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巴楚茶馬古道上的羅田古鎮連載二

茶馬古道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歷史和地域概念,它是指自唐宋以來到民國時期,在漢民族與藏民族之間,因茶馬交換而形成的交通要道。興於唐宋,盛於明清。大約在唐玄宗開元年間 “茶馬互市”便有了開端,到了宋代初年,除官方設立了“馬市”外,民間又出現了專門從事轉運販賣的茶商,有了“茶市”。於是,官方也開始經營“茶市”,朝廷一方面保證了征戰所需的馬源,另一方面又可以穩定邊疆。

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巴楚茶馬古道上的羅田古鎮連載二

清代建立至今還能使用的石公廁

茶馬互市所隱含的軍事和政治意義被歷代統治者所重視,紛紛採取相應措施,主宰和控制茶馬交易。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朝廷專門下詔, “民茶折稅外,悉官買。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販鬻者,沒入之,論罪;主吏私以官茶貿易……為官司擒捕者,皆死。”也就是說,民間採集的茶葉除了可以上交官府折抵賦稅之外,其餘的必須全部由政府收購。如果有膽敢私自藏匿不送交官方甚至私自販賣的,一經查獲,不僅茶葉全部沒收,相關責任人還要量刑治罪;如果與茶葉有關的主管官員私自動用官茶進行買賣,被官府抓捕後,一律處死。由此可見,朝廷對茶葉的專營權到了何等嚴厲的程度。但在元代,由於統治者的身份發生了變化,彪悍勇猛的蒙古戰馬馳騁疆場,所向披靡,蒙古勇士憑此甚至一度打到了今天的多瑙河流域,因此,官府廢止了茶馬治邊政策。可到了明代,由於戰爭的需要,官府不僅恢復了茶馬政策,而且以此作為鞏固政權的一種重要手段。到了清代,入關的統治者身份再次發生變化,茶馬治邊政策逐漸有所鬆弛,民間私自經營茶葉的商人也逐漸多了起來。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官營茶馬交易不再施行。

當然,關於茶馬古道的有關研究還在不斷地進行考證和探索之中,但其實所謂的茶馬古道,最初實際上都是一條地道的馬幫之道,一條經貿之道。在綿綿不絕餐風露宿的古道上,有成千上萬的馬幫,背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艱難的行進著。最有名的是川藏茶馬古道和滇藏茶馬古道。

藏民族因為長年生活在高寒地區,海拔大多在三四千米以上,他們的日常主食多是含熱量高的糌粑、奶類、酥油和牛羊肉,很難吃到蔬菜,體內過多的脂肪不易分解,糌粑又易燥熱,而茶葉具有分解脂肪和減少燥熱的作用,因此,喝酥油茶就成了藏民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在內地呢,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需要大量的騾馬,卻供不應求。於是,具有互補性的 “茶馬互市”便產生了。藏區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往來穿梭,日趨繁榮,形成延續上千年的“茶馬古道”。

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巴楚茶馬古道上的羅田古鎮連載二

巴楚茶馬古道必經之橋——至今仍的交通要道的普濟橋

茶馬古道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南邊的滇藏道,一條是北邊的川藏道。滇藏道的路線是:西雙版納-普洱-大理-麗江-香格里拉-德欽-察隅-邦達-林芝-拉薩,再經喜馬拉雅山口運往緬甸、尼泊爾、印度、不丹和錫金等地,成為一條國際大通道。這條大通道的國內路線全長3800多公里。在抗日戰爭時期,這條國際大通道以人背馬馱的原始方式把源源不斷的軍需物資輾轉運輸到戰爭前線,在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關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川藏道的路線以四川雅安為起點,進入康定,然後又分成南、北兩條支線。北線從康定向北,經道孚、爐霍、甘孜、德格、江達,抵達昌都,也就是今天川藏公路的北線;南線從康定向南,經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貢至昌都,也就是今天川藏公路南線。兩條支線在昌都會合後,轉道尼泊爾、印度,一直到西亞和西非紅海海岸。這條通道的國內路線全長3100多公里。

擁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的茶馬古道,有“南方絲綢之路”之稱,既是西南地區民間的國際商貿通道,又是多民族經濟和文化交融的長廊,也是西藏和內地血肉相連的橋樑和紐帶。正如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所說:“漢地的貨物運到博(藏區),是我們這裡不產這些東西嗎?不是的,不過是要把藏漢兩地人民的心連在一起罷了。”

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巴楚茶馬古道上的羅田古鎮連載二

從羅田老街穿過的巴楚茶馬古道

實際上,馬幫背夫們每一次踏上征程,都面臨著一次生與死的巨大考驗,艱難險阻超乎人們的想象。人煙稀少的草原,不見天日的密林,洶湧泡哮的江水,巍峨的雪峰,還有深不見底的溝壑。在陡峭的巖壁上,兩馬往返相逢,進退無路時,雙方只得協商作價,忍痛把瘦弱的馬匹推下懸巖,讓對方通過。長途馱運中,風雨侵襲,人困馬乏,飢渴煎熬,還必須自備武器自衛,攜帶幕帳隨行。一路辛酸,有如唐僧西天取經,每日行程不過二三十里。因此,茶馬古道上流傳著這樣的民諺: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稍好走;十冬臘,學狗爬。

隨著滇藏、川藏公路的相繼通車,成群結隊的馬幫身影已經不見,那些瀰漫著遠古茶香的空氣也已經消散,但那些烙在茶馬古道上的先人足跡卻永遠無法抹去,時時勾起我們千絲萬縷的記憶,物化為華夏子孫一種崇高的民族創業精神。

正如北京大學學者陳保亞所說:“以茶文化為主要特點,茶馬古道成為了一道文化風景線。”也就是說,茶馬古道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它包括古道文化、茶文化以及巴山文化、風俗文化、歌舞文化。沿途地區的藝術、宗教、風俗、風光、意識形態以及文化的差異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百科全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