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圈中10大乱象,“大小合同”只是冰山一角

崔永元一个“大小合同”爆料在前引路,还真炸出了影视圈中不少猛料。

一时之间,各路导演、编剧、制片人都纷纷出来趁热吐槽,或明枪,或暗炮,新账旧账一起清算,各种“潜规则”大概又翻出了个十之三四,但已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比如,如何偷税漏税,如何“洗钱”,如何票房收视率造假,演员如何“自荐”入剧组,副导又如何收回扣……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圈中“老油”做不到的。

吐槽圈中10大乱象,“大小合同”只是冰山一角

1、“大小合同”不只是为偷税漏税

目前为止,崔永元爆出的猛料中,最令人瞠目的当属“大小合同”引起的波澜。

“大小合同”,又称“阴阳合同”,通常是指,相关演员签署影视或广告片约时,同时签署两份合约,两份合约里均约定相关酬金,小合同约定酬金相对较少,大合同约定酬金相对较多,相关演员收取两份合约的酬金总额,但仅按小合同约定的酬金额纳税。

吐槽圈中10大乱象,“大小合同”只是冰山一角

据了解,有些小艺人和过气艺人也会签“阴阳合同”:签一份大合同,随后再签一份小合同,或者签一份返还合同。这样做的目的不是逃税,而是为了抬高身价。

还有一种“阴阳合同”则涉及“洗钱”,此时只需成立若干空壳影视制作公司,投资影视剧,再以制作费、明星的天价片酬等名义,把大笔黑钱、脏钱洗白。如,请一个演员标明预算1亿,做两份合同,小合同的1000万才是演员拿到的实际报酬,大合同的1亿则用来“洗钱”。

2、明星变相揽钱花样真不少

据崔永元介绍,除“大小合同”,明星还有其它的偷税漏税手段,其中一个方式便是直接通过现款交易以避免上税,还有一个方式是以演员名义签表演合同,同时该人又参与剧组的编剧、策划、监制和发行工作,此时便再签一个3000万的合同,但这合同不是跟演员本人签,而是跟其背后的公司或其家人签。

吐槽圈中10大乱象,“大小合同”只是冰山一角

此外,演员还可以通过“分账”的形式拿片酬,如,有的演员要价2500万元,但片方只给了演员500万元,剩下的2000万元演员则以投资的名义投到电影中。但演员实际并没有真的投钱,而是找片方的投资伙伴,让其以演员的名义给电影投资,然后再把这2000万元片酬给演员,就算分账。崔永元表示,这在法律上没问题,但其实相当于“洗钱”。

3、花大资金投小成本成洗钱套路

关于“洗钱”,套路也很多,一个方法便是花大资金投拍小成本电影以将钱洗白。

导演李克龙曾指出:“有相当数量的电影投资者不是为了拍出高质量的电影,而是为了洗钱,对方直接说,你随便花一两百万拍部电影,然后帮我走1000万元的账”。

“辽宁王忠新”介绍电影行业的洗钱流程:如花一亿黑钱投资某一部电影,但真实成本只有一千万,电影院、电视台等等实际收入也只有一千万;黑钱主人与女艺人勾搭到一起,黑钱主人通过造假使票房达到一亿,再通过纳税将脏钱洗白,女艺人则得到成名机会,实现双赢。而这几年被曝光的各种幽灵场、冥币票价、偷票房事件便是端倪之一。

4、票房造假不是买就是偷

票房造假的手段之一便是俗称的“偷票房”,如观众买了A电影的票,但影院给打的票据却是B电影的,票房和收益也全都算到B片的头上。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竞争对手的操作,也可能是院线自身捣鬼。

吐槽圈中10大乱象,“大小合同”只是冰山一角

还有一种手段俗称“买票房”,片方买下院线黄金时段一半票房,院线赚钱,片方数据上好看,有新闻可炒。还有一个情况则是片方把院线整个厅全包了,而包下的厅往往在晨间或者深夜的冷门时段,甚或在影院并未营业的时段,这种情况就是俗称的“幽灵场”。

此外,片方还可能和院线达成“返点协议”,所谓“返点”,也就是“提成”,院线给片方排片超过一定比例,片方就会给院线提供相应的提成。

5、收视率造假价格高达两三千万

电影刷票房,电视剧则“刷流量”,也就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俗称“水军”)有偿增加对网站、网页、视频、社交媒体信息等各种对象的访问量、浏览量、点击量、回复量等。

据了解,“水军”主要分为“技术型”和“人工型”两种。“技术型水军”通过写代码、开发软件等方法寻找网络平台漏洞,或通过自动化程序同时操控大量手机端、电脑端注册账号来达到“刷量”的目的。

