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貴陽為什麼叫“築城”?是因為建築嗎?

開挖機想坐在跑車裡

大多數人都以為貴陽盛產竹子,所以才叫築城,但很少人知道,築城的“築”

,還有一個更加鮮為人知的含義...

“貴陽”這個名字,已經沿用了好幾百年,古代的貴陽,有很多名字,比如元朝曾經叫做“順元城”(歸順元朝的意思)、還有附近一些地名在古代叫做“貴築縣”(築即竹子,意思為此地生產竹子)等。

△黔中地區的屯堡文化

民國時期,曾經屬於過“黔中道”,後撤貴陽縣設貴陽市,又設立過貴築縣(駐花溪),一直到新中國成立。

其實,貴陽除了“築城”這個別名以外,還有其他稱號,例如“林城”(森林覆蓋率極高)等。

歷史上的貴陽,屬於整個貴州地區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也是從湘楚之地(湖南湖北)入滇大通道上的重要節點,地處黔省中心,西控雲南,東接湖廣,南攝百越,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為兵家的重地。

明朝的時候,設立的軍屯、民屯(駐軍的一種形式),就是在貴陽周邊、安順一帶,至今仍有遺址和古建築遺存。

△曾乙候編鐘

築,這個字,是會意兼形聲字。從竹,從鞏(gǒng),鞏亦聲。而竹是古代的一種樂器,鞏是抱持。意思是抱持著樂器。

古代,從周朝周禮開始,就推崇“禮樂治天下”,一個是禮,可以延伸為我們今天的道德教化、禮儀典章、制度法律等,是一種行為上的統治權力,另一個,就是“樂”,是一種思想上的教化權力,通過耳濡目染的薰陶,潤物細無聲,不要小看了這個“樂”,在古代,連一套樂器,都是國家的重器。

君不聞“大楚興、陳勝王”“四面楚歌”等典故,古代人因為認知能力有限,把音樂視為一種具有儀式感的神聖活動,很多還與政治有關

△貴陽主城區山林環繞,森林覆蓋率高

而禮樂治天下,築字,象徵著抱持樂器,其實也類似於抱持著“國家重器”,所以,築城的這一層含義,是很少人能想到的,大多數人只是從文字表面上,認為築城就是因為“盛產竹子”,卻忽略了這一更深的內涵。

至今,貴陽市府所在的觀山湖區,仍有興築路等相應的文化記憶,取築城興盛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