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後不讓爸爸見孩子,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離婚後不讓爸爸見孩子,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離婚後不讓爸爸見孩子,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小潘·情感美文系列

01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努力,80%取決於父親教導。

而父母作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親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力竟是母親的50倍。在古時就有“養不教父之過”的名言。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感受到母親的慈愛與嘮叨,父親的嚴厲與不善言辭的關心,在與父親母親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中感受到愛,一個和睦的家庭往往對孩子的性格培養及未來成長上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然而父親母親不是一直在一起的,夫妻之前感情不和,選擇離婚,這對夫妻雙方來說,或許都是一種解脫。但是對孩子來說,無論是跟了父親還是母親生活,生命中至關重要的完美家庭,就此破碎了。

尤其是出現母親拒絕讓孩子見父親的場景,這是由女方對男方的憎惡引起的,屬於夫妻雙方問題,牽扯上孩子進來,無異於一個錯誤。孩子在這起事件中本不承擔責任,但是最後的錯果卻要由他來承受,他的成長應該有父母雙方的愛陪伴啊。

離婚了,或許彼此之間還存在怨念,但是請不要把這種恨意傳遞給孩子,就像在孩子小的時候逼迫他選擇更喜歡媽媽還是更喜歡爸爸,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永遠愛他。

離婚後不讓爸爸見孩子,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02

前不久,朋友發了幾張照片在朋友圈,照片裡他們一家三口一起爬山其樂融融,不熟悉內情的人肯定以為他們是幸福圓滿的一家人,但是真正瞭解了才知道他倆已經離婚五六年了。在離婚的時候,朋友和她丈夫就對孩子說,即使離婚之後,爸爸媽媽也會像之前一樣愛他,關心他的成長。

後來朋友確實是按照他們對兒子的承諾來做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凡是需要作決斷的事情,雙方都會共同商量並徵詢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深切體會到父母雖然不在一起了,但是他們並沒有不管他,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比以前更重視他。孩子在這種溫暖而又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身心都很健康,也很優秀。

我國教育學和心理學專家在調查中表明,那些與父親相處時間較長的孩子,容易從父親那裡獲得更多的知識、經驗、創造意識和想象力,有利於刺激孩子的求知慾、好奇心和自信心。同時,父親的家庭教育中對孩子以後在自己家庭中的定位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男生往往以父親為楷模,從他那裡模仿男性思維和行為模式,女生則通過觀察父母來獲取以後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多數女生會根據父親的樣子尋找另一半。

研究表明,近2/3的自殺青少年,70%的未成年懷孕和濫用藥物的青少年,他們家庭中父親基本是缺席的。這些沒有得到爸爸很好陪伴的孩子,情感表達方面有所欠缺,性別意識弱,缺乏對異性應有的尊重,這些孩子成年後也普遍會遭受到缺乏自信、焦慮、孤獨等心理問題的困擾。

離婚後不讓爸爸見孩子,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03

鄰居家小A,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並且時候鬧的很不愉快,小A的母親獲得了撫養權,但她拒絕讓小A見他的父親,理由是怕被教壞了。但是日後的小A並不像他母親想的那樣優秀,反而高中的時候就抽菸喝酒打群架,整天呆在網吧裡,後來上了專科學校,渾渾噩噩的過完一輩子。

小A自年少就缺乏父愛,母親更是有意無意的醜化父親,不停將抱怨、痛恨父親的這些情緒觀念傳遞給小A,使得小A天天陷入消極的情緒中,他無法承受住母親的焦慮,間接影響了日後的發展。

無論夫妻之間的感情狀況如何,是離婚還是在一起,彼此之間都應該達成一個共識:永遠不要拒絕一方與孩子見面,或不要在孩子面前講彼此的壞話。孩子需要知道的是,父親母親都是愛他的就可以了。

離婚後不讓爸爸見孩子,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