、深得東西方藝術真諦,英文好得令費慰梅讚歎,中年時一貧如洗、疾病纏身仍執意要留在祖國。這樣的林徽因,在朋友間引起的,又是另外一種評說,李健吾抗戰期間聞聽林徽因雖罹患重病而不離開祖國時,激動地說:“她是林長民的女公子,梁啟超的兒媳。其後,美國聘請他們夫婦去講學,他們拒絕了,理由是應該留在祖國吃苦。”(李健吾:《林徽因》)

錚錚風骨 切切真情 |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對古建築進行臨摹

只是人間縱有有四月天,世間再無林美人。一代才女林徽因,帶著錚錚風骨,切切真情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如詩一般的人生。但願我們也能保持一顆天真靈巧的心,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活出一道自己的美麗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