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認識了假楊康

1

《射鵰英雄傳》剛開場,就有一種命運的設計感:結義兄弟,指腹為親,交換信物,取靖、康之名以紀念國恥。

郭、楊兩家遭禍後,丘處機為了激江南七怪一同前去尋找遺孤,與他們約定各自收那兩個孩子為徒,十八年後讓他倆替師父比個高低。

按照一般武俠的套路,這會是一個雙主角模式的故事:兩個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下成長,長大後相見、相知、決鬥,然後化敵為友,一起完成打boss的任務。

事實上,全書前1/4篇幅的確是這樣寫的。以郭靖為明線,以楊康為暗線,兩人從小就被安排了命運,一切都奔著十八歲的比武而去。

看起來很明顯,郭靖是男主,楊康是男二,他倆的相愛相殺就是全書故事的主線。

然而等楊康正式出場後,畫風突然就變了。

你可能認識了假楊康

2

楊康第一次登場,時間是十八歲那年的冬天,地點在中都北京。那時他不叫楊康,叫完顏康。

他的父親叫完顏洪烈,是大金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六王爺。

那一天鉛雲低壓,北風遒勁,看來轉眼會有一場大雪。完顏康像往常一樣,騎著高頭大馬在長街上閒逛,身後跟著一群虎背熊腰的隨從。

在拐角處,他遇到了正在比武招親的穆念慈。

完顏康對穆念慈百般調戲,又是摟摟抱抱,又是脫繡鞋,手法輕車熟路。在他眼中,穆念慈不過是個低賤的平民女子,就像他以前玩弄過的許多女子一樣。

至於調戲完了怎麼收場,完顏康是這樣答覆母親的:

完顏康笑道:“媽你就這麼老實。我早差人去把那姓穆的父女騙了來,鎖在後面鐵牢裡……媽你不懂的,這種江湖上的人才不希罕銀子呢。要是放了出去,他們在外宣揚,怎不傳進師父的耳裡?”那女子急道:“難道你要關他們一世?”完顏康笑道:“我說些好話,把他們騙回家鄉,叫他們死心塌地的等我一輩子。”說著哈哈大笑。

佔了便宜不算,還想騙女孩一輩子。讀者們滿心期待兩個揹負深仇的世家兄弟相認,結果卻出來這麼個貨色。

接下來完顏康的行為越來越狡猾無恥,冷血毒辣,把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得到的壞事基本上做盡了。

他既沒有遺傳生父楊鐵心的磊落豪傑氣,也沒有學到養父完顏洪烈的權術和責任感。

他只是一個被慣壞的紈絝子弟,除了帥,幾乎找不到優點。

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郭靖那邊精心準備了多年的比武,在楊康眼裡卻連個P都不是。

郭靖生長於條件艱苦的大漠,有一群質樸豪爽的蒙古朋友,有七位傾盡全力教他武功和做人的師父,還有一位堅強正直的母親。他生平第一次走出大漠來到中原,除了報父仇,另一個任務就是找到楊康兄弟並打敗他,替師父們爭口氣。

但對楊康來說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他生長於金國王府中,從小錦衣玉食,父母寵溺他,下人們阿諛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對他來說,賽馬、鬥雞、喝酒、調戲良家婦女,好玩的事情多了去了。想要他苦練武功去赴一個十八年的約定?他一定會說:你四不四灑啊!

況且,楊康的師父還不止丘處機一個,梅超風師父比丘處機武功更高,教學方法更先進。再加上王府之中高手雲集,靈智上人、沙通天、彭連虎、歐陽克……都不比丘處機差。想要他為了丘處機的面子去決鬥?別逗了!

