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夏朝中期的商王,殷墟甲骨文中出現76次,紂王仍在祭祀

按照歷史教科書上的說法,商湯在鳴條之戰中伐滅夏朝,成為商朝的開國之君。但從考古學上來講,夏商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先後關係。在商湯以前,商作為一個強大的部族或國家,已經和夏朝共存了數百年。

根據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辭,商朝人追認“三皇五帝”中的帝嚳為遠祖,以契為先祖。契曾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商地,其建國時間和夏朝幾乎是同時。從商祖契到商湯共傳承了14代,這段時期在歷史上被稱為先商時期。

此人是夏朝中期的商王,殷墟甲骨文中出現76次,紂王仍在祭祀

殷墟甲骨文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就是一位先商時期的一位偉大商王,名叫亥。他是商朝第7任君主,生活在距今3800年前的夏朝中期,被商朝人尊稱為“王亥”。王亥開創了最早的貿易活動,引領了商族的強大和崛起,也帶來了“商人”和“商品”這些專有名詞,一直被中華民族沿用至今。

那麼,王亥對於商族的崛起,乃至整個中華文明的發展,具有怎樣的歷史貢獻呢?根據古文獻記載,他的功績主要有以下3件:

此人是夏朝中期的商王,殷墟甲骨文中出現76次,紂王仍在祭祀

商朝都城復原圖

第一,大規模飼養家畜。商朝人是帝嚳的直系子孫,古老的商族生活在西北地區的黃土高原。從契被大禹封於商丘開始,商族才遷徙到河南中部的商丘一帶。在最初,商族以遊牧和漁獵為主,生活環境的改變使得商族人生活艱苦。王亥帶領族人向夏朝和周邊部族學習農耕技術,開始大規模飼養牲畜和家禽,使商族逐漸從遊牧民族轉變為農耕民族。

第二,發明牛車,改進交通工具。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提出:“相土作乘馬,王亥作服牛,就是馴養牛馬,作為運載的工具”。相土是商朝第3任商王,傳說他發明了馬車,以及馴服馬的籠頭和韁繩。他的曾孫王亥馴服野牛,發明了牛車,以及使用鼻環牽引牛的方法。王亥發明的牛車,比馬車的運載能力更強,耐力也更持久。從此以後,商族的農業生產獲得迅速發展,再結合原有的畜牧業,商族人的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此人是夏朝中期的商王,殷墟甲骨文中出現76次,紂王仍在祭祀

商朝馬車

現代的我們已經知道,蒸汽機的發明引領了工業革命的到來。在夏商時期,王亥發明了牛車這種交通工具,同樣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管子》中記載:“殷人之王,立皂牢,服牛馬,以為民利,而天下化之。”意思是說,商朝先王圈養牲畜,馴服牛馬作為運輸工具,為百姓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便利,逐漸贏得了天下民心。

第三,開創貿易活動。王亥時期,商族人的生活條件改善以後,糧食也開始有了剩餘。商朝人利用多餘的糧食釀酒,並在陶器和青銅器等手工業方面取得了優勢。於是,商族人與周邊地區大規模的貿易活動開始出現了。

此人是夏朝中期的商王,殷墟甲骨文中出現76次,紂王仍在祭祀

交換貿易

關於王亥開創貿易活動的起源,有一個有意思的民間傳說。據說有一天,王亥帶領族人在田間勞作,把隨身攜帶的水壺和其它農具放置在田地邊。可是後來發現,水壺和農具已經被人悄悄偷走了,在原地放置著其他部族用來交換的貴重物品。這使王亥意識到,商族的普通陶器和農具在其他人眼中如此珍貴,於是便萌生了主動開展貿易的念頭。

從此以後,王亥開始組織族人趕著牛車,帶著多餘的糧食、牲畜、陶器和青銅器,到其他部族的領地開展貿易活動。在閉塞守舊的上古時期,商族人的貿易行為立即成為一種身份符號,“商人”成為其他部族對商族貿易使者的稱謂。商族人所攜帶的交易物品,也開始被稱為“商品”。

此人是夏朝中期的商王,殷墟甲骨文中出現76次,紂王仍在祭祀

商朝人制作陶器

可以想象,在3800多年前的夏朝中期,商族人最早開展大規模的貿易活動,在市場上連競爭對手都沒有。於是,他們在短期內就獲取了鉅額財富,王亥也在一夜之間成為了中國最早的“首富”。

據殷墟甲骨文的卜辭推算,王亥大約活了50歲左右,他的死因是一件千古之謎,至今沒有定論。王亥在短短几十年中,通過大規模的貿易活動,引領了商朝的迅速崛起。也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商族人的生活條件,以及農業和手工業發展水平,開始超越了同時期的夏朝,使得後來的商湯代夏成為可能。

此人是夏朝中期的商王,殷墟甲骨文中出現76次,紂王仍在祭祀

王亥開創貿易

因此,在商朝存在的數百年期間,他一直享受著後世最隆重的祭祀。在殷墟甲骨文中,關於王亥的卜辭多達96條,在商朝末代帝王紂王時期,還有以人殉祭祀王亥的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