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林沖,馬下武松”,這句話的意思竟是這樣,很多人都不知道

民間一直有“馬上林沖,馬下武松”之說,很多人都會這樣理解,馬上功夫最強是林沖,馬下功夫最強是武松。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請聽我慢慢道來。

“馬上林沖,馬下武松”,這句話的意思竟是這樣,很多人都不知道

大夥都知道,林沖的性格是很懦弱的,但他也有愛出風頭愛搶功的一面。呼延灼征討梁山時,秦明與呼延灼單挑,還沒打幾個回合,林沖就出來搶功勞了,但林沖並沒有拿下呼延灼,還是花容出來解圍,林沖這才撤出戰鬥圈。既然要搶功,如果能贏肯定不會撤滴,只能說明林沖馬戰不如呼延灼,最多也只能打個平手,如何能稱之為“馬上林沖”呢?

“馬上林沖,馬下武松”,這句話的意思竟是這樣,很多人都不知道

還有一次,林沖和秦明雙鬥關勝,兩人也沒取勝。以林沖在梁山元老的地位,如果武力再高於關勝,如何會甘心排在關勝之後?記住,林沖可是一個愛出風頭的人。退一步來說,林沖即使不比關勝差,也不會高於關勝,所以“馬上林沖”,關勝也不會服。

“馬上林沖,馬下武松”,這句話的意思竟是這樣,很多人都不知道

林沖三十回合居然拿不下祝龍,關勝三十回合拿不下小耶律,而盧俊義一人能鏖戰四個小耶律一個時辰,殺一逃三,甩林沖和關勝不知多少條大街,幾乎可以說明,盧俊義至少等於4個林沖,盧俊義一聽“馬上林沖”,笑了。

“馬上林沖,馬下武松”,這句話的意思竟是這樣,很多人都不知道

說完“馬上林沖”,我們再來說說“馬下武松”。冷兵器時代,馬將對步將是佔有絕對優勢的,兩軍對壘,單挑或者衝殺,都需要靠戰馬衝鋒陷陣,所以,馬將對步將的優勢就相當明顯了,其一,戰馬無論是速度還是耐力都遠遠高於常人,在戰場衝殺時,步將跑到對方陣營時就已經上氣不接下氣,還談什麼殺敵;其二,馬將居高臨下,能夠更輕鬆地打壓步將,比如,張清看見劉唐來戰時就笑罵說:“你那敗將,馬軍尚且輸了,何況步卒!”但馬將也有弱點,就是靈活度不如步將,騎在馬上掉頭肯定不如步將快。

“馬上林沖,馬下武松”,這句話的意思竟是這樣,很多人都不知道

武松的出現完全改變步將對馬將的劣勢,要知道,武松不是不會騎馬,而是不屑騎馬。醉打蔣門神前,施恩給武松準備了一匹馬,卻被武松拒絕,還說:“我又不是沒腿,騎馬乾什麼?”武松為什麼不騎馬呢?那是因為武松速度遠遠快於馬。試想,景陽岡的老虎撲向武松時都能被武松避過,而這麼近的距離,老虎要是撲向馬,那絕對是一撲一個準。看過《動物世界》的小夥伴都知道,單論爆發力,老虎遠遠強於馬,所以,武松那原定向後一跳10步遠,這樣的速度,已經遠遠強於馬了。

“馬上林沖,馬下武松”,這句話的意思竟是這樣,很多人都不知道

只有那些沒有速度,沒有耐力的人才會用戰馬來彌補自身的缺點,而武松騎上馬,速度非但沒有增加,反而不如自身的速度,最重要的是還大大降低了武松的靈活度,所以,武松是不需要騎馬的。徵田虎、王慶、遼國以及方臘的時候,武松對戰敵軍馬將,幾乎都是一回合連人帶馬一起秒殺,可見,“馬下武松”是沒有爭議的。

“馬上林沖,馬下武松”,這句話的意思竟是這樣,很多人都不知道

那為什麼民間會有“馬山林沖,馬下武松”的說法呢?其實很簡單,第一,為了押韻,押的是ong韻,讀起來琅琅上口;第二,用林沖引出武松,也就是說林沖只是一個引子,重點是後面的武松,換言之,林沖只是一個嚼頭,武松才是主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