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流派及傳播

基督教的流派及傳播

基督教的流派及傳播

基督教的流派及傳播

不管是在地域的分佈上,還是在信奉的人數上,基督教都是最具世界性的宗教。它發源於巴勒斯坦,早期先傳到希臘,然後傳播到世界各地。它源出於猶太教的改革者,後為大部人民所信奉。它的成功基於三個原因:第一,創始者耶穌,在猶太教的教義上,不囿於陳說,加以倫理道德,以及易於身體力行的範例,揉合在愛上帝、愛人類的哲理之中。第二,受希臘教育的保羅將基督教的教義加以深入淺出的註釋,而且開始有組織的滲入於希臘和羅馬的文化之中。第三,在基督教300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受到敵視和壓迫,到了公元4世紀時,君士坦丁大帝才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從此基督教才走入坦途,風行於羅馬帝國,然後分佈於全世界。

基督教在它的傳播過程中,分化流衍,終於在公元1054年分成東西兩大流派,即東正教和西正教。在早期基督教史上,地中海東部的國家擁有豐富的古代文化和較多的人口,而西部歐洲國家,只是羅馬的屬地,屬半開放的區域。羅馬帝國瓦解後的“黑暗時期”,歐洲東部才是基督教的中心所在。可是東正教不像西部的羅馬天主教,是在教皇的名義下統一而有組織的,而權力始終是分散的。東正教在公元3世紀時,開始傳到巴爾幹半島,到了10世紀才傳入俄國。它傳播的路線大致是沿著古代貿易的信道。到俄國是經黑海過來的。東正教有不少的支流,其中最大的分支是希臘正教和俄羅斯正教,以及歐洲東南部國家如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等國家的正教,頗富有國家主義的色彩。另有一支極具國家意識的正教是埃及正教,現留存於非洲的埃塞俄比亞的高原上。還有一支來自於7世紀的閃米特人的後裔,現存於黎巴嫩。東正教的傳播頗受伊斯蘭教的阻擾。土耳其的阿德曼(Ottoman)在1453年佔據了君士坦丁堡,東正教的傳播自然大受影響。俄國沙皇時代,在莫斯科的教廷上東正教是極具權威的,可是到了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以後,東正教就一蹶不振了。隨著東歐居民的移民美國,東正教也隨之傳入美國,因有各國國家主義的色彩,而有各種不同的派別。

西正教也稱羅馬天主教。自中世紀羅馬帝國瓦解以後,皇帝的權力就落入教皇的手中。起先羅馬天主教只限於歐洲南部的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和法國。以後逐漸為德國人和英國的凱爾特族人所信仰,而將教區從西歐擴大到中歐。當羅馬天主教向歐洲北部推進的時候,南部的伊比利亞基地卻被伊斯蘭教所侵佔。時間自公元700年一直到1500年。以後天主教又在原地復興,再次盛行,以後葡萄牙人又將天主基督教教義傳到非洲沿岸,甚至傳到印度。等到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殖民中南美洲,天主教也就隨之傳入,同時也傳播到南亞和東亞。在菲律賓群島上,西班牙的傳教士努力工作,使其地成為天主教的基地。到了19世紀,天主教在非洲、南亞和東亞都十分活躍。

上面提及西正教或羅馬天主教是統一而且有組織的,可是到了12世紀以後,歐洲社會的經濟與政治都起著變化,舊的教義不能適應新的社會變化,各種運動與改革的呼聲從各地傳來,終於在1500年,西正教分裂成兩大教派:即原來的羅馬天主教和新產生的所謂新教。天主教仍舊是堅強的統一的,而新教則四分五裂。在地域的分佈上,新教限於萊茵河與多瑙河以北的地區,包括英國、德國北部、波羅的海沿岸及丹麥、瑞典、挪威和芬蘭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