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凌晨三點還在給我發房源的女中介

最近一直在看房,房子還沒買到,倒是一直跟我打交道的中介姑娘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我們就叫她小莉吧。這個小莉給我的第一印象挺好的,熱情有幹勁,大眼睛,一臉單純。她一口一個“姐,我就怕你吃虧,買貴了”,可是接觸下來給我的感受就只是“姐,我就怕從你這兒賺不到錢”。

1.你很努力,但做得很多都是無用功

那個凌晨三點還在給我發房源的女中介

小莉很勤快,一天能給我發五六套房源。其中一些我明確告訴了她,不考慮這個小區或這類戶型,可是隔幾日,她總會再發類似的房源過來。

這是典型的不走心,很多職場新人都會有這樣的問題,看似勤奮,做的都是表皮工作,不能深入去了解工作的實質,客戶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最後事倍功半,還把自己累到不行。

我想起我們上一套房子成交的那個中介,是個90後,話不多,推給我們的房子也不多。我們說了自己的預算和需求之後,他總共只帶我們看過三套房子,但是三套都是符合我們要求,我們從中斟酌權衡了一番後,很快就成交了其中一套。

他的其他成交也異乎尋常的順利,那個月他總共賣出了六套房子。他的很多同事都覺得不可思議,誇他運氣好,只有我覺得不是。有些功夫下在外面,誰都能看得見,但是有些功夫下在裡面,不需要別人看見,時間會給你回報。

2.越自私,你就越佔不到便宜

那個凌晨三點還在給我發房源的女中介

鑑於小莉業務能力真的不太行,我也不可能只靠她一個買房,加上現在信息洩露嚴重,方圓十里的中介差不多都知道了我電話,所以隔三差五就會通知哪裡又出了新房子,覺得不錯我就答應去看看。

結果某天,小莉突然給我發來一套房子。這個房子恰好是兩天前一個別家中介發給過我的,這個中介還比小莉報的中介費低,我們已經約好了第二天去看。我也不想瞞她,就說這個房子我已經約過了看房。

沒想到她直接霸氣地給我發來一句:推了吧,跟我看。

我當時真的十臉懵逼:為什麼?憑什麼?

我說那怎麼行,我跟人家先約好的啊,契約精神是做人的底線。結果小莉一個電話打過來,開始了軟磨硬泡:姐,你就把他推了找我吧,你看咱倆關係這麼好。我今天就能帶你去看,要不咱們現在去?

我一看時間,現在已經是晚上快九點了,她為了和競爭對手搶客戶的確蠻拼的,但是她沒想過,我為什麼要大冷天大晚上出去看房子,就為了幫她完成業績?以及,人家房主家這個時間是不是要休息了。

被拒絕後,小莉給我推銷房子的節奏更瘋狂了,一天不分時間,哐哐哐就給我甩來十幾條房源,其中大部分都根本不合適。有一次半夜了,我正睡著覺聽見手機在震,我打開一看,是她給我推銷房子。再一看時間,夜裡三點半。

這樣的客戶體驗相當差,給人感覺像掰開嘴巴往裡面強灌,管你吃不吃,反正我就是要賣給你房子。

看似熱情,其實是典型的自私。自私是可以理解的人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越自私的人,越佔不到便宜。

談判的大忌,就是隻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問題。

那個凌晨三點還在給我發房源的女中介

其實我完全能理解小莉的想法,如今房市低迷,換我也不願放跑潛在客戶,可是你不能一廂情願讓客戶去站在你的位置上思考問題。如果反過來,我對她說:你看我挺窮的,咱們關係這麼好,要不你中介費給我打個三折把。我相信她也會想都不想的拒絕,一邊拒絕,一邊在腦子裡罵:有病吧。

說好聽點,叫深表同情無能為力。

說難聽點,叫你死你活於我何干?

任何能贏到最後的談判,都一定是雙贏的。說服一個人的前提必須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別隻想著能從對方那裡獲得什麼,先想想你憑什麼能讓人家買單?你能給對方的是什麼?任何索取的前提都是給予,而不是去打同情牌,感情牌。

單純的利己或利他,關係都走不長遠,最好的關係只能是互利。

小莉給我的感覺,很像那些朋友圈裡刷屏的微商,一天幾十條狂轟濫炸,以為可以起到效果,但誰知道最後的結局就是被屏蔽。

就像風和太陽的故事,風和太陽有一天打賭,誰能讓行人脫下外套。風信心滿滿地鼓足勁吹,結果越吹人家就把外套摟得越緊,後來太陽出來了,天一暖,行人自然就把外套脫了下來。

3.別把別人當傻瓜

那個凌晨三點還在給我發房源的女中介

很多人都喜歡自作聰明,把別人當傻瓜,以為隨自己怎麼忽悠都行。比如買房過程中,不止小莉,很多銷售的通病都是誇誇其談,只講房子多好多好,絕口不提它的問題,甚至強行指鹿為馬,把黑的說成白的。

小莉帶我看了幾十套房子後,有兩套我其實是看上了,結果第二次看的時候就發現貨不對板了,她跟我的幾個關鍵性的描述都存在錯誤。

做生意,要信奉“少即是多”,千萬別以為滔滔不絕說個不停才顯得你專業,說服別人絕對不是靠話多,讓人信任的關鍵是真誠。

我大學去賣場做過一陣銷售兼職,就堅持一個原則,實事求是,產品有不足主動提出來,讓客戶自己判斷,絕不藏著掖著。騙人的感覺不好受,我首先就過不了自己這道關。

如今公號有品牌來詢問,我也還是這個原則,決不把自己往死裡誇,我甚至有時會直接告訴一些客戶,我覺得跟我的讀者不太契合,這類產品在我這裡投放效果可能並不好。

很多人越過越差,就是太“聰明”了,那是種急於表現,讓人一眼就看透的小聰明。但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懂得讓別人把自己當傻瓜,甚至讓渡出一部分利益,未來才可能有更大的收穫。

你不想吃虧,別人也不想。你越“聰明”,人家離你越遠,生怕被你佔到一丁點便宜。只有覺得你可靠,值得信賴,甚至能從你身上佔到便宜才願意和你合作。

這不是生意經,這只是最簡單的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