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接地、接零技術術語

在正常情況下,直接防護措施能保證人身安全,但是當電氣設備絕緣發生故障而損壞時(如因溫度過高絕緣發生熱擊穿、在強電場作用下發生電擊穿、絕緣老化等都可能造成絕緣性能下降和損壞),造成電氣設備嚴重漏電,使不帶電的外露金屬部件如外殼、護罩、構架等呈現出危險的接觸電壓,當人們觸及這些金屬部件時,就構成間接觸電。間接接觸防護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電氣設備故障情況下,發生人身觸電事故,也是為了防止設備事故進一步擴大。目前主要採用保護接地或保護接零以及等電位連接均壓等技術措施。保護接地和保護接零,也稱接地保護和接零保護,雖然兩者都是安全保護措施,但是它們實現保護作用的原理不同。簡單地說,保護接地是將故障電流引入大地;保護接零是將故障電流引入系統,促使保護裝置迅速動作而切斷電源。

1.接地體

又稱接地極,指埋入地下直接與土壤接觸的金屬導體和金屬導體組,是接地電流流向土壤的散流件。利用地下的金屬管道,建築物的鋼筋基礎等作為接地體的稱為自然接地體;按設計規範要求埋設的金屬接地體稱為人工接地體。

2.接地線

連接電氣設備接地部分與接地體的金屬導線稱為接地線,是接地電流由接地部位傳導至大地的途徑。接地線中沿建築物表面敷設的共用部分稱為接地幹線;電氣設備金屬外殼連接至接地幹線部分稱為接地支線。

3.接地裝置

接地體和接地線的組合稱為接地裝置。接地裝置示意如圖1所示。

電氣接地、接零技術術語

圖 1 接地裝置示意1—接地體;2—接地引下線;3—接地幹線;4—接地分支線;5—被保護電氣設備

4.流散電阻和接地電阻

接地體的對地電壓與經接地體流入地中的接地電流之比稱為流散電阻即

Re=Ue / Ie

式中 Re———流散電阻,Ω;

Ue———接地體的對地電壓,V;

Ie———接地電流,A。

嚴格來說,流散電阻與接地電阻是有區別的,接地電阻等於電氣裝置接地部分的對地電壓與接地電流之比,亦即接地電阻等於流散電阻加上接地導線本身的電阻,不過,因為接地導線本身的電阻很小,可忽略不計,所以一般認為接地電阻等於流散電阻。

5.接地電流和接地短路電流

凡從接地點流入地下的電流稱為接地電流。接地電流有正常接地電流和故障接地電流之分。正常接地電流是指正常工作時通過接地裝置流入地下,借大地形成工作迴路的電流;故障接地電流是指系統發生故障時出現的接地電流。系統一相接地可能導致系統發生短路,這時的接地電流叫做接地短路電流。在高壓系統中,接地短路電流可能很大,接地短路電流在 500A 及以下的,稱為小接地短路電流系統;接地短路電流在 500A 以上的,稱為大接地短路電流系統。

6.工作接地

根據電力系統運行需要而進行的接地,如變壓器中性點接地稱為工作接地。

7.保護接地

將電氣設備正常運行情況下不帶電的金屬外殼和架構通過接地裝置與大地連接,用來防護間接觸電,因此,稱作保護接地。

8.保護接零

將電氣設備正常運行情況下不帶電的金屬外殼和架構與配電系統的零線直接進行電氣連接,用來防護間接觸電,稱作保護接零。

9.重複接地

在低壓三相四線制採用保護接零的系統中,為了加強接零的安全性,在零線的一處或多處通過接地裝置與大地再次連接,稱為重複接地,如圖2所示。

電氣接地、接零技術術語

電氣接地、接零技術術語

圖3 單一接地體的對地電壓曲線及接觸電壓

11.接觸電動勢和接觸電壓

接觸電動勢是指接地電流自接地體流散,在大地表面形成不同電位時,設備外殼與水平距離 0.8m 處之間的電位差。

接觸電壓是指加於人體某兩點之間的電壓。如圖3 所示。當設備漏電,電流 IE自接地體流入地下時,漏電設備對地電壓為 UE,對地電壓曲線呈雙曲線形狀。當人在 a處觸及漏電設備外殼,其接觸電壓為其手與腳之間的電位差。人的腳在 a處對地電壓為 Ua,人的手由於觸及漏電設備,所以人的手對地電壓與漏電設備對地電壓相同,即為 UE,這樣在 a處人所承受的接觸電壓 UC= UE- Ua。通常,按人體離開設備0.8m 考慮,在忽略人的雙腳下面土壤的流散電阻的情況下接觸電壓與接觸電動勢相等。實際上,人腳下面土壤的流散電阻總是存在,以致接觸電壓總是比接觸電動勢要低一些,也就是比直接從對地電壓曲線上取的電位差要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