於是鋪墊了整整十八年的比武,便淪為一場單相思,看得人尷尬症都要犯了。

金庸生怕讀者還不夠失望,到了第11章,索性讓丘處機直接向江南七怪低頭認輸,理由是“我這孽徒人品如此惡劣,萬萬不及令賢徒”。

醞釀許久的重頭戲,就這樣不了了之。

其實這倒沒什麼,既然不想寫成“絕代雙驕”的模式,那麼寫成《太極張三丰》或《投名狀》類型也不錯,讓兄弟倆反目成仇,走上一正一邪兩條道路,最後決一死戰,正義戰勝邪惡,廣大群眾一樣喜聞樂見。

但金庸又沒按套路出牌。

比武的事情黃了之後,男主郭靖繼續開掛,從線性發展升級為指數型發展,很快就得到最強的人脈,練成絕世武功。而楊康的地位卻急劇下降,不但武功和能力沒什麼長進,就連出鏡率都跌破了全書前五,排在郭靖、黃蓉、洪七公、黃藥師、歐陽鋒、甚至老頑童後面。

搞了半天,這書根本就不是什麼雙主角模式。楊康既算不上男二,也沒進化成超級大反派。你以為他是林平之或慕容復,結果他只是個全冠清,連跟主角對抗的價值都沒有。

你可能認識了假楊康

3

看過原著的人,很難喜歡楊康這個人物。

是因為他太壞嗎?不見得。

書中對楊康最多的批評,就是認賊作父和背叛祖國。但作為旁觀者來看,這兩件事其實都無可厚非。

楊康不肯認楊鐵心為父,仍然選擇做完顏洪烈的兒子,還在黃蓉欲殺完顏洪烈時挺身相救。這可以理解,畢竟他是被完顏洪烈養大的,養父待他比親爹更親。

他盡心輔佐完顏洪烈,為金國四處奔忙。這也可以理解,畢竟他從小所受的是金國王室的教育,既然選擇繼續做小王爺,當然要為金國效力。

楊康的處境跟蕭峰極其相似,情感選擇也跟蕭峰一樣,只不過我們站在宋國的角度,覺得蕭峰維護宋國是對的,而楊康就是叛徒。

其實在多國混戰時期,血緣出身有時並不那麼重要。

比如戰國時代,一個衛國人去幫楚國變法,一個楚國人去秦國當大官,乃至帶領外國軍隊欺負自己祖國,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就拿楊康所處的時代來說,認養不認生的情況也不罕見。當時有個叫郭蝦蟆的漢人,乃是金國的名將,金國滅亡後,他還堅守著會州城,與強大的蒙古苦苦對抗三年,一直戰到彈盡糧絕,最後投火自盡。他的事蹟記載於《金史·忠義傳》中,後人把他當英雄來敬仰。

所以,楊康認賊作父也好,效忠敵國也罷,並不足以給他貼上“壞人”的標籤。倒是郭靖,從小在蒙古包里長大,蒙古上上下下都把他當作自己人,他幫助成吉思汗西征才是合情合理的,後來突然愛國熱情爆發,跑回宋國義務守城、對抗蒙古,反而感覺有點違揹人性了。(我是不是有點三觀不正?求拍醒!)

楊康真正讓人反感的,不是壞,而是low。

你可能認識了假楊康

4

楊康的low,不單是武功,還包括言談舉止、人品、胸襟、手段等等,全方位不入流。

親情方面。他故意折斷小兔子的腿,帶給菩薩心腸的母親醫治,把母親當成小女孩來哄騙。他明知楊鐵心是自己生父,卻嫌棄對方身份低微,始終不肯叫一聲“爹”。他本來還在糾結要不要殺了完顏洪烈替親生父母報仇,一聽說完顏洪烈打算讓自己繼承皇位,立刻心動,當場重新認爹。

友情方面。作為小王爺,楊康是從來不屑於友情的,他在書中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唯一真心與他結交的只有郭靖。而他呢,一開始瞧不起郭靖那個屌絲,後來見他各方面都超過自己,又被嫉妒衝昏了頭腦,在郭靖從未傷害過他的情況下,多次想置郭靖於死地,宋朝皇宮中那次偷襲更是害得郭靖差點喪命。

事業方面。楊康一方面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出使宋國去挑撥宋蒙之間的關係,還想盜取《武穆遺書》,卻在太湖邊被幾個鄉勇輕鬆放倒。另一方面又想得到江湖地位,撿了根打狗棒就去搶丐幫幫主位子,結果被黃蓉反敗為勝,出盡洋相。他還向歐陽鋒獻計幹掉江南五怪,並嫁禍給黃藥師,自以為一石多鳥,卻給自己埋下禍根。

武功方面。楊康知道自己學藝不精,想找個院士當導師,於是冒著巨大風險襲殺歐陽克,終於如願拜入西毒歐陽鋒的門下。可還沒來得及學到真本領,事情就已敗露,他死於歐陽鋒的蛇毒,提前領了便當。

最值得一說的是愛情方面。

楊康後來喜歡上穆念慈,無非是被對方深情所感動。這種感情摻雜的東西太多,也太脆弱。

他三番五次欺騙穆念慈,為了保護自己,甚至不惜傷害她。當得知穆念慈聽到他與父王的密謀時,他的表現是:

楊康叫道:“好哇,你喜新棄舊,心中有了別人,因此對我這樣。”穆念慈怒道:“你……你說甚麼?”楊康道:“你跟了那姓歐陽的,人家文才武功,無不勝我十倍,你哪裡還把我放在心上?”穆念慈氣得手足冰冷,險些暈去。

黃蓉插口道:“楊大哥,你別胡言亂道,穆姊姊要是喜歡他,那壞蛋怎會將她點了穴道,又放在棺材裡?”

楊康這時已然惱羞成怒,說道:“真情也好,假意也好,她給那人擒去,失了貞節,我豈能再和她重圓?”穆念慈怒道:“我……我……我失了甚麼貞節?”楊康道:“你落入那人手中這許多天,給他摟也摟過了,抱也抱過了,還能是玉潔冰清麼?”穆念慈本已委頓不堪,此時急怒攻心,“哇”的一聲,一口鮮血噴了出來,向後便倒。

楊康自覺出言太重,見她如此,心中柔情一動,要想上前相慰,但想起自己隱私被她得知,黃蓉先前又早有見疑之意,若給穆念慈洩露了真相,只怕自己性命難保,又記掛著父王,當即轉身出房,奔到後院,躍出圍牆,徑自去了。

楊康永遠不會像郭靖愛黃蓉那樣去愛穆念慈。他愛的只是他自己。

假如完顏洪烈要他去娶某個公主、郡主,以換來豐厚的政治回報,很可能楊康翻臉比慕容復還要快。

總的來說,楊康是個段位低下、無所作為的角色,就算把他放在反派之中,跟歐陽鋒、裘千仞相比也差了好幾個量級。他不是格格巫,只是一隻阿茲貓。

你可能認識了假楊康

5

跟夫君討論《射鵰英雄傳》時,他說:此書寫得甚好,但就是主線不明確。剛開始是十八年之約,然後是兒女之情,宋金斗爭,蒙古西征,華山論劍,到最後變成宋蒙鬥爭,不知道作者到底想寫什麼。

我說:單獨看“射鵰”確實有這種感覺,但你把“射鵰三部曲”連起來看,脈絡就清楚了。《射鵰英雄傳》寫蒙古的發展與壯大,《神鵰俠侶》寫蒙古的全盛與擴張,《倚天屠龍記》則是寫蒙古元朝的衰落與滅亡。整個“射鵰三部曲”,主線就是宋蒙矛盾。

這樣來看,就明白楊康的份量為何如此弱了。

因為他根本不在主線故事之內。他所參與的宋金斗爭,只是一個插曲。他與郭靖之間的糾葛,對於獻身於宋蒙戰爭的郭靖來說,也無足輕重。

如今楊康能夠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射鵰”男二號,得歸功於不斷翻拍的電視劇。

83版開了個好頭,它把楊康的英俊容貌和氣質風度直接展現給(女)觀眾,還給他增加大量的戲份,多方位洗白,令人不忍厚責。他對穆念慈的愛也像被美圖秀秀P過一樣,泛著一圈痴情的柔光。

後來的幾個版本,不論香港的還是大陸的,在楊康形象的塑造上都是沿著這個路線,妥妥的男二地位。

所以我們(女)觀眾粉的不是楊康,是苗僑偉。

你可能認識了假楊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