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負面,也是所有的正面;所有的光明,也是所有的黑暗,你只要決定從哪個方向望過去就好了。
10歲的時候我們學習成長,
20歲的時候我們學習受傷,
30歲的時候我們學習生活,
許多年後再回望走過的日子,
毫不意外地發現,
唯有生活最是艱難。
加拿大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愛麗絲·門羅把她
最為得意的半自傳體小說集命名為《親愛的生活》,
而在讀者看來,
書中收錄的有著她個人影子的10幾段故事,
充滿苦痛,
甚至在瑣碎勞碌的日常中,
夾雜著恐懼、悲傷、絕望的暗流。
這樣的生活經歷何以被門羅熱愛,
得到如同戀人和摯友一般的稱呼?
走進書中的一個個故事,
我們開始瞭解這個堅強的女人,
她從艱辛的生活裡走出,
卻對一切報以淡然,
再多的困難只能成就她,
卻從來不曾打倒她,
她擁抱著生活,
以親暱的態度向它宣戰。
她的書寫裡有孩童的困惑,
少女的恐懼,
成年女人的焦躁和困惑,
這些正是每一天都發生在女性群體中的日常。
人們總是說生活平淡無奇,
但截取下每一段都會讓人心驚膽戰。
所有的負面,也是所有的正面;
所有的光明,也是所有的黑暗,
你只要決定從哪個方向望過去就好了。
門羅不是少年天才,
直到37歲才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快樂影子之舞》,
雖然一舉成名,
她的寫作之路卻是以隱忍和痛苦交換而來的。
與理想格格不入的青春時光,
使得她選擇早早結婚,
想借助家境富裕的丈夫實現自己寫作的夢想。
可惜這樣的結合並不能讓兩個人心靈契合,
冷漠的婚姻關係裡,
門羅的愛好和夢想被嗤之以鼻,
丈夫只想讓她當好一個廚娘和一個管家婆,
並不在乎她只能利用洗衣服的間歇時間,
蹲坐在洗衣籃的空隙間書寫故事。
孩子夭折,丈夫冷漠以及繁重的家務,
讓這段婚姻最終走向破裂。
門羅離開了讓人窒息的華麗別墅,
重新走向自由的寫作世界。
“接受一切,
然後悲劇就消失了。
或者至少,
悲劇變得不那麼沉重了,
而你就在那裡,
在這個世界裡無拘無束地前進。”
門羅在小說《沙礫》的結尾處,
借繼父尼克的口,
說出了她對待坎坷生活的態度,
只要生活還在繼續,
我們就必須走過去,
正面迎接所有的苦痛和艱辛。
缺少父母親關愛的門羅,
在感情上也沒有那麼順利地找到心靈伴侶,
所有的關愛缺失被她最終在寫作上找到平衡。
她的短篇小說達到了長篇著作的高度,
不僅迴歸了樸素的現實主義文學,
並且將小說的表達技巧發揮到了極致。
我想門羅成功的訣竅就是擁抱生活,
即使它如同粗糙難耐的“砂礫”一般,
“我們會說起某些無法被原諒的事,
某些讓我們永遠無法原諒自己的事。
但我們原諒了,
我們每次都原諒了。”
閱讀更多 正午文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