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約1140-約1225年後),南宋繪畫大師,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生長在錢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繪畫世家,南宋光宗、寧宗兩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人物、花鳥,山水取法李唐,筆力勁利闊略,皴法硬朗,樹葉常用夾葉,樹幹濃重,多橫斜之態。樓閣界畫精工,且加襯染。喜作邊角小景,世稱"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鳥常以山水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並稱"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踏歌圖》《水圖》《梅石溪鳧圖》《西園雅集圖》等。

馬遠 踏歌圖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南宋 馬遠 踏歌圖 絹本水墨談設色 191.8×104.5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踏歌是民間一種不拘程式的娛樂形式,用足蹬踏而作歌之謂。據《武林舊事·元夕》載李籃員房寫南宋京城臨安繁華氣象的詩中,有“人影漸衡益露冷,踏歌聲度曉雲邊”句。《踏歌圖》是南宋著名畫家馬遠的傳世名作,此圖形象地表達了“豐年人樂業,壠上踏歌行”的詩意。在畫法上,用筆蒼勁而簡略,大斧劈皴極其乾淨利索,正是院體的典型特色。樹木的枝幹有下偃之勢,則是馬遠個人的創造。這幅作品,雖不是邊角之景,但在處理上,已經融入了邊角之景的法則,所以並不以雄偉見長,而是以清新取勝。尤其是瘦削的遠峰,宛如水石盆景,靈動輕盈,絕無北宋山水畫那種迫人心肺的壓倒氣勢。


馬遠手卷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溪山秋爽圖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溪山無盡圖 拍品

馬遠《溪山無盡圖》卷,構圖佈景與《溪山秋爽圖》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卷繪於宋箋紙上,山石為馬遠典型的斧劈皴,喬松遠樹,皆用拖枝法,柳林含風,千筆萬筆,筆筆不亂。畫幅中間,數株紅樹,點綴溪山叢莽間,有畫龍點睛之妙。而紙壽千年,其完好程度與絹本不可同日而語。此卷創作年代當稍晚於絹本,水法兩卷亦有不同,此卷水的畫法更接近馬遠水圖。

楊仁愷先生曾在《國寶沉浮錄》中以此卷迄未發現為憾。馬遠《溪山秋爽圖》卷,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貯御書房,定為上等成二,位居現藏故宮博物院的馬遠十二開《水圖》冊頁之前(上等成三)。可見乾隆帝及詞臣們對此卷的重視與肯定。《溪山秋爽圖》卷亦曾經明大鑒藏家書畫家沈周鑑藏,後入文徵明的學生周天球之手,又經明末大鑒藏家朱之赤秘藏,嘉靖年間,狀元宰相申時行在拖尾行書跋數行定為馬遠真跡。兩卷合參,一絹本、一紙本、筆法構圖如出一轍而又有變化,當出自一人之手無疑。而《溪山秋爽圖卷》馬遠落款清晰可辨。在未睹石渠寶笈著錄的《溪山秋爽圖卷》之前而定《溪山無盡》為馬遠真跡,前賢學識眼力實令人欽服。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南宋 馬遠 西園雅集圖卷 絹本設色 29.3×302.3釐米 美國納爾遜艾金斯博物藏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南宋 馬遠 春雨富士圖卷 納爾遜-艾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清人畫 馬遠漁樂圖 水墨設色絹本 弗利爾美術館藏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雪灘雙鷺 絹本淺設色畫 59×37.6公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

雪崖枯枝,蘆竹寒汀,灘旁四隻白鷺,均做瑟縮之狀,寒天的景緻,令人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而濃淡墨色畫出的樹石、遠山和蘆草,對比於留白的積雪處,和幾不見墨痕的白鷺們,在黑白之間,充分表現出清冷的意趣,達到了畫雪得其清的境界。另從巖壁上伸出的枝幹,曲折延伸,勢如蛟龍昇騰遊動,這種筆勢往下拖垂,形成長而斜向伸出的畫枝方法,正是典型的「拖枝馬遠」風貌。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洞山渡水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

本圖描繪的是曹洞宗祖師洞山良价在雲遊途中,涉水之時見到自己水中之影而恍然大悟的一剎那,是為數不多的馬遠的真跡之一。圖上有南宋皇帝宋理宗的皇后楊妹子之題字。本與天龍寺所藏的雲門大師圖、清涼法眼禪師圖同為描繪禪宗五祖的畫作之一。田中豐藏舊藏品。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松壽圖 遼博藏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山水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款) 秋山投宿圖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梅花書屋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山水人物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歲寒三友圖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柳溪琴隱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山水圖 大英博物館藏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松月圖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山徑春行圖頁 絹本淡設色 27.3×73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畫是南宋宮廷畫家馬遠根據宋寧宗皇帝的詩意,而創作的一幅抒情小品。畫幅左下角有「馬遠」的落款,而右上方空白處則是寧宗所題的詩:「觸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鳥不成啼」。畫面中,一名儒雅的文士,帶著攜琴的小童,漫步于山徑間。溪旁的柳樹,抽出了細柔的新芽,引來了一對黃鶯,在枝梢上愉悅的鳴唱著。文士站在溪旁望著牠們,捻鬚微笑,陶然地沉浸在初春的生氣裡。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傳南宋 馬遠 寒江獨釣圖 絹本墨畫淡彩 26.7×50.6cm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本圖描繪了在廣漠寒江中釣者乘舟獨釣的場景,是最大限度地利用餘白效果的馬遠派的傑作。但是,在船的略微靠上方一帶有絹補接的痕跡,由此推斷,此作品原本可能是一幅更大畫面的作品。另外還有源自南宋寧宗妃恭聖皇后所居坤寧殿的"辛未坤寧秘玩"印。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南宋 馬遠 秋江魚隱圖 絹本墨筆 37×29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圖為紙本淺設色畫,圖中畫一艘孤舟停泊在江邊的蘆葦叢畔,一位年老漁翁,抱著船槳在漁舟上呼呼大睡。因為畫幅左上角鈐有「馬遠私印」,遂題為宋代馬遠作品,不過現在看來畫風和馬遠差距太大,不可能為馬遠之作,所謂「馬遠之印」可能是明代古董商玩的把戲。但是畫作本身的確是件好作品,有可能是明代浙派的高手所作,後被挖去款題,改為馬遠。

唐代詩人司空曙有一首〈江村即事〉詩云:罷釣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好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這件〈秋江漁隱圖〉,所描繪的正是司空曙這首詩的意境,本圖曾經在1935年至英國展出,據李霖燦先生回憶,當時英國人對於中國的隱逸思想並不瞭解,於是逕將這件作品稱之為Lazy fisher ,這張〈秋江漁隱圖〉遂以”懶惰的漁夫”這個名稱聲名大噪。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曉雪山行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邀月就梅圖 25.1×26.7cm 大都會博物館藏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高士觀瀑圖頁 25.1×26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傳)松蔭玩月 25.4 × 25.4 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藏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松溪觀鹿圖 克利夫蘭館藏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江亭望雁圖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水圖卷 洞庭風細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白薔薇圖頁 絹本設色26.2cm×25.8cm 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四大家馬遠名作精選賞析

馬遠 梅石溪鳧圖 故宮博物院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