吐槽圈中10大乱象,“大小合同”只是冰山一角

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制作的每部剧都要花两三千万购买收视率成本,而每集的收视率价格则高达30-50万。

6、电视剧狂注水,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

近年来,制作方增加电视剧集数以达到商业利益最大化的现象,也成了业内的一种“潜规则”。

而这实际上是制作方和播出方利益抗衡的结果。买方电视台认“流量演员”,而演员片酬的激增,则使制作方成本增加,同时,电视台又是以集数来定价格,于是制作方便通过增加集数来收取更多利益。而作为靠贴片广告获取利润的电视台,集数越多,植入广告的空间也就越大。

如《海上牧云记》的导演曹盾曾公开表示,其原本只想拍40集,但在资方的要求下,“不得不往里头玩儿命地灌水”,最后变成了75集。

吐槽圈中10大乱象,“大小合同”只是冰山一角

延长的剧情,通常通过增加无关主线的角色、设置无意义的台词、重复再现故事情节等手段来实现。

7、新人演员寻机会,选角导演拿回扣

演员副导(即“选角导演”)拿“抽成”似乎也已经是圈中“公开的秘密”。

某导演接受每经影视采访时曾表示:“通常一个选角副导一个月工资3万元,但他拿到的油水比他的工资要高10倍以上。”一部投资1亿的影片,可能有2500万都是油水。

比如,副导和演员私下讲好的片酬价钱是10万,但最后演员拿到合同签字时,上面写的是20万,多出来的10万就是副导以及一些人所拿的回扣。该导演讲述自己了解到的一个情况:某新人演员报价4万,副导却给制片人报了10万,制片人觉得太贵决定不用,新人演员由此便失去了进组机会。

8、演员带资进组,导演“丧失主权”

影视圈中还有个现象叫“带资进剧组”,当演员条件无法超过其他人时,如果能给剧组带来更大的附加值,则其被选中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

上述导演还分享自己曾遇到的情况:一个演员直接找到导演,说自己是某省的旅游大使,如果选她,可以帮影片拉到500万赞助,去那个地方拍戏,吃、住、交通全包,最后就选了她。

吐槽圈中10大乱象,“大小合同”只是冰山一角

除了自己“带资”,靠“关系户”来活动的也不少。有些投资人为了给自己人出演,会直接给导演施压。

“现在一把手是买片方,他会跟你说这个人不能用,得用她;第二个是投资方,投资人一般都是煤老板,或房地产商。用什么样的演员都是他们说了算,还安插很多关系户,导演根本没有话语权,而这些人都是外行,片子还没开始拍呢,已经被搅和得乱七八糟了!”导演陈家林曾这样表示。

9、演员演戏靠替身,“数字小姐”不背词

现在很多电视剧男女主角都会有替身。通常情况下,主演一天的薪酬达几十万甚至更多,但一个替身的薪资一天也就几百块钱,所以为了省钱,即便在不需要用替身的情况下很多剧组也会选择使用替身。而主演真正来剧组拍戏的时间也就集中的几天或十几天,拍摄时该主演很可能也没有对手戏,而只是对着空气或者副导进行表演。

某老演员曾透露,现在很多年轻演员甚至连台词也不背,完全靠助理或副导进行提词,最后再靠后期进行处理,而有些演员连同期声都需要进行提词。

吐槽圈中10大乱象,“大小合同”只是冰山一角

金星在节目也曾披露过一位“数字小姐”,据称,该演员在演戏时不背台词只念数字,之后再靠后期进行配音。随后刘涛在采访中也爆料,称合作的演员中有一位确实念台词只用“1234567……”代替。

10、明星片酬翻倍涨,制作空间剩几许

某编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现在电视剧行业99%的公司都在亏损,电影行业也类似,但与此相对的是,明星的片酬却在集体翻倍涨价。

香港导演吴思远曾表示,如今大部分的电影中,演员片酬已经占了制作费的一半,有些甚至达60%至70%,这样留给制作的经费就更加少了。央视的报道中曾提到,《如懿传》两位男女主片酬加起来合计1.5亿元,时下当红的几个流量小生的片酬更高达8000万到1.2亿元。

吐槽圈中10大乱象,“大小合同”只是冰山一角

▲网传部分演员片酬

有业内人士认为,明星高片酬或多或少与部分演员经纪人有关。大多资源被经纪人控制,但很多经纪人又缺乏管理。

某位影视公司高层则表示,视频网站的介入也对此起到了一定反作用。“他们列一张表,告诉我们制片方,如果能请到某某演员,视频网站对影视剧的收购价就能达到一个特别高的位置,否则就